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上游传统民歌概论

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宏伟  页数:283  

内容概要

本书以流行于珠江上游地区的传统民歌为研究对象,追溯了这些民歌的发源地——中原与珠江上游地区民歌的源流及传承关系,并根据其唱用功能和演唱环境对其进行了科学分类,彰显了传统民歌多元的生存形态,具有十分珍贵的文化价值。

作者简介

张宏伟,男,汉族,1959年6月出生于昆明,1987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大学本科学历。现为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院长、副教授,校级教学名师,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合唱学会会员,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主要担任高师《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主持并完成云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和曲靖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各一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音乐教师教育论文征集评选活动”一等奖;教学成果《高师音乐专业教学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获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六次高教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指导并指挥合唱《茫茫云天》获2008年教育部举办的“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节舞台节目展演”二等奖。

书籍目录

序前言概述第一章  习俗歌  第一节  古歌  第二节  婚嫁歌  第三节  祭祀、仪式歌  第四节  丧葬歌  第五节  习俗歌的音乐特征第二章  山歌(上)  第一节  田秧山歌  第二节  行路山歌  第三节  放牧山歌第三章  山歌(下)  第一节  情恋山歌  第二节  游艺山歌  第三节  山歌的音乐特征第四章  小调(上)  第一节  苦情歌  第二节  情歌  第三节  其他情歌第五章  小调(中)  第一节  红白喜事类  第二节  烧香敬佛类  第三节  生活琐事类  第四节  探视、问候、迎来送往类  第五节  尽孝、教女类  第六节  采花、采茶调  第七节  揶揄、抱怨类  第八节  传说故事、历史人物、戏中人物类  第九节  嬉游、玩耍类  第十节  祈福、贺岁类  第十一节  警世、劝善、忏悔类第六章  小调(下)  第一节  俗曲  第二节  珠江上游小调的音乐形式特征第七章  花灯调  第一节  花灯歌舞曲调  第二节  花灯小唱  第三节  花灯调的音乐特征第八章  酒歌  第一节  说唱性酒歌  第二节  山歌性酒歌  第三节  小调性酒歌附录一  参考书目附录二  谱例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习俗歌是在婚庆、葬礼、祭祀等场合唱的歌。珠江上游的习俗歌主要有古歌、婚嫁歌、祭祀歌、仪式歌、丧葬歌等。  习俗歌和其他民歌种类同样具有久远的历史。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记载了先秦时期大量的民俗生活事象,表明习俗歌这一传统歌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诗经·国风》收集了先秦时期流传于黄河两岸的民间歌谣,这些民间歌谣保存了华夏先民生产、交通、居住、饮食、服饰、审美、歌舞、崇拜、祭祀、婚姻、生育等方面的风俗习惯,对我们了解先秦时期的社会形态,生活状况以及先民们的思想感情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正如拉法格在《关于婚姻的民间歌谣和礼俗》一文中所说:“如同苹果树上开花似地产生在人民口头的歌谣,即使没有别的价值,也有很高的历史价值。通过民歌,我们可以重新发现史传上很少提到的无名群众的风俗、思想和感情。”①珠江上游各民族的习俗歌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在维护区域社会稳定,保护族群尊严,传承民族文化,保持历史传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习俗,即民风习俗,指民间流行的风俗习惯。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民间的,对人们影响既深且远的俗文化。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相沿成习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包括体现在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宗教信仰、巫术禁忌等方面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内涵。民俗产生于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与自然、社会相互适应、彼此作用的过程中。习俗在先民长期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较为合理地解决了个人、群体、社会三者的利益关系。民俗具有共识性、传承性、同质性、情感性、稳定性、地域性等特征。  习俗歌是以习俗为表现内容的一种音乐体裁。习俗歌与习俗是相生相成白勺关系。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珠江上游传统民歌概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非常难得,因为有关珠江上游传统文化的书本来就很少。
    作者对曲靖地区的传统民歌做了细致的分类研究,深入挖掘曲靖的历史文化,努力和贡献令人敬佩。
    就是涉及到人名地名,有一些错别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