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中西书局 作者:燕海雄 页数:41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燕海雄所著的《论东亚语言塞音的音变规则》是一部讨论语言历史音变现象的论著,并以塞音音类为案例尝试创建历史音变规则库。本书围绕东亚语言塞音的音变,作者在理论与方法的阐释之后,分别从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发声类型、肺部气流诸方面挖掘可能制约或影响塞音演化方向、演化方式、演化类型、演化结果的因素,通篇似有一气呵成的气势。深度上涉及语音学各种发音机理和音系学各层面的系统现象,广度上包括了东亚语言800余种语言或方言及其音变现象,包括汉语方言、藏缅语、侗台语、苗瑶语、南亚语、南岛语。样本如此丰富,可信度难以质疑,至少所论述的31条塞音音变规则在东亚语言区域有相当代表性。
书籍目录
总序
代序
前言
第一章 东亚语言区域探索:语言分化与语言接触
1.1 地理东亚与语言东亚
1.2 东亚语言的系属关系
1.3 东亚语言的接触关系
1.4 东亚语言研究的新方向
第二章 建立音变规则的理论与方法
2.1 音变研究的基本理论
2.2 建立音变规则的基本方法
2.3 东亚语言数据库简介
2.4 语音变化的复杂性与方向性
2.5 本书的研究内容
2.6 本书的主要术语
第三章 与塞音变化相关的几个问题
3.1 辅音分析的基本维度
3.2 东亚语言的音节结构
3.3 东亚语言的介音问题
3.4 东亚语言的塞音类型
第四章 基于调音部位的音变规则:前移与后移
4.1 调音部位的连续性与间断性
4.2 软腭爆发音的硬腭音化
4.3 小舌爆发音软腭音化与喉音化
4.4 齿龈爆发音与软腭爆发音的龈腭音化
4.5 爆发音韵尾的喉音化
4.6 小结
第五章 基于调音方法的音变规则1:塞擦音化
5.1 [曝发音+/j/]的龈腭塞擦音化
5.2 [爆发音+/r/]的卷舌塞擦音化
5.3 [曝发音+/w/]的唇齿塞擦音化
5.4 [爆发音+/l/]的音变过程
5.5 小结
第六章 基于调音方法的音变规则2:擦音化
6.1 双唇爆发音的擦音化
6.2 齿龈爆发音的擦音化
6.3 软腭爆发音的擦音化
6.4 小舌爆发音的擦音化
6.5 小结
第七章 基于发声类型的音变规则:清化与送气化
7.1 清浊特征的发声机制:VOT理论
7.2 送气特征的发声机制:MGOT理论
7.3 汉语的清化与送气化
7.4 藏缅语的清化与送气化
7.5 侗台语的清化与送气化
7.6 苗瑶语的清化与送气化
7.7 南亚语的清化与送气化
7.8 南岛语的清化与送气化
7.9 小结
第八章 基于气流机制的音变规则:内爆音
8.1 内爆音的分布
8.2 内爆音的类型
8.3 侗台语音系中内爆音的变化
8.4 从侗台语角度看汉语方言中内爆音的研究情况
8.5 汉语南方方言中内爆音的来源问题
8.6 小结
第九章 从音变规则看现代东亚语言辅音系统的实现机制
9.1 音节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9.2 现代东亚语言爆发音的实现机制
9.3 现代东亚语言塞擦音的实现机制
9.4 现代东亚语言擦音的实现机制
9.5 现代东亚语言喉爆发音的实现机制
9.6 现代东亚语言鼻音与边音的实现机制
9.7 小结
第十章 结束语
10.1 东亚语言塞音的音变规则
10.2 音变规则与语音基础
10.3 音变规则与语音环境
10.4 音变规则与音变共性
10.5 有待继续研究的方面
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汉译参考文献
外文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本书所用的国际音标符号及其中文定名
附录2:主要术语索引
附录3:表索引
附录4:图索引
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东亚语言区域探索:语言分化与语言接触 1.1地理东亚与语言东亚 地理东亚与语言东亚不是一个对等的概念,前者是一个地理区域(geographical area),而后者是一个语言区域(1inguistic area)。地理层面上的“东亚”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一个地区性概念,它是随着东亚进入现代世界体系,东亚国家以其特殊的方式走上国际舞台后而产生的一个比较性概念。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演变发展,东亚的內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地理上讲,狭义的东亚包括中国大陆、 日本列岛、朝鲜半岛、台湾岛等;广义的东亚包括东南亚诸国(即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再扩而大之,甚至可以把南亚诸国(即印度半岛)也包括在内。语言东亚是以地理东亚为基础的,并在此基础上指称那些在地理上毗连、语言上或有共同来源、或经过接触与借用并最终共享某些结构特征的语言区域。 基于上述原则,语言东亚的区域范围要远远地大于狭义的地理东亚区域,人体上与广义的地理东亚的范围相当。在中国大陆主要分布有汉语、藏缅语、侗台语、苗瑶语以及南亚语等,在中国台湾主要分布有汉语闽南方言与南岛语等,在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主要分布有朝鲜语与曰语等,在东南亚太陆主要分布有南亚语、侗台语以及藏缅语等,在马来群岛和太平洋群岛主要分布有南岛语等。从总体上看,在地理东亚区域内,大体上包括以下6个语群,即汉语、藏缅语、侗台语、苗瑶语、南岛语以及南亚语。经过上世纪的东亚语言系属大讨论之后。,尽管东亚语言之间的发生学关系时至今日尚不明朗,但对于东亚语言的了解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对不同语群的地理分布、所属语言以及下属分类(subgrouping)等有了较为全面的把握。。 汉语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以及部分东南亚国家境內。汉语的分区还存在分歧。较早时期的汉语教科书把汉语分为七个大区,即官话、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粵语以及闽语。1987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则把汉语分为十区,在过去的七区基础上,增加了晋语、徽语、平话三种,共十千方言区。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分布范围南至南京、云贵,北到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吴语以上海话为代表,分布在上海,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浙江大部。湘语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大部。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