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新水墨大展

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作者:朱屺瞻艺术馆 编  页数:141  

内容概要

  有鉴于“水墨”在当下越来越成为一个牵涉到中国当代艺术转向、身份焦虑、民族话语权等多方面问题的重要学术话题,2010年5月15日,由朱屺瞻艺术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主办的《水墨时代--2010上海新水墨艺术大展》在朱屺瞻艺术馆开幕。以此作为实践背景,2010年5月16日,在上海朱屺瞻艺术馆举办了主题为“水墨时代”,核心话题为“反思现代水墨”的学术论坛。论坛邀请批评家王南溟策划主持,分为四场,第一场《回顾水墨传统》由林木、马琳、舒士俊参加;第二场《现代水墨与传统水墨》由卢辅圣、朱青生参加;第三场《反思现代水墨》邀请了黄专、刘骁纯、鲁虹、皮道坚进行主题演讲;最后第四场《水墨与中西艺术史比较》的讲演者为沈语冰、蒋奇谷。论坛与会专家回溯了传统水墨的历史,并对中国1980年代以来的现代水墨现象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同时对目前的水墨现状提出了重要的思考话题,给当下中国艺术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维度。作为此次论坛的学术成果,这本论文集里主要收录了与会学者的专题论文,也有部分是曾经发表过的文章,高名潞先生因故未能参加本次论坛,但提供了他的论文,特此感谢。

书籍目录

一、回顾水墨传统林木从天道象征到士气标志--水墨的文化意蕴在古代美术史中的演进马琳从传统到当代:中国画的教学方法与实践舒士俊当代中国画的创新趋向及其学术参照“水墨时代”论坛现场发言:中国画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二、现代水墨与传统水墨卢辅圣水墨画与后水墨画“水墨时代”论坛现场发言:现代水墨与传统水墨朱青生再论第三种抽象--与“笔墨”的关系“水墨时代”论坛现场发言:当代水墨所反映的文化问题三、反思现代水墨黄专谷文达的水墨炼金术“水墨时代”论坛现场发言:关于实验水墨图像研究的几点设想刘骁纯墨象论鲁虹对水墨当代性问题的反思皮道坚再谈水墨性、水墨精神与水墨方式四、水墨与中西艺术史比较蒋奇谷水、墨、彼岸沈语冰笔触的价值:罗杰·弗莱论线条在现代艺术中的地位五、附录王南溟在“水墨的边缘”中的六个案例--徐虹、陈光武、潘缨、张诠、刘永涛及刘超的绘画与观念高名潞回归“痕迹”本身: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关于水墨空间的策展想法

章节摘录

  三、当代中国画的教学方法与实践  进入21世纪,中国画教学得以支撑的传统教学方式越来越衰弱,学院教育成为主要的阵地。非学院的教学当然可以存在,但在整个中国画教学体系中,只能是从属的、辅助的。而学院的教学,除了取得成功经验的“素描加笔墨”的“新中国画”体系,近年来也有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现代水墨”和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实验水墨”的教学体系。  审视当代中国画的教学,可以说是问题大于成就。具体就教学方法来说,虽然各艺术院校在教学目标上都各有侧重,在教学方法上力求特色,但从整体上说,基本表现为形式上的西方性,内容上的中国画。比如在基础造型的训练上,写生课所占的比例还是很大,写生的方法和理念并不是中国的,而主要是西方的。因此,最后学生创作的作品虽然用的是宣纸、毛笔,但基本是“西方味”的。有的画较少“中国味”,有的画基本没有“中国味”。在教学方法上,要么传统的临摹,要么西方的写生,虽然一些学院也建立了工作室制,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中国画传统教学的“师徒传授”制,而是更类似于西方美术学院的前身,即作坊中流行的“师徒制”。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艺术院校的老师由于对中国画教学现状的不满,在教学实践中,引入了“实验水墨”的教学体系。相对于传统水墨和学院派水墨而言,“实验水墨”具有强烈的创造性和实验性特征。将“实验水墨”引入教学,其目的在于导入实验水墨的实验态度和技术手段,以开放性的姿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实验水墨”在教学中应是开放性、建设性的。如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和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国画工作室相继开出了“实验水墨”的课程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从教学体系上看,“实验水墨”的教学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从创作的题材上,偏重于从社会的角度反映水墨的题材。二是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性的材料的尝试,并且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三是关注对传统艺术的研究,从传统中国画的教学实践中汲取营养。  虽然他们的实验水墨教学方法还处于探索阶段,但他们在教学中所尝试的,可以引发我们对艺术之传统与当代等诸多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而他们在“实验水墨”方面的教学探索,也是有一定的意义和贡献。目前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将传统派与实验派相结合,而培养出可以调和表现社会、传统和实验派相结合的年轻艺术家。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2010新水墨大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