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黄吉赓 等 著 页数:156
内容概要
黄吉赓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他中西医融会贯通,长期从事中医内科病证的医、教、研工作,擅长治疗肺系疾病。 余小萍主编的《黄吉赓肺病临证经验集》从治学之路、学术思想、临证思辨、用药经验、授业薪传、医案举隅、膏方调治、临床科研、诊余漫谈等9个部分分别介绍了黄吉赓的成长经历和学术成就。全书内容丰富,法理俱备,利于广大读者学习、研究黄吉赓的学术思想和独特的临床诊疗经验。 《黄吉赓肺病临证经验集》可供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在临床、科研工作中参考阅览。
作者简介
余小萍,主任医师,教授,曙光医院名中医,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传统中医诊疗中心主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第—届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肺系病学术委员。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治学之路一、中西并蓄,学贵有恒二、衷中参西,突破创新三、勤求古训,融汇新知四、治学严谨,培桃育李第二章 学术思想一、气化失司痰饮伏,论治重在肺脾肾二、阴虚痰饮证辨治三、肺系疾病辨证之同与辨证之异四、起沉疴巧用经典,探新解重在临证第三章 临证思辨一、咳、痰、喘、哮首重病期、轻重、寒热、脏腑二、肺系病证舌脉辨证要点三、诊治思路“十二定”四、肺系疾病辨治心法第四章 用药经验一、常用经验方二、组方思路与特点三、常用药对第五章 授业传薪一、痰饮二、阴虚痰饮三、感冒四、咳嗽五、哮证六、喘证七、肺痈八、肺痿、肺胀九、肺系疾病古方今用的发挥第六章 医案举隅一、感冒二、咳嗽三、哮证四、喘证五、肺痈六、肺痨七、肺胀八、肺癌九、肺结节病十、梅核气十一、咯血十二、肺间质纤维化十三、悬饮第七章 膏方调治一、常用膏方附:膏方煎服法及服用注意事项二、支气管哮喘三、慢性支气管炎四、慢性咳嗽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六、支气管扩张七、虚人感冒及反复肺部感染附录附一 肺病临床科研一、地龙制剂平喘止咳的疗效观察二、泽漆制剂及泽漆汤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三、慢性支气管炎肾虚本质及补肾益气药的临床研究四、补肾益气药对低氧减压家兔低氧耐受力的影响及保护机制五、息喘冲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六、止咳化痰冲剂(颗粒)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七、止咳化痰冲剂(颗粒)的动物实验研究八、黄吉赓治疗肺系病证用药分析附二 诊余漫谈一、银黄片的由来及使用二、穿心莲提取物的抗感染成分研究体会三、淡竹液的社会效益与经济优势四、赴大庆油田防治支气管炎的体会五、用“矛盾论”分析“痰饮支气管哮喘”寒热虚实的转化六、大、小柴胡汤在发热病中的应用七、我的中西医药结合发展中医药学之路八、黄吉赓谈养生九、读书心要十、黄吉赓访谈录附三 黄吉赓大事记附四 黄吉赓学术论著
章节摘录
1.跟师学习。医疗科研并进 当时童少伯正在研究慢性肾炎的中医治疗,黄吉赓拜童少伯为师,虚心学习童氏的临床经验,在临床工作同时,开展科研工作,从最开始的慢性肾炎个案总结,发展到几百例病案的全面总结。在临床研究中,逐渐形成了积累资料——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综合资料等五步严谨的中医科研方法。 黄吉赓认为中医药学的提高离不开中西医药的紧密结合。在中西医有机结合方法的指引下,通过1958~1959年夜以继日的临床研究,在继承古代医家阴阳互根理论和经验基础上,总结童少伯、黄文东运用中医辨证论治为主治疗慢性肾炎的方法,并结合现代医学的实验室检验进行临床观察与疗效分析,从而阐明了慢性肾炎的中医学发病机制、临床分型和治疗法则,并在1959年完成了《慢性肾炎的中医理论和疗法》一书,其中有100例慢性肾炎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慢性肾炎辨证论治规律阐述,慢性肾炎五种证型的探讨及其发病过程中脏腑、阴阳的病机转化与相应治法。由于他的努力工作,于1960年获得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文教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工作者的荣誉。1962年,他结合临床科研工作,撰写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气功太极拳为主)100例慢性肾炎疗效分析》一文。1964年,通过临床观察,他又总结了《中医中药加激素综合治疗慢性肾功能减退和早期氮质血症21例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并参加全国内分泌代谢肾脏病会议,并作慢性肾炎辨证论治的学术报告。 ……
编辑推荐
黄吉赓为全国知名的老中医,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60余年,以治疗肺系疾病见长,自创了不少经验方。 余小萍主编的《黄吉赓肺病临证经验集》共设计7章:首章“治学之路”详述先生求学、为医、为师的历程;“学术思想”叙述重要的学术观点;“临证思辨”记录肺系疾病的辨治心法;“用药经验”铺陈代表性的方剂、治法与药对;“授业传薪”记载肺系各病证的教学心得;“医案举隅”列举近年来的典型案例;“膏方调治”介绍膏方在肺系主要病证中的运用。附录中主要有“肺病临床科研”“诊余漫谈”等内容,“肺病临床科研”细述近30年来的主要科研项目;“诊余漫谈”收载先生所写的多篇学术文章,可作阅读前述各章的参考。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