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杨沫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同心出版社  作者:老鬼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修改老版本中全部错漏,新增内容近三分之一,是作者唯一认可的正版图书。
20世纪80年代母亲在接受广东电视台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晚年想写一部卢梭式的回忆录。她说:我很佩服卢梭,很佩卢梭敢讲真话的勇气。所以也打算把自己的一生,尽可能大胆地写出来,以一个真实的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而不愿意像有些人那样总把自己装扮成完美无缺的人。实际上,一个人总是有很多的缺点,有很多内心不一定很健康的面。

作者简介

马波,笔名老鬼(插队时外号),1947年生于河北,1966年高中毕业。1968年赴内蒙古锡林格勒盟插队落户,1976年离开草原到山西大同矿机厂当工人。1977年底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82年大学毕业,曾先后在文艺出版社、《法制日报》社工作。现为自由写作者。其代表作《血色黄昏》影响甚大。
老鬼作品系列——
《血色黄昏》(1987年)
《血与铁》(1998年)
《母亲杨沫》(2005年)
《烈火中的青春:69位兵团烈士寻访纪实》(2009年)

书籍目录

说说杨沫(代序)
前记
1.缺少温暖的家
2.抗婚与失业
3.进步青年的熏陶
4.入党
5.战火中的锤炼
6.疾病的折磨
7.动笔写《青春之歌》
8.迟迟出版不了
9.书的反响
10.遭到批判
11.电影《青春之歌》
12.老区的乡亲情
13.“文革”的开始
14.被迫揭发妹妹白杨
15.一批大字报摘编
16.成为“假党员”
17.恢复组织生活
……
附录1:儿子老鬼
附录2:杨沫大事年表
后记
《我的母亲汤沫》——《母亲杨沫》增修版说明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1.缺少温暖的家1914年8月25日(阴历七月初五),杨沫生在北京,原名杨成业,在家里排行老二。哥哥杨成勋,大杨沫]2岁。二妹杨成亮,小杨沫4岁。三妹杨成芳,即白杨,小杨沫6岁。杨沫是个圆脸,大金鱼眼睛,扁鼻子,阔嘴,胖乎乎的。白幼有点“笨”,3岁才会说话,少哭少笑,安安静静,外号“老乖子”。杨沫的母亲叫丁风仪,湖南平江县人,出身书香门第,曾在长沙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俊美出众,懂诗文,远近闻名。杨沫的父亲叫杨震华,湖南湘阴人,出身地主,中过举,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曾任北京新华大学校长。他头脑聪明,以办教育为名,募集到了一大批捐款,低价在热河省滦平县买了不少土地,收取农民地租,很快发达起来,成为大地主。之后,渐渐沉醉于声色犬马之中,不管全家老小。很多人都羡慕大户人家,其实大户人家的孩子并非个个都幸福。杨沫虽然有亲生父母,事实上却好像是个孤儿。衣服破了,没人缝;生病了,没人照料;身上长了虱子,没人管;季节变化,该换衣服了,没人提醒……平时吃饭、睡觉都和佣人在一起。她衣衫褴褛,处境还不如阔人家里的一条小狗。母亲杨沫后来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父母不和,他们都各自寻欢作乐,不管儿女。我幼年虽然生活在这个大学校长的书香之家里,家中有时还有几个佣人,人们还管我叫着大小姐,可是,幼小的我,过的是一种什么生活呀?数九寒天,我穿着露着脚后跟的破袜破鞋,脚后跟生着冻疮,流着脓血。浑身长满虱子,成天和街头捡煤渣的孩子一起玩,一起在寒风中乱跑。夏天,母亲嫌我麻烦,把我送到舅舅家里去寄养,表兄弟多,他们欺负我没人疼,骑着我,打我,唾我,骂我是杨老狗。”这些孩子还像踢皮球一样地踢着弱小的杨沫,恣意取乐。家,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温暖的、光明的、舒服的场所。但对杨沫来说,却是个冰冷的、阴暗的、不堪回首的地方。她下学回家,母亲丁凤仪总不在,即使在家也冷冷冰冰,不理睬她。她得了痢疾,拉肚子拉得面黄肌瘦,母亲丁凤仪无动于衷,不闻不问。还是嫂子悄悄用自己的钱托人买药治好了她的病。但杨沫此时正与张中行热恋。她没怎么照顾垂危的妈妈,却成天去找张中行,两人在公寓里厮守,形影难分。这个自小缺少亲情温暖,日夜渴望爱抚的女孩,现在为爱所包围,天天都沉浸在甜蜜的愉悦里,望着母亲的病一天比一天重,她甚至没怎么觉得难受。在她少女的生活中,充满了太多的冰冷,她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太多的伤害,张中行给了她呵护和尊重,让她尝到了从没感受过的、巨大的、令她晕眩的幸福。张中行在杨沫的心目中,简直光芒四射。他待人认真负责,处事严谨,治学勤奋,多情多义……杨沫与他的恋爱,是第一次热恋,熊熊大火,势不可挡,很快就怀了孕。当她喜悦地把这个消息告诉张中行时,谁知他的脸色立刻阴沉起来,愁眉不展,让杨沫十分困惑和吃惊。随之,对他极为不满。后来,据张中行对徐然姐姐说:“你妈只看表面,不是我负心冷淡,当时生活艰难,加上她怀孕,就更困难,心情沉重,你妈就以为我冷淡了她……”杨沫非常敏感,认为自己怀孕后,张中行明显地与自己疏远了。她很好强,一赌气,也不再去找他。年底,母亲丁凤仪病逝,这个家也随之就散了。杨沫没掉一滴眼泪,挤也挤不出。因杨震华另有外遇,丁凤仪的后事他根本不管。家中没钱办,丁凤仪的棺材就一直放在她的卧室里。次年年初,为给丁凤仪出殡,哥哥带杨沫到热河省滦平县去变卖杨震华的土地。得了一些钱后,才给放了两个多月的母亲出了殡,姐妹三人还分了一些剩余。1932年春,14岁的二妹杨成亮嫁到东北,给一个律师做姨太太。这个人是她在天津打官司时认识的。以后音信全无,仅在“七七”事变前来了封短信,说她在长春的生活没意思,并寄来一张相片。不久,1938年因病去世,年仅20岁。

