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中西书局 作者:(法) 帕吕 著 谢洁莹 页数:177 译者:谢洁莹
Tag标签:无
前言
在法国,我们称之为记忆的责任。 这意味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府,所必须承担的在过去岁月中给他人带来的战争损失、迫害与痛苦。 有一个实例,在1995年,希拉克先生担任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期间,为法国政府于1940年至1944年期间对境内犹太人实行的残酷迫害作了恳挚的坦承与道歉。而我,作为当时的政府总理,同样坚信我们负有这种不容推卸的责任。 今年10月,中国圆明园管理处等机构将举办圆明园劫难150周年纪念活动。 我非常愿意加入这场盛大庄严的纪念活动中,悼念遭受当年英法联军铁蹄践踏的那段岁月,谴责英法联军当年对中国人民和人类文明犯下的野蛮罪行。尽管当时的法国军队并没有直接参与对圆明园的实际纵火行为,但历史事实是,我们确实派出了8000人的远征军,并首先开始了对圆明园的攻击和洗劫,而且对这片古老的土地有所图谋。 我们都清楚地明白这次卑劣的掠夺行为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不可磨灭的惨痛记忆。援引法国文学巨匠维克多·雨果那封著名的信件:“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然而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如何面对谴责,特别是这种在全中华民族面前犯下的可耻罪行,如何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尤其当法国作家伯纳·布立赛先生的著作《1860:圆明园大劫难》一书在中国翻译出版之后,这应当是英法两国有识之士深思反省的重大问题。 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全力支持中西书局的《圆明园劫难记忆译丛》的翻译出版计划。这套丛书精选了法英两国亲历1860年远征中国的一些重要军官、外交官、翻译官、神甫、医官等人士所撰写的回忆录。 这套丛书的出版必将填补某些历史上的空白,并提醒我们牢记记忆的责任。 藉此机会,以戴高乐将军倡议的法中人民友谊的名义,向中国人民表达我的敬意,并衷心希望我们可以一同分享美好的未来。 让-皮埃尔·拉法兰 法国前总理现任参议员 巴黎2010年7月
内容概要
海军上尉雷奥保罗·帕吕·德·拉·巴里耶为《远征中国纪行》一书作者,《远征中国纪行》著于1863年,从官方的角度讲述了那次远征,后经海军大臣兼殖民大臣同意,《远征中国纪行》得以出版(出版该书的皇家出版社为法国当时公认的官方出版社)。 作为一名海军军官,帕吕在他的叙述中将全部荣誉赋予了海军和海军司令。《远征中国纪行》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其中一批关于法英两国海军军队编制及兵力组成情况的表格,更是无价之宝。 无论是作为一名作家,还是一名海军军官,亦或是一名评论家,帕吕对陆军和陆军将领毫无赞誉之词,这也使帕吕遭到了过于维护法国海军并夸大海军作用的指责。 帕吕的叙述很有分量,通读《远征中国纪行》全书,不见任何浮夸之辞以及偏执的爱国热情,这种分量完全来自于他严谨的态度和丰富的史料。而且,帕吕对中国人某些特征的点评也非常有意思。
作者简介
谢洁莹,女,1976年生。199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法语专业,现为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代表译作有《死亡之鸟》等。
书籍目录
出版前言序一 法国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序二 伯纳·布立赛序三 王道成序四 陈名杰内容提要 伯纳·布立赛第1章一、法英两国政府确定进行联合军事行动二、法英两国部队组建、集结、出征三、陆海两军军事指挥权分离第2章一、沙内少将执掌海军指挥大权期间的战争形势二、远征军进行集结:法国军队驻扎吴淞,英国军队驻扎香港三、远征军集结准备登陆作战:法军驻扎芝罘,英军驻扎大连湾第3章一、白河沿岸炮台沦陷二、河道打通,天津被占三、被某些欧洲人请来上海的叛军遭联军就地镇压第4章一、远征军挺进北京,在两次交战中击溃清军。海军在白河口严阵以待,确保部队行军二、咸丰帝仓皇出逃满洲,清政府与联军签订和约三、对华远征的特征附录
章节摘录
