边陲墨脱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上海学林出版社  作者:罗洪忠  页数:156  字数:25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西藏边陲的墨脱是目前我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这里的地理环境除一面临近印度外,其余三面为大雪封山,一年中有八个月与世隔绝。我曾经两次走进墨脱,在进行科学考察时,我们的考察队员险些被泥石流掩埋,所以对这里的道路深有体会。我认为长期的交通落后和封闭状态虽然制约了墨脱与外界的交往,但也使它保留了令人欣羡的原始生态和别具一格的民俗,使之成为我国颇具神秘的处女地。    我的工作单位在北京,目前正在从事《中华大典·民俗卷·地域民俗分卷》编辑工作,恰在此时收到了罗洪忠先生从成都发来的书稿《边陲墨脱——西藏仅存的一神秘处女地》,恳请我审阅并为之作序。此前。虽然我已婉拒了一些稿约,但该书稿却是关系到我时刻萦绕心头的墨脱,最后还是抽暇仔细地读了。    我和罗洪忠先生仅是谋面一次的忘年交,他长期在西藏工作,对珞渝文化研究情有独钟,令我感动,他一有疑问就打长途电话向我咨询。在我的印象里,有关墨脱的书籍不是很多,当看完这部书稿后,我顿生后生可畏的感觉。全书不是过去资料的泛泛汇集,或墨脱自然景观的描述,或个人随意发挥的文学作品……而是通过流畅的文笔对世界第一大峡谷壮观的瀑布群、罕见的大雪山和茂密的原始大森林等自然奇观的描述,并与珞巴族、门巴族的历史文化和宗教民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可读性颇强。    由于历史的原因,墨脱县中间横亘着一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罗洪忠先生在阅读大量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以严谨的态度审视这段历史,从土著珞巴人猴子变人的神话、女儿国的传说、新石器神斧的发现、莲花圣地的由来、门巴人的迁入、珞门之争的出现、波密土王的统治、清军进驻白马岗……展示了墨脱一个个真实的历史画面,说明这块土地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罗洪忠先生曾是一名记者,在西藏工作期间,他多次利用休假机会,专门到墨脱县体验生活。在其采风的地方,环境是相当艰苦的,尤其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一带。他有过困在通麦大塌方时喝冰水、啃压缩干粮的艰辛,也有露宿山崖,树洞时的苦辣。正是这样的付出,才使他的文稿显得丰厚而扎实。另外,书中还记述了一些科学家、人文学者、记者、冒险家的种种经历,使本书更具人文色彩和情趣。    如果说文字流畅生动是全书的特色的话,那么大量的鲜见图片是本书一个亮点。由于种种原因,过去到墨脱考察的人不多,留下的文字资料有限,影像资料更是稀缺。但罗洪忠先生想方设法,打通渠道,收集了国内外不少珍贵的照片,为这部图文并茂的人文书籍增色不少,使读者能够形象而立体地认识墨脱、了解墨脱。这也是其他图书难以企及的。    如今的墨脱已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最富魅力的旅游景点,以山奇、河奇,湖奇著称。当前,随着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边疆文化,尤其是对传统文化的关切,此书的出版,不仅对渴望了解墨脱的读者是难得的,对于要研究墨脱的人文学者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建议大家不妨读一读。    这是我的读后感,权作为序!    李坚尚    2010年12月10日于北京密云

内容概要

  本书通过流畅的文笔对世界第一大峡谷壮观的瀑布群、罕见的大雪山和茂密的原始大森林等自然奇观的描述,并与珞巴族、门巴族的历史文化和宗教民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可读性颇强。罗洪忠先生在阅读大量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以严谨的态度展示了墨脱一个个真实的历史画面。大量的鲜见图片是《边陲墨脱》的另一个亮点。由于种种原因,过去到墨脱考察的人不多,留下文字资料有限,影像资料更是稀缺。但罗洪忠先生想方设法,打通渠道,收集了国内外不少珍贵的照片,为这部图文并茂的人文书籍增色不少。

作者简介

罗洪忠,1966年6月生于四川省渠县,1986年10月参军到西藏,1988年9月就读于湖南长沙工程兵学院,1991后回西藏,历任排长、干事、科长和主任等职,2008年3月退出现役。从事新闻工作17年,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发表新闻作品2000余篇(幅),多次参与和策划全国全军重大典型报道,《两百吨红景天销往何处》、《求实新风扑面来》、《翻越喜马拉雅山的奇女》等20余篇稿件荣获省以上好新闻奖。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达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会副秘书长,宕渠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书籍目录


