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哈尔滨 作者:夏午 页数:176
前言
代序 学会感恩 文/肖复兴 西方有一个感恩节。那一天,要吃火鸡、南瓜馅饼和红莓果酱。那一天,无论天南地北,再远的孩子,也要赶回家。 总有一种遗憾:我们国家的节日很多,唯独缺少一个感恩节。我们可以东施效颦吃火鸡、南瓜馅饼和红莓果酱,我们也可以千里万里赶回家,但那一切并不是为了感恩,团聚的热闹总是多于感恩。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会不懂,但是,我们常常缺少一种感恩的思想和心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小时候背诵的诗句,讲的就是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中国绵延多少年的古老成语,告诉我们的也是要感恩。但是,这样的古训并没有渗进我们的血液,有时候,我们常常忘记了,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 蜜蜂从花丛中采蜜,还知道嗡嗡地唱着道谢;树叶被清风吹得凉爽,还知道飒飒地响着道谢。但是,我们还不如蜜蜂和树叶,有时候,我们忘记了需要感恩。 没错,感恩的敌人,是忘恩负义。但是,真正忘恩负义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人们常常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和情谊、恩惠和德泽,以为是理所当然,便容易忽略或忘记,有意无意地站在了感恩的对立面。难道不是吗?我们的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常常是细小琐碎却无微不至,不仅常常被我们觉得就应该是这样,而且还觉得他们人老话多,树老根多,嫌烦呢。而我们自己呢,哪怕是同学或情人的生日,都不会错过他们的PARTY,偏偏记不清父母的生日,就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谦虚之德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知道要躬身弯腰,便是属于前者;感受上苍懂得要抬头仰视,便是属于后者。因此,哪怕是比自己还弱小的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帮助,这样的人也是不敢轻视、不能忘记的。跪拜在教堂里的那些人,仰望着从教堂彩色的玻璃窗中洒进的阳光,是怀着感恩之情的,纵使我并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但我总是被那种神情所感动。 恨多于爱的人,一般容易缺乏感恩之情。心里被怨愁怨恨涨满的人,便容易像是被雨水淹没的田园,很难再吸收进新的水分,便很难再长出感恩的花朵或禾苗。 不懂得忏悔的人,一般也容易缺乏感恩之情。道理很简单,这样的人,往往唯我独尊,一切都是他对,他从来都没有错,对于别人给予他的帮助,特别是指出他的错误弥补他的闪失的帮助,他怎么会在意呢?不仅不会在意,而且还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帮助是多余是当面让他下不来台呢。这样的人,心如冰硬板结的水泥地板,水是打不湿的,便也就难以再松软得能够钻出惊蛰的小虫来,鸣叫出哪怕再微弱的感恩之声来。 财富过大并钻进钱眼儿里出不来,和权力过重并沉溺于权力欲出不来的人,一般更容易缺乏感恩之情。因为这样的人会觉得他们是施恩于别人的主儿,别人怎么会对他们有恩且需要回报呢?这样的人,大腹便便,习惯于昂着头走路,已经很难再弯下腰、蹲下身来,更难于鞠躬或磕头感恩于人了。 虽说大恩不言谢,但是,感恩一定不要仅发于心而止于口,对你需要感谢的人,一定要把感恩之意说出来,把感恩之情表达出来。美国曾经有这样一则传说:一个村子里,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饭,母亲端上来的却是一盆稻草。全家都很奇怪,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母亲说:“我给你们做了一辈子的饭,你们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感谢的话,称赞一下饭菜好吃,这和吃稻草有什么区别!”连世上最不求回报的母亲都渴望听到哪怕一点感谢的回声,那么我们对待别人给予的帮助和恩情,就更需要把感恩的话说出来。那不仅是为了表示感谢,更是一种内心的交流,在这样的交流中,我们会感到世界因这样的息息相通而变得格外美好。 我在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湖南两姊妹在小时候有一次落水,被一个好心人救起,那人没有留下姓名就走了。两姊妹和他们的父母觉得,生命是人家救的,却连一声感谢的话都没有对人家说,发誓一定要找到这个恩人。他们整整找了20年,两姊妹的父亲去世了,他们和母亲接着千方百计地寻找,终于找到了这位恩人,为的就是感恩。两姊妹跪拜在地上向恩人感恩的时候,她们两人和那位恩人以及路过的人们都禁不住落下了眼泪。这事让我很难忘怀,两姊妹漫长20年的行动告诉我,到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对有恩于你的人表示感恩。