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肖庭钧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同心出版社 (2011-08出版) 作者:肖庭钧 页数:586
内容概要
《和氏璧峥嵘(套装2册)》围绕秦赵两国从争夺和氏璧开始,到吕不韦护送异人及幼年秦始皇回到秦国这一段曲曲折折的历史,以还历史原貌为宗旨,生动、全面地展现了那段“如火烈烈”的生活。在这段时期里,吕不韦、蔺相如、廉颇、平原君、秦昭襄王、穰候、范雎、白起、异人、如姬等历史人物纷纷登场,共同演义出一幕波澜壮阔的历史巨剧……
作者简介
肖庭钧,1967年生,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政治学专业,曾供职国营企业,现在深圳谋职。爱好思考。
书籍目录
《和氏璧峥嵘》上册目录:第一章 争市利,吕陶访缪贤逃赌债,黄垠沽家宝第二章 公孙访玉,吕陶公卖乖移花接木,缪贤邀君宠第三章 离乡背井,黄垠投燕国 为子求官,吕陶蒙羞辱第四章 赵王廷责缪贤 打猎搜府得玉第五章 相如智言救贪主 缪贤夜访平原君第六章 赵奢怒杀恶家奴 平原君义释田部吏第七章 吕不韦误入侯门 赵如意红颜薄命第八章 吕不韦行商嫉世俗 入秦国智闯函谷关第九章 忠臣操琴拒制诏 权相阴谋索玉璧第十章 求还玉,黄歇遭贬斥 慑秦威,君臣无计施第十一章 缪贤赎罪荐英才 相如临危受君命第十二章 智相如当庭斥秦王 憨张佐忠勇捐微躯第十三章 惜英才,秦王释相如 探虚实,相约会渑池第十四章 刀光剑影会渑池 斗智斗勇尊上卿第十五章 赵惠王行赏散千金 吕不韦得金不得志第十六章 耿直将军遭贬斥,文武相彰将相和第十七章 流言四起争相位 求贤若渴挽相如……《和氏璧峥嵘》下册目录:第二十五章 除张禄宣太后动杀机 黜宗亲秦昭王抖雄风第二十六章 真豪杰寂寞终难耐 失意人何愁无知音第二十七章 争如姬,赵括逞强 忧幼子,赵王归天第二十八章 赵括恃宠戏异人 不韦慧眼识奇士第二十九章 吕不韦界山遇高人 假张禄乔装诓须贾第三十章秦 王决意索魏齐 吕不韦巧言谋大业第三十一章 居安思危范唯道隐情 路遇奇闻李斯开眼界第三十二章 苟况巧言救黄歇 秦王大义释唐雎第三十三章 入虎口平原君陷囹圄 得恶报魏齐命归阴第三十四章 纸上谈兵赵括逞能 谦谦君子缘木求鱼第三十五章 有情人投怀送抱 有志者沙场点兵第三十六章 惊骨肉,吕不韦图大位 行婚宴,唐雎散千金第三十七章 赵王白日梦飞天 冯亭请求入赵国第三十八章 廉颇拒敌催军粮 范唯再施反问计第三十九章 平原君顾此失彼走蔡泽 甘莒垦荒焚草殒性命……
章节摘录
王早期(公元前278年),这个阶段秦国的崛起引起了天下其他国的不安,从而引来了合纵连横的斗争。以楚国、齐国为首的东方势力还停留在传统争霸旧思维的格局,面对秦国的崛起,只是希望用合纵的方式进行遏制;而秦惠王等为了打破这种合纵遏制,采取了连横的策略。斗争的双方主要为秦国和楚国、齐国。楚国从楚威王委任昭阳第一次合纵抗秦,授“和氏璧”以号令天下,到后来和氏璧被盗、张仪入秦,楚怀王被张仪愚弄,直至被秦昭襄王骗人秦国囚禁。几番合纵连横,斗争的结局为五国破齐、秦国攻占楚国郢都;东方的两个传统大国齐国、楚国彻底被削弱;秦国兼并西蜀、楚国的鄢、郢等大片国土而一跃成为雄视天下的强国。第二阶段(公元前278年到公元前256年):从齐国复国到邯郸之围。这一阶段,东方六国中赵国由于承泽赵武灵王改革以及在五国破齐中夺取了大片土地,而突出成为能与秦国争雄的力量。秦国为了进一步争夺天下大势,与赵国围绕着和氏璧而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起初由于穰侯等权贵势力干扰,导致秦国内外政失调,连受挫折。秦王经过反思,对内得范雎之用,废除穰侯势力,实行进一步集权;对外坚定不移地推行“远交近攻”之策,国势更炽。最终,赵国在长平之战中大败,继而邯郸被围,赵国遭受沉重打击。秦国进一步确立了傲视天下的实力和地位,为后来的统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三阶段(公元前250年到公元前221年):就是秦庄襄王、秦始皇统一战争时期。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驾驭着统一战车轰轰烈烈地驶向天下,而此时东方六国的君王宗室反而更加混乱不堪。一如后来历史学家所说的“灭六国者六国也”。秦国如秋风扫落叶一般统一了天下,踌躇满志的秦始皇也终于夺得了和氏璧。为了显示至高无上的皇权和天威,秦始皇命李斯亲书并命当时天下最为著名的工匠陈寿在和氏璧上刻下“授命于天既寿永昌”的诏语。从此,和氏璧便成为天下皇权象征,成为中国历史上价值无法估量的传国玉玺。到后来,每一次朝代更替,一个个自命不凡的英雄豪杰,为了争夺这块至高无上的皇权象征和一统天下的威信之物,演出了一幕幕历史活剧。直到南宋末期,陆秀夫黼宋少帝带着和氏璧传国玉玺一同蹈海,这块传国玉玺才彻底消失在日日夜夜咆哮、永不安宁的大海中,史称“崖门失玺”。
编辑推荐
《和氏璧峥嵘(套装共2册)》首部揭晓中华民族“帝王之石”神秘下落的历史小说!深度剖析炎黄子孙“比德于玉”传承不断的美玉文化!和氏壁果真价值连城吗?“完璧归赵”只是蔺相如一个人的史诗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中国人何以视玉为灵魂之石?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