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与行为观察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王云霞、岳慧兰、田秀菊、 等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05出版)  作者:王云霞 等 著  页数:162  
Tag标签:无  

前言

自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发现了儿童”之后,蒙台梭利等人就开始致力于科学地“研究儿童”,推动儿童研究的动力是研究者敏锐与科学的观察能力。近年来,学前儿童发展与研究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从多年的教学与理论研究工作中,我们发现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观察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系统地观察,是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能力之一。本书在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内容主要涵盖学前儿童发展(动作、认知、社会性发展)概述、观察儿童的方法以及39个学前儿童心理与行为观察操作规范方案,其特点如下:1.系统性。本书在系统介绍学前儿童动作、认知、社会性三个方面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围绕如何观察学前儿童这一主题,提供了多达39个观察方案以及部分方案的应用结果。这些内容有助于读者在宏观把握学前儿童发展状况的前提下,在实践中全面理解儿童、研究儿童。2.可操作性。本书不是学前儿童观察的实验报告汇集,也不是单纯的思辨论证,而是将对学前儿童观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了有机整合。在儿童观察方法研究的框架下,作者参考已有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实例,按照各种观察法的要求全面整理了包括儿童动作、认知、社会性发展方面观察研究的操作规范,并筛选提供了部分教学实践中形成的观察报告,为读者理解和观察研究儿童提供了可操作的工具。因为其系统性和可操作性,该书可以作为广大学前儿童教育学习者、研究者、工作者以及家长观察了解儿童的工具书。作者是长期从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学的教师,在教学与教师培训过程中,她们敏锐地捕捉到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学生和一线教师非常渴望有一本指导他们观察儿童的工具书,因此大胆尝试,在实践基础上编著了此书,以满足大家在自然情境下观察、了解、理解、研究儿童的迫切需要。值此书即将付梓之际,谨向作者表示诚挚的祝贺,并期待着她们有更多应用自己的观察方案进行观察研究的成果问世。