而感恩的那一瞬间,世界变得是多么的温馨美好。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几年前的一件事情。那天,我在崇文门地铁站等候地铁,一个也就四五岁的小男孩,从站台的另一边跑了过来。因为是冬天,羽绒服把小男孩撑得圆嘟嘟的,像个小皮球滚了过来。他问我到雍和宫坐地铁哪边近,我告诉他就在他的那边。他高兴地又跑了回去,我看见那边他的妈妈在等着他。等了半天,地铁也没有来,我走了,准备上去打个“的”。我已经快走到楼梯最上面的出口处了,听见小男孩在后面“叔叔、叔叔”地叫我。我不知道他要干什么,便站在那里等他,看着他一脑门子热汗珠儿地跑到我的面前,我问他有事吗,他气喘吁吁地说:“我刚才忘了跟您说声谢谢了。妈妈问我说谢谢了吗,我说忘了,妈妈让我追你。”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孩子和那位母亲,他们让我永远不要忘记学会感恩,对世界上不管什么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帮助和关怀,也不要忘记了感恩。 序言 感恩是人间的温暖与呵护 献上感恩的心 归给至尊全能的神 因他所赐下的一切 使大地得以生息 献上感恩的心 归给纯全无瑕的爱 因她所拥有的美丽 使生命得以延续…… 这是我很早就学会的一首歌。每当我轻轻哼起这首歌的旋律的时候,疲惫的精神总会升腾出一种灵魂与生命的感动:啊,久违了,感恩! 啊,久违了,感恩!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带着一颗渴求拥有的贪婪之心负重前行。我们渴求拥有财富,我们渴求拥有成功,我们渴求拥有荣耀……我们总是在渴求,却忽略了我们已经拥有的一切。我们的渴求之心遮蔽了我们灵魂里的眼睛,它使我们总是忽略上苍每天所给予我们的恩赐,它使我们总是因对未来的无限期待而忘记对今天的感恩。 是啊,久违了,感恩!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黑暗和孤寂。虽然没有人不懂这些浅显的道理,但是,我们总是常常缺少一种感恩的思想和心理。 是啊,久违了,感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小时候背诵的诗句,讲的就是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中国绵延多少年的古老成语,告诉我们的也是要感恩。但是,这样的古训有多少已渗进我们的血液,今天有多少人还会记得,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 因此,对于日日沉浸于世界的美丽怀抱中、享有了那么多的喜悦和幸福的我们来讲,世界给予我们的实在太多,而我们回报给世界的,却实在微乎其微。我们都对世界欠了一笔巨大的心债,然而我们却利用了世界的慷慨,至今仍继续索取而拒绝偿还。为此,难道我们不应感觉到于心不安或心怀内疚,并进而反省反省自己的灵魂? 感恩是一种生活的必需。因为,感恩不只是一种对于生命馈赠的欣喜,感恩也不只是一种对于这一馈赠所给予的言辞的回馈;感恩乃是用我们赤子般纯洁无瑕的心,去领受那付出背后的艰辛、期冀、关爱和温情。感恩是茫茫天地间宇宙大爱的传承,感恩是宇宙洪荒中生命与生命相联系的见证。 感恩是一种对生命恩赐的领略,感恩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情趣。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果我们囿于这种“不如意”,终日惴惴不安,那生活就会索然无趣。 感恩是一种生存境界,感恩是对现在拥有的在意,感恩是对有限生命的珍惜。然而,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你身边所拥有的一切,似乎是人类的通病。因为人们总是有理由使自己相信,远方的远方肯定比这里更精彩,外面的世界有这里见不到的新鲜玩意儿。然而当你真正游历了远方,你或许会发现,原来你已经拥有的,才是这世上最独特最珍贵的东西,只是因为你已经拥有了,所以不珍惜。 感恩之心是成功的第一步,感恩是感激冤家和对手的气度,感恩的心让我们谦卑。 感恩是对赐予我们生命的人的牵挂,感恩是对陌路关爱的震颤。“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感恩既是如此的美好,那么,究竟什么时候,我们才会为自己拥有的一切而心怀感激呢?难道只有当我们发现人生无常的时候,我们才能发现并乐于承认,我们所拥有的每一天,每一分钟,每一次呼吸,真的都是……上帝所赐予我们的礼物?而在我们春风得意的时候,我们是不会记得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而感谢上天的? 感恩之心需要学习,这是人生必修的一堂功课。因为,学会感恩,就是学会不忘恩负义;学会感恩,就是学会谦虚之德;学会感恩,就是学会敬畏之心;学会感恩,就是学会爱多于恨;学会感恩,就是学会懂得忏悔;学会感恩,就是学会不沉溺于财富和权力;学会感恩,就是永远也不要忘了说一声“谢谢”…… 假如每一个人在需要帮助的时候都得到帮助,假如每一个得到过帮助的人都记得感恩,假如人与人之间这付出与回报的链条永不中断,那么,人们就永远生活在爱的链条中,那时,人间就会如天堂般美丽!那时,人间便处处充满温情,而人生则时时都会遭遇奇迹—— 如今,软弱者已得刚强 贫穷者已成富足 都因为施与一切的上苍 已成就了大事 感恩!
