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长城 作者:胡海波 页数:511 字数:281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半个多世纪前,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命令,在军事统帅彭德怀的率领下,100多万大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英雄的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取得反抗侵略、保卫中国安全的伟大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不仅粉碎了美国吞并朝鲜、进而扩大侵略的企图,而且保卫了中国大陆的安全,维护了亚洲及世界和平,无论是对中国,对朝鲜,还是对世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场伟大的战争,在整个共和国国史上闪耀着超越时空、永不消逝的灿烂光辉。 众所周知,曾拥有汉唐盛世的中国近代经历了一段有国无防,任人宰割的屈辱岁月。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了这段屈辱历史的终结。但内战甫定、百废待兴的中国,在当时世界许多人的心目中,仍然留有老大贫弱的旧印象,一些帝国主义野心家依然对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心存觊觎,妄图恢复失去的利益。抗美援朝一战,打出了中国的国威军威,使这些印象和图谋烟消云 “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这是1949年毛泽东在天安门上代表一个重新崛起的民族发出的吼声,然而使全世界真正重新认识中国的却是抗美援朝战争。连美国的官方史书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在朝鲜战场上赢得了自己的声誉”。新加坡资政李光耀曾对这场战争作了这样的评论:“多年来欧美人很蔑视中国人,但当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半岛和打着联合国军旗帜的美军作战时,他们鄙视的目光跟着消失了。” 抗美援朝是中国在与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的较量中取得了胜利的战争。美国一贯恃强称霸,号称建国以来百战百胜,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上和科技上最强大的国家,更是意得志满,飞扬跋扈。但曾几何时,在中朝人民的英勇反抗面前,却碰得头破血流,铩羽而归。“联合国军”司令克拉克在停战协定签字时哀叹:“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而毛泽东则说:“这一次,我们摸了一下美国军队的底……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就是那么一回事。”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仅一扫某些国人心中积淀已久的“恐美症”,为我们的民族注入了实现全面复兴所必不可少的“钙质”,而且也极大地鼓舞了正在进行反帝反殖民斗争的亚洲和世界各国人民。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朝鲜半岛上的硝烟已散去半个多世纪了,在21世纪的今天,这场发生在昨天的战争依然给了我们许多重要的启示。发展和安全是国家利益的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发展是大局,安全也是大局。不安全,国将不国,国格和国权没有了,何谈发展?《孙子兵法》开宗明义的一句话就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抗美援朝战争的决策进一步印证了这一军事上的至理名言。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不仅赢得了战争,更重要的是赢得了和平,使中国的边疆在一个较长时间内维持了相对的稳定,获得了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无比宝贵的和平建设环境。这场战争雄辩地说明,和平作为战争的对立物,从来就不是建立在良好愿望的基础上。不能奢望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不能幻想分裂主义者会在一个早上改弦更张。为了和平,必要时要有不惜一战的勇气,要有血战到底的决心,要有战则必胜的力量。能战方能言和,在很多情况下,和平要靠战争来保卫,来赢得。以战止战,正是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辩证法。朝鲜停战协定的最后签字,不是谈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 抗美援朝战争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并非以上三言两语所能概括,好在已有大量的学术论文和专著进行了充分的评述,在此不再赘言。在本书中,对这场战争并没有过多的学术评论,而是力图以世界性的视角和胸怀,将这场战争的全貌如实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编者查阅了大量史料,借鉴并参考了许多同类作品,不仅反映了一些战争期间双方高层的斗争,还将更多的笔墨放在双方战场上,把战斗的细节写到营,连、排,把每一场战争都放到一个时空里去表现,更反映出战争的激烈性、残酷性和震撼性。 一场伟大的战争需要伟大的作品来反映,本书并不奢求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只是希望我们在今天这样一个远离战火的年代,用心灵来感悟一次50多年前的人们的心灵和思维方式,并且真正体会和回味那些曾在我们头顶上的这片天空存在过的崇高境界。