后记

在我所出的几部书中,《母亲杨沫》一书是跟出版商闹得最不愉快的一次。    2005年,这部书稿被一个熟人介绍给了号称“著名出版家”的刘某,说他是某文艺出版社顾问。一俟签完合同,“著名出版家”即不再理我。他删改多处原稿之后,竟不给我本人审阅就直接送印厂印刷。当我向他提出要看清样时,他推说要赶在9月份图书节前出版,来不及给我看了。    等出版后,我才发现该书有多处严重错误:绝大多数是编辑上的错误。    显而易见,编辑校对排版极其粗糙马虎,或许根本没有校对。    我当即质问刘某为什么不给我看清样,否则,这些错误完全可以避免。刘某支支吾吾,无法自圆其说。鉴于他擅自在封一、封二、封底及环绕纸条等多处印上了“北京硕良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策划”,我又在电话中质问刘某:我写这本书,从没跟你商量过,你怎么策划这本书了?他吞吞吐吐说,是社里让他写上策划人的,这样便于发行……最后,经过跟长江文艺出版社多次交涉,他们答应出5000改错本。    但我在北京的各大书店中发现,所卖的仍然是粉色封面的版本。各地读者朋友反馈也均如此。市面上根本看不见改错版本。几年来到底印了多少也从不通知作者,说是印5万册,卖了5年多至今还在市面销售。真正的印数,恐怕只有出版商们心里明白。    本次再版有以下重要更正补充:    1)母亲保留的原新四军4师师长彭雪枫同志的照片被我误认为是许晴烈士,酿成大错。感谢新四军研究会的同志向我指出,这次修订本更正了许晴的照片;    2)2006年6月终于找到了抗战时的堡垒户王寿云大娘的后代,了解了母亲与她的交往,并得到了一张王寿云大娘的照片,补充进书中;    3)补充了父亲所写的马敦来烈士生平介绍:    4)补充了于洋及崔巍的女儿崔嵬谈电影《青春之歌》的一些情况;    5)补充了母亲与一些朋友的友谊:    6)补充了母亲晚年帮助我的一些事例;    7)补充了对母亲捐献版权行为的分析和反思:    8)全书由头版32章,增加为35章;    9)更正了头版的错误;    10)补充了母亲所写《儿子老鬼》;    11)补充了邵燕祥老师写的一篇书评。    《母亲杨沫》头版发行后,受到了评论界及各方的好评。但也有人说我这是借写母亲的隐私来吸引读者。对此,简单回应几句:    作为孩子,母亲在单位的工作情况,在社会上的活动情况都不甚了解,最了解的是家里发生的事,所以本书有些家庭方面的内容。如果这就是写母亲隐私的话,那只好任人说去。    其实,写名人传记不应回避隐私。隐私是一个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最能反映出这个人的真实灵魂。很多在社会上道貌岸然的先生,回到家中,才显出了真正面目。所谓白天教授,晚上禽兽也。要真正认识一个人必须看看他在家庭生活中怎样表现。尤其名人更要公开隐私。比如收入、存款、健康、住房、婚恋、有无情人等等。你既是名人、公众人物,民众就有权知道你的私生活。    因此,为了写出一个尽可能真实的,不走样的母亲就必须要写母亲的家庭生活、情感生活,否则这个母亲就不完整,不真实。我的写作原则是可以牺牲一切却不能牺牲真实。人物传记尤其不能掺假,不能拔高,不能隐恶扬善,不能借口反对写隐私而只说好不说坏,为死者讳。无论世人如何看待,我都奉行真实第一,真实至上,以真实为准。    再强调一下:名人没有隐私。他们的错误有如日月之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不更也,人皆耻之。有些名人干了不体面的事又借口隐私而不许人说,不许人提,非常无知可笑。公众人物由于声名显赫获取了巨大好处,为此就要付出代价,就得容忍各类媒体、出版物对自己私生活的报道和议论。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公开透明,扶正去邪,遏制腐败,健康发展。    希望能看到更多,更真实的人物传记出版问世。    老鬼    2011年3月26日延庆县里长沟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的母亲杨沫》给读者深刻的印象,撞击更为巨大,写出了造成亲情泯火、母性淡薄的种种原因。有关母亲失去母性、亲人失去亲情的描述,委实足极左政治渗透于家庭之后,如何使社会肌体细胞病变的一个典型个案。它以一种严酷义痛苦的真实,记录了一个特别人物和一个特别家庭的悲情,最终记录了一个时代和一段历史的悲剧,具体小可替代的重要性。  ——《北京晚报》推荐【高级记者赵李红】一个真实的杨沫是她那一代作家的典型代表,在她身上浓缩着一个国家所走过的道路,历史的烙印深深显现在杨沫不同的人生阶段。  ——《新京报》推荐【书评家一泓秋水】杨沫早年热情地为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而奋斗,晚年又回到婴求改革、要求民主的自由立场上业,中间走了弯路。胡绳晚年说自己“四十而惑”一惑三十年,其意类同。  ——著名诗人、杂文家邵燕祥

