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贾祥云 编 页数:全二册 字数:960000
前言
“石”是宇宙构成的第一物质,是最早成为承载人类精神的载体。其具有至“精”之美、至“灵”之气,乃“奇”也!“石”始自盘古,传承有二。一为文墨豪士赏悦,一为宫王奢用。前者赏之,乃意动,养心补精气;后者奢用,乃心固,以精安神也。故二者乃“石文化”之根基也。“石”自盘古开天,便具有其他物质所无法具有的神奇“天”性(先天之性)。据载,数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石”作为人类始祖的生存之具,开始为人类所用;新石器时代,“石”便成为人类先祖的生活饰品,开始为人类所赏。至此,“石”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奇石,上自盘古以来,一直是文人、豪权的象征。文人墨客把玩和观赏奇石,以之推崇;豪权贵族把持奢用奇石,以之供奉。
内容概要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赏石史典籍。中国赏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儒、释、道文化的不断影响下,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赏石文化体系。 本书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副理事长贾祥云先生任主编,由多位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赏石名家和资深工作者共同参与撰写而成。该书自2001年开始启动编写,至2010年夏正式定稿,前后历经十载,九易其稿,六易其地,编纂工程十分浩大。 本书以翔实的材料,全面、系统、完整地论述了我国赏石文化从石器时期的萌芽阶段,到当今赏石文化的发展全过程,内容丰富,资料翔尽。该书融知识性、科学性、史料性于一体,是一部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的赏石巨著,且极具欣赏性和收藏价值。 本书分五大篇,图文并茂,其书名、内容提要、前言、目录均为中英文对照,约90余万字,2000余幅图片。
作者简介
贾祥云,山东新泰人,1952年就读徂阳县宫里完全小学,1954~1960年考入山东省实验中学(初中、高中),1964年北京林学院园林系园林专业毕业。原济南市园林管理局正局级巡视员(副厅级)。现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常务理事、园林植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花卉、盆景、赏石
书籍目录
第一篇 中国赏石文化概论 第一章 中国赏石文化渊源 第一节 源远流长的赏石文化 第二节 石头敲开人类历史之门,石器是人类诞生的标志 第二章 赏石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赏石的基本特性 第二节 赏石的称谓 第三节 赏石文化的常用名词 第四节 东西方赏石文化的差异 第三章 赏石的成因及产地分布 第一节 赏石的成因 第二节 赏石产地分布 第四章 赏石的分类及其命名 第一节 自然风景名胜石 第二节 园林用石 第三节 供石 第四节 其他类 第五章 赏石的鉴赏与辨伪 第一节 赏石鉴赏 第二节 赏石的辨伪 第三节 赏石的采集与处置第二篇 中国赏石文化史 第一章 石器时期赏石文化一孕育时期 第一节 原始的大山崇拜和巨石文化、灵石崇拜 第二节 岩画是石头写成的书、刻成的画 第三节 玉器时代——玉是赏石文化的分支,是赏石文化的深化 第二章 先秦时期赏石文化——形成时期 第一节 夏朝划分九州,铸九鼎,产生文字,进入文明社会 第二节 神山灵石灵水的神话传说 第三节 三代时期赏石文化的物证——出土石器、玉器、雨花石 第四节 中国最早有关赏石文化的记载——“铅松怪石”、“泗滨浮磬” 第五节 中国古代最早的石迷——阚子 第六节 中国最具皇权特质、传奇色彩的赏石——和氏璧 第七节 山水比德,天人合一的思想 第八节 起源于先秦的中国园林及最早在园林中实践的赏石文化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赏石文化 