内容概要
请翻开本书,安静领悟感恩的祝福,让感恩荡涤我们心灵的麻木。当你合上这本书时,希望感恩的种子已经在你心里播种,生根,发芽……脆弱、麻木的心灵会因为感恩变得充满生机……
书籍目录
母亲感恩是对生命恩赐的领略 心债 生命的每一天都是礼物 生命的额外之物 莫忘致谢 感恩节的荆棘花 橡树的恩赐 陌路相逢的感动 感恩是美好的感恩是对生命与生活的洞见 感恩需要一种穿透人生的智慧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 感恩是保持一颗过客的心 感恩是一种生存境界 感恩是一种灵魂的洗礼 感恩是对有限生命的珍惜 感恩是对现在拥有的在意 感恩是永远对自己得到的心怀感激 感恩之心是成功的第一步 感激冤家和对手 感恩的心让我们谦卑感恩是对赐予我们生命的人的牵挂 趁双亲还健在 感恩的心 感谢父亲的爱 感激父亲给予的惊喜 谢谢你做我的父亲 写不完的母亲 母亲的遗产 献给母亲的万寿菊 母爱的见证感恩是对陌路关爱的震颤 今天是谁替你扎好了降落伞 用爱来感谢爱的传递 感激陌生人 幸存者的记忆 感激偶然的奇遇 感激一生受用无穷的善 感激生命的再生之德 及时地说一声“谢谢”感恩是真诚的奉献与付出 帮助别人是一种幸福 感恩之心 致谢之旅 真实的善良 自救即是给予 无价的付出与感激 能给予就不贫穷 爱的手臂 施恩不望报 上帝就是施与 春天的感恩感恩是对人间温情的期待
章节摘录
母 亲 肖复兴 我总觉得妈妈的心脏会永远地跳动着,却从来没想到,妈妈会在有一天突然地倒下。妈妈,请您的在天之灵能原谅我们,原谅我们儿时的不懂事,而我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们的一切……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撅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扭着脖子闪开,说就是不让她摸。 望着这陌生的娘儿俩,我首先想起了那无数人唱过的凄凉小调:“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有娘呀……”我不知道那时是一种什么心绪,总是忐忑不安地偷偷看她和她的女儿。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学校开家长会,我硬是把她堵在门口,对同学说:“这不是我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着:“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和她在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孩子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立刻晕了过去。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她呀……” 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便俯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肚子。我不知怎么搞的,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 “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回家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以后的许多天里,她不管见爸爸还是见邻居,总是一个劲儿埋怨自己:“都赖我,没看好孩子!千万别落下病根呀……”好像一切过错不在那硬邦邦的水泥地,不在我那样调皮,而全在于她。一直到我活蹦乱跳一点儿没事了,她才舒了一口气。 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古。那年小姐姐才18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唯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她看见了,一把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寻个人家好啊,好!”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儿往外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来,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又叫了一声“妈妈”,她竟“呜”地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屈,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少…… 这一年,爸爸因病去世了,妈妈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她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望着妈妈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亲娘又怎么样?!