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上海远东 作者:张宏敏//黄晓娟|主编:田荣俊 页数:146
内容概要
作文是最具个性特征的精神劳动,而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夯实基础的一项重要教学活动。为什么现在的作文教学始终走不出“高耗低效”的怪圈?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对作文始终怀有一种畏惧的心理?这固然与我们现在的教学认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有关,然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和对其作文能力的培养。只有真正地从教学细节抓起,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才能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小学生的作文能力主要是指收集材料的能力(观察能力、积累素材能力和想象能力)、整理材料的能力(选择能力和比较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布局谋篇能力和遣词造句能力)、修改文章的能力(推敲词句能力、增删能力、调整层次能力)、文章展示的能力(交流能力和发表能力)。 有效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关键在于学会设计小学作文常见文体的教学。 我们知道,小学作文常见文体的种类有: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以叙述为主,间用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说明文,是指主要用于对事物或事理的特征、性质、形状、发生、发展、类别、功用进行介绍和解释的文章,具有知识性和客观性的特点;议论文,是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应用文,是指为了处理日常事务而写的文章,如字据、书信、会议记录等。 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我们就可以寻找到并能从中学习不同文体写作的主要方法。
作者简介
田荣俊,2007上海教育年度人物。作文教育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小学教育学校管理研究中心理事长,《新闻晚报》(升学NTO)专家组成员、顾问,曾主持全国多家报刊教学专栏。长期从事作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治学严谨。成果丰硕。作为教育专家,他曾发表了数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出版了150多册教育教学书籍,主要代表作有《建设优质学校——从理论认识走向实践研究》、《追寻教育的第一缕阳光》、《风中思想的芦苇——教育的变革与展望》、《新课程小学作文教育概论》、《有效教学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反思》、《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等。
书籍目录
第一编 改写 第一单元 咏别,诗歌的永恒主题——送别诗改写 [主题导语] [佳作欣赏] 用微笑相伴——改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情谊永相连——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片冰心在玉壶——改写《芙蓉楼送辛渐》 天下谁人不识君——改写《别董大》 [作文设计] 1.改写《赠汪伦》 2.改写《烛烛晨明月》 3.改写《送元二使安西》 第二单元 风景这边独好——写景诗改写 [主题导语] [佳作欣赏] 一道春天的风景线——改写《江畔独步寻花》 听,春天的声音来了——改写《绝句》 江南风景何处寻——改写《忆江南》 雪依旧纷飞着——改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文设计] 1.改写《江南春》 2.改写《山行》 3.改写《江雪》 第三单元 化不开的一缕乡愁——思乡诗改写 [主题导语] [佳作欣赏] 春风又绿江南岸——改写《泊船瓜洲》 走在回乡的路上——改写《回乡偶书》 平安传语归故园——改写《逢入京使》 家书寄秋思——改写《秋思》 [作文设计] 1.改写《月夜》 2.改写《十五夜望月》 3.改写《宿建德江》 ……第二编 缩写第三编 仿写第四编 扩写第五编 续写
章节摘录
第一编 改写 第一单元 咏别,诗歌的永恒主题——送别诗改写 [主题导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从古到今,离别往往是最让人感慨万千的一件事。生离死别是情感的极致,“咏别”是历代诗歌永久的主题。同学们,让我们走进本单元作文,去感受作者对历代离别诗的独特感受。 我们已积累了不少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这些诗大多都是前两句正面叙事,后两句即物起兴,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这些诗为我们想象的自由驰骋提供了依据,作者把这些古诗改写成现代文,根据古诗的内容,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诗中人物依依惜别的场景,透过字里行间品味诗人的情感,写出的习作别有情趣。 [佳作欣赏] 用微笑相伴——改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向大地。这边是一条曲折的小路,路旁盛开着鲜花,小路蜿蜒通向远方。另一边是被落日照得波光粼粼的江面,静谧而幽远。我与友人静静站立于这如画之景中,谁也不愿多说一句话,只是默默地低头沉思。唉,友人将要离京了,这一拖再拖的起程之日也终于来临了。 远处传来几只鸟儿深沉的呜叫声。渔夫的引吭高歌引得我抬起了头。夕阳染红了天空,遥望渡口,只见一片烟雾弥漫。我先开了腔,故作轻松地说道:“要说这离别的心情嘛,咱们都一样,谁不是背井离乡出来做官呢。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男子汉志在四方。”友人轻轻抬起了头,牙齿死死地咬住嘴唇,似乎是想说什么,但继而又把头重重地埋了下去,双手将包袱抓得更紧了。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