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训新解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作者:李忠刚  页数:246  

前言

当下国学很流行,因为古人的智慧总会给找不到出路的人们指出一条出路。古训在经过千锤百炼之后,留下的都是精华中的精华,如同珍珠般灼灼生辉。    为什么国学这么热呢?因为人类社会的思想在当下正处于一个低谷,而思想和物质是我们生活中的两大主要器官,但是它们的内分泌失调了。因此就出现一个可怕的现状:所有的人都挤在峡谷当中,饥饿、恐慌、绝望充斥着他们的内心。人们迫切需要走出这个峡谷,希望有人来指明一条生还之路。于是人们就坐下来反思,看看是哪里出错了。反思了很久才发现,原来是因为偏离传统太远。传统文化就像一棵大树的繁盛根系,如果人们不断地去抛弃、斩断这些供给营养的根系,这棵树还能存活多久?    不管我们怎么走,我们始终不能偏离传统的东西太远,因为正是这些传统的东西在源源不断地给我们提供营养,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保障。    本书所列举和阐释的古训,有外国的,但主要选择的是中国释道儒三家的经典。南怀瑾先生对释道儒三家的文化理解独到,他认为佛教文化就像一座百货商场,里面什么都有,随时都可以揣着钱包去逛逛,买不买东西都无所谓。如果你压根儿就不想去逛也可以,但是我们的社会需要它。道家则像一家药店,没生病的时候我们不去,要是生了病就非去不可。儒家文化则是粮油店,一日三餐都少不了它,如果没有粮油店,我们就没饭吃。    由此可见释道儒三家文化的重要性,它们完全可以满足人们的思想需求。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结合这些经典古训,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让生活更加舒适自然。    本书十分有趣,它颠覆了人们对古文枯燥乏味的印象。如果说读古文像吃未经加工的五谷杂粮,那读本书就如同吃五谷杂粮做的点心,它更可口,更利于我们消化与吸收。    当然,这本书也并不是附庸潮流,书中有许多对古人经典言论进行的新解,摒弃那些过时的成分,剩下的又继续升华,颇有老树开新花的味道;对人们生活中误用最多的古训,都一一作了矫正;那些需要我们反思的名言警句,本书将和大家一起反思;那些昔日教诲古人的经典言论,至今仍然是充满活力的,我们就一起温故知新,各自汲取所需的养分。

内容概要

  古训不仅是几千年来古人对语言深度理解的演化,更是对当时人物、事件,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经验教训、做事原则、处世方式等的积累与传承,因此,它是知识的精华,智慧的结晶,至今依然受到人们的推崇与习惯性地使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推移,一些古训在流传的过程中已经失去了其本来面目,被后人曲解或者误用。
  《古训新解(你知道的和你不知道的常识)》详细探索古训来源,还原古训真相,并和现代人的观点结起来,深度解读那些在时间中消逝、在历史中变化、在流传中被人们曲解或者误用的古训,反思古训在今天的实用之处,给古训又一次全新的“生命”。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正解——那些被误传的古训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孔子为何与女人过不去?
 相濡以沫——并非爱情的伊甸园
 两肋插刀——非要两肋插刀才够朋友吗?
 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没人会傻到用孩子去套狼
 无毒不丈夫——大丈夫并不“毒”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没有一个女人会嫁给鸡或狗
 生有涯,而知无涯——你不必忧虑知无涯
 刑不上大夫——不是贵族和士大夫的特权
 如日中天——并不等同于蒸蒸日上
 以德报怨——这不是孔子的观点
 好马不吃回头草——吃回头草的马也会是好马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有多少人被爱迪生误导
 中国是一只睡着的狮子——“睡狮论”不是恭维之词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不是在骂人
 王八蛋——误传后的形象骂语
 不见棺材不落泪——见了谁的棺材都会落泪吗?
 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更不可能心死
 狗屁不通——这只是一个生活中的小常识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个臭皮匠也顶不了一个诸葛亮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不为己,天不会诛地也不会灭
 君子固穷——君子难道就应该与贫穷相伴吗?
 人尽可夫——这本是一个很孝顺的女子
 击缶而歌——庄子不是绝情的人
 三思而行——三思之后机会尽失
 
