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作者:陈幼华
内容概要
在漫长的中国艺术史演进中,中国画形成了以笔墨质量为标志的经典性;可以说,一部中国画史在某种意义上是笔墨文化史与笔墨表达史,历代中国画家都面临着大致相同的命题——以怎样的笔墨去表现一个怎样的世界,而所谓的“经典”正是在此中沉淀与淘洗而成的。
事实表明,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既不是“传统”所能完全说明的,也不是“现代”所能完全说明的,唯有个体化的生命可以对此作出解释。
解读山水画家陈幼华的作品,印证的正是这一点。在陈幼华的作品中,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正是他的笔墨形态、笔墨美感、笔墨质量与由此聚合的艺术取向——叩问经典。在陈幼华的笔墨中,有岁月的沧桑,有艺术的灵性,有自我的感悟,由此营构的作品不仅技巧老到与精湛,重要的是其对人文精神的承载达到了一定的层面,把“曾经”的情怀与此时的情怀融合为
,在理想主义精神与抒怀气质的合一中创造了天籁般的意境、独特的意象群落、极富个性的象征系统。他坚持并拓展了山水画的美感疆域,显示出力逼经典的艺术品格。
笔墨,这个中国文化古老的遗产,在陈幼华那里顿生活力。首先,在作品中它是艺术的、纯粹的、美学的;其次,它还是特定形式的精神取向和文化内涵的折射。陈幼年在不违背这两个原则的情况下显示出“云游高蹈”的笔墨质素,重在体现自由的感觉和平静的心态,没有对艺术价值的真正追问,是难以做到这一点的。陈幼华的作品及表现方式要告诉我们的,不仅是什么样的山水,而且旨在展现山水可能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以体现他对艺术本质和艺术规律的理解与把握。
解读陈幼华的山水作品,不难发现,他以中年的天真与平淡,进行着不同空间的对话。
作者简介
陈幼华,1952年仲秋生于浙江台州。北京大学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山水画研究室主任。师从当代山水画大师陆俨少教授。擅山水,兼作梅石,亦善书法。作品具有松秀爽朗的艺术效果。著名美术史论家王伯敏教授评日:
“所作山水点画有致,墨富韵味,既重传统表现,而又力求创造,至为难得。”
中国画作品《山居图》和《水居渔歌图》分别获中国美术家协会颁发的2005年作品奖和2006年优秀作品奖。200s年中国画作品《江山无尽》为人民大会堂收藏。
书籍目录
对联
江上亦秋色
于崖秋气高
云气生虚壁
楼观岳阳
水居清流
赤日石林
江阔浮高栋
泉石之胜甲于东南
舍南舍北皆春水
朝辞白帝彩云间
云气生虚壁
赤日石林
朝辞白帝彩云间
江边论道
春风又绿江南岸
巫山锦树
江涛万古峡
寒江独钓
荷塘渔歌
峡江行旅
群峰雪霁
春水扬帆
江南春色
巫峡高秋
荷塘渔歌
赤日石林
秋尽江南叶未凋
雁荡山居
横云岭外千万树
雁荡飞瀑
巫峡清秋
雁荡泉石
峡江行旅
秋岩红树
江上风帆
清溪渔歌
峡江行旅
霜被群物秋
楼下长江百尺清
江上风帆
观云听涛
江上风帆
秋尽江南叶未凋
鱼吹浪雁落沙
江云飘素练
苏轼赤壁怀古词意
峡江行旅
江边论道
陶渊明诗意
朝辞白帝彩云间
云岚烟树
楚江巫峡半云雨
轻舟已过万重山
峡江暮泊
溪回日气暖
野寺隐乔木
碧水春风野外昏
来帆出江中
江湖深更白
万壑树声满
春水风帆
紫崖图
江上行旅
小雨藏山客坐久
江上风帆
清溪山居
秋江帆影
江边论道
秋尽江南叶未凋
春风又绿江南岸
赤日石林
山居秋色
雁荡云瀑
云树萧寺
秋壑鸣泉
秋岩红树
雁荡岩居
春水扬帆
青天江水流
秋岩红树
渔翁夜傍西岩宿
江涛万古峡
秋色无远近
长留一片月
云点巫山
峡江图
峭壁干寻并
横云岭外干万树
巫山云雨
江路野梅香
巫峡云寿
舍南舍北皆春水
江边论道
鱼吹浪雁落沙
夕阳薰细草
秋水才添四五尺
山居秋色
杜少陵句
荒江钓艇
清溪渔歌
春水双帆
漾舟千山内
秋水野航
夏山雨过
山居松云
山居春色
清溪楼观
……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编辑推荐
《陈幼华山水作品集》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