编辑推荐

《我的母亲杨沫》:《血色黄昏》之后老鬼最重要的代表作畅销书《母亲扬沫》增修本,著名作家邵燕祥、白烨倾情推荐红色经典——《青春之歌》作者杨沫的坎坷之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的母亲杨沫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5条)

 
 

  •   老鬼的书我读的这是第二本。20多年前曾读过他的《血色黄昏》,极其真实,真实到惨烈无比的程度,轰动一时,但关于他的家世和他的母亲著名作家杨沫的故事从此也传说纷纭。我没有猎奇心理,不会特意去寻访。这次是因为看到老鬼关于知青文学的其他书籍,想到近年来“知青文学”的势衰,也真需要这样的“直面作品”,故顺便买来一并阅读之。 不想,50万字的作品,一个周日的白天,手不释卷一口气读完。再一次被老鬼笔下的真实图景所震撼。杨沫的故事太复杂,但相信杨沫的一生始终是真诚的,而对老鬼的父亲马健民,没有任何一丝好印象。一个堂堂副部级,在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老战士,“文革”中为了保全自己,竟然把全世界只有他自己知道的,连杨沫本人都不知情、无过错的入党问题的隐秘主动交待,给杨沫造成巨大的伤害。为了自己,宁肯将至亲骨肉送上祭坛的做法,即使在文革中也属少数。虽然可见“文革”的残酷无情和可怕威力,但也足显马健民的人品低下。 其实,读此书我也是有内心隐痛的。老鬼自出生就不受父母的喜爱,形同路人,自小就没有得到过正常人应有的家庭温暖,还多次受到伤害,以至于老鬼的内心充满对家庭、对他人的冷漠和仇恨,文革爆发后老鬼对家人的种种做法也就不奇怪了。我的童年也有许多类似之处,但我始终热爱生活,与老鬼完全不同。这可能得益于我的父母没有那样的偏执狂。 对杨沫的生活方式,和在重大问题上的多次做法,我颇不以为然。但杨沫的确是真诚的,只不过杨沫的真诚不但给自己造成了麻烦,也给他人带来了麻烦,像80年代的“亲密助手兼秘书事件”,以科盲之身为天津“科研油条”鸣不平事件等等,就实在不可取。 杨沫的一生的唯一成功就是《青春之歌》,这是第一部把知识分子当成主角加以肯定的小说,引起知识界,包括青年学生的热烈共鸣。在建国后知识分子长期受压的氛围下,显得相当另类。能够出版、受到热捧应属幸运。难得的是连周扬这样的左派领导也对其大加赞扬,也是小说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杨沫在解放后仕途不顺也是重要原因,转而把精力投向了写作,正如老鬼所说,“如果她身体健康,正常上班工作,终日快快乐乐、仕途顺利,绝写不出《青春之歌》”,可见文章憎命达啊! 杨沫的创作手法并不出奇,文学素养也不算很高,《青春之歌》的成功源于她的真诚、朴实,文笔清丽,源于她的朝气、真实、与众不同的个性。但此后的《东方欲晓》、《芳菲之歌》在政治高压下,变得世俗肤浅、循规蹈矩、虚假失真、紧跟形势,当然失败无疑。老鬼对此的总结非常精辟,“真正伟大的作家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不能急功近利。”反观文革,不少在文革前称得上高山仰止、文革中也称得上是铁骨铮铮的前辈,在度过了长达十年的寂寞后,深陷再无作品出世的恐慌,也屈从于左派的淫威,撰写赶潮流之作,造成终生悔恨。由此可见,“贫贱不淫”是多么的不易。 杨沫的晚年回归正常、纯朴,归功于后来的第二个老伴李蕴昌——化工专业高级工程师。可见,老伴的重要性,足以改变一个人。好人可以变坏,迷茫可以回归。 本书的资料性很强,像传说中的著名电影演员白杨与杨沫的亲姊妹关系,以及白杨在文革中自尊自强、大智大勇、不说违心话,又能保护自己的真正好人;像著名作家浩然在文革前后的境遇,以及对杨沫的呵护等等。 书的最后收录了杨沫写的“儿子老鬼”,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老鬼的《血色黄昏》的成功震撼了杨沫和马健民,因为他们曾强烈反对,甚至不惜与老鬼断绝来往。但老鬼真是了不起,以文学形式反思左倾错误造成的生态平衡破坏,老鬼可能是文坛第一人。“从小练就的摔跤打拳、打抱不平,已被实践证明根本行不通,只有走妈妈的路来折腾一下,”遂有《血色黄昏》的横空出世,记得是在1987年,出版年代是不合时宜的,仍然获得空前成功。 最后,母亲理解了儿子,儿子也理解了母亲。老鬼以“晚年终于母子一场”作为本书的最后一章,颇有深意,读后不免唏嘘。