内容概要

  《学前儿童心理与行为观察》在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将学前儿童心理与行为观察的内容分为动作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学前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的一般特点;观察法在理解、研究学前儿童中的独特作用与意义,观察法的种类、应用条件和要求;学前儿童动作、认知、社会性方面39个观察项目的观察规范及其部分方案的应用成果。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学前儿童心理与行为观察基础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纲要第一节 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纲要第二节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纲要第三节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纲要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与行为观察方法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与行为观察的意义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与行为观察法概述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与行为观察报告的撰写第二部分 学前儿童心理与行为观察规范第三章 学前儿童动作发展观察第一节 学前儿童粗大动作发展观察第二节 学前儿童精细动作发展观察学前儿童动作发展观察报告范例第四章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观察第一节 学前儿童知觉能力发展观察第二节 学前儿童注意力发展观察第三节 学前儿童记忆力发展观察第四节 学前儿童概念掌握发展观察第五节 学前儿童问题解决能力发展观察第六节 学前儿童言语能力发展观察第七节 学前儿童想象力发展观察学前儿童认知发展观察报告范例第五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发展观察第一节 学前儿童利他行为发展观察第二节 学前儿童合作行为发展观察第三节 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观察第四节 学前儿童人际交往行为发展观察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发展观察报告范例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在出生后约3个月时,婴儿能够由侧卧位翻滚为仰卧位;4个月时能够从仰卧位翻滚为侧卧位,成熟的随意翻滚动作模式大约在7个月时出现。5个月左右,婴儿能够首次尝试独立坐,但驼背并前倾;6个月时婴儿就能够稳定地独立坐着了,到了七八个月时婴儿就能够独立从俯卧位撑起竖直坐立了。双脚站立是人类生命中最重要的发展里程碑,它大约出现在10个半月,但缺乏支持时只能站立几秒钟,在婴儿期独立站立的动作很少能够观察到,它总是与扶物行走相伴随。2.位移动作技能的发展位移动作包括爬行、行走、跑步和跳跃。爬行是在俯卧状态下手臂和腿交互动作达到位移的一种技能。成熟的爬行是手膝交替成对角线爬行,但婴儿刚开始爬行时是腹地爬行,即胸腹着地、手伸向前方拖动身体前进,腿脚几乎不起作用。腹部着地爬行一般出现在出生后的7~8个月,大约9个月时就能较为熟练地手脚交替成对角线爬行了。行走动作的发展一般开始于出生后的11个月左右,到3岁时才能真正协调行走,而行走的成熟模式到7岁以后才能完全表现。独立行走之前婴儿总是扶着家具或父母的手练习行走,这个阶段常被称为——扶物行走”,在正常发展的婴儿中,这个动作出现在9~15个月期间。1~2岁是典型的蹒跚学步期,儿童行进时身体僵硬、不平稳,为了保持身体平衡,有明显的左右摇晃动作;步子很小,腿抬得很高;着地时前腿膝关节弯曲,脚尖先着地;躯体前倾,手臂弯曲且处于腰以上部位,手臂紧张。2岁以后,行进时身体平稳、较少有肌肉紧张现象;“高抬腿”现象消失,出现从脚跟到脚尖的着地动作;手臂放在身体两侧但依然有左右摇摆现象。3岁以后,成熟的行走动作模式的要素都已经出现,腿部动作连贯,每步只有轻微颠簸;在脚跟到脚尖的着地过程中,身体重心移动自如,但身体重心移动时胯部有轻微扭动;同手同脚现象消失,但手臂与腿脚的同步动作的协调性还不够流畅,灵活性和平衡性还有待发展。到7岁时,幼儿的行走动作达到了成人的水平,步长保持一致,两腿的间距小,脚尖着地现象很少出现,行走有节奏而流畅,灵活性、平衡性已经达到较高水平,行走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也很少跌跤和摔倒。跑步和跳跃是位移技能的高级形式。跑步是在走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本特点是具有两脚同时离地的腾空阶段。跑步动作的发展从产生到获得成熟的奔跑模式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2~3岁,儿童跑步采用小步伐并且把大腿抬得很高,同时扬着手、架着肩,以保持身体平衡,是一种高位保护跑,也称为快速的摇摆走。腾空极小,全脚掌着地,脚趾外展,摆动腿外展,手臂的摆动对跑步没有助力作用。3~4岁的大多数儿童跑步处于第二阶段,属于中位保护跑。腾空时间增加,经常出现全脚掌着地,步幅加大,膝关节折叠至少成90度角,大腿有侧摆导致摆动腿的脚越过身体中线置于身体后侧;手臂摆动的方向与同侧髋部和腿的方向相反;身体直立,腿接近完全伸展。跑步过程中稳定性差,容易摔倒。

后记

本书是《学前心理学》课程改革的成果之一,得到了湖州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的资助和重点课程项目的支持。同时,作者所在的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也从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角度予以了强力支持,为此衷心感谢院系领导、同事对此书出版的重视和支持。作为《学前心理学》课程改革项目的实践成果,本书由四位作者通力合作而成。王云霞负责整体框架设计并组织统稿,同时负责第一部分第二章和动作领域的内容;田秀菊和张斌撰写认知部分,其中田秀菊负责概念掌握、问题解决、言语和想象四个方面,张斌负责感知觉、注意和记忆三个方面;岳慧兰撰写社会性发展领域部分。第二部分成稿过程中,湖州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第一届本科班全体同学参与了文献检索与初步整理工作。本书的撰写得到了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刘云艳教授的支持,在此特表感谢!由于四位作者教学任务繁重,又有行政事务或班级管理事务缠身,为此在写作的这两年时间里,我们未能为家人尽到应尽的为人妻为人母的职责,但他们毫无怨言。感谢家人对我们的支持!我们这个队伍虽然因年轻而经验不足,但是一个团结、勤奋的队伍,每次讨论无一人缺席,发表意见真诚而恳切。在两年的合作中,我们已经从同事变成了朋友,相信我们的精诚合作能够继续,每个人都将在同伴的陪伴下成长。

编辑推荐

《学前儿童心理与行为观察》:对学前儿童工作者而言,观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和能力。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系统地观察,是学前儿童工作者的专业能力之一。《学前儿童心理与行为观察》的最终目的是为广大学前儿童教育者、研究者和学习者乃至家长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采用适宜的教育策略提供一种基础工具,以帮助他们提高观察能力、规范观察方法。读者在系统了解学前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的脉络与各类观察法的特点与应用要求后,可以以各个观察项目的观察规范为操作指南开展观察工作,在实践中全面研究儿童、理解儿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学前儿童心理与行为观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