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北京中医药大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01出版) 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 页数:108
内容概要
《中医老课本系列·全国中医学院2版教材重刊:中国医学史讲义》共分七章,主要包括医药的起源、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医药卫生发展的状况,并通过代表性的事件、人物和著作,说明这些时期的医药成就和对后世中医学发展的影响。对于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医药学,除介绍其发展状况外,也简要地阐述了在这一时期中医学受当时统治政权的影响而发展缓慢的史实。《中医老课本系列·全国中医学院2版教材重刊:中国医学史讲义》末附有中国医学大事年表。 本书对各历史分期未按现行内容作改动,以保持原貌。 《中医老课本系列·全国中医学院2版教材重刊:中国医学史讲义》可供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自学或爱好者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原始社会——远古~公元前22世纪 第一节 医药起源于劳动 一、卫生保健的起源 二、药物的起源 三、外治法与针灸的起源 四、导引的起源 第二节 原始的世界观对医药的影响第二章 奴隶社会——公元前22世纪~前1066年?(夏~商) 第一节 医药的初步发展 一、酿酒和医药的关系 二、汤液和药物治疗 三、医疗工具的改进 第二节 对疾病的认识 第三节 卫生保健的概况第三章 封建社会(一)——公元前1066年?~公元220年 (西周~东汉末) 第一节 医药卫生的发展 一、时疾病的认识与卫生工作 二、医事制度的建立 第二节 医学理论原则的确立 一、《内经》的产生 二、《内经》的基本精神 三、《内经》的价值及其影响 第三节 药物学的发展 一、《神农本草经》的成就 二、制药化学的兴起 第四节 医家的贡献 一、扁鹊 二、淳于意 三、涪翁和他的弟子 四、华佗和他的弟子 第五节 临证医学的发展 一、张仲景的生平23 二、《伤寒杂病论》对辨证施治的贡献 三、《伤寒杂病论》对方剂学的贡献第四章 封建社会(二)——公元220~960年(魏晋~隋唐五代) 第一节 医学理论的提高和文献的整理 一、《内经》 二、脉学 三、针灸学 四、病因证候学 第二节 中药学与方剂学的整理和充实 一、中药学 二、方剂学 第三节 临证医学的发展 第四节 医学教育与卫生保健 一、医学教育 二、卫生保健 第五节 中外医药交流第五章 封建社会(三)——公元960~1368年(宋~元) 第一节 医学理论的发展和文献史料的编纂 一、《内经》和《难经》 二、《伤寒论》 三、病因学 四、诊断学 五、运气学说 六、医史文献 第二节 宋元医家的学术争鸣 一、刘完素 二、张从正 三、李果 附:张元素 四、朱震亨 第三节 中药学和方剂学的发展 一、中药学 二、方剂学 第四节 临证医学的全面发展 一、内科 二、妇产科 三、小儿科 四、外科和伤科 五、针灸科 六、法医学 第五节 医政制度与卫生保健 一、校正医书局 二、官药局 三、医学教育与医学分科 四、卫生保健 第六节 中外医药交流第六章 封建社会(四)——1368~1840年(明~清代鸦片战争) 第一节 医学理论的研究和文献史料的充实 一、《内经》和《难经》 二、《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三、入门书和诊法书 四、医案、医话和医论 五、医史 六、全书、类书和丛书 第二节 中药学、方剂学的研究和发展 一、《本草纲目》 二、《本草纲目拾遗》 三、其他的本草著作 四、方剂学著作 第三节 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第四节 临证医学的成就 一、内科 二、妇产科 三、小儿科 四、外科和伤科 五、眼科 六、喉科 七、针灸科(附:刮痧和拔罐) 八、气功与养生 第五节 医事制度与卫生保健 一、医学分科与医学教育 二、卫生保健 第六节 中外医药交流第七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清代鸦片战争~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前) 第一节 中医学的继续发展 一、理论文献 二、中药学和方剂学 三、临证各科 第二节 西洋医学的传人及其影响 第三节 太平天国和国民党政权时期的卫生工作 一、太平天国的医药卫生设施 二、国民党政权当局对中医学的摧残 三、国民党政权统治时期的医药卫生面貌附 中国医学大事年表
章节摘录
第一节 医药的初步发展 一、酿酒和医药的关系 我国酿酒的起源很早,大概在采集经济时期,人们就注意了野果的天然发酵,到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农业的发展,很可能有了谷物造酒。《战国策》中有“仪狄作酒”的记载,龙山文化遗址中并有了陶制的酒器。可见,最晚在夏代已有了人工酿酒。酒的制作在医药上有着很大的意义。 到了商代,农业生产有了显著的发展,甲骨文记载了禾、麦、黍、稷、稻等农作物,农业产品的不断增多,使酿酒业有了发展。郑州二里冈曾经发现过一处商代酿造工场遗址。从出土的殷商青铜器来看,酒器又占极大的比重。这些都证明商代饮酒之风颇盛,并且确已有了大规模的酿造业。随着人们医药知识的日益丰富,用药经验和药物品种的逐渐增多,使单纯用酒治病发展到制造药酒有了基础。《素问·汤液醪醴论篇》记载:“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说明了酒的治疗作用。后世并有“酒为百药之长”的说法。“医”字从酉(酒),就是由于酒能治病演化而来的。 二、汤液和药物治疗 在人们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到商代已初步积累了一些用药经验。《尚书,说命》篇中有“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的记载,就是说,若要药物发生作用能治好病,就不应该怕服药后出现不舒适的感觉。可见商代已在医疗实践的基础上,积累了一定的用药经验。 进入奴隶社会,手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夏代已有较精致的陶釜、陶盆、陶碗、陶罐等。商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广泛地使用了陶器,当时对食物加工的知识也不断的丰富和提高,这就为汤液的发明创造了条件。 ……
编辑推荐
中国医学史是研究中国医药学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一门科学。学习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的《中国医学史讲义》,是为了系统而全面地了解中国医药学的发展概况和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突出成就,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一份宝贵的医药学遗产。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