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百家出版社 作者:陈志明,陈旭明 著 页数:143
前言
目前,在我国1200多所综合性高职院校中,有将近700余所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已经成为继计算机、经济管理类专业之后的第三大类高职专业。但是,通过调研分析,从中不难看出,由于高职院校办学历史短,缺乏必要的办学经验和软硬件基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思路、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诸多方面尚存在某些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和解决的实际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改变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现状,解决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难题,我们认为编写一套适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材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使艺术设计专业更加合理规范,促其良性有序发展。面对教学中较为突出的若干问题,我们编撰了这套《新视觉·高等艺术职业教育艺术设计教材》,仅供大家参考。 此套教材是基于《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精神而策划编撰完成的。在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职院校教学内容应以岗位技术需要的能力为本位,课程设置重在使学生掌握较强的基础技能和岗位职业技能”。本教材以此为宗旨,着重理论、实践、应用三方面内容相结合,历时一年多时间编撰完成,是一套对应当代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实用型基础教材。 本套教材以注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就业为导向,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努力把握设计理论与设计技能以及岗位应用之间的关系,对岗位职业要求与岗前从业技能进行了分析。教材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课程课时安排等方面始终贯穿知识性、创造性和服务性三个目标,以实际教学任务为出发点,以课程设置内容要求为导向,以项目设计流程为步骤,以提高学生岗位技能为目的,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每本教材以模块为单元,包含了基础理论评析、岗位技能剖析、实践项目解析、经典作品赏析等教学内容,力求针对性和适用性。在教材编撰中,注重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逐级深入与流程递进的教学模式来实施教学,通过情景互动、仿真模拟、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倡导学生在模块化课程中学会设计的技巧,培养学生掌握较强的基础技能和岗位职业技能。 本套教材在编撰的过程中得到了学院领导及主管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同时,也得到多位行业专家、教授的帮助,以及全系教师的积极响应与通力合作,使该套教材能得以顺利付梓,值此之际,由衷地向大家表示感谢! 此套教材尚且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此望能得到各位同仁的批评指正,不胜感谢!
内容概要
此套教材是基于《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精神而策划编撰完成的。在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职院校教学r8容应以岗位技术需要的能力为本位,课程设置重在使学生掌握较强的基础技能和岗位职业技能”。本教材以此为宗旨,着重理论、实践、应用三方面内容相结合,历时一年多时间编撰完成,是一套对应当代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实用型基础教材。 本套教材以注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就业为导向,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努力把握设计理论与设计技能以及岗位应用之间的关系,对岗位职业要求与岗前从业技能进行了分析。教材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课程课时安排等方面始终贯穿知识性、创造性和服务性三个目标,以实际教学任务为出发点,以课程设置内容要求为导向,以项目设计流程为步骤,以提高学生岗位技能为目的,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每本教材以模块为单元,包含了基础理论评析、岗位技能剖析、实践项目解析、经典作品赏析等教学内容,力求针对性和适用性。在教材编撰中,注重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逐级深入与流程递进的教学模式来实施教学,通过情景互动、仿真模拟、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倡导学生在模块化课程中学会设计的技巧,培养学生掌握较强的基础技能和岗位职业技能。 本套教材在编撰的过程中得到了学院领导及主管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同时,也得到多位行业专家、教授的帮助,以及全系教师的积极响应与通力合作,使该套教材能得以顺利付梓,值此之际,由衷地向大家表示感谢!
书籍目录
模块一 具象造型一、基础理论(一)基本造型因素(二)基本表现形式二、实践训练项目1:结构分析与表现(一)实践内容(二)目的与要求(三)实践方式项目2:全因素表现(一)实践内容(二)目的与要求(三)实践方式模块二 抽象构成一、基础理论(一)形式法则(二)构成方式(三)构成形式(四)形式语言二、实践训练项目1:点线面构成(一)实践内容(二)目的与要求(三)实践方式项目2:黑白配置(一)实践内容(二)目的与要求(三)实践方式项目3:肌理组织(一)实践内容(二)目的与要求(三)实践方式模块三 意象表现一、基础理论(一)形式语言(二)表现形式二、实践训练项目1:意象构成(一)实践内容(二)目的与要求(三)实践方式项目2:形态构想(一)实践内容(二)目的与要求(三)实践方式模块四 作品赏析一、具象素描作品赏析二、抽象素描作品赏析三、意象素描作品赏析
章节摘录
3肌理的构成 众多的物质材料各具自身特性所形成的多彩多姿的肌理美感,这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表现素材。在作品中恰当地运用肌理构成对比可以加强形象的造型感,能够丰富视觉感受与画面效果,从而增强作品的生动性与感染力。 肌理构成是运用各种材料、工具媒介进行综合造型表现的造型样式。它是由材料媒介的物质视觉特性与形式构成方式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构成形式,是一种重要的视觉表现要素与形式语言。 肌理的构成以丰富的材质材料为物质基础,将具有不同质地、不同表面纹理的材料之间的有机组合所形成的富有意味的纹理结构,按形式构成原理,进行画面的组织与构筑,创造出一种新的视觉形态。肌理构成同时能够把使用各种不同特性的绘画工具与媒介、运用各种不同的作画技巧与手法在画面形成的痕迹作为构成因素,制作出丰富多彩的Jj几理效果,形成画面肌理不同形式的构成。 以下是肌理在画面的组织与构造中所涉及的相关问题。 肌理的形态特征:肌理具有“小、多、广”的形态特征。只有小的立体物群才能组成肌理:另一方面。小的立体物只有在数量众多的情形下才能形成肌理。小而多的个体形态只有在广泛的面积上进行布置才能形成肌理。 肌理的形态类型:有偶然肌理形态、几何肌理形态、有机肌理形态等。偶然肌理形态是不可重复的、不可再现的、偶发性的肌理形态。几何肌理形态是完全可以复制的规则肌理形态,可以不断重复。有机肌理形态既不像偶然形态自由又不像几何形态规则,是一种自然形成的肌理形态。 肌理的组织形式:物象表面的材料质地、纹理结构和明暗变化是肌理视觉形象的主要形式因素。肌理的组织应强调形态变化、明暗对比、触感差异。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