内容概要
毛泽东决意出兵,彭德怀挂帅出征。118师打响入朝作战第一枪,美军“开国元勋师”首遭败绩。血战长津湖,38路军一战名扬天下。“联合国军”全线溃退,麦克阿瑟黯然下台。对垒上甘岭,“绞肉机”之战空前惨烈。保家卫国,数十万志愿军将士血沃三千里江山。
书籍目录
第一卷 准战泛浊浪东亚无宁日 第一章 朝鲜问题和三八线的由来 第二章 美国干涉朝鲜内战 第三章 朝鲜人民军挥师南下 第四章 “联合国军”悍然越过三八线第二卷 神兵从天降秋风扫落叶 第一章 彭德怀临危受命 第二章 志愿军初战告捷 第三章 “万岁军”名扬天下第三卷 血洒异乡土终谁与争锋 第一章 美国玩弄“停火”阴谋 第二章 志愿军乘胜越过三八线 第三章 志愿军浴血汉江 第四章 边打边谈,长期阵地防御战开始
章节摘录
朝鲜半岛,宛如沉睡在亚欧大陆上的东亚贵妇人慵懒地伸出一条秀美的手臂。它一侧是平静深沉的黄海,另一侧是阴冷诡谲的日本海,背后则是古老而辽阔的东亚大陆,有力地扼住东亚交通咽喉。它犹如-块跳板,既是强国入侵远东的最便捷的必然途径,又是抵制入侵的天然桥头堡。这一地理位置就决定了朝鲜的命运。异国的侵略者不仅垂涎这三千里锦绣江山,更加觊觎背后古老而辽阔的东亚大陆,它那漫长的历史注定要风波迭起,曲折多变。 这个美丽的半岛面积约22.7万平方公里。南部气候宜人,是丰产的农业区;半岛北部山林茂密,矿产丰富。成千上万的小岛屿星罗棋布于近17,296公里长的海岸线边缘,3,000万朝鲜族人民就生息繁衍于这样一个空间之中,14世纪正式定国号为朝鲜。朝鲜国名的意思是“朝日鲜明之国”,也被称作高丽。在历史上,朝鲜受半岛地理条件的限制,除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之外,基本处于封闭状态,在很大程度上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保持着独特的民族发展轨迹。因此,西方国家将朝鲜称之为神秘的“隐士王国”。 素有“晨谧之邦”之称的朝鲜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熏陶,人民知书达理,注重孝道,温文尔雅,喜着素净的白衣,被称为“白衣民族”;另一方面,由于境内山峦层叠,仅有20%的可耕土地,这种地形和人民俭朴的生活使得朝鲜人既不同于中国人,也不同于日本人。他们以其体格健壮、吃苦耐劳而自豪;对于挑战反应激烈,既天性和善又大胆放纵。他们即使身处难以想像的逆境,也能保持幽默感。西方人常常称之为“东方的爱尔兰人”。 这个国家最奢侈的愿望仅仅是能够安静地独处世界的一角,以享受苍天赐予它的优美的情歌和优质的稻米。为了这个愿望,在17世纪一段没有强国侵入的短暂的时光里,朝鲜国王甚至下过一道禁止百姓开采白银和黄金的旨意,目的是减少强国对这个国家的兴趣。 然而,这个“隐士王国”始终没有逃脱残酷的现实世界。特别到了近代,西方列强的枪炮声。很快打破了“晨谧之邦”宁静的生活。 和饱受强邻英格兰欺凌、侵略和压榨的爱尔兰一样,朝鲜的近代史就是一部饱经磨难、命运多舛的屈辱史,战争与悲剧成了朝鲜历史的主题。与中国、朝鲜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屡屡将魔爪伸向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半岛,决心把它变成日益扩张的日本帝国的一部分。远在16世纪日本战国末期,大军阀丰臣秀吉在武力统一日本后,立即将侵略的矛头对准朝鲜和中国,丰臣秀吉把“图朝鲜,窥视中华”作为平生志愿,发誓“征韩代明”,“三国归一”。20万在内战中杀红了眼的“武士”们气势汹汹地跨过对马海峡,大举入侵朝鲜。但朝鲜军民不畏强暴,英勇抵抗,并在中国明朝军队的支援下,大败日军,粉碎了丰臣秀吉侵略朝鲜、征服中国、称霸东亚的狂妄计划。在碰得头破血流之后,日本的侵略野心也暂时收敛起来。 从19世纪30年代起,英、法、美的炮舰一再轰击朝鲜的大门。出乎意料的是,原本和善的朝鲜民族反应竟如此愤激,人民自发组织英勇抵抗,迎头痛击殖民主义强盗。1866年法国和美国的入侵,1871年美国舰队的侵略,都未能得逞。至今在朝鲜的历史博物馆里,还陈列着一块“斥和碑”,上刻“洋夷侵犯非战则和主和卖国”和“戒我万年子孙”等碑文,显示了朝鲜民族反抗侵略、向往自由的民族气节。 然而,另一个更加凶残和富有侵略性的强盗——日本,已经逐渐羽翼丰满,它磨砺了趾爪和牙齿,虎视眈眈地寻找着猎物的弱点,等待着一击必杀的时机。 19世纪后半叶,经过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已经焕然一新,与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逐渐积贫积弱的中国、朝鲜相比,经济、军事实力迅速增强,军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再度膨胀。在震惊世界的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泱泱大国居然惨败于从不屑提起的“倭寇”,而弱小的朝鲜,作为战利品,从此一步步走向被奴役的悲惨深渊。日本的扩张引起了沙皇俄国的眼红,于是以中国东北为战场,两个强盗为了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进行角逐。