引言
一、珞巴部落的领地
众多的部落
猴子变人
由北南迁的传说
女儿国的故事
神斧的发现
阿巴达尼的子孙
二、藏门珞的大融合
莲花圣地
转札日神山
门巴族的迁入
波密土王的统治
清军进驻白马岗
三、墨脱山道
古驿道
金珠拉险峰
四季美景于一山
孟加拉虎出没之地
蚂蟥山
风光在派乡
阴阳两隔多雄拉
老虎嘴
墨脱公路
中国袖珍县城
四、隐藏的莲花圣地
冰峰林立的山国
河流密如网
神湖水怪
罕见的瀑布群
动植物博物馆
五、地球密码的锁孔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
中国世纪最大地震
世界第一大峡谷
攀登白色死神
穿越空中陷阱
漂流死亡峡谷
六、珞巴部落文化
珞巴族文化遗迹
狩猎的民族
刀耕火种
吊脚竹楼
藤索桥
米酒鼠肉待贵客
全身的藤竹饰物
七、门巴民俗文化
门巴人的一日
门巴吊脚楼
岁令时节话耕作
原始崇拜的兴盛
藏传佛教传人
八、多彩的峡谷风情
婴儿倍受重视
集体宿舍
婚前交往
刀光闪闪的婚礼
人生的葬礼
复合葬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对于珞巴族原始部落生活状态最早的详细记述,恐怕非英属孟加拉长枪队上尉、著名探险家E.T,达尔顿莫属。1845年7月,他撰写了《阿萨姆的米里人和阿波尔人》考察报告,首次向世人展示了150多年前一幅幅珞巴族先民生活画卷:树叶遮羞、进山狩猎、钻石取火、刀耕火种、以物易物…… 达尔顿看到的只是珞巴族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那么,早期珞巴族祖先又是如何生存呢?在珞巴族丰富的神话传说中,保存了许多历史痕迹,勾画出了珞巴族远古时代的轮廊:珞巴族祖先最初住在山洞里。具有游群时代不以血缘为基础、离合较易的特点。 墨脱东部珞巴族传说,其母系氏族祖先从附近浪错(错为湖之意)上的岩洞里装了一葫芦水出来,她不慎摔了一跤,将水泼在地上,便形成了今天的浪湖。在珞巴族达额木部落的传说中,其父系氏族祖先原从贡堆颇章的山洞里走出后,信步向南,来到古更的一个石洞前便没有路了。他向岩洞下一看,发现那里有人,于是跳下去……繁衍了后来的达额木人。 珞巴族最初的历史演变不受血缘限制,神话中对汉族人羞于启齿的。兄妹互婚"较为流行,其中尤以珞巴族博嘎尔部落的《达蒙和达宁》的故事最为动人。相传达蒙和达宁是天父地母结合后所生的孩子。达蒙是姐姐,达宁是弟弟。弟弟从事狩猎,每天都背回许多猎物,他还把抓到的小野猪交给姐姐驯养。姐姐一边从事采集,一边种地,她用麂子角挖地,用猴子的下颌骨松土。他们用藤条和木头互相摩擦,借以取火。慢慢地,弟弟对姐姐有了感情,总想格外亲近姐姐,姐姐则一再拒绝。后来他们到了天上,去找太阳评理。太阳说,你们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帮助,还应该一起生儿育女,因为地上只有你们两个人,人类要有自己的后代。于是,太阳把姐弟俩关在鸡笼里,强迫他们成亲,结为夫妻,便有了珞巴族人的后代。姐弟互婚的故事给了人类学家以启迪,让他们作出大胆的推断:在珞巴族各部落生活的早期,由于同外界交往十分困难,相互之间普遍存在着兄弟姐妹互婚的现象,如今在亲属称谓上的一致,表明他们过去有明显的血缘痕迹。对他们来说。父亲、母亲和岳父,岳母,都是父母,而侄儿、侄女和妻侄儿,妻侄女称呼上的一致,就不难理解了,因为他们都是兄妹,或者姐弟互婚的孩子。