  •   《我的母亲杨沫》是一本很不错的书,不错就是好,好就好在写出了一个真实的杨沫。杨沫思想上的很多东西是那个时代的那一批人所共有的,因为他们在那个时代生活过、工作过。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争取全民族的解放,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时代,那批人没有那么多的私欲,那么多的杂念,他们只是一心一意地为党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努力工作。
  •   作者是杨沫的儿子。作为子女,最了解的是家里发生的事,所以本书有些家庭方面的内容。其次,既是名人、公众人物,民众就有权知道名人背后的故事。因此,为了写出一个尽可能真实的、不走样的母亲就必须要写母亲的家庭生活、情感生活,否则这个母亲就不完整、不真实。” 作者认为一个真实的杨沫,比虚假的杨沫能更久远地活在人们心中。
  •   杨沫的《青春之歌》是我年轻时最喜欢的一本书,特别喜欢林道静,总觉得她一定就是作者的化身。这本《我的母亲杨沫》让我了解了一个真实的杨沫。
  •   书中有大量的篇幅写杨沫的秘书,一个骨瘦如柴,身体羸弱的男秘书,跟随杨沫30年,暗示杨沫或许在这个男秘书面前“软弱”过。我以为,对这个男秘书的描写很主观很情绪化,这让人觉得作者很小家子气,令人觉得燥气、火气太重,这是全书最大的败笔。窃以为,倘若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冷静的只写事实,不要带入自己太多的感情,那样,一定会更令人信服。
  •   老鬼是最了解杨沫的,也是以最中肯的态度来写这位母亲的,看完了就知道原来杨沫不是靠神灯照亮的,平凡得如同老鬼本人一样。
  •   敢说,敢写,这本书看得很过瘾,无论照片还是文字,都让人有种畅快淋漓的感觉,老鬼非常诚实,他抛弃“为尊者讳”的传统笔法,给了我们一个真实的杨沫和真实的时代。这丝毫没有影响我对杨沫的尊敬,反而对他们那一代人有了了解和理解。
  •   作者老鬼是杨沫的儿子, 非常客观的向我们描述这位中国名作家的一生,不护短,也不吝啬对母亲的赞美,真实,坦诚,十分难得的忠于事实的传记。
    从老鬼对母亲一生的讲述,也为我们呈现了中国那段最混沌最不可思议历史的一貌,为我们了解中国现代历史提供了很具价值的材料。
  •   之前看了老鬼的《血色黄昏》,生动,朴实,写的非常现实。《我的母亲杨沫》这本书还没开始看,应该会很不错的吧!
  •   我喜欢看老鬼的我的母亲杨沫,但不喜欢老鬼。我不喜欢背叛自己的人
  •   杨沫的《青春之歌》,感动、激励了一代人,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
    杨沫的儿子老鬼为我们还原了当时的社会及政治风云,还原了一位真实的杨沫。尽管她不完美(本来世上就没有完人),但瑕不掩瑜——她称得上一位伟大的作家与优秀的女性和母亲。
    一本令人掩巻深思的书!
  •   一口气读完,写得很有意思,杨沫这个女作家的形象写得很真实,从30年代追随革命,5、60年代各种运动中的群体行为和个体行为,写得非常真实而深刻。而家庭关系也有一定的代表性,那个年代,这样的家庭关系应该也不少。
  •   读《血色黄昏》时,我还在上高中,那时候读这样的书是大逆不道的。
    那时候,我有一个木头箱子,有锁。
    每次期中期末考完试都要遭俺爹清剿。
    但俺爹从不跟俺正面冲突,我们两个人都是心照不宣,也不过话,就像啥也没发生一样

