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1-1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圣宇
内容概要
20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这段时间来,是中国艺术史上最具有历史纪念意义,也是最富有戏剧性一个历史阶段。在这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度,经历了从过度政治化的文艺思潮的衰落,到现实主义思潮的复兴,再到国外的现代主义思潮的大规模重新进入,以及后现代主义消费主义语境在各个大中城市成形这四个重要历史阶段。
在这一历史过程中,许多表面上琐碎而实际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审美现象也随之产生。这些由现代主义艺术所引发的审美现象,大多曾以相似的面貌出现于它们的原发地:欧美。所以在欧美国家,已经有许多学者作过各种卓有成效和富有启发意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工作。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西方对现代主义艺术所进行的相关研究,基本上只是针对他们本国或西方世界里的现代主义艺术现象,而对于现代主义艺术进入中国后引起的新的审美现象,则极少关注。与此同时,国内对于现代主义艺术的研究也有轻视、滞后的倾向,相关书籍并不多,不是《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王岳川,尚水编)、《国外现代艺术学新视界》(李心峰选编)之类专门介绍国外理论的,就是诸如《眼界大开》等带有猎奇色彩的介绍式著作。《美术》杂志曾就相关问题举行过系列讨论,期间有理论界的一些学者做出了可贵的探讨,不过在探讨过程中,时常有清醒的理性分析让位给情绪化和简单化和的道德判断的倾向,他们对于现代主义艺术的评判,更多的只是停留在纯粹道德批判上,延续着改革开放前的那种偏于刻板的旧式思维,而较少真正以一种平和的心态,从多学科的学术视界上,以贯通性思维来审视这一艺术现象。所以尽管他们在现代主义艺术进入中国后引起的新审美现象的研究上,起步早、论述多,批评声势浩大,但最终却没有做出多少学理上的细致阐析。这就使得对这方面的研究,成为了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因此,非常有必要择取出那些最有代表性的审美现象,并且从其在中国当代语境下的呈现感性表征入手,站在历史和现实的理论实践高度之上,以具体的文本细读和真切的生命体验为核心,融通传统与现代的审美理论之所长,而又不囿限于其所具有历史局限性的思维框限,于新的审美视阈内分析和阐释出这些审美现象。而这个审美思辨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视知觉理论、克莱夫•贝尔的形式美感理论、等相关文艺美学理论加以融通性运用,而且还应当把这些文艺学、美学、艺术学、哲学、心理学与媒介传播学、经济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理论联结起来,以多学科大视角,立足于对复杂历史背景的反思。高屋建瓴但又不脱离文本细读和具体的生命体验,从艺术本身的特性出发,穿透现象的表征,审视其深层结构,对其中的各个原因进行总结,构筑起一个初步的、有建设性的理论架构,以期为之后的深入研究做好铺垫工作。
闻一多先生曾说:“我始终没有忘记除了我们的今天外,还有那二千年的昨天,这角落外还有整个世界。” 如果我能够冒昧补上一句的话,那就是,除了我们昨天和今天,还有无限广阔的未知的未来。《东吴哲学论丛》主编任平曾阐述办刊宗旨时,提出“宁创新而浅稚,勿老成而平庸”一语,这亦可为本书的写作宗旨。
本书力图以具体文本分析和理论探讨相结合的方式,梳理当代语境下的艺术理论与批评存在的困惑与思索,但并不认为自身所提的理论和阐述已处于完全正确的、已完成的状态,恰恰相反,本书更希望给读者展开一个个指向远方的探索性提问,从平日所未思之处出发,从庸常所习见之处出发,由读者与笔者一起踏上这无尽的思想旅途。本书不求完成解答,只求有激发启迪的效果。
常言道,船停泊在港湾里最安全,但那不是造船的目的。理论探索,亦如是。
作者简介
简圣宇
书籍目录
审美之思:当代语境下的艺术理论与批评
目录
第一章 “审美疲惫”:当审美遭遇当代语境
第二章 “审美情调”:现代主义艺术魅力的一种彰显形态
第三章 “审美威慑”构成原因分析
第四章 “审美威慑”的日常表现
第五章 “虚假审美认同”:不可忽视的非审美因素
第六章 艺术的价值与价格
第七章 虚实、可写性与(后)现代主义艺术理论
第八章 女性主义批评所存在的问题
第九章 康德的审美四契机与当代阐释危机
第十章 “境界说”与“精神科学”之生命内涵比较
第十一章 以辩证的态度对艺术作品进行哲学解读
第十二章 以广西壮族民间曲艺反观艺术起源学说
第十三章 无尽的探索:“美的本质”问题
第十四章 美感:我们对存在的切身感悟
第十五章 回到本真的艺术体验本身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