后记

《边陲墨脱——西藏仅存的一神秘处女地》终于脱稿,我如释重负。这些年来,为搜集珞巴族部落文化、门巴族民俗文化、喜马拉雅山丛林“野人”等方面资料,我一直奔波于素有“雪域孤岛”、“高原孤岛”的墨脱,以及雅鲁藏布大峡谷一带,由于墨脱是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所以每一次往返都可以说是历经艰辛和风险。记得有一次,“沿途走了十多天,来到距中印边境不远的区域,没想到办边境证,被扣留了。待边防站查清身份后,所带的钱已不多了,只好踏上回家的路。当我回到妻子身边时,见我蓬头垢面,胡子拉喳的,气不打一处来,冲我说道:“找‘野人’,我看你就是一个‘野人’!”    2001年9月,我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帮助工作期间,先后采访了曾到墨脱县考察的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诸如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者杨逸畴,高登义、李渤生以及关志华、陈传友、李坚尚、张江华、刘芳贤等,从中学到不少历史、民俗,科考方面的知识,还收集到了一些英国、美国、日本等外国人考察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资料,使我最后写成了《亲近墨脱》的初稿。    但从《亲近墨脱》到《边陲墨脱——西藏仅存的一神秘处女地》的易名,其过程体现了我对这本书稿认识的转变及提升。为此,我谨向《西藏旅游》杂志社原总编贺中、西藏自治区民政厅离休老干部冀文正、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罗际明、问渔工作室的张问渔等老师对我的帮助表示感谢。    贺中老师是《西藏旅游》杂志的创始人,西藏有名的文化人。我写完本书初稿后,公务缠身的他仍抽出时间阅读,并对一些地方给予指正。冀文正老先生曾在墨脱工作生活16年,完成了《珞渝情歌》等20余部著述,他毫无保留地为我提供所需资料。罗际明老首长在担任林芝军分区政委期间,曾带领工作维一行历时40天,徒步行程812公里,成为我军第一个走通墨脱县全境的大校军官。当得知我写有珞渝方面的书稿时,他趁出差的机会到成都同我会晤,并为书的出版献计献策。    张问渔老师原为四川人民出版杜的资深编辑。人文华夏丛书”的总策划。退休后担任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特约编辑。当他接到我的书稿后,和我几次在一起切磋、讨论,对原书稿偏重于文学,知识性、学术性以及信息量方面太弱以及结构、体例不妥方面,提出了许多中肯而富有成效的修改意见。最后终于使我找到了感觉,对原有书稿进行了“大手术”。    在撰写过程中,本书主要参考了冀文正的《珞巴族风情录》、《门巴族风情录》、杨辉麟的《西藏东南角》,廖东凡的《西藏风情录》、李坚尚的《喜马拉雅寻觅》、金辉的《西藏墨脱的诱惑》、张继民的《走进世界第一大峡谷》、沙钦·罗伊的《珞巴族阿迪人的文化》和少数民族简史丛书《珞巴族简史》、《门巴族简史》,以及一些探险旅游者的随笔。《边陲墨脱——西藏仅存的一神秘处女地》的问世,应是集体劳动的结晶,在此,我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我还得感谢一些民俗学家、探险家,科学家等,深入墨脱县考察时拍摄了大量照片,甚至包括20世纪40年代的老照片。林芝地区旅游局、墨脱县交通局,以及冀文正、李坚尚、陈立明、廖宏伟、龙君、普布扎西、杨西虎等多位老师和朋友,也将他们拍的墨脱照片提供出来,极大地丰富了本书的内容,增加了可读性。由于林芝地区旅游局、墨脱县交通局参与拍摄的人员较多,作者没能去一一核实每位摄影者的姓名,也难免有个别旅游摄影者的照片我们没法注明其姓名。《边陲墨脱——西藏仅存的一神秘处女地》的问世,应是集体劳动的结晶,在此,我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最后,我要说明的,就全书围绕墨脱独特的人文历史、自然地貌、奇风异俗来介绍,是力图让更多的人到我国最富魅力的墨脱来探奇历险、旅游观光。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自感心有余而力不足,书中难免谬误,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罗洪忠    2011年10月于成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边陲墨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在重庆的书店看到这本书,太贵了
    拿手机拍下封面
    回来在当当上买到
    便宜许多
    还不用跋涉背着
    书的内容真好
    看看真正的墨脱,了解藏南
  •   书中的很多内容取自中国科考队与墨脱县志。内容让我重温了02年的墨脱之行,路途虽然艰苦,但沿途的未解之谜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让眼界大开!谢谢!
  •   去过,很让人亲切!
  •   在拉萨的书店看到此书非常喜欢,就是价格坑爹 ,网购依然不算便宜。
  •   作者多年生活在墨脱,了解墨脱的好书
  •   这本书很贵啊!配有不少图片,资料也有个别有价值处。
  •   长了见识,学习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