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大学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同心出版社  作者:钟叔河 朱纯 编  页数:38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过去的大学,是蔡元培、蒋梦麟、胡适当校长的北京大学,是梅贻琦当校长的清华大学,是罗家伦当校长的中央大学,是竺可桢当校长的浙江大学……
过去的大学,不是现代人在做总结,谈经验,作评论,而是当时的校长、当时的教师、当时的学生亲身经历的回忆。是茅盾讲他考大学,林语堂讲他读大学,钱穆讲他从教小学到教大学的经过……

作者简介

  钟叔河,湖南省平江县人,一九三一年生,一九四九年八月入《新湖南报》当编辑,一九八九年在湖南省新闻出版局离休。主要著作有《走向世界》、《从东方到西方》、《周作人儿童杂事诗笺释》,以及散文集《书前书后》、《偶然集》、《念楼集》、《钟叔河散文》等,编有《走向世界丛书》、《过去的大学》等。
  朱纯,湖南长沙人,一九二八年生,一九四九年八月入《民主报》,后长期担任《湖南日报》编辑。二○○七年逝世。

书籍目录

  修订本序
钟叔河
  再版序言
钟叔河
  初版序言
钟叔河
第一辑 过去的校长
  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
蔡元培
  北京大学和学生运动
蒋梦麟
  北京大学五十周年
胡 适
  蔡元培先生与北京大学
罗家伦
  蔡元培先生与五四运动
顾颉刚
  我们建设新清华
罗家伦
  所谓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
梅贻琦
  燕京大学创校的艰辛
徐兆镛
  李登辉办复旦大学
朱仲华 陈于德
  罗家伦重建中大
王运来
  我父张伯苓办南开
张锡祚
  回忆金陵大学
陈裕光
  陈嘉庚厦门办学
余 钢 王增炳
  立信会计学校的创办和发展
潘序伦
  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答客问
陶行知
第二辑 过去的教授
  我和北大
沈尹默
  我到北大任教
梁漱溟
  北京大学杂忆
钱 穆
  张、梅两校长印象记
柳无忌
  “五四”后的清华
冯友兰
  我在清华教体育
马约翰
  刘仙洲与清华
黎诣远
  回忆我在北洋大学
茅以升
  忆中央大学柏溪分校
赵瑞蕻
  无锡国专杂忆
杨廷福 陈左高
  抗战期间的浙江大学
祝文白
第三辑 过去的学生
  圣约翰大学
林语堂
  报考北大前后
茅 盾
  回想北大当年
张申府
  北大与北大人
朱海涛
  燕大学生生活?
李 素
  清华初期的学生生活
潘光旦
  六十年前的清华
李 济
  问学清华
萧公权
  忆清华
梁实秋
  西南联大始末记
李钟湘
  纪念西南联大六十周年
赵瑞蕻
  北洋大学回忆片断
张含英
  北洋的学风
魏寿昆

章节摘录

  我到校后第一次演说,就说明“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然而要打破这些习惯,只有从聘请积学而热心的教员着手。(蔡元培)  我们要共同努力,为国家民族,树立一个学术独立的基础,在这优美的“水木清华”环境里。我们造成一个新学风以建设新清华。(罗家伦)  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孟子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我现在可以仿照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梅贻琦)  ……

编辑推荐

  1.这是一本讲述民国教育的书,也是一本反思今日教育的书。只要中国的教育弊病还没解决,这本书就值得一读再读!  2、此书已经长销30年。1982年初版,2005年再版,今年已经是第三版;  3.《过去的大学》由著名出版家、作家钟叔河编选,本次出版,又做了全新修订,删除了9篇无关主题的旧文,添加了9篇全新文章;并重新插入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  4.本书出版后,著名教育学者杨东平、历史学者傅国涌、媒体人徐百柯等,纷纷写文推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过去的大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5条)

 
 

