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作者:麦德森·皮里 页数:206 字数:12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所介绍的101位思想家,是依照他们对人类思想的影响以及重要性遴选出来的。这是一份颇具个性化的名单。倘若本书作者易人,选择恐有不同,但也必与此份名单多有重叠。任何熟稔西方文化传统的人都能辨别出名单中的大多数人,并予以认同。着眼于欧洲及美国的思想家,这份名单中的“哲学家”乃是宽泛意义上的。 本书中,我选取的一部分哲人并不在现代一般意义上的“哲学家”这一概念之列,这是经过反复思虑的。任何改变了我们对本体、社会以及世界思考方式的人,都有权要求在这份名单里占有一席之地。古代的少数科学家或许被称作“自然哲学家”,如果名副其实,也会列入这份哲学家名单。 出现在这份名单中,绝不意味着赞美。其中一部分思想家过着道德高洁的生活;另外一部分则并非如此。一些思想家为人类幸福安康的理想绞尽脑汁;另一些人则企图破坏阻挠。这本书推介的是大思想家,或善良,或低劣,既有圣徒也有罪人。 当然,在这本简短的小书中,对每一位思想家的毕生贡献加以详尽记载是不可能的。此书侧重介绍其主要观点、原创话语,间或穿插少许逸闻趣事。我希望,对于书中描述的思想观点不甚明了的读者能够产生进一步阅读他们原著的兴趣,以期进入思想的丰饶宝库、人类文明的家园。
内容概要
《大哲学家101》对每位哲学家的生活和所处时代都有深入的洞见,作者恰到好处地解释了为什么他们的所言颇有创意且如此重要。《大哲学家101》对初涉哲学领域的读者或希望对人类知识遗产有更多了解的读者而言,是一本入门书。它对西方思想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作了全面的介绍,因此也是这些读者的必读之书。
作者简介
麦德森?皮里(Madsen Pirie),英国亚当?斯密研究院的负责人,著述颇丰,包括Boost Your IQ和The
Sherlock Holmes IQ
Book等书。他曾经出访过美国密歇根州的希尔斯代尔学院,任哲学与逻辑学专业访问教授。此外,他还经常以专家评论员的身份出现在CNN、BBC的节目中,以生动幽默的方式向大众普及哲学。
书籍目录
前言
1 泰勒斯
2 阿那克西曼德
3 毕达哥拉斯
4 色诺芬尼
5 赫拉克利特
6 巴门尼德
7 阿那克萨戈拉
8 恩培多克勒
9 普罗泰戈拉
10 芝诺
11 第欧根尼
12 苏格拉底
13 德谟克利特
14 安提斯泰尼
15 柏拉图
16 亚里士多德
17 伊壁鸠鲁
18 阿利斯塔克
19 阿基米德
20 塞涅卡
21 爱比克泰德
22 托勒密
23 马可?奥勒留
24 恩披里柯
25 普罗提诺
26 奥古斯丁
27 安瑟尔谟
28 罗吉尔?培根
29 托马斯?阿奎那
30 奥卡姆的威廉
31 彼得拉克
32 伊拉斯谟
33 马基雅维利
34 伽利略
35 霍布斯
36 笛卡尔
37 帕斯卡
38 洛克
39 斯宾诺莎
40 牛顿
41 莱布尼茨
42 维柯
43 曼德维尔
44 贝克莱
45 孟德斯鸠
46 伏尔泰
47 富兰克林
48 休谟
49 卢梭
50 狄德罗
51 弗格森
52 亚当?斯密
53 康德
54 埃德蒙德?柏克
55 杰斐逊
56 赫尔德
57 边沁
58 黑格尔
59 叔本华
60 玛丽?雪莱
61 孔德
62 巴斯夏
63 费尔巴哈
64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
65 哈里特-泰勒?密尔
66 达尔文
67 蒲鲁东
68 克尔凯郭尔
69 巴枯宁
70 马克思
71 斯宾塞
72 皮尔士
73 詹姆斯
74 尼采
75 杜威
76 胡塞尔
77 马克斯?韦伯
78 罗素
79 G.E.摩尔
80 德日进
81 薛定谔
82 海德格尔
83 维特根斯坦
84 马尔库塞
85 哈耶克
86 赖尔
87 奥克肖特
88 波普尔
89 库斯勒
90 艾茵?兰德
91 萨特
92 汉娜?阿伦特
93 H.L.A.哈特
94 以赛亚?伯林
95 A.J.艾耶尔
96 罗尔斯
97 库恩
98 福柯
99 乔姆斯基
100 德里达
101 诺齐克
