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发展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李晓文、陈菲、 等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01出版)  作者:李晓文,陈菲 等编著  页数:382  
Tag标签:无  

前言

四年前初春的一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戚越然、武时勉老师打来电话,告诉我他们计划出一套专门写给青年学生的书,其中有一本关于人格发展,约我撰稿。当时我正有几本书要写,恐难以担当此事,故试图谢绝。戚老师、武老师极力相邀,我被他们的热诚打动,承担了这一任务。当时之犹豫不仅因精力有限,也出于对撰写困难的担忧。我心里明白,写这样一本心理学普及读物并非易事。一来是心理学领域的人格概念与社会生活中的不同。在日常话语中,人格一词多指人的品性。在心理学领域,人格是指个体的整体心理动态组织,决定着个体的行为、思想和感受的特征。概念的不合会带来这本书的写作资源与书稿计划的期望不合。另一更难的问题是,心理学对人格发展的研究主要来自临床心理学领域,多半是对问题症结的解释,几乎没有对于积极健康发展的系统研究。因而,写这本书不仅要力求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而且需要更多创造性的工作,需要转换视角,对相关心理学学说予以重新解释。所以,写这本书的难度不亚于专业心理学书,撰写需要付出的努力在某种程度上要超过专业书籍。

内容概要

本书为“青少年科学人文素养丛书”之一种。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个体的人所拥有的特质模式与行为倾向的统一体。凡成功者都应具备健全的人格,拥有相当的人格魅力。本书介绍了人格的具体内涵、各种人格结构以及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穿插了大量引人入胜的小故事,介绍了对形成健全人格行之有效的各种方法,以此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实现自我超越。作者还在书中通过分析青少年的成长过程,解释问题状态的形成缘由,帮助青少年学生认识自我、理解别人,分别给学生、老师和家长以启迪和借鉴。因此本书也是诸多家长和老师的“好参谋”。    本书读者对象为广大青年学生、家长和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自我身份定位:困惑与探寻  我们是怎样探索自己的  我们在生活中逐渐认识了自己  “我们”在“我”之中  我们不断创造着自己  步入青春期,我将急转直上第二章  从过去走向现在的我  在父母呼应中初建人世印象  自我管理从这里开始  “肛门性格”的由来  在主动探索中获悉规则和目标  走出妄自尊大的天堂  从卫星到行星的蜕变第三章  在同伴交往中主动发展  在表露与分享中,我们一起成长  以他人为明镜,从现在开始调整自己  与人交往贵在“灵活有度”  自卑感可以成为发展的动力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在与异性的交往中丰富自我  让集体活动成为主动发展田野第四章  青春期的我们与长辈的关系  心理断乳  父母误会我早恋,我该怎么办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第五章  认识情绪的来龙去脉  “因笑而乐,因哭而愁”  由形扬神:内外的统一  习惯改变,心境变迁  移花接木:变相地表达  由压而弹:情绪的魅力  暗示牵引:情绪魔术师  尝试掌控自己的情绪第六章  认识动机作用及其障碍  习惯的潜在力量  期望引发的主动  自我暗示了努力的方向  琢磨灵活的“利器”  最持久有力的学习动机  为自我保护而懈怠  难道他们真的无能为力了吗  必须把自己当作学习的主人第七章  自我超越意味着什么?  自我超越的意义  不断自我超越最需要的品性第八章  选择确立发展的目标  协调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  判断和选择学习目标  建立锻炼生活能力的目标  建立发展交往能力的目标  建立提高社会修养的目标第九章  让梦想成真  建立进步的航标——计划  有效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学会经营时间,让人生变长  健体益心,让人生更有活力  调节情绪,化解不良的情绪  养成良好习惯,掌握发展的命运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我们在生活中逐渐认识了自己学生:自我探索是如何形成的?老师:自我探索的形成离不开每个人对自身的认识。先来看看我们是怎么来了解自己的?身高可以用尺子量,体重可以用磅秤称,这些方面相对客观,用“工具”很容易就可以“量”出。有些方面(比如能力)要通过和其他人比较后了解,或者要通过其他人的反馈才知道。这时候别人就像是我们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其实很早就存在了,甚至在我们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婴儿一哭母亲如果能及时过来看发生了什么,是痛了还是饿了,细心地呵护和抚慰,他就从母亲的反应中感受到安全和信任,感受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四五岁时开始变得更加复杂。和儿童玩一个“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就能感受到这种变化。来,先和4岁的小朋友玩,你发现很容易就能赢他,你或许觉得好笑:“这小孩有点傻,还不知道猜我的心思呢,刚才出什么现在还照着出!”接下来你再和五、六岁的小朋友玩,这下赢得就不那么容易了,还常常输!有的小孩“鬼”得很,比如这一个赢了还很开心地自报“秘诀”:“我刚才出了剪刀赢了,他还会猜我继续出,可我偏不!”这里发生“重大变化”在于儿童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开始会从他人的角度来看自己了!心理学家米德认为自我意识是在人际交往中慢慢形成和发展的,没有“他”也就无所谓“我”。三、四岁时儿童开始通过游戏,比如玩过家家、扮演医生给洋娃娃打针“不痛不痛,宝宝乖,打针一下就好了”,模拟父母亲、医生的角色,慢慢地他们开始用别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这样自己既是观察者又是被观察者,就有了自我意识。五、六岁后儿童虽然能够“用他人眼光看自己”(交互反观),但这时还很稚嫩,非常倚赖于其他人,特别是生活中的重要他人(父母、老师)对他的评价。在刚上小学的儿童心里,老师的话非常“权威”,自己表现怎么样几乎完全依赖于老师的表扬或批评、奖励或惩罚。随着知识的增长,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关注面的扩大,初中、高中生对权威人物观点的“盲从”开始减少,有时甚至会“不客气”跟他们直接辩论。秦文君笔下的初一女生贾梅在日记中写道:“我最近有个伤心的发现:在我们家中爸爸是个凡人,妈妈也是。”也许很多中学生都有过这样的感觉。

编辑推荐

《人格发展》:青少年科学人文素养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人格发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家长和老师的“好参谋”
  •   华师大博导李老师率弟子的著作,绝不抄袭,对家长,对老师,都是很好的借鉴!
  •   老师推荐的很不错,值得看
  •   非常棒,很多人喜欢的书,赞一个
  •   李小文的书 好书
  •   还没有看,先给好评,买个姐姐家的孩子的!自已也买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