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作者:何天爵 页数:207 译者:谢旻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一个伟大的民族,既不会妄自菲薄,亦不会妄自尊大。她会拥有一群众志成城的民众,这些民众能够秉持做人的底线,追求做人的极致,有尊严,有自由,有信仰,淡定、自信、和睦。
一个伟大的民族,应该善于了解自己,知己之得失,纳天下之精髓,而成万世之敬仰。她的民众会自省、自尊、自强,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成人之至善、至真、至美,而遗后世以良风益俗。
在这里,我们精选国内外关于中国及其民众的种种著述,期待着我们这个国家以及我们自己能够——做回自己!
①《中国人的精神》
②《中国人的德行》
③《中国人的修养》
④《中国人的信仰》
⑤《中国人的本色》
作者简介
明恩溥(Arthur Henderson
Smith,1845-1932),1872年接受美国公理会差遣与妻子一同来华,先后在天津、山东等地从事传教与救灾等工作,并兼任上海《字林西报》通讯员。至1932年去世前,他在中国居住五十多年,成为世界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在他的推动下,1908年美国正式宣布退还一半的“庚子赔款”,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明恩溥返回美国。
明恩溥著有多部关于中国社会的图书,《中国人的德行》面市后即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罗斯福、鲁迅、费正清、潘光旦等人的极力推荐,更被译成法、德、日等多种文字出版发行。
书籍目录
《中国人的德行》
1.面子
2.节俭
3.勤劳
4.礼节
5.缺乏时间观念
6.忽视精确
7.误解的才能
8.欺瞒的才能
9.柔顺的顽固性
10.智力混沌
11.麻木不仁
12.轻视外国人
13.缺乏公共精神
14.守旧
15.不讲究舒适和方便
16.生命力
17.忍耐与坚韧
18.知足常乐
19.孝心
20.仁慈
21.缺乏同情心
22.社会台风
23.连坐受法互相牵连
24.互相猜疑
25.缺乏信
26.多神论泛神论无神论
27.现实环境和目前需要
《中国人的本色》
前言
1.导言:中国!中国!
2.宗法制度
3.语言文字
4.家庭生活
5.社会生活
6.宗教信仰
7.封建迷信
8.辫子
9.司法制度
10.官民关系
11.教育与文学
12.礼仪和礼节
13.商人与商计
14.穷困阶层
15.财政体系
《中国人的修养》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的精神》
章节摘录
西方人习惯于误会和曲解中国的一切事物,这已然成为了一条规律。如果说这种误解在种种方面都是不可原谅的话,那么涉及对这个帝国政府的理解,应当对西方人多多谅解。 对于现代政治制度背景下的西方学者来说,政府权威应当或多或少、或者完全建立在公众投票选举之上;政府要实行分权制衡,并建立与之相关的权力制衡机构;政府还应实行政务公开,让自己的行为处于人民的监督之中。然而,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古老政治制度看起来是个毫无希望、难以理解的谜团。在西方学者眼中,中国政府就像是一个复杂的、纠缠不清的、而且互相冲突的权力的混合体。他们试图解开这一团乱麻,然而这只是徒劳,他们自己深陷其中,无所适从,最终不得不纷纷放弃。他们不明白,如此的政府体制怎么能够一直存在至今?他们更不明白,中国人怎么能够在这样的政府管理下生存?不得已,西方学者给中国政府贴上了“专制政治”的标签,随后便不再去深究了。 西方人能得出如此的结论一点也不令人奇怪,他们游离于中国之外,并没有深入中国的内部进行调查研究,而是仅仅以观察者的身份从外部进行考察。中国人拥有极少或者根本就没有那些西方人看来极其重要的权利。事实上,他们也没有得到那些权利的强烈渴望。在中国,审判没有法庭,他们从来都不曾知晓有陪审团参加的审判。中国的大多数原告都宁愿相信父母官一个人,也不愿意信赖由十二个人组成的陪审团。不像英国人和美国人,中国百姓的概念中根本就没有“人身保护”等类似的词语,他们更不了解西方人耳熟能详的“权力保护神”和“大宪章”。虽然他们对我们的选举制度感到好奇,但并非真正感兴趣,更不以为然。 在选择统治者和组成立法机构的过程中,中国人从来都没有发言权,也起不到直接的作用。中国的法律是简单的皇帝个人意志的体现,是由单个案例堆砌而成的。当然,中国也有一部全国通行的法律①,那是许多世纪以来历朝皇帝政令的累积和有序排列。它是从无数的案例中搜集整理出来的,其内容几乎涵盖了不同领域的各种案件及其可能的所有细微情节。中国人普遍对律师持有一种无法克服的厌恶态度。在西方司法审判程序中,中国最强烈的反对就是我们允许律师的存在,并且在法庭上雇用他们。中国一位著名的政治人物曾经对我说:“我们相信自己有足够的判断力,能够依靠常识去发现每件案子的关键点,作出公正的判决。我们并不需要雇用别人来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