    记得刘恒的《逍遥颂》俺爹就毫不犹豫的给删减了版本,还给我的只能算是提纲了。
    我痛心疾首啊,可也不敢反抗啊。
    《血色黄昏》是完璧归赵,老爹在我小学5年级时,指导我看的是《北国草》。
    能容下《血色黄昏》,我也感激涕零了。
    知道老鬼写了母亲,能不读吗。原来我都是搜亚马逊,没找着,在当当了了心愿。
    一发不可收拾,不到一周大量购进。
  •   写母亲的 很厚的一本 3元购入 不错 里面还有很多珍贵照片 叙事风格父亲那个年代的人喜欢的 没多久已经看了大半本了
  •   一直想看看青春之歌的作者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女士。但名人的故事多为杜撰,而这一本视角真切、叙述真实,是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只是也许因为特价打折,印刷看似粗糙,甚至出现多页全白,着实让人怀疑这本是否正版书籍。
  •   写的不错,可以和另外一篇文章《有这样一个母亲》(李锐女儿写的,当年是延安四大美人》结合在一起看,会对那个时代对人思想的异化了解更多。
  •   老鬼的书基本买全了。真实的讲述,还原一个真实的杨沫、一个真实的年代。喜欢
  •   我的母亲杨沫,那个时代的女人。
  •   我的母亲杨沫,儿子叫老鬼哦。
  •   我的母亲杨沫,老鬼的作品,值得阅读!
  •   我的母亲杨沫 ok
  •   图文并茂,很认真很快的读完了,庆幸没有买这书的前一版《母亲杨沫》,这版没发现错别字。
  •   作者真实的写出他母亲优缺的,有很强的可读性!
  •   杨沫的儿子写杨沫的事,感人啊!真实,震撼。一口气读完的书,值得拜读。
  •   从各个方面写了母亲的一生,了解文革中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
  •   为作者的勇气和不回避阴暗面而佩服。另一方面让人深感制度对人的影响之大。
  •   很喜欢杨沫的《青春之歌》,在我10来岁时就读过,后来不知到哪儿去了。现在有杨沫儿子为她写的传记,对她更多了份了解,很同情她的童年,也更喜欢她了。这位坚强而聪颖的女性,令人无比敬佩!
  •   儿子写母亲的,又是著名的作家,了解她的革命经历,她的人生际遇,了解那个红色年代,都很有参考价值。价格又很便宜,值得!
  •   写的比较真实吧,好的,不好的,都写出来了,佩服作者。
  •   看了这个,特别想看《血色黄昏》,杨沫的《青春之歌》倒是没有欲望去看一下,在现实社会呆久了,那个年代的共产党员为革命事业献身呀、赴汤蹈火呀,觉得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会觉得很假很假。
  •   文字比较通俗,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杨沫。
  •   好书,震撼人心,人性的记录,尊敬老鬼和杨沫的勇气和自省。
  •   很好的书 了解杨沫先生的生平 那代人真的很伟大
  •   这是作者对母亲最真实的写作和评价。很感人。
  •   给你一个不一样的杨沫
  •   任何人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日后的行为思维也必然带有其深深的烙迹,特别是那些真正拥有信念与理想的战士。投机者的信仰就是见风使舵,而杨沫与她的儿子都不是。她与他都为真理坚持自己的信仰,因此,值得我尊重。
  •   了解到生活中的杨沫。
  •   从铁与血到杨沫
  •   了解杨沫!!!
  •   杨沫文笔一如既往,回味悠长……谢谢
