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陆德铭,陆金根 著 页数:712
前言
“光阴荏苒,岁月悠悠”,一挥间,由一代宗师、享誉海内外的中医外科名家顾伯华教授主编的《实用中医外科学》巨著出版发行已届25个春秋。期间印刷9次,发行30000册,堪为一部从事中医外科事业及从事中西医结合外科事业医务人员以及中医院校师生开展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所必读的专著,更为继承、创新、发展和丰富中医外科学发挥了积极效应,充分体现了令人欣慰的历史价值。由顾老等前辈携掖的后学,长期以来矢志于中医外科学事业的发展,执着于对中医外科学事业的追求,且卓有成效。尤其是近20余年来,后学精英们特别注重医疗和科研的结合,通过专科、专病及专题的临床抑或基础实验研究,阐释了中国医药治愈外科领域诸多疑难病种(症)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提高了疗效,提升了中医外科的学术内涵,丰富了中医外科学的理论体系。 鉴于第一版《实用中医外科学》已历经20多年,此20多年期间中医外科学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又快又好的创新性发展,故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于对社会的负责、对中医药事业的负责,提议应予必要的修订再版。几经筹备、协调和沟通,组成了由陆德铭、陆金根为双主编的二版《实用中医外科学》编委会,并于2009年7月31日正式启动第二版《实用中医外科学》的编修工作。 第二版《实用中医外科学》的编修宗旨十分明确,就是在继承顾老一辈学术思想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振兴中医外科学,充分展现迄今为止中医外科学所取得的新成就、新成果、新学术、新经验、新理论。 第二版《实用中医外科学》的编修指导思想十分明了,编撰内容坚持实用,切合临床,立足中医主导,体现外科特征,为学界奉献一部时代性的学科名著。整个编修过程中,每一个参编人员恪守己任、尽职尽心、兢兢业业、矢志不渝、认真撰写,历经十月之余,今日付梓出版,终成正果。在此我向全体参编同道致以最真诚的感谢!
内容概要
第二版《实用中医外科学》的编修宗旨十分明确,就是在继承顾老一辈学术思想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振兴中医外科学,充分展现迄今为止中医外科学所取得的新成就、新成果、新学术、新经验、新理论。
书籍目录
上篇 总论第一章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第一节 中医外科的起源与发展一、起源二、形成三、发展四、成熟第二节 近60年中医外科学的发展一、中医药治疗急、慢性皮肤溃疡二、中医药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三、中医药治疗烧伤四、中医药治疗周围血管病五、中医药防治乳腺病六、中医药治疗急腹症七、中医药治疗皮肤病八、中医药防治男性病九、中医药治疗肛肠病十、中医外治法的发展第二章 中医外科范围和疾病命名及分类释义第一节 中医外科范围第二节 疾病命名第三节 分类释义一、总纲类二、疮疡类三、皮肤病类四、肛门病类五、肿瘤类六、其他类第三章 病因病机第一节 致病因素一、外感六淫邪毒二、感受特殊之毒三、外来伤害四、情志内伤五、饮食不节六、房室损伤第二节 发病机制一、外科总的发病机制二、气血凝滞在病理过程中的转化三、气血与外科疾病的发生及其预后四、脏腑与外科疾病的发生及其预后五、经络与外科发病的关系第四章 外科的诊断第一节 四诊在外科上的应用一、望诊二、闻诊三、问诊四、切诊第二节 辨阴证阳证第三节 辨经络部位一、人体各部所属经络二、十二经脉气血之多少第四节 辨外科常见证候一、辨肿二、辨痛三、辨痒四、辨脓五、辨麻木第五节 辨善恶顺逆一、辨善证、顺证二、辨恶证、逆证第五章 中医外科疾病的辨病与辨证第一节 对辨病、辨证的认识一、辨病与辨证二、中医辨病论治的实质三、中医外科学辨病论治特色第二节 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在中医外科临床的运用一、辨病论治二、辨证论治第六章 治法第一节 内治法一、内治法的三个总则二、内治法的具体运用第二节 外治法一、药物疗法二、基本手术疗法三、其他疗法第七章 外科诊疗技术操作第一节 