从那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无论多晚回家,那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橘黄色的灯光里是妈妈跳动的心脏。只要妈妈在,那小屋便充满温暖,充满了爱。 我总觉得妈妈的心脏会永远地跳动着,却从来没想到,我们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妈妈,请您的在天之灵能原谅我们,原谅我们儿时的不懂事,而我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们的一切……感激苦难的温情。感恩 是对生命恩赐 的领略 心债 对于日日沉浸于世界的美丽怀抱中、享有了那么多的喜悦和幸福的我们来讲,世界给予我们的实在太多,而我们回报给世界的,却实在太少了。我们都对世界欠了一笔巨大的心债,然而我们却利用了世界的慷慨,至今仍继续索取而拒绝偿还。为此,难道我们不应感觉到于心不安吗? 在生活中,许多人常常抱怨上帝对人的不公:我没有更高贵的出身,没有更漂亮的外表,没有更炫人的学历;更令人气恼的是,我付出了百倍于人的努力,然而我得到的,却总比别人的少。生活待人为什么总是那么偏心呢?当我渴望成功时,我遭遇的却总是失败;当我渴望荣耀时,我所得到的却总是寂寞;而当我渴求金钱时,我所得到的却仍是贫穷。 我匆匆地来,匆匆地去,匆匆地活。当我们拥有时,我们总是埋怨自己得到的太少,缺乏的太多。当我们失去时,我们只记得自己一无所有,却忘记了我们曾经拥有过许多美好的事物。在这种“贪婪”的心态中生活久了,我们就会觉得:没有我们欠世界的道理,只有世界欠我们的。直到有一天,我读到如下一个震颤心灵的故事时,才忍不住沉思良久: 修道院位于一座山上,山下是广袤的农田,山北是蔚蓝的大海。 修女安已在修道院生活了50年,但至今辽阔的大海仍令她惊叹,令她心醉神迷。安是个太简朴、太平凡不过的女人,没有一个至爱亲朋,也没有谁关心和热爱她。她年幼时就被领进了修道院,从来没有家,也没有父母。她总是别人吩咐干啥就干啥,所以最劳苦的活儿总会搁到她肩膀上。记不清多少年了,她一直负责擦洗那些硕大而肮脏的锅、壶、盆、罐。奇怪的是,多年的辛劳并没有损伤她的精神,反而使她的精神充满了力量。 安并非天生强壮。年幼时她十分孱弱。为促进她发育,她被安排在阳光充足的菜园里干活。随着时间的流逝,她越来越喜爱她精心培育的绿色植物。当嫩绿的幼苗破土而出时,她的心便会兴奋得战栗。对菜园的热爱开阔了她的心海,四周的大自然——田野、树林、动物和白云,无一不令她欣喜和沉迷。 她年轻时,总想向人倾诉这种喜悦和陶醉的感受,但似乎谁也不理解,也没有人认真听她的话。于是,她渐渐沉默了,变得沉默而谦卑,对他人怀着善心和敬意,觉得大家都比她强。不论读经,还是做漫长的祷告,都是她心力难及之事。她天生不擅劳心,又拙于言语,做祷告便很艰难。但她觉得自己已拥有了太多的欢乐,有满心幸福却无法与人分享,她觉得于心不安。 平静的岁月就这样流逝着。终于,有一天安遇到了一件事——她一生中重大的时刻来临了。 那是个炎热、晴朗的夏日。修道院派安去给山下一个老渔翁捎个口信,但渔翁不在家。在返回山上的途中,她来到一处可眺望大海的地方。她从没见过海水像今天这样湛蓝,船帆像今天这样洁白。痴迷的她向地平线方向眺望了很久。就在她将要离开时,她忽然发现距海滩一里远的礁石上躺着一个人。 安急忙来到海滩,鞋也没有脱就进海水,向那人走去。到跟前时,她看出那是个16岁左右的男孩,长着金黄色的头发,又高又瘦。他一动不动地躺着,头上有一道很深的伤口。她听了听他的心脏,他还活着。于是她坐在他身边,帮他洗净伤口。他是那样年轻,皮肤像婴儿一样光滑。她想背他上岸,但他太重。怎么办呢?渔翁家里空无一人,修道院又太遥远,她不可能在海潮涌来之前去修道院喊来帮手。 最后她脱下身上的黑袍,垫在男孩的头下。她又听了听他的心脏,想唤醒他,却做不到。她便开始祈祷上苍。海水逐渐涨上来了,她已打算和男孩一块儿死了。就在这时,男孩发出一阵咕哝声,片刻后他苏醒了,向四处望了望,坐起来了。 “你得赶快游到岸上去,”安说,“海潮就要来了。如果你待在这儿,会被淹死。如果你现在游,还能赶到岸上。” 他挣扎着站了起来。 “你必须游。”安又说了一遍。 “我——我的头一定被礁石撞伤了。你怎么知道我在这儿的?” “我路过这儿,看见了你,当时水还不深。” “你——你不会游泳?” “噢,不会。” “你本可独自上岸的,却一直待在这儿救护我?你不知道海水会淹上来吗?” “我老了,日子不长了,你还那样年轻,你母亲……” 那男孩跪下来向岸上望去,仿佛在目测距离。 “把你的鞋子脱下来好吗?”男孩说。 她看着他,仿佛不明白。 他解释说,他必须这样才能使两个人都上岸。他是个游泳好手,但如果她穿戴太重…… 她立刻照他说的办了。 