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上海科技 作者:董廷瑶 页数:389 字数:273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医学虽称溯自岐黄,实乃劳动人民智慧之结晶,其源远,其流长,则是毋庸置疑者也。而小儿临床专业之分,亦由来已久,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曾提到扁鹊“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魏晋间,传有《小儿颅囟经》。唐太医署复专设少小科。逮乎北宋,医家钱乙尤精研婴幼证治,仲阳之学术经验,经门人阎季忠整理编成《小儿药证直诀》,于是奠定中医儿科学基础。窃意新生力量,是国家工农业及科学文化建设的支柱。婴幼抚育保健之重要,不言自喻。 浙鄞南乡董氏,世代从事中医儿科,廷瑶先生获椿庭质仙翁之亲炙口授,又遍读《素问》《灵枢》及汉唐方书,雏凤声清,医名籍甚,嗣因抗战军兴,避氛沪渎,遂悬壶而定居焉。 先生常谓:呱呱襁褓,未能自白,而脏腑柔弱,易起卒变,故当仔细体察儿情,决不应“相对斯须,便处汤药”。临床主张明理识病,辨证求因,随机应变,不囿成法,疗小儿痧痘惊疳及疑难杂症,莫不效如桴鼓,深受群众信仰。 余于先生为后学,识先生时年方弱冠,而先生青眼无花,每见必奖掖倍至,教益良多。今余花甲初度,先生则海屋添筹,喜臻八秩高龄,犹精神矍铄,兼负临床与教学重任,比以所撰《幼科刍言》督序,自惭学识谫陋,何堪膺命,然庆先生之著述得寿梨枣,则欣然濡毫,勉缀数语,聊作华封三祝可耳。
内容概要
本书为我国现代中医名家董廷瑶诊治儿科和内科疾病经验的总结。 全书分为概论、诊治经验、医论、医话各10余篇,均是董氏日常诊治中有所感悟之精华内容。另书中还附有儿科医案百余例,内科医案60余例,是董氏学术思想和学术经验在临床实践中的直接体现。 全书结构简洁,论述精辟,法理具备,方药齐全,是中医临床医生学习借鉴老一辈中医大家的重要临床参考读物。
书籍目录
概论 一、明理 二、识病 三、辨证 四、求因 五、立法 六、选方 七、配伍 八、适量 九、知磐 十、能定能应谓之成——谈谈我的治学经验治疗经验 一、麻疹的治疗经验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经验 三、痢疾的治疗经验 四、百日咳的治疗经验 五、肺炎的辨证论治 六、哮喘的治疗经验 七、小儿呼吸道疾病的遣方用药 八、疳积的治疗经验 九、泄泻的治疗经验 十、腹痛的治疗经验 十一、癫痫的治疗经验 十二、小儿口腔病的诊治经验医案 一、急性热病 (一)麻疹 (二)乙型脑炎 (三)百日咳 (四)痄腮 (五)痢疾 (六)湿温 (七)高热急惊 (八)伏热发疹 (九)虚热 二、呼吸道疾病 (一)小儿感冒 (二)咳嗽 (三)肺炎 (四)中毒性肺炎 (五)腺病毒肺炎 (六)迁延性肺炎 (七)小儿哮喘 三、消化道疾病 (一)疳积 (二)泄泻 (三)脘腹痛 (四)胎黄 (五)大便秘结 (六)口疮 (七)蒂丁 四、其他病症 (—)急性肾炎 (二)慢性肾炎 (三)肾病综合征 (四)过敏性肾炎 (五)尿石 (六)遗尿 (七)疝气 (八)血友病 (九)紫癜 (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十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十二)心悸 (十三)癫痫 (十四)风痰 (十五)脑功能轻度失调 (十六)下肢抽搐 (十七)头汗 (十八)眉棱骨痛 (十九)咽喉麻痹 (二十)痹症医论 一、中医要现代化不要西医化 二、小儿用药六字诀 三、桂枝汤及其类方在儿科临床上的运用 四、小建中汤治愈小儿虚寒腹痛介绍 五、金粟丹对小儿发热性惊厥的防治疗效 六、熊麝散治疗小儿腺病毒肺炎22例 七、小儿先天性溶血性黄疸的证治报道 八、小儿复发性肠套叠的治验 九、中医中药治疗麻疹的体会 十、麻疹辨证论“透” 十一、培土生金法在临床应用上的体会 十二、小儿夏季热辨治 十三、应用气机理论的临床验案医话 一、育儿 二、浅谈调摄小儿脾胃 三、儿科辨舌和苔的重要性 四、小儿形色辨察体会 五、中医的“营卫气血”是什么? 六、热病中“开门逐盗”“关门杀贼”辨 七、羚羊粉治疗婴儿奶癣 八、谈谈竹沥对小儿的化痰问题 九、医德 十、医教 十一、如何对中医下一代传、帮、带 十二、“诤医”小论 [附]诊余絮话[附]内科医案医论 一、热病 二、肺炎 三、胸膜积液 四、胃与十二指肠出血 五、慢性胃炎 六、呕逆 七、急黄 八、急性肾炎 九、顽痰眩晕 十、痰核 十一、怔忡 十二、口疮 十三、阴证喉痹 十四、乌梅丸汤剂加减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31例的总结 十五、“中阳溜经”与“中阴溜府” 十六、却老全形唯合道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例一】一小儿,五岁。 患肺痈(肺脓疡)数月不愈,病房医师除予体位引流术外,每日注射青霉素300万单位(其他药物也用)。2月来热度虽退,肺脓疡基本控制,但数次胸透,右上肺部空洞不见愈合,因体弱不宜手术,故请中医科会诊。开始我们仍是见病治病,用治肺痈药物治疗,服药2周,透视依然如故。再经仔细诊察、探求,见到患儿面色枯萎,毛发稀落,拔之即起,口馋嗜食,舌腻口臭,便泄不化,腹部膨满,追询之下,方知病前有此现象,因此诊断其疳积在先,肺痈在后,脾运不健。土虚不能生金也,此其一。肺痈本属阳证,而疳积则是阴证,阴阳莫辨,治必无效,而脾更虚,肺更弱矣,此其二。李东垣不是说“脾胃一虚,肺气先绝”吗?毋怪肺部空洞久不吸收也。嗣后着重于消疳补脾,并针刺四缝穴,挤出大量黏液,使脾健胃和,水谷精微,上输于肺,肺得其养。2周以后,胸透完全愈合。此法在五行学说,叫培土生金。 【例二】塑料厂女工,30余岁。 患干咳无痰已2月余,日夜连咳,痛苦万状,各类中西药物,及注射青链霉紊,均无效果。门诊求治,细察舌脉无变,形体无损,胸透正常,只是干咳。因此悟及尤在泾有言,干咳无痰,久久不愈,非肺本病,乃肝木撞肺也。方用乌梅、牡蛎、白芍、川连、当归、茯苓、甘草,药只7味,且无一味止咳之品,因师其法,讵意3剂安,续3剂愈,致谢不置。此谓制木安金法也。 他如滋水涵木法之治慢性肝炎;崇土填臼法之治脾虚肿胀;温土敛火法之治久年阴火口疮等等,无不以五行学说来解决特殊性的病症,要在医者如何来明理而施治耳。 我们在研究《内经》同时,还应进一步通晓张仲景的《伤寒》《金匮》。然后识病有定法,疗病有主方。前哲徐灵胎日:“医者之学问,全在明伤寒之理,则万病皆通。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