庞大的“北极熊”很快被矮小的日本人一击倒地,狼狈撤出朝鲜,着实令当时的军事行家们大跌眼镜。朝鲜从此变成了日本完全控制下的“保护国”,只在形式上还保留着国王和政府。但野心勃勃的日本连这点可怜的遮羞布也不留给朝鲜,1910年8月,在日军刺刀的逼迫下,朝鲜被迫签订《日朝合并条约》。完全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在日本的铁蹄下,朝鲜陷入了无穷无尽的苦难。从1905年~1910年,整个朝鲜就经常发生起义与暴动,都遭到了日本的残酷镇压。根据日本人的统计数字,仅从1907年7月~1908年12月,就有1.4566万名朝鲜“叛乱者”被杀。到1910年朝鲜正式并入日本,已经几乎不存在公开的反抗。日本吞并朝鲜后,首任朝鲜总督寺内正毅就公开叫嚷:“朝鲜人顺我者生,逆我者死。”在长达35年的统治中,日本殖民当局取缔了朝鲜人民的一切民主自由权利。为防止朝鲜人民起义,日本殖民者不仅没收了朝鲜民间的武器,甚至强迫朝鲜几家合用一把菜刀,而且还要用铁链子拴在案板上。正如列宁所说,日本把沙皇政府的一切办法,“一切最新的技术发明和纯粹亚洲式的酷刑结合在一起,空前残暴地对朝鲜进行掠夺”。 在政治上,日本人禁止朝鲜人加入要害部门,仅占朝鲜人口3%的75万名日本居民成为这个国家至高无上的主人,牢牢控制了朝鲜关键的政府部门和经济机构。在经济上,日本对朝鲜实行野蛮的殖民掠夺,强行霸占朝鲜的土地、森林和矿产资源,朝鲜的工业被纳入日本自己的经济体系之中,完全成为日本粮食、原料的供应地和日本商品的市场。 日本殖民者在文化教育方面实行愚民奴化政策,推行所谓的“皇民化运动”,妄图摧残朝鲜的民族文化,使朝鲜人都转化为大日本帝国驯服的顺民,从而彻底消灭朝鲜民族,让朝鲜陷入亡国灭种的悲惨境地。在曾经知书达理的朝鲜,近80%的朝鲜人既不懂得读书,也不懂得写字。时至今日,在南北朝鲜还有一些日本统治时代的老人,他们受到完全的日语教育,几乎一句朝鲜话都不会说。这些人成为日本殖民时代的见证。 虽然日本人以铁腕统治来消灭朝鲜民族的斗志,但是,爱国主义和独立运动的火焰从来没有被扑灭。1909年,朝鲜志士安重根在哈尔滨刺杀侵略朝鲜的元凶伊藤博文,震惊了世界。1910年前后爆发的反日义兵起义持续了将近十年,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十月革命后,1919年3月1日,朝鲜爆发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著名的“三·一”人民起义,“朝鲜独立万岁”的口号响彻整个半岛。中国辛亥革命后,以金九为代表的朝鲜独立人士大批流亡到中国上海,成立了“朝鲜流亡政府”,进行不懈的反日抗争。其中引起轰动的著名事件是在中国“一·二八”淞沪抗战后,朝鲜独立党成员尹奉吉在上海虹口公园用伪装成热水瓶的炸弹炸死了侵沪日军司令白川义则大将。在中国东北,大批朝鲜抗日游击队员活跃在中朝边境,不时给日本侵略者以坚决的打击。这些都向世界发出了朝鲜人民追求独立、要求摆脱日本残酷殖民统治的呼声。 在强权面前,公理通常保持沉默。西方国家从未对日本兼并朝鲜以及在那里的暴政有任何异议。1882年,美国海军准将舒菲尔特与朝鲜国王会谈,签订了一个商务条约。它规定了双方互派外交代表,保护美国商船和美国公民,治外法权和最惠国贸易等条款。这个条约很明显是个对美国有利的不平等条约,但当朝鲜国王要求美国派外交事务顾问和军事顾问时,美国唯恐得罪了日本。迟迟未采取行动。美国自己承认:“美国在19世纪末对待朝鲜事务漫不经心,只有与远东的大国的关系才具有实质性意义。”这说明,与弱小的朝鲜相比,美国更看中与远东的大国——日本的“友谊”。然而一份美国官方文件还恬不知耻地宣称:“朝鲜政府有着无可补救的缺陷,而不宜予以任何保护,美国是对它唯一不怀私心的朋友——但并不想成为它的保护者。” 当日本控制了朝鲜以后,作为所谓“不怀私心”的朋友,美国装聋作哑,并没有提出任何异议。西奥多·罗斯福总统说道:“我们不可能为干预朝鲜事务而与日本作对……他们的防务不堪一击。”不仅如此,美国还和日本私下里进行了可耻的交易。1905年7月,美国陆军部长塔夫脱与日本首相签订了一个秘密的“谅解备忘录”。美国承认日本对朝鲜拥有主权,以换取日本保证不干预美国在菲律宾群岛的利益。而朝鲜国王根据“舒菲尔特条约”的“官员条款”要求美国帮助的呼吁,却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这就是美国所谓的“友谊”!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在近代同样命运悲惨并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却给予朝鲜人民的独立斗争以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国民政府在上海庇护了流亡的朝鲜独立人士;在东北,中国革命者与朝鲜抗日游击队员并肩作战,结下了用鲜血凝成的友谊。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们的经验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就可以用我们的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 ——毛泽东 有关朝鲜战争的重大错误之一是。我们习惯于将自己的战略建立在分析敌人企图的基础之上,而未能对我们所掌握的敌人的实力情况给予应有的重视。 ——美国四星陆军上将 李奇微 在执行我政府的训令中,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位美国陆军司令官。 ——“联合国军”第三任司令官、四星陆军上将 克拉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