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年11月第一版 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远东出版社 作者:阿贝尔 页数:22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老屋有太多的记忆太多的感伤,母亲在,她帮我挡,她站在现在与记忆和感伤之间,把我隔在照得见太阳的厅房。母亲不在,母亲进城了,没有她阻隔我回到繁复的过去,我一下子落入了记忆与感伤。 人这一辈子很多时候,都不是自己带动生活在走,而是在被生活推着走。 我感觉自己突然长大了,变老了。有时看着窗外一天天长大的青葡萄,看着在葡萄架上飞飞停停的鸟,眼泪也会滚出来。 如果说今天我的内心真有什么骄傲的,不是老练,不是宽阔与深远,不是形而上的觉悟,倒是对内心的忠贞。 父亲在那一段看得见尽头的时间里想到什么,我们谁也不清楚,但他肯定想了很多很多。
作者简介
阿贝尔,1965年9月生。1984年毕业于江油师范学校。做过9年山村教师。近30年一直居住在龙门山与岷山之间的一个小镇。 1987年开始写作。作品刊发于《天涯》、《上海文学》、《散文》等几十种纯文学期刊,入选十几种选本。著有散文集《隐秘的乡村》。2004年获第二届冰心散文奖。 写作差不多是他与这个世界唯一的联系。他的文字以淡定的叙述、惊人的真诚、超常的直觉和深刻、奇妙的思想,在继承文学的古典定义的同时,也实践了文学的现代定义。古典意义的诗性是他写作的最终所指。伤痕累累的永恒的大自然,现实的与理想的人性,人在现实中的创造与抗争,以及对美和人文精神的追求,是他写作的全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檐第二章 瓦第三章 椽第四章 檩第五章 挑第六章 梁第七章 柱第八章 穿第九章 枋第十章 窗第十一章 榀第十二章 门
章节摘录
像他的同乡摆在街边叫卖。我碰见父亲,自然要跟他招呼,问问他的身体,问问母亲的身体——他毕竟是我的父亲,是生养我的人;我叫他中午到我们家吃饭,我去郑家馆子给他端牛肉,他说不了不了,你们上你们的班,我一会儿就回去,现在打车方便得很(他把赶车说成打车了),你妈在屋里给我烧牛蹄子,或者说我去郑家馆子随便吃点就是了,免得你们洗碗。每每那时,我就感觉父亲这人硬,父亲这人假,就会感觉那么一点点酸楚,一点点来自血脉又消失于血脉的酸楚。父亲朝衙门口走了,或者朝报恩寺走了,走在人群里,我时不时回头去望他的背影,他的身板还是打得笔直,昂着头,他的背影看上去像个小伙子。 母亲接受的东西几乎全是父亲的,只是她自己不明白,不肯承认,她也把人看得很透,把儿女看得很透,所以坚持要一个人过,一个儿女都不跟。 寄居就是到儿女家住,但不搬家,不说跟谁,住上十天半月甚至一年半载,再回乡下老屋。母亲要自力更生,一个人住老家老屋,开始我们觉得也好。一个人住自由,又是她熟悉的地方,她肯定有感情,好多田地都是她跟父亲一辈子耕种的,好多果木也是她跟父亲一起栽种的,还有大柴林那片青杠林,他们宁愿捡水捞柴、剔梢子柴也舍不得砍,一定要护着,护成了今天郁郁苍苍的老林。父亲刚人土,需要母亲陪。还有就是老家的蔬菜水果都是农家肥种出来的,不打农药,母亲吃起来放心。 可是慢慢地,我想我母亲了。老家到县城有一段距离,不是伸脚就到。平常上班、写字,星期天陪老婆孩子、做家务,再怎么想,要回去一趟也不容易。每当我提起我的母亲,说想抽个时间回去看看,老婆的脸色便哗一下变了,问凭什么回去。我说是我妈呀。老婆说,你妈咋个?她跟我没关系。我说她跟你没关系,可她跟我有关系,而你又跟我有关系,所以她跟你也就有关系。老婆说,那也算有关系?我可是从来没有得到过她的啥!
编辑推荐
《老屋》这是一部跨文体的长篇。诚如作者自言:“我记的这些,老屋、父亲母亲、弟兄姊妹、阳光雨露、山山水水、春欲春怨、时间的疮痂……无一例外不是现实,又无一例外不是梦。” 很难用几句话概括这部书,只能说,作者以其深沉忧郁的文字,将读者带入了遥远而隐秘的四川北部的一个小山村,以少有的勇敢和真实袒露了“我”从少年到青年成长的心路历程、青春期性的萌动和觉醒,以及爱与痛的酸楚和无奈,充满了对人性的讴歌,读来撼人心魄。全书语言深沉凝练,叙述亲切舒缓,内涵极具张力,是一部思想和文字都十分难得的好作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