那天晚上,修道院热闹非凡,但安却很平静。她坐在窗前,希望别人离去后她好观赏明月爬上山头。 修道院院长和牧师亲自来看望她,说了许多佳言妙语,但她大都听不懂。 整个修道院闹哄哄的,因为,想想看,修女安救了个富翁、名人的儿子,连名人本人也要来看她。他的巨大财富和名望并没有使安受到惊吓,因为他是个温和的人。儿子讲述的遭遇深深感动了他,他很想知道,为什么这位老妇人愿冒死救他儿子。 他温和地向安提了些问题。是否她感觉到某种责任?不是。是否是宗教熏陶所致?不是。那是什么呢?是否她感到生活孤寂和空虚,所以她宁愿死呢?不,更不是。他沉默良久,坐在那儿沉思良久,想悟出一个根本的原因。 夜色越来越浓了。“月亮就要升起来了,”安想,“现在,它一定照耀在树梢上了。”这时,那位名人无意中说了一句赞美山谷里那些美丽树木的话。 安突然扬起头说:“它们现在正是最繁茂的时候。” 名人突然悟到了什么,赶忙问安说:“在你看来,那些树林和月色同样也是太美了?” 名人的问话这下才问到了点子上。安用不太连贯、不太完整的句子,向那位名人描述说:一直以来,她都觉得,这世界的田野、树木,蓝天、白云,大海、帆船,阳光、月色……这世界的一切,都太美,太令人陶醉了。她享有了那样多的喜悦和幸福,却一直没有向这世界回报点什么,为此她深怀心债,觉得欠这世界太多。这心债在她心里成长,她不知该如何偿还它。当她看见礁石上的男孩时,她同时也发现,偿付心债的机会终于来了。如果她可以救他的命,或在救他之时牺牲了自己,她欠这世界的心债就可偿付了。 名人一下就全明白了,他对安感叹说:“生命的价值是语言所无力描述的。你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奉献了一份最伟大的礼物。享受美好的人生吧。当你明天看见旭日照耀海面时,你就可以对自己说:‘如果没有我,这世界就会少一人欣赏这瑰丽的旭日了!’” 是啊,安的确以自己微薄的力量给这世界奉献了一份最伟大的生命礼物!然而我们呢?我们日日沉浸在这世界的田野、远山,蓝天、白云,大海、帆船,阳光、月色……的怀抱中,我们天天都在领受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恩赐与礼物,我们为此欣喜和沉迷了吗?我们是否也像安那样兴奋得战栗、陶醉了呢?我们像安那样感觉到为此深怀心债了吗? 事实上,对于像安那样同样享有了那样多的喜悦和幸福的我们来讲,世界给予我们的实在太多,而我们回报给世界的,却实在太少了。我们都对世界欠了一笔巨大的心债,然而我们却利用了世界的慷慨,至今仍继续索取而拒绝偿还。为此,难道我们不应感觉到于心不安吗? 如果每个人都缺乏一颗“偿还”的心,那么,这世界最终或许便无法给予了。 生命的每一天都是礼物 什么时候,我们才会为自己拥有的一切满怀感激呢?难道只有当我们发现人生无常的时候,我们才能发现并乐于承认,我们所拥有的每一天,每一分钟,每一次呼吸,真的都是……上帝所赐予我们的礼物? 而在我们春风得意的时候,我们是不会记得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而感谢上天的? 的确,生命的每一天都是我们所收到的礼物。然而,骄傲和漠然的我们却不这么认为。我们理所当然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和朝露,我们理所当然地享受着我们的自由和快乐。我们有自己的家,它天然就是我们歇息的地方;我们有爱我们的人,我们理所当然地享受着他们的关爱和付出。它们本来就是属于我们的东西,怎么突然就成了我们所收到的礼物呢? 要明白这一点其实不难,下面这个故事或许就是颇有启迪的: 每年的感恩节我都试图让自己的心中充满一种特殊的感激之情,然而事实上在这一天,我并没有感到过比其他时候更加深刻的谢意。我们家在用餐之前从来不做祷告,因此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周四,突然要在餐前祈祷并致谢,会让人感觉非常不习惯,而且我也认为这样做多少有些虚伪,好像在作秀似的。 上大学时我到姨妈家去过了一个感恩节。坐在餐桌边,他们要求每个人都说出一件表示感谢的事情。当时由于实在想不出什么事需要感谢,我便带着戏谑意味地说自己感谢“卡尔文•克莱因”牌的牛仔裤。后来我记得那位姨妈再也没有邀请过我到她家去。 幸运之神一直厚待着我,我嫁给了一个好男人,有一份极具创造力的工作,还生下了一个美丽的小女儿。直到1998年之前,在每年的感恩节我们对生活所怀有的满足都多于感激。但就在那年的11月,丈夫突然病倒,症状类似于流感:高烧、恶心、呕吐、肌肉疼,并且会时而出汗,时而发冷。我打电话向别人询问好的治疗方法,听起来当时好像可怕的流感正在四处肆虐,人人都告诉我让他多喝水,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5天的时间里,我用尽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方法照顾着安德鲁。他虚弱得只能躺在床上,吃不下任何东西,即便是在我的哄劝下啜吸的几口饮料,最后也全被吐了出来。有时他会因高烧而汗流浃背,我就要为他换下被汗水浸透的睡衣与床单。半小时后他又会冷得发抖,我就又要忙着将几条毛毯盖到他的身上。 