第一节 蓬莱仙岛与灵水崇拜 第二节 泰山封禅是神化自然的集中体现 第三节 泰山神的人格化及泰山崇拜 第四节 一池三山布局手法成为自然山水园林特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赏石文化 第一节 寄情山水,崇尚隐逸,审美观的转变 第二节 自然山水园林的形成——用奇石营造宅园 第三节 奇石被赐封三品,奇石盆景传入欧洲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赏石文化——昌盛时期 第一节 游山赏石蔚然成风,品评奇石诗文绘画作品大量出现 第二节 赏石研究的深入发展,山石专著出现,太湖石划分等次品级 第三节 南唐李煜研山传奇 第六章 两宋时期的赏石文化——鼎盛时期 第一节 寿山艮岳,集置石、叠石之大成 第二节 《云林石谱》及赏石论著 第三节 赏石理论的形成,米芾最早提出相石标准和东坡赏石 第四节 文人领衔觅石、赏石、藏石成风 第五节 元代赏石文化 第七章 明清时期赏石文化的起伏曲折、恢复和科学发展时期 第一节 园林置石、叠石广泛应用 第二节 赏石造园专著的问世——《长物志》、《园冶》、《素园石谱》 第三节 赏石文化与书画文学艺术的相互渗透,赏石专论、著作相继问世 第四节 自然山水审美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第八章 当代为中国赏石文化的全面系统、科学大发展时期 第一节 赏石展览与学术研讨 第二节 赏石文化学术团体与赏石馆 第三节 赏石文化空前活跃,各种赏石专著、报刊、画册纷纷面世 第四节 奇石市场日益繁荣 第九章 中国赏石文化资源调查万里行 第一节 缘起 第二节 资源考察 第三节 综述第三篇 奇石共赏 第一章 自然风景石和园林用石 第一节 自然风景石 第二节 园林用石 第三节 古奇石荟萃 第二章 供石 第一节 供石中的名石 第二节 供石欣赏 第三节 供石精选 附录 博古架的造型与应用 第三章 其他类 第一节 宝石类 第二节 化石 第三节 陨石、钟乳石 第四章 印章石、砚石与雕刻 第一节 印章石 第二节 砚石 第三节 石雕第四篇 历史名人名篇名著 第一章 赏石名人 第二章 赏石名篇名著 第三章 咏石篇 第四章 古籍今译第五篇 石海游踪——石坛岁月深,山水有清音 第一部分 关怀与支持 第二部分 会议集锦 第三部分 资源考察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纸书写的行书大字,全文共39个字,如果按拍卖价计算,每个字价值近80万元。《研山铭》经历了近千年的传承后,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战争中不幸流失到日本,直到20世纪末,中国文物专家才在日本东京的友邻博物馆发现了它的踪影。1997年,北京中贸圣佳拍卖公司专程来到日本东京,和它的持有者商谈《研山铭》回归中国的事宜。几经周折和磋商,终于和日本收藏者谈妥出巨资买下《研山铭》。宋代文人受唐代影响,对山石喜爱更胜一筹。《云林石谱》:“镇江石,崇宁间米元章取小石为研山,甚奇特。”《铁围山丛谈》:“时东坡公曾作一研山,米老则有二,其一日芙蓉者,颇山屈奇。后上亦自为二研山。”由此可见当时不仅文人,皇帝宋徽宗也喜好鉴赏研山,甚至亲自制作。《清异录》中云:“吴越孙忽监丞佑,富顷霸朝,用千金市得石绿一块,天质嵯峨如山,命匠冶为博山香炉,峰尖上作一暗窍出烟,一则聚而且直穗凌空,实美观视,亲友访之小三山。”又云:“小三山,一作不二山。”此为自然山形石,以加工使其具有香炉的功能,因与真山无异,而作为自然山石欣赏。
后记
有人比喻写史如同下地狱,此言不谬。当我们写完书稿,如释重负,真如迈出地狱之门,身心得到了解放,……回忆昔日岁月,依旧历历在目。浩瀚的书林,满目的石头和散乱的书稿……伴我们度过了漫长的岁月。此时我们彻悟了赏石的真谛:“石不能言最可人’。是石头让我们陶醉,让我们热爱,让我们献身。书稿写完了,按常理应该对帮助、理解、支持、关心我们的朋友一一感谢,可是人太多了,有领导层的,有亲朋好友层的,有众多石友,还有各级学会、企事业单位等等,等等。如八旬革命老人陈瑞枫,为赏石史振臂高呼,鞠躬尽瘁……赏石家康友刘,不顾病重与他父亲刘瑞玉院士一起研究,揭开生发石的奥秘;赏石家宋明水,无私地贡献出编书的全部书稿、图片,为本书增彩。
编辑推荐
《中国赏石文化发展史(套装上下册)》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