  •   人都有自己的幼年、成年和老年。在幼年,大家都要进学校,到学校里学习知识,学习生活的本领和做人的道理。从小学到大学,起码得十五六年。大学毕业,就算是成年了,很快又要为儿女进学校操心。这个操心的时期,又得十五六年。老年人呢?家里总不会没有学生,还是得关心学校里头的事情。——且不必说千千万万终身在学校服务的男男女女,就是我们这些普通人,一生跟学校的关系也就够密切了。
      历史是发展的,文化是延续的。一页一页的历史,要由一代一代的人来创造;一代一代的人,又得从一所一所的学校里教育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确实担负着对于历史和文化,也就是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巨大的责任。
      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伟大民族,我们民族的学校也有悠久的历史。中国第一部通史司马迁的《史记》写道:“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庠序,也就是古代中国学校的称呼。当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在雅典和亚历山大城跟学生对话的时候,孔墨荀孟等人在齐鲁等地也有“从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的盛况。北宋初年建立在江南的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论起资格来,并不比不列颠三大学(牛津、剑桥、爱丁堡)逊色。
      诚然,古时候的学校,不可能不带有“历史的局限”。但是,难道我们的祖宗就没有干过一点好事?难道他们留下的就只有债务而没有遗产?欧几里德给普多勒迈一世讲授的几何学,今天仍然可以作为教材。当这位威权赫赫的国王问欧几里德有没有办法把假设和求证搞得更容易一些时,欧几里德的回答是:“大王!通往几何学是并没有御道的。”而我们的孔子也实行过“有教无类”的方针,他最器重的学生颜回在陋巷过着“一箪食、一瓢饮”的生活,也似乎不大像一个奴隶主,可见孔夫子办教育也“并没有御道”。
      《过去的学校》的“过去”,并没有追溯到那么远,大体上是从清末维新变法、初设新式学堂的时候起。写这些“过去的学校”的老先生们,像蔡元培、沈尹默、刘仙洲、茅盾……也多是五四时代的人。他们或者是五四时代的校长、教师,或者是五四时代的学生。也有晚于五四时代的,二十年代、三十年代、抗战时期的都有。下限则断在一九四九年,一九四九年以后,那就只能说是“现在”,不能叫“过去”了。
      这一段“过去”是刚刚成为过去的时光。它隔我们还不很远,也就是一代人、两代人以前的事情吧。这是现代学校(讲授现代自然科学,用现代方法研究传统文化,同时注意到德育、体育和美育的学校)在中国草创的阶段,是共产党得天下以前的阶段。除了解放区和地下党主办的为数不多的几所大学(学院)外,共产党的领导在这些学校里还没有成为事实。正因为如此,因为是草创阶段,因为没有共产党的领导,这些“过去的学校”当然不会是革命的,不能成为今天办学校的样板。但是,它们毕竟是父辈和祖辈们努力的成果,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前驱。看一看这些文章,看一看过去的校长是怎样当的,过去的教师是怎样教的,过去的学生们是怎样学的,他们有过哪些失败的教训,又有哪些可取的经验,这对于今天的校长、今天的教师、今天的学生,以及一切关心学校教育的人们,难道不是既有兴味又有益处的吗?
      蔡元培先生逝世时,毛泽东称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张伯苓先生逝世时,周恩来专程到天津张宅吊唁,叹息“先生死得太早了!”毛和周等共产党领导人,也曾经是这样看待创办“过去的学校”的前辈的。
      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当然也就不会有将来。回忆过去,正是为了将来,为了现在。今年是一九八二年,距张伯苓先生逝世已经三十多年,距周恩来总理逝世也已经六年多了。对于新中国的建设和教育,我们这些中年人、老年人和青年人都是有责任的。编辑这本《过去的学校》,也就是想来略尽一分责任。