海军在对华远征中所起的作用 至此,对华远征作战计划基本确定。我们可以预见,在这场战争中,海军的作用并不仅仅局限于运输部队与军用物资,它同样也需要深入前线作战。没有什么困难是我们不能克服的,虽然海军原本的任务要轻松许多,战船只需负责运输海陆军用物资而已。从努鲁儿虎山山脚至黄海之滨,平原一望无际,河道纵横交错,当我们仔细端详这片土地之时,就会发现海军不但可以进入其中,甚至还可以深入腹地,它将在这里起到双重作用。战争的本质决定了海陆军权的分置将是必然。 对于四大作战部署的初步研究 9月末,海军大臣与陆军大臣收到战备分析简报。10月3日,在对远征军筹组计划进行研究之后,阿穆兰上将向皇帝陛下提交了第一份战备报告,这份报告简述了半个月之内取得的成果。其中有些问题业已解决,但仍有一些关键问题悬而未决。 1859年10月3日问题汇总 海军陆战队需征兵1600名;组装可拆卸式炮舰所用的炮管截面需向法国企业订购;在伦敦出差的海军工程师富格诺与半岛东方航运公司进行接洽,委托该公司将远征部队从苏伊士运至中国。这家代理公司在合同草案中提出两种运输方案:使用快速蒸汽船队或混合运输船队进行运输。如果使用大功率的蒸汽船队,煤炭供应必须跟上。但是,这在当时无法保证。反之,假如从红海到黄海之间的航程主要依靠以帆船为主的混合船队,那么为避免逆向季风,船队必须绕行赤道以南才可顺风航行,而季风一般要持续到三月底。因此,不管何种情况,势必有所延误。所有军用物资由1艘军舰、4艘大型帆式驱逐舰、10艘800~900吨级的大型帆船即可托运完毕。海务省租用了近百艘商船将大量的食品、煤炭和备用物资运往中国。所有商船将在上海集结,大量运输至华的物资也将储藏于此。上海是一个商业大都会,但是市容肮脏,暴民聚集,且极难人港。大量远征军集结于此,势必滋生事端。为防患于未然,海军大臣收到命令:“恳请驻中国公使馆专员科雷克沃斯基伯爵代为寻找比上海更加卫生和更为合适的港口。”(引自1859年9月备忘录边注) 对于四大作战部署的再度研究,海军上校布热瓦和里布上校奉命前往伦敦 几天之后,这些最初的研究报告有了更加完整的情报。1859年10月18日,海军上校布热瓦与陆军上校里布被派往伦敦。前者由阿穆兰上将派遣,后者由朗东元帅委派。布热瓦上校之前已去英国执行过几项使命,之前的研究让他在英国海军中颇有名声,这将有助于他完成此次任务。里布上校是陆军大臣的首席副官及其办公室主任。两者都负有相同使命。他们此行目的在于确定法英联军在中国战场集结的时间,明确若干数据并签署一项作战协议。法国皇帝考虑到长途运输困难重重,决定将远征军人数从14000人减至10000人。 布热瓦上校指出芝罘作为军事基地和北塘作为登陆地点的多重优势 布热瓦上校受到了英国海陆两军的殷勤接待,很快圆满完成任务。在一本讲述对华远征备战的回忆录中,他指出在芝罘(烟台)建立军事基地以及从北塘右岸登陆作战具备多重优势。而这些判断后来也得到了事实证明。 购买三艘快速蒸汽巨轮用于运输炮舰 法国政府决定购买三艘快速蒸汽巨轮:“威悉河”号、“日本”号和“欧洲人”号,这样就保证了可在适当的时机将炮舰运抵中国战场。这些巨轮每艘价值二百万法郎左右,法国政府准备拨款六百万。但是,最后实际付款为四百五十万法郎:“威悉河”号造于(加拿大)赫尔、“日本”号造于(荷兰)安特卫普、“欧洲人”号造于(英国)格拉斯哥。三艘巨轮均在法国进行验收,验收合格之后,冠上法国名号,被列入舰队名单。 在对军事基地的选址及远征军兵力配置情况进行研究之后,布热瓦上校开始思索英国海军司令部及其内阁将派何人作为对华战争的最高统帅。据此也可看出当时法英两国的分歧。 何种观点将最终在圣詹姆斯内阁及英国舆论中占主导地位? 毫无疑问,在获悉大沽惨败的消息之后,英国政府的第一反应是狠狠教训中国,然后迫使北京朝廷签订和约。但是考虑到英国商人的顾虑,以及担心在议会选举中再次落败,内阁改变了初衷。海军司令部部分上议员以及一些曾在中国海域服役的将军认为进军北京对在华欧洲侨民而言意味着毁灭,因为他们认定进军北京必定成功。人们普遍赞同前香港总督J.F.戴维斯爵士在其著作中记载的一种在亚洲广为流传的看法:太平天国起义及1840年远征暴露了清王朝的软弱无能,这是有目共睹的。当时英国国内普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赞同对华远征,另一种则不赞同。圣詹姆斯内阁在此问题上犹豫不决,可以说直至1859年10月,从英国远征军对华备战的大量工作中丝毫显现不出英国政府夺取天津的意愿。 如何给这次战争进行定位?此次远征性质与1840年和1842年截然不同,当时已向中国政府正式宣战。而此次远征旨在避免打击报复;挽救通商;封锁长江和白河,切断生机,等待北京妥协。正如几位英国将军所说的那样:这样的想法最终在圣詹姆斯内阁占据了上风,而且英国舆论也普遍认同。 法英两国对远征的不同看法 当部分英国民众从国旗所受的侮辱中清醒过来之后,开始关心起他们的物质利益,不再坚持对华远征,尽管军队已经开始行动。法国正好相反,只有一小部分人持这种观点,大部分人仍坚持对华远征刻不容缓,“我们要深人中华帝国,超越所走之路;远征的全部魅力,皆源自于一个神奇的字眼:北京”。 ……
编辑推荐
海军上尉雷奥保罗·帕吕·德·拉·巴里耶在《远征中国纪行》中从官方的角度,以一个海军军官独有的视角展现了这次军事活动。如果当年没有海军的从旁协助,这次远征行动只能是空中楼阁,根本无法实现。在法国,他以一名爱国者以及极端民族主义者著称。 《远征中国纪行》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其中一批关于法英两国海军军队编制及兵力组成情况的表格,更是无价之宝。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