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姜春华 编著 页数:359 字数:256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在周秦时期百家争鸣,至汉武时由于政治需要独尊儒家,罢黜百家,直至清代。长期以来,虽有经学、理学之分,可说都是儒家统治。儒家思想贯彻在各方面,医家出身在儒家,其道德伦理全属儒家。但是其思想方术却属于道家,也可说中国的医家是道家的混合。一般尊奉老子(李聃)为道家之祖。老子的哲学主张清静无为、恬淡虚无。秦汉新道家似以方士之术属多。方士中包括医学家、采药家、修炼家、神仙、房中、吞刀吐火术,多以长生不死为标榜。健康专长寿,固人之所愿,而统治者富贵尊荣,穷奢极欲,更需房中之术以取乐,长生不死以享受。方士造作种种,逢迎统治阶层意图,以取富贵。《汉书·艺文志》为当时图书目录,沿自刘向《七略》。其中方技有医经七家、经方十一家、房中八家、神仙十家,各若干卷。说明医家是包括神仙和房中术的。医学经过漫长的蒙昧历程,到战国时期集成《黄帝内经》。按《汉书·艺文志》所载,尚有《白氏内外经》《扁鹊内外经》。今所传世的《黄帝内经》是作者们以当时的阴阳五行、天文地理及生理、解剖、病理、诊断、治疗知识编著而成,建立了中医体系,这个体系成为两千年来的中医基础。辩证法的哲学思想对于中医学起着重要作用,中医学的“辨证论治”,其思想方法已包含在辩证法哲学之中。所以说《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基础。
内容概要
中医学具有数千年悠久的的历史,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医学家,从而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学派和不同的学说,学习中医必须认识其历史和了解历代中医学家的概况。 本书精选历代名医共41位,分小传、著作、学术、简评等各个项目加以论述。比较全面地反映这些医家的学术地位、思想和经验。全书广征博引,言之有据,夹叙夹议,立论精当。 本书可供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药学爱好者参考阅读。
书籍目录
张仲景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王焘钱仲阳朱肱庞安时许叔微陈言成无己刘河间张元素张子和李东垣罗天益朱丹溪戴元礼王安道虞恒德薛己方有执王肯堂赵养葵张景岳喻嘉言李中梓吴又可张璐柯韵伯叶天士徐大椿尤在泾杨栗山陈修园王清任余霖吴鞠通邹润安王孟英陆九芝附篇1:《黄帝内经》的哲学思想附篇2:中医脏腑辨证论治之历史概况
章节摘录
类于总结。华氏说:“因治法头绪颇繁,故挈其纲领,稍为叙述之,以便后人观览。”今观华氏所论,确实下过一番工夫,将叶案理出头绪,提挈其纲领,指出其优点及重要关键,有其自己观点举例如下。1.中风华氏说:“今叶氏发明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肝为风脏,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治以滋液息风,濡养营络,补阴潜阳,如虎潜、固本、复脉之类是也;若阴阳并损,无阳则阴无以化,故以温柔濡润之通补,如地黄饮子、还少丹之类是也;更有风木过动,中土受戕,不能御其所胜,如不寐不食,卫疏汗泄,饮食变痰,治以六君、玉屏风、茯苓饮、酸枣仁汤之属,或风阳上僭,痰火阻窍,神识不清,则有至宝丹芳香宣窍,或辛凉清上痰火。”按前人以脑血管意外属之类中,明代张景岳谓之非风,以区别外风所感,清初喻嘉言始言内风,非叶氏所发明,唯其治法则叶氏不拘一格,辨证施治,从证审因,据因措方。如:“有身体缓纵不收,耳聋目瞀,口开眼合,撒手遗尿,失音鼾睡,此本实先拔,阴阳枢纽不交,与暴脱无异,并非外中之风,乃纯虚证也。故先急用大剂参附以回阳;恐纯刚难受,必佐阴药,以挽回万一。若肢体拘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言蹇,二便不爽,此本体先虚。风阳挟火壅塞,以致营卫失和,治法急则先用开关,继则益气养血,佐以消痰清火,宣通经隧之药。”徐氏眉批:“此数语是总诀。”又附论“近日诸医用人参桂附为开手第一方,谓出于叶氏,及阅此书,乃知翁学有渊源,心思灵变,与前人所论分毫不隔”。亦见徐氏对天士之推崇。其治肝风,华氏总结之日:“缓肝之急以息风,滋肾之液以祛热,如虎潜、侯氏黑散、地黄饮子、滋肾丸、复脉等方加减,是介以潜之,酸以收之,厚味以填之,或用清上实下之法。若思虑烦劳身心过动,风阳内扰,则营热心悸,惊怖不寐,胁中动跃,治以酸枣仁汤、补心丹、枕中丸加减,清营中之热,佐以敛摄神志。
编辑推荐
《历代中医学家评析》是名家临证医著重刊(第2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