我试过了各种办法,惟独没有拉安德鲁到他一向不喜欢去的医院——事实上我早该坚持那样做的。我的心里万分恐惧,因为安德鲁的身体一直都很好,我从没见他得过这么重的病,同时我也在担心自己与3岁的女儿罗丝会染上同样的病。我已经有了5个月的身孕,我知道自己的身体是经受不了疾病的侵袭的。不得已我只好端了一盆消毒液,将安德鲁碰过的门把手、电话等等都仔细地擦拭了一遍。为了保险起见,我不让罗丝进安德鲁的房间,晚上还搬到了罗丝的双层床上去睡。 本来我们早已定好那一年的感恩节要在姐姐家中过,父亲与继母会专程开车从一千多公里之外赶来,为此姐姐还特意费尽心思准备了节日大餐。我不想由于自己一人而扫了大家的兴,因此只得带着愧疚的心情将发烧的丈夫独自留在了家中,并在临走前一再叮嘱他要记得多喝水。 第二天早上,我坐在丈夫的床边,对他讲述着前一晚的快乐时光,以及他所错过的那一顿丰盛的感恩节大餐。在谈话间我意识到安德鲁正在产生幻觉,紧接着多日来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恐惧感突然之间再次涌了上来,我真的害怕安德鲁会就此永远地离开我。我狂乱地抓起电话,打给了一位在急诊室工作的朋友,请他帮我送安德鲁到医院去。 朋友赶来后走进安德鲁的房间,看了他一眼便问我:“他的肤色发黄有多久了?” “发黄?”以前我一直没有注意过,这时才看出丈夫的肤色已像蜡纸一样黄了。而肤色发黄则意味着黄疸、肝炎、肝衰竭……我已不敢再继续想下去了。 我们立刻把安德鲁送进了医院的急诊室。而在接下去的12个小时中,安德鲁的情况由糟糕转为恶化,他的主要器官都不明原因地衰竭了,血压极低,脉搏极快。 傍晚时一组专家聚集到安德鲁的病床边,其中包括心、肺、肾与血液科的医生。稍后他们又耐心、沉稳地让我讲述安德鲁生病以来的情况,以求找出使一个健壮的男人突然病倒的真正原因。 从医生们相互对视时那谨慎的眼神中,我可以看出这些一向权威的专家也被安德鲁的怪病难住了,由此更加剧了我的恐慌,暗自担心这一次医术高明的医生也救不了安德鲁了。 在大厅中护士看到腹部微微隆起的我,带着同情的目光安慰着我,让我不要过分地担忧。我在心里想着是不是需要将医院中的教士找来,安德鲁是否还有未了的心愿呢? 签署了同意给安德鲁的心脏插入导管的协议后,已疲惫不堪的我只能回家去睡一会儿了。 家中漆黑一片,没有安德鲁与罗丝的家变得空空荡荡。姐姐已将罗丝接走了,安德鲁住院期间,她会代我照顾孩子。一时之间我感到那样的孤独,蜷缩进罗丝的双层床,我将她的绒毛猴子拥在了怀中。那一觉睡得断断续续,每隔一个多小时就会醒来,给医院打个电话,而每一次都在担心听筒那头传来安德鲁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的消息。 天蒙蒙亮的时候,我穿上衣服,昏昏沉沉地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医院,并带了罗丝的照片来摆在安德鲁的床边。我相信看到罗丝那灿烂的笑容,安德鲁是不会就这样轻易离我们而去的。 而就在那一天,安德鲁的情况开始好转。他在医院住了近一周,回到家中又休养了一个月。直到后来我们才了解了安德鲁的真正病因。由美国一家专业机构所作的试验表明那是因钩端螺旋体病——一种动物所携带的疾病——所致,它一般可以通过被尿与粪便污染的土壤和水感染,但这种可能性都是非常小的,我们也一直都没有弄清安德鲁是怎么得上这种病的。 新年过后,安德鲁又去上班了,他已完全康复,没有给身体留下任何的不良影响,我们的生活也恢复了原样。然而渡过这一段危难的特殊经历却改变了我们,改变了我。 我独自呆坐在家里等待安德鲁病况发展的那个夜晚,使我终于意识到自己对丈夫的陪伴是多么的依赖。认为一切都是那样理所当然地与丈夫幸福生活了13年后,我突然感动于他每日的守护、永恒不变的承诺以及给予我的信任。 那年感恩节安德鲁逃脱死神魔掌的经历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随后我们到安德鲁的家里参加了一个家庭聚会,全家26个人欢乐地围坐在巨大的餐桌边,我突然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首先我交给每个人一张彩色的纸条,要他们在上面写下自己所要感谢的事,并依次将这些感激大声地念出来,然后再将我们所写的纸条连成一条长长的感谢环。对于我,这个感谢环象征着安德鲁患病期间亲戚与朋友对我们所表达的爱与关怀。 当轮到我写自己的感谢时,我没有提到牛仔裤。我已不再为不知该对什么事表达感谢而发愁了,因为我明白了人生之中充满了太多的惊奇与无常。 每天夜里我伸出手就可以触摸到睡在身旁的丈夫那健壮的臂膀;每个周末我可以依偎在他怀中,伴着缠绵的乐声悠然起舞;每个清晨我可以满怀温情地爱抚新出世的小儿子黄色的鬈发,亲吻他那酷似父亲的脸颊,而心中不会带有任何的遗憾……每当沉浸在这样幸福的时刻之中,一种甜蜜的谢意就会从心底涌上来,因为每一个平安、祥和的日子都是上帝给予我们的礼物,是值得我们深深地去感谢的。生命的额外之物 不错,对我们的生命来讲,是宇宙提供了一切——阳光、空气、水、食物——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可月光和星光却显然是额外之物。