  •   钟叔河先生编的不少民国大家如蔡元培、蒋梦麟、胡适等写的关于民国大学的回忆文章、演讲等,充满了对人的尊重和关心、对真理的追求等情怀。
  •   现在学风日下已经显而易见,很想重温下过去的大学,尤其是民国时期的大学。社会的动荡、老教授的师德、莘莘学子的激情都非今日可比,愈回顾愈汗颜,惟愿汗颜后有所行动。
  •   此书主讲民国前后时期中国大学创立之初的情形,一批仁人志士为中国教育所做的努力,读来常有振奋之感,时有热血沸腾,反观今日之大学,总觉失了点味道~看第一篇蔡元培所做之文,提到北大未革新时学生和教员的习气,深感正是当今大部分大学的写照,我们的大学,我们的期待~
  •   蒋勋的书真的特别好,喜欢《红楼梦》的朋友一定要看。《过去的小学》我看过,很好,所以这次又买了《过去的中学》、《过去的大学》,还没读,很期待。
  •   看看过去的大学,再看看现在的大学,知道其中的差异,知道保持中立、恪守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才有那么多令人尊敬的大师出现。
  •   让我能从中感受到过去大学的学术氛围,充满人文气息,适合慢慢品味的好书
  •   一所大学拥有大师才堪称大学;幸遇了教育家而非政客的校长,才能够吸引大师、留住大师、培养出大师。《过的大学》让人们怀念大师级校长,也怀念大师级教授。
  •   研究民国大学的必备之书
  •   这个版本已经是该书的第三个版本。关于大学的光荣与梦想,我们不说说得太多,而是太少,只因当下大学现实的不堪。
  •   感受大师的大学,期待自己的孩子也能有这样的福气!
  •   刚刚开始读,这样一本多次修订的好书,是读书人的福气。编者编选修订的态度,更是值得人尊敬。
  •   了解过去,开启未来
  •   读了一部分,很喜欢,那个年代的学者在艰难的环境中办学,求学和教育改革,很感动,很佩服,也很值得学习
  •   书很好,朋友们都抢着要看这本书,里面的内容页很有趣,很能引起人深思
  •   朋友推荐,值得拥有。
  •   感受历史,回味当下,教育方式的演变,唤起共鸣
  •   多读有益,好好学习。
  •   给领导买的书,领导很是喜欢!!!
  •   好书!那个时代让人怀想不已。
  •   我现在疯狂的喜欢这一段的事情了
  •   书写的很好,特别打动我心
  •   1号下的单,6号才收到。
  •   不错,适合中学生欣赏
  •   大学是一个大问题,怎么办?象地方高校,怎么整?精神怎样建设?都是很大的问题。民国时候,中国大学办得很好,思想和精神都很成熟。人文精神充沛,不像现在都工科化,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但过去的大学到现在是否不能复制,可以思考却不能借鉴。连借鉴都不能,悲哀可想。但怎样弄?规范在哪里?真是没有办法言说的事情。想看钟叔河和杨东平,意思就在这里。
  •   这本书至少能让我们了解一点过去大学的环境和教育状况,如今人们虽然没有在过去大学生活过,却如此怀念过去的大学,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大家怀念的不是过去大学的教育成就,而是过去大学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与真正的教育理念。
  •   看看过去的大学,想想现在的大学,得乎、失乎!亦或有得有失,现在的大学,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如何?在几多欣喜之余,不免些许沉重。
  •   我们都上过大学都是过来人,了解过去,展望未来。这本书是朋友推荐的,还不错。
  •   了解过去,立足现在,展望未来,对中国的大学,多少有些借镜的意义。
  •   分为我所向往大学 能够企及的大学 和勉强能称为教育场所的大学
  •   让人很有启发,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   这本书在途中丢了,当当的处理还叫人满意,于是重新再买一本,应该在路上……喜欢看老大学的书
  •   看作者才买的,值得一读。
  •   除了书面脏,其他还好,如果书面干净就完美了。至于内容,相信值得看。
  •   这书我看着累。个人的爱好不一样,我老公看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