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地理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应俊生、 陈梦玲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06出版)  作者:应俊生,陈梦玲 著  页数:31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植物地理》是通过用广义植物地理学概念,对长期系统积累的植物地理学野外调查资料作一系统总结,以阐述植物地理学研究内容的广泛性及涉及相关学科的多样性。

作者简介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植物分类、植物地理研究室副主任,现任中国植物学会会员、美国植物分类学家学会会员、《植物分类学报》常务编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59年至1995年期间分别赴浙、闽、鄂、桂、川、黔、滇、琼、陕、青、藏、豫和内蒙等地进行植物地理学考察,9次参加和组织领导中美联合植物学考察,并赴美国、日本、墨西哥等国家进行植物学野外考察。在国内外发表论文60余篇、专著4部、合作编著14种。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99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7年)、中国科学院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奖(1992年)、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6年)、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二等奖(1995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编审,曾任《植物学通报》副主编。1958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同年入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生物研究所,从事植物资源、分类和地植物学研究,多次参加和主持四川植被和植物资源野外考察工作。1972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从事植物化学研究工作。发表论文10余篇,参加撰写专著2部。曾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81年),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83年)。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1章  概论  §1.1  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及趋势    1.1.1  植物区系地理学    1.1.2  生态植物地理学    1.1.3  历史植物地理学    1.1.4  染色体地理学  §1.2  植物地理学研究简史  §1.3  影响中国植物地理分布的自然因素    1.3.1  历史因素    1.3.2  生态因素第2章  中国裸子植物区系地理  §2.1  中国裸子植物的基本情况  §2.2  现存种类的丰富性、特有性及其生活型  §2.3  属的现代地理分布及其分布区类型    2.3.1  水平分布    2.3.2  垂直分布    2.3.3  属的分布区类型  §2.4  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  §2.5  中国裸子植物时间和空间的地理分布    2.5.1  苏铁科(Cycadaceae)    2,5.2  银杏科(Ginkgoaceae)    2.5.3  松科(Pinaceae)    2.5.4  杉科(Taxodiaceae)    2.5.5  柏科(Cupressaceae)    2.5.6  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    2.5.7  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    2.5.8  红豆杉科(Taxaceae)    2.5.9  麻黄科(Ephedraceae)    2.5.10  买麻藤科(Gnetaceae)  §2.6  中国裸子植物区系中的特有现象    2.6.1  属的特有现象    2.6.2  种的特有现象第3章  中国被子植物区系地理  §3.1  中国被子植物的基本情况    3.1.1  科的数目和大小    3.1.2  中国被子植物区系的主体  §3.2  中国现存的原始被子植物    3.2.1  中国现存原始被子植物类群的分布区类型    3.2.2  中国现存原始被子植物的时空分布  §3.3  中国植物区系和植被中重要科或属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3.3.1  壳斗科(Fagaceae)的时空分布    3.3.2  杜英科(Elaeocar、paceae)的时空分布    3.3.3  山矾科(Symplocaceae)的时空分布    3.3.4  山茶科(Theaceae)的时空分布    3.3.5  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的时空分布    3.3.6  杨梅科(Myricaceae)的时空分布    3.3.7  芸香科(Rutaceae)的时空分布    3.3.8  八角枫科(Alangiaceae)的时空分布    3.3.9  桦木科(Betulaceae)的时空分布    3.3.10  榆科(UImaceae)的时空分布    3.3.11  械树科(Acer、aceae)的时空分布    3.3.12  胡桃科(Juglandaceae)的时空分布    3.3.13  清风藤科(Sabiaceae)的时空分布    3.3.14  省沽油科(Staphy]eaceae)的时空分布  §3.4  中国被子植物区系中的特有现象    