  •   听说过老鬼。了解杨沫,也了解一下历史。
  •   了解杨沫,了解杨沫的时代
  •   很喜欢看传记类的书,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总能给我们一种不同的人生启示。
  •   写的很好,很真实
  •   写得太好了!很真实的一本书。有了此书,其他人的人物传记就不值得一看!
  •   老妈特别高兴。说这本书写的特别好。
  •   书质量不错,正版。家里老人看,很喜欢!
  •   还没看呢,打算了解一下
  •   回忆录里的青春之歌
  •   符合作者一贯风格风格,版本比上一版好。
  •   喜欢作者的所有书,读后让我们想起那个年代,感触颇深。
  •   老鬼的这部作品写的很好。
  •   写的不错,而且是活动买的,很便宜、、、、
  •   直面人性,写出了真正的人性。家人都很喜欢读。
  •   很好的书,大学老师推荐的,一直没找到。不想活动时10来块钱收入囊中,可以看到政治对人性的扭曲。
  •   先大概翻了一下 图文并茂 不错 老鬼的书绝对错不了
  •   看这类书,能让我们明白他们这些所谓的指路人物是如何地口是心非,人前背后两套法则,我们又是如何被骗的。
  •   比血色黄昏好看,很吸引人。
  •   1折抢购的,当当总是有这样的特价活动。爱生活爱当当
  •   先不说内容,光看这厚度,三块钱,怎么说都值。。。。
  •   老鬼的作品,真实,残酷,直指人性......
  •   文章不错 真实历史 长知识
  •   真实的;;历史记载。非常好的作品.
  •   看看革命怎样把一个女人扭曲的。
  •   特价时买的,厚厚一大本才3元!虽然书中的时代有些远,但看看也令人深思
  •   一直想买,优惠购入
  •   早就想买这本书了,赶**当网1折,超便宜,喜欢。
  •   她看完了说不错
  •   名家之作不用多说
  •   早就知道这本书,特价时买的,留着慢慢看。
  •   红色经典……闲暇时看看……
  •   做活动时买的书,很值!
  •   赶上搞特价,买来闲时读读
  •   特价时买的,超划算,书质量很好,满意
  •   人物传记,让我们再次回味《青春之歌》作者背后的那段往事!
  •   我看了后,看了青春之哥,对作者有了了解
  •   好,一直在当当网购买,就是没有客服好不方便啊,还有就是要是商品详情配些书的内容就更好了
  •   文笔朴实,内容充实,感情深刻,值得一读
  •   一折的时候买的,超值。内容发人深省
  •   内容详实,感情真挚
  •   这是买老鬼的第四本书了,血色黄昏,烈火中的青春:69位兵团烈士寻访纪实,血与铁。自成一派。
  •   印刷很好,看着很喜欢,不错的书
  •   还不错的一本书,挺好看的啊。
  •   我的母亲杨沫我的母亲杨沫
  •   非常震撼的书,没有想到大文豪的家庭生活竟然是这个样子,她是多么缺乏爱啊!!!
  •   很好的书,让我了解那段历史
  •   听喜欢的一本书,让我了解了那一段历史
  •   本是买给小孩看的,自己有时间也看看,可以当作精神食粮
  •   还没看看了再补加评论
  •   一折抢的,非常实惠,物超所值
  •   我已经收藏,待看。
  •   慢慢看,最近屯了不少书
  •   这本书是我的一个老师推荐的,阅读之后我并无那么多的感触,可能是因人生阅历少所致。
  •   很震撼。没有粉饰,没有遮掩,没有装。能够强烈地感受到老鬼对母亲的复杂情感。
  •   从她女儿的角度了解了杨沫的一生。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