音乐、香料、色彩也是额外之物。是谁把它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又是为了什么目的呢?风,也许是一种必需品,可风吹过树林时奏起的沙沙乐声又是什么? 面对如此之多的生命的额外赠礼,有哪一个苏醒的灵魂不会为之深深感动? 10月的一个夜晚,我神情沮丧地沿着海边乡村小道走着,去看望一位身患重病的朋友。一轮圆月高悬空中,那迷离的银辉慰藉了我的心灵。这世界是如此光彩夺目,把凋零不堪的灌木丛以及不起眼的石头沐浴得楚楚动人,阵阵微风夹带着潮湿的咸味从汹涌的海潮中吹来。 我的朋友也被这美好的夜晚唤醒过来。他透过窗子望见了那迷人的月色,那倾泻在潮汐上的粼粼银光,以及那穿越树林的斑驳的阴影。我坐在他身旁,一直模仿鸟在月光下唱着动听的歌。 多年之后,朋友对我说:“我以为那天夜里会是生命的最后时刻,可当我听到窗外那只鸟的歌声时,便预感到自己的病会好起来。”在靠近他床边的桌上放着一个病人的所有必用品,他从中得到过一些安慰。但那月光,那浓郁的海风味,以及那小鸟奔放的歌——这些才是他新生的源泉。 对这件事我想了很多。不错,是宇宙提供了一切——阳光、空气、水、食物——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可月光和星光却显然是额外之物。音乐、香料、色彩也是额外之物。是谁把它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又是为了什么目的?风,也许是一种必需品,可风吹过树林时奏起的沙沙乐声却完全是两码事。 我曾经对星星有过好奇的经历。黄昏时刻,我走在通往农场的路上,突然被剧烈的风暴所袭击。大雨在咆哮的黑暗中瓢泼而降,电闪雷鸣令人心悸。一道电光划来,击中了一棵距我仅20英寸的树,那树噼啪一声倒下,唯独我孤零零地、无援地站在极度肆虐的狂风中。 我透过暴雨,眯眼虔诚地向西方望去。令人惊奇的是,在一片漆黑中,我看见一条几乎比手大不了多少的罅隙,它的正中闪烁着一颗晚星。那星在远处宁静与平和中眨眼,仿佛对我的心说:“暴风雨是暂时的,天空在这儿,星星在这儿。” 我的周围一片混沌,空中传来的信息却令人振奋,于是我定了定神,在渐弱的暴风雨中摸索着路,艰难地向前走去。待到家时,天空已繁星灿烂。 星星给我以上帝的感觉,我情不自禁地对它充满了感激之情。人类的大脑也许倾向于拒绝证实上帝的博爱,可心灵却几乎做不到这一点。对于感受精神上的东西,心灵是更好的向导。 我认识一位老猎人,虽说是无名之辈,但却是一位诚实的朋友。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告诉了我一个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秘密。我听后,深感这件事非常了不起。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这是去年6月里发生的事。”朋友告诉我,“多年来我和比尔•毛洛之间积怨颇深。上次我们相遇时,如果不是朋友把我们分开,我们会在那儿来一个了断。 “自那夜之后,我揣测我们之间总有一个要结果掉另一个。我知道他手里有枪,而且我也照样准备了一支。噢,就在6月的那天,有位朋友告诉我,比尔说他正筹划着要杀我。我决心同他决一死战。那天傍晚我向比尔家走去,打算干掉他。 “在距他房子一英里的地方,我发现有人沿路走来,便急忙躲到一边的灌木丛中,手里握着枪,胸中装着邪恶,静静地等候着。就在我抬起左手,拨开一根树枝时,突然发现上面有一朵洁白的花。 “你也许认为我是个傻子,但我确实这么做了:歪过身子去嗅那朵花。我母亲过去曾喜爱这种花,当我还是小孩时,她曾让我从沼泽地里挖回这种花树植在院子里。她到另一个世界里去时,手里也握着这种花。此刻我正考虑着妈妈希望我怎样对待这种人。 “首先我明白,比尔正迎面走来。可结果是,我现在不想伤害他。我步出草丛叫住了他,以走上前去的方式使他明白仇恨就此化解。一切都过去了,我们当场言归于好。 “那么你会相信这一切变化——都是因为那朵花吗?但这却是事实,正像我所告诉你的那样。” 确实,美可以触及人的灵魂,可以使精神焕然一新,可以赋予生命以新的内涵。 一天,我试图逃避失去最心爱的人的痛苦,来到森林深处。忽然听到一只鸟在树梢上鸣唱,歌声回荡在森林湖上空。啊,我的四周充满了乐声;潺潺小溪溅着浪花从树根旁流过;沙沙清风摇曳着葱茂的草丛。一切在我眼里都具有一种原始的、与世隔绝的美。 音乐与美,这些额外之物给我带来什么感觉?慢慢地,我从强烈的悲痛中解脱出来,变得平静了许多。 在这森林之地,我看见了生命与死亡——树上的绿叶与地下的枯叶,立着的树与锯倒的树。如果你是诚实的,当问起这样一个问题:什么东西会死?你会回答:所看到的一切。在森林里,我被自然的美所包围,明白了如果我们想要得到甘泉——即使在悲痛中,也一定会捕捉到它——而那个东西一定是属于精神世界的。 为了永恒的力量,我们必须依靠信念;为了持久的希望,我们必须依赖的,不仅是能够看到的事物,而且还有我们肉眼看不到,心灵却能感受到的事物。 不论我的宗教信仰如何,我深深地感到生命的额外之物把信念赋予了我,并且它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消失。