第二章  矫枉——被曲解的至理名言
 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交友就应当淡如水吗?
 兔子不吃窝边草——为何要舍近求远?
 人有三急——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
 金屋藏娇——为何要将娇妻藏在金屋?
 对牛弹琴——用对的方法对牛弹琴
 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应不应该有才?
 网开一面——网其实不应只开一面,而是三面
 学而优则仕——并非学习好就要去做官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有时是个牢笼
 吃得苦中苦——不一定做得了人上人
 字如其人——字有时可以伪装
 与子偕老——原不是情侣们的爱情追求
 天涯何处无芳草——人们曲解了苏轼的本意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悦在哪里?
 知识就是力量——仅有知识不等于力量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逃跑不是上计
 河东狮吼——河东不是河,狮吼不是狮
 目无全牛——做什么事都要力求“目无全牛”
 洗耳恭听——“洗耳恭听”非恭维
 学富五车——学富五车相当于小学四年级
 鬼斧神工——自然景观非鬼神所为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为何要磨铁成针以示功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也不能施于人
 
第三章  反思——古时名言的今日思考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黄金屋与颜如玉今何在?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也不会和钱过不去
 不求甚解——在我们读书时能这样吗?
 门当户对——门当户对难道错了吗?
 满招损,谦受益——圆月与新月的智慧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到底该怎样用人?
 一招鲜,吃遍天——一招鲜能吃多久?能吃多远?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你对五谷知道多少?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在现代是晚了还是早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棒子出孝子——“棒子出孝子”还适用吗?
 成败论英雄——应不应该“以成败论英雄”?
 一知半解——知半解会毁掉你的一生
 一尘不染——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尘”
 食不语,寝不言——“食不语,寝不言”到底科不科学?
 亡羊补牢——“亡羊补牢”是否为时已晚?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些话还能激励几代人?
 书到用时方恨少——多学点东西以备后用
 一劳永逸——没有这样长效的事情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怎样对待受之父母的身体发肤?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义与利的差别在哪里?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你将怎样选择质朴与奢靡?
 
第四章  重温——经典名言的深度体味
 心在哪,财宝就在哪——跟随所罗门王去寻宝
 吾日三省吾身——你做到了多少?
 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有内涵自然会与众不同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品味上去了就下不来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向自然学习
 君子有三戒——新时代君子对“三戒”的取舍
 君子有九思——比“三省”更重要的是“九思”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蚂蚁精神无坚不摧
 仁者无敌——“仁”的胸怀是做一切的根本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把握好“五色五味五音”的度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好心态是成功的一半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与朋友一起学习
 以五十步笑百步——和“半斤八两”差不多
 人比人,气死人——和别人比要选一个恰当的对象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谁都不想老来伤悲
 只缘身在此山中——走出云深处,走出此山中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做大事也要打基础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量变到质变
 举世混浊,唯我独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任何环境都应该善其身
 认识你自己——阿波罗神庙上的话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走路走出的智慧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与达中的苏轼
 