辨脓操作法一、按触法二、透光法三、穿刺法四、点压法第二节 各种标本采集法一、脓液标本二、皮屑标本三、活组织标本四、痰液标本五、咽拭培养六、血培养标本七、尿液标本八、呕吐物标本九、大便标本第三节 脓肿、溃疡、瘘管的基本手术操作法一、脓肿切开术二、溃疡扩创术三、一般瘘管切开术第四节 肛门病检查法一、肛门病的位置标示二、肛门病视诊检查三、肛门触诊与指诊检查四、肛门镜检查五、探针检查六、美蓝注射检查七、X线造影检查八、螺旋CT造影检查及磁共振(MRI)检查九、腔内B超检查十、乙状结肠镜检查十一、电子肠镜检查十二、肛门检查注意事项第八章 外科疾病的预防和护理第一节 外科疾病的预防一、讲究卫生二、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第二节 外科疾病的护理一、病室卫生二、休养环境三、隔离四、亲友探望五、饮食宜忌六、外科换药与给药下篇 各论第一章 疮疡概论第一节 痈一、一般痈二、颈痈三、腋痈四、脐痈五、胯腹痈六、委中毒七、瘿痈第二节 有头疽与三陷证一、有头疽二、三陷证第三节 疖一、暑疖二、蝼蛄疖三、疖病第四节 发一、锁喉痈二、臀痈三、手发背四、足发背附:腓腩发第五节 疔疮一、颜面部疔疮二、手足部疔疮蛇眼疔水白疔蛇头疔蛇肚疔托盘疔足底疔三、红丝疔四、烂疔五、疫疔六、疔疮走黄第六节 无头疽一、附骨疽二、环跳疽三、足踝疽第七节 流注一、暑湿流注二、湿痰流注……第二章 乳房病第三章 瘿、瘤、石疽、岩第四章 外伤病第五章 周围血管疾病和淋巴管并第六章 内痈第七章 急腹症第八章 肛肠病第九章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病第十章 其他外科病第十一章 皮肤病和性传播疾病第十二章 眼、耳、鼻、咽喉、口腔病附方附方索引
章节摘录
二、感受特殊之毒特殊之毒包括虫毒、蛇毒、疯犬毒、漆毒、药毒、食物毒之外,另有一种疫疠之毒。外科疾病中,可因虫兽咬伤,感受特殊之毒而发病,如毒蛇咬伤、狂犬病、疫疔等病,《证治准绳·疡医》说:“疔疮者……或感疫死牛、马、猪、羊之毒。”《医门补要》说:“……倘人被咬破伤……有毒内犯,即作犬吠声,数日乃毙。”是因感受蛇毒、疯犬毒、疫畜之毒所致。它如由虫螯刺咬伤后引起的虫咬皮炎或毒虫咬伤病,由于禀性不耐,接触漆后而发漆疮,服用某种食物后的中毒,或因禀性不耐而引起某些皮肤病,如《诸病源候论》说:“漆有毒,人有禀性畏漆,但见漆便中其毒……亦有性自耐者,终日烧煮竟不为害。”又在食鲈鱼肝中毒候中说:“此鱼肝中有毒,人食之中其毒者,即面皮剥落,虽尔,不至于死。”食缑鲐鱼中毒候中说:“此鱼肝及腹内子有毒,不可食,食之往往致死。”至于疫疠之毒。古人认识到不能概括在六淫邪毒之中,故而另立疫疠之毒,其所引起的外科疾病,发病急剧,而具有传染性。《内经》所说:“五疫之至,皆相传易(染)。”即指此而言。如疮疡中的痄腮、大头瘟;皮肤病中的麻风等,皆由疫疠所致。此外,凡未能找到明确致病的病邪者也称为毒,如无名肿毒;尚有金刃竹木刨伤或虫兽咬伤后所致的疮疡亦属毒,如触毒、外伤染毒。由毒而致病的特点,发病急骤,有的具有传染性,患部掀红灼热,疼痛剧烈或麻木不仁,有的很快侵及全身,常伴有发热、口渴、便秘、溲赤等全身症状。古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过程中,观察到某些致病因素,不能概括在六淫之中,而另创了毒邪的发病学说,这也是病因学方面的一大发展,为后世提供了辨证和治疗的依据。这里必须指出,此处所说之毒,是指致病因素之毒,如火毒、脓毒等。尽管感受特殊之毒中包括着病毒感染,各种杆菌感染,各种毒素入侵、中毒、过敏等多种致病因素在内,但是应用解毒、攻毒的治疗法则,确具有一定的疗效。 三、外来伤害 凡跌仆损伤、沸水、火焰、冻伤等,均可直接伤害人体,引起局部气血凝滞,热胜肉腐等,而发生瘀血流注、水火烫伤、冻伤等外伤性疾病。同时,亦可因外伤而再感受毒邪发生手足疔疮、腋痈、颈痈、破伤风等。或因损伤后,以致筋脉瘀阻,气血运行失常,而发生静脉炎、脱疽等病。总之,外来伤害的发病因素,都是易于掌握的。 四、情志内伤 情志是指人体的内在精神活动,包括着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类,故又称为七情。在一般情况下,大多属于生理活动的范围,并不足以致病。如果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避免悲怒喜忧,减少精神刺激,并经常参加劳动,已成为长寿的秘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