3.4.1  特有现象及其意义    3.4.2  中国被子植物区系中的特有科    3.4.3  中国被子植物区系中的特有属    3.4.4  特有现象中心及其成因  §3.5  特有属的化石记录及其意义第4章  中国种子植物的物种多样性  §4.1  中国种子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    4.1.1  中国是北半球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    4.1.2  中国具有北半球最丰富的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原因    4.1.3  中国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及其特有性  §4.2  人为活动对华中神农架地区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    4.2.1  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环境因素    4.2.2  神农架地区的物种多样性  §4.3  神农架地区的生态系统多样性    4.3.1  形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本条件    4.3.2  生态系统多样性    4.3.3  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分析  §4.4  森林采伐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    4.4.1  对不同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4.4.2  对植物群落生活型结构的影响    4.4.3  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特有性程度及其采伐后的变化第5章  中国区域植物地理  §5.1  植物群落调查基本方法    5.1.1  选择样地的几点要求    5.1.2  最小样方面积    5.1.3  样方记载的内容    5.1.4  植被类型的描述  §5.2  秦岭太白山地区的植物区系和植被    5.2.1  秦岭的形成历史及气候特点    5.2.2  秦岭太白山地区植物区系分析    5.2.3  主要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    5.2.4  主要植物群落及其基本特点    5.2.5  植被和植物区系历史的初步分析    5.2.6  讨论与结论  §5.3  重庆金佛山地区的植物区系和植被    5.3.1  较大科的分析    5.3.2  属分布区类型的分析    5.3.3  种的分析  §5.4  中国台湾种子植物区系的性质、特点及其与大陆植物区系的关系    5.4.1  台湾形成的地质历史及气候条件    5.4.2  台湾地区植物区系分析    5.4.3  植物群落优势种的分析    5.4.4  讨论与结论第6章  植被和植物区系  §6.1  植物群落的地理分布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6.2  植物群落组成种类的分析    6.2.1  太白红杉植物群落    6.2.2  巴山冷杉植物群落    6.2.3  锐齿槲栎植物群落    6.2.4  亮叶水青冈植物群落    6.2.5  褐叶青冈植物群落第7章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的发生与发展  §7.1  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及其与植物地理学的关系    7.1.1  劳亚古陆的解体    7.1.2  冈瓦纳古陆的解体  §7.2  中国境内存在冈瓦纳古陆    7.2.1  古动物的证据    7.2.2  古植物的证据  §7.3  中国气候的历史变迁  §7.4  被子植物的起源  §7.5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中热带科的分布区类型及其分析    7.5.1  泛热带分布科    7.5.2  热带亚洲-大洋洲和热带美洲(南美洲和墨西哥)分布科    7.5.3  热带亚洲-热带非洲-热带美洲(南美洲)分布科    7.5.4  热带、亚热带亚洲-热带美洲间断分布科    7.5.5  热带亚洲、非洲和热带大洋洲间断分布科    7.5.6  热带亚洲-热带大洋洲间断或连续分布科    7.5.7  热带亚洲-热带非洲间断或连续分布科  §7.6  热带分布科在森林植被类型中的分布及其意义参考文献植物分布区图索引植物中文属名索引植物拉丁文属名索引

编辑推荐

由应俊生和陈梦玲编著的《中国植物地理》内容介绍: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尚存在众多迷局。传统的北极起源理论是不能接受的。泛北极在生物地理区域上也显得空洞。纯印度植物区系成分是不存在的。喜马拉雅植物区系已被证实是次生的,来源于中国西南区系。古地中海的出现、扩展与退却,以及北部荒漠区系、东北部日本区系、东部台湾区系、南部海南区系、中南半岛区系,还有横断山区系,无不反映着中国区系与劳亚古陆、冈瓦纳古陆植物区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最不能忽视的是中国内陆,存在着大量种子植物的原始类群,众多的孑遗种、活化石,持续发现有古果古花。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什么呢?现在是过去的钥匙,毫无疑问中国植物区系是解决这些“迷惘”问题的关键和核心区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植物地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很喜欢这本书,很有帮助哦
  •   内容不是那么广泛,实际价值不高
  •   书很好,内容丰富,很专业,有些一时看不懂。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