第五章 汲取——祖先为人处世的经验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善恶只在你的一念之间
 魔由心生——戒除潜伏在你心中的鬼怪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过去的让它去,重点是把握现在和将来
 一诺千金——人没有信用则无立锥之地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伺七年期——用人交友千万不能草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我们安乐的温床保持距离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到实践中去体会一切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用认真避免那毫厘之差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难得糊涂,张弛有度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优柔寡断可能会断送你的一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好准备才能迎接挑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的“器”是否摩厉以须?
 三人同卧——人生真实不虚幻,认真生活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要想无敌,先胜自己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避免偏听,学会兼听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尽力而为方能问心无愧
 不怨天,不尤人——从自己身上去找原因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通是改变你的最好方法
 知足常乐——知足与知不足的快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为贵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抓住生命中的重要时刻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像太阳在正午。从古至今,就一直有很多人用这个成语来比喻某个事物生机勃勃,正处于顶峰,就像太阳正午在头顶上一样。中国近现代伟大的教育家李宗吾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做过中学校长,大学教授,四川省议员,当过畅销书作家,没过多久又当上了教育厅的副厅长,算得上是平步青云。这时,很多人来到李宗吾家里,道贺的道贺,送礼的送礼,一派繁荣的景象。但是李宗吾个性比较“怪异”,大礼从来都不收,只收些薄礼。被谢绝的那些送大礼的人就说:“宗吾兄现在可是大人物了,官做得如日中天,我们的礼都嫌少了。”李宗吾爽朗地笑道:“我没这个意思,官再大终究还是要卸任的,收了礼回去我还得记账,就像借了你的钱一样。”说完大家都哈哈大笑。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如日中天”这个成语有一个典故,意思与我们平常理解的意思有着巨大的差异。唐朝的佛教非常盛行,有个居士(在庙里剃度修行叫出家人,在家里带发修行叫居士)叫庞蕴,湖南衡阳人。他的修行非常高,在当时和后代的影响也很大,很多经书都有他讲经弘法的记载。庞蕴平时常常带着女儿一起修行,父女俩就这样生活了很多年。有一天,庞蕴即将入灭,就叫女儿灵照出去看看太阳在什么位置,如果到了正午就回来告诉自己。灵照出去看了看,然后回来告诉父亲,太阳已经在正午了,但是出现了日食。庞蕴一听,自己马上就要入灭了,怎么会有日食呢?这的确有点蹊跷,也很少见。于是就起身出去看个究竟。这时,灵照迅速盘腿坐在父亲入灭的位置,双手合十,替父亲入灭了。这位庞居士出去并没有看到什么日食,正觉奇怪,回到屋子里一看,自己的女儿竟然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入灭了,于是他笑着自言自语:“我女儿也开悟了。”然后开怀一笑,枕在女儿的膝盖上入灭了。可见,“如日中天”的原意不是拿来夸赞别人的事业正值顶峰的,它真正的意思是说女儿善解父亲的心意,也是孝顺的表现。和现在一句流行语“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有异曲同工之妙。也诠释了为什么女儿是父亲最贴心的人,因为现在说的“情人”和古时的“知己”类似,“知己”就是知心人,但是直接说女儿是父亲的情人在伦理上说不过去,就只能说是前世的情人。前世今生的关系,也算是莫大的缘分。在这个典故故事里,“如日中天”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两个人同时遇到一个重大问题需要抉择的时候,当双方都很难作出抉择的时候,其中一个人就像故事中的灵照姑娘那样,替对方作出这个决定,甘愿作出退步或牺牲。以德报怨——这不是孔子的观点以德报怨——《论语·宪问》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用我们的美德去对待别人的责备和怨恨。现在这句话大多被引用来说明—个人的处世态度和方式:当我们被别人误会,被别人责备和怨恨的时候,我们不能以怨报怨,而应该用我们美好的德行去感化、包容他们。虽然这样理解是正面的,没有错,就如人们也常常说“以德服人”,但是我们在用德行去感化别人的时候,别人如果不愿意被感化而固守自己的怨,我们又当如何做呢?关于这个古训的由来是这样的:孔子的一个弟子来问孔子:“老师,当别人打我的时候,我不打他,我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去感化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回答:“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呢,和有德行的人交往,你也同样用你的德行和他交往。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他怎样对你,你也怎样对他!”孔子在回答弟子提问的时候其实说得很清楚了,首先我们自己要要求自己有较高的品德修养,别人报我们以德的时候,我们就要以德报之,别人没有道德,以怨报德的时候,我们也不用以德报之,他给我们什么,我们也给他回报什么。现在这句话只被人们引用了前面的半句“以德报怨”,而不知这半句的后边还跟着“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看到这里,你是否翻然醒悟了呢?这让我想起西方基督教的一句名言:“当别人打你左脸的时候,你把右脸也伸给他。”有点类似于我们理解的“以德报怨”。这句话固然没有错,人如果学会了忍耐,就会减少许多冲动所造成的麻烦,同时也提升了我们自己的品德。可是很多时候人是冥顽不灵的,他既然想打你的左脸,自然有许多说服他自己来打你的理由,如果你把右脸也伸过去,那他也不会因此受感召而停止打你的右脸。如果面对这样的人,用这样的做法是愚昧的。其实我们可以换很多方法去教育他,比如你也可以打他的左脸,让他也深刻地体会被别人扇了巴掌的滋味,他才能停下手。一味地忍让退步,只会助长别人嚣张跋扈的气焰,正所谓“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是有道理的。因此,当我们在遇到有“怨”的人的时候,我们既要用对方法,又要把握好“德”的忍让度,这是原则性的问题。假如有人真的来打了你的左脸,我们先不必考虑要不要伸右脸去感化他,但从他随意侮辱人这一点就能判断出,这个人不懂礼貌,如果给了他右脸,很可能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或者是对牛弹琴,那么你就应当“以直报怨”。