生命之路并非总是洒满阳光,我非常清楚还有那笼罩着死亡的幽谷。我熟悉视觉看不透的面纱,但我更明白,从我们如此痴迷地欣赏的圣洁的美中,在面纱后面,是那仁慈的、充满爱心的上帝。 莫忘致谢 究竟什么是感恩呢? 感恩不只是一种对于生命馈赠的欣喜,也不只是一种对于这一馈赠所给予的言辞的回馈;感恩乃是用我们赤子般纯全无瑕的心,去领受那付出背后的艰辛、期冀、关爱和温情。感恩是茫茫天地间宇宙大爱的传承,感恩是宇宙洪荒中生命与生命相联系的见证。 自然、世界所给予我们的恩赐的确太丰盛了,丰盛到了让所有的人都惊奇的程度:它不仅包括我们生命的必需品,更包括了数不胜数的生命的额外之物。因此,在生命的无限恩赐面前,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心怀感恩,在生命的每一时刻,我们都不能无动于衷。 然而,感恩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和智慧呢?感恩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内涵,需要我们认真地去领略?在我们日常致谢的礼貌言辞背后,我们到底传达了些什么?又忽略了些什么?感恩仅仅是一种社交技巧、人情世故吗?或者还是别有深意在其中? 看来,我们对感恩的疑问还真不少。为此,读读美国作家费思•安德鲁斯•贝德福德的诠释,或许是不无益处的: 依琳娜、莎拉和德鲁还小的时候,每当他们要向人家致谢,就口述感谢词句,由我笔记。但是到孩子长大一些,有能力自己写感谢信了,却必须我催三请四才肯动笔。 我会问:“你写了信给爷爷,谢谢他送你那本书没有?”或问:“陶乐思阿姨送了你那件毛线衫,你可向她道谢?”他们的回应总是含糊其辞,或耸耸肩膀。 有一年,我在圣诞节过后催促了几天,儿女竟一直毫无反应,我大为气恼,便宣布:谢柬写妥投邮之前,谁也不准玩新玩具或穿新衣。他们依旧拖延,还出言抱怨。 我忽然灵机一动,就说:“大家上车。” “要去哪里?”莎拉问,觉得好奇怪。 “去买圣诞礼物。” “圣诞节已经过去了。”她反驳说。 “不要唆!”我斩钉截铁地说。 待孩子都上了车,我说:“我要让你们知道,人家为了送你们礼物,要花多少时间。” 我对德鲁说:“麻烦你记下我们离家的时间。” 来到镇里,德鲁记下抵达的时间。三个孩子随我走进一家商店,帮我选购礼物送给我的妹妹。然后我们回家。 三个孩子一下车便向雪橇走过去。我说:“不许玩,还要包礼物。”孩子们垂头丧气地回到屋里。 “德鲁,记下到家的时间没有?”他点点头。 “好,请你记录包礼物的时间。” 孩子们包礼物时,我替他们冲泡可可,终于最后一个蝶形结也系好了。“一共花了多少时间?”我问德鲁。 他说:“到镇上去,用了28分钟,买礼物花了15分钟,回家用了38分钟。” “包这几个盒子用了多少时间?”依琳娜问。 “你们俩都是两分钟包一个。”德鲁说。 “把礼物拿去邮寄,要花多少时间?”我问。 德鲁计算了一下,答道:“一来一去56分钟,加上在邮局排队的时间,要71分钟。” “那么,送别人一件礼物总共花多少时间?” 德鲁又计算了一阵:“2小时34分钟。” 我在每个孩子的可可杯旁放一页信纸、一个信封和一支笔。“现在请写谢柬。写明礼物是什么,说已经拿来用了,用得很开心。” 他们沉默构思,接着响起了笔尖在纸面上划过的声音。 “花了我们3分钟。”德鲁一面说一面把信封封好。 “人家选购一件情意浓厚的礼物,然后邮寄给你,所花的时间也许超过两个半小时,我要你们花3分钟时间道谢,这难道是过分的要求吗?”我问。三人低头望着桌面,摇摇头。 “你们最好现在就养成这习惯。早晚你们要为很多事情写谢柬的。” 德鲁叹了口气:“例如哪些事情呢?” “例如别人请你吃晚饭或午餐,或者邀你上他家度周末。又或者你申请大学入学,或求职,别人花时间给你提供宝贵意见。” “你小时候也写这些吗?”德鲁问。 “当然。” 我想起了亚瑟老爷爷。他是我曾祖父最小的弟弟,家住马萨诸塞州,我从没见过他,可是每年圣诞节他都送我一份礼物。他双目失明,由住在隔壁的侄女贝嘉过来帮他开出一批5美元的支票,分别寄给每一个曾侄孙和玄侄孙。我每次都回信致谢,并且告诉他这5美元是怎么用的。 后来我去马萨诸塞州就学,这才有机会探望亚瑟老爷爷。闲谈间,他说很欣赏我写的谢柬。 “那时你漂亮不漂亮?”莎拉问。 “我的男朋友说我漂亮。”我说着就走到书架前,取下一本照片簿翻开。在照片中,我站在自己家里的壁炉前面,身穿黑绒晚礼服,头发绾得很精致,像个法国贵妇,旁边有个英俊青年。 “原来是爸爸!”依琳娜有点惊讶。 我微笑着点点头。三个孩子坐下来,纷纷看着自己写好的谢柬,若有所思…… 毫无疑问,贝德福德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给自己的孩子上了生动的一课,同时也告诉我们:所谓感恩,它不仅仅只是一种对于生命馈赠的欣喜,也不仅仅只是一种对于这一馈赠所给予的言辞的回馈;所谓感恩,它乃是用我们赤子般纯全无瑕的心,去领受那付出背后的艰辛、期冀、关爱和温情。感恩是茫茫天地间宇宙大爱的传承,感恩是宇宙洪荒中生命与生命相联系的见证。
编辑推荐
《学会感恩》:首版畅销10万册的白金版感恩心灵故事。感恩——风雨之后的心灵归宿。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