后记

随着现代文明的推进,有许多宝贵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思想,已经渐渐被人们遗忘了。然而,这些知识和思想却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巨大财富,是用多少黄金都换不来的。为此,我们应该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让古典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有一个很有趣的比喻:老子是原浆,庄子是二锅头,孔子是啤酒,现代文化是勾兑酒。勾兑酒喝不出酒味,喝多了甚至会死人;啤酒太绵软,都是又穷又没酒量的人才喝;有酒量但没钱的人才喝二锅头;喝原浆的是又有酒量又有钱的人。    这样的比喻虽然有失偏颇,但实在是有趣、生动、逼真,也不无道理。中国的文化积淀实在是太深厚了,走进儒释道三家,就像走进了一座大观园:既有海南的雨林,也有江南的别院,既有西藏的哈达,又有新疆的瓜果,还有北方的蒙古包和大雕。    在本书中,我们可以跟着孔子去周游列国,与百家辩论;与庄子一同邀游宇宙,学鸿鹄之志;听老子论玄学,进入玄妙法门;和百家一起探讨民间俗语,丰富生活、陶冶性情……    然而,中国文化如此博大精深,而本书仅仅是一些古训,全书内容不过十几万字,是不能完全表达出这些文化内涵的。本书最大的日的,是希望能唤起读者对古代文化的重视,正视并学习古代文化,向更多的人讲解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精髓。相信读者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掩卷之余还能回味、思考。    本书的完成要感谢编辑对我的信任,更要感谢几千年来那些为中国文化的传承作出贡献和努力的人,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们赖以生存的古典文化,也就没有此书的出版。    由于笔者的知识有限,书中肯定会有不足之处,如果读者的火眼金睛看到了,还望包涵和指正。笔者会怀着一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虚心态接受和学习,臻于至善。

编辑推荐

《古训新解:你知道的和你不知道的常识》:正解——那些被误传的古训一些古训在流传的过程中失去了本来面目,被断章取义,有些贬义的变成了褒义的,褒义的反而变成了贬义的。还原这些误传古训的真实面目,才能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些古训。矫枉——被曲解的至理名言在我们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名言深信不疑的时候,殊不知有些名言已经被时间无情地曲解,蒙蔽了名言的素颜。了解那些被曲解的名言背后的真实故事,将有助于理解古训的真正内涵。重温——那些被误传的古训经典名言句句在理、字字珠玑,在当下非常实用。本章将给这些经典著言一个更加全面的介绍,更加深度的诠释。重温这些经典名言,给我们的身心一次虔诚的洗礼。汲取——祖先为人处世的经验祖先为我们留下的经验,不论是读书、修身养性,还是立身处世、治家教子等方方面面,都蕴涵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经验。重温经典古训,品味精彩人生!还原古训的真实面目,深渡剖析古训精髓,诠释古训精华,引领读者从全新的角度认识这些古训,让读者能够珍视古训,正视古训,了解文化,感悟生活。全面解读经典古训,深度阐释古训真谛。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古训新解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多少中华文化被误解或遗忘,深入阅读此书,让你做一个合格的中华儿女。
  •   就是感觉 纸张薄了点
  •   就是纸张一般~~~内容嘛~~~说不上有深度,还是有点新意,只限某些.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