译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位影响深远、地位显赫的伟大哲学家。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哲学研究方法,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一生被视为一种典范和启示。希腊的哲学家们被划分为前苏格拉底和后苏格拉底时代。尽管如此,他仍旧是个谜,他是个述而不著的哲学家,因而没有留下任何著作,我们对于他本人及其思想的了解都是从他人的阐释中获得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柏拉图的对话体著作多以苏格拉底为主角,通常人们将柏拉图关于德性的早期作品作为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但是大部分内容显然是柏拉图本人的后期思想而不是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真正意图。 据说苏格拉底长相丑陋:大扁脸,凸眼睛,扁平的朝天鼻,生活邋遢,赤着从未清洗过的脚走来走去。在阿里斯多芬的作品《云》中曾对他教年轻人如何避免负债有一个十分滑稽而生动的描绘。苏格拉底生前被不止一个喜剧家搬上过舞台,最引人瞩目的就是这部作品了。 他曾是一个石匠,却放弃了老本行而去教授哲学,并且从不收取学费。他出现在市场中,和人们进行辩论式的询问,这就是著名的“苏格拉底问答法” (Socratic Method)。德尔菲庙的神谕将他描述为最有智慧的人,苏格拉底感到惊讶并开始向他认为聪明的人们提问,反复询问他们的知识,发现了他们的不足;他明白了他的智慧在于只知道自己的无知。他一生恪守的原则,这就是他的座右铭“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问答法”提问那些自恃有知识的人们,试图引出其内部的矛盾以至于最初的断言被更多相继的假设所推翻。苏格拉底使用这种方法破坏性地展示出关于爱、荣誉、美德和勇气的传统观点的不充分性。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做法使一些重要人物看起来缺乏知识和教养,这无疑激怒了他们。 对于苏格拉底来说,错误的行为来自于无知,而不是故意的邪恶,然而智慧引领着美德,人生应在对“善”的寻求中度过。他提倡节俭的生活,这种主题鼓舞了后来的犬儒学派和斯多亚学派。 伴随着雅典的政治动荡,苏格拉底被以“蛊惑青年罪”和“亵渎神明罪”两项罪名遭到指控。实际上他表面上似乎遵守着宗教仪式,但他宣称如果他遭到非难,这将是他们要做的一件最大的错事,会有一种“内心的声音”抵抗到底。
后记
提到哲学,很多人会立刻联想到“深奥”,感觉哲学深不可测,距离普通人的生活十万八千里。其实,“深奥”只是哲学示人的特征之一,“浅显”同样是其固有品质。任何经得起推敲的哲学思想都是彻底的。所谓“彻底”,就是左右逢源、贯通一切,对于一件事情的看法或对某个道理的认识,达到了圆融、通透的境界。这一点决定了大凡经得起推敲的哲学思想都能做到“深”与“浅”的统一。“深”,指哲学思想往往涉及客观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高屋建瓴、人木三分;“浅”,指哲学的研究对象至大无外、至小无内,从自然万物到人类社会,无处不在。例如,“人不能两次踏人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表明一切皆流、无物常住;“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强调人的最高智慧在于知道自己的无知。这些哲学思想与人类实践活动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言近旨远、深入浅出。 毋庸置疑,提高哲学素质离不开学习历代哲人思想。哲学思想凝聚着哲学家对所思对象的真知灼见和独到感悟,足以启人推陈出新或茅塞顿开。不过,囿于历史条件,任何具体的哲学思想对于提高哲学素质的作用有限,关键乃在于学习和掌握哲学方法,尤其是哲学的运思方式。哲学运思方式和哲学思想是荃和鱼、绣品和金针的关系。 哲学的运思方式多种多样,最基本的是刨根问底、不懈追问: 一是纵向追问方式:将客观世界进行主客二分,以此为前提,将作为主体的人置身客体之外,追问客体的根底。这种追问方式的要义是:从特殊追问普遍、从现象追问本质、从“多”追问“一”。同时这种追问是持续不断的:从较低的普遍性追问更高的普遍性,从初级本质追问高级本质,从简单的“一”追问更简单的“一”,一直追问下去,直至本体澄明之境。 二是横向追问方式:以人与世界一体或天人合一为前提,追问人与万物、一物与万物如何融为一体。如果说纵向追问方式追问的目标是抽象、永恒的本质,那么,横向追问方式所追问的目标则是具体而微、变动不居的现实世界,从当前的现实事物追问到不在场的现实事物。例如,一个人的神态容貌是当前的现实事物,而其生活环境和教育程度等,则是不在场的现实事物。只有把当前在场的现实事物和不在场的现实事物融合起来,才能真正理解在场的现实事物。横向追问方式超越主客关系,在物我两忘、万物一体的境界中认识事物,其追问手段主要是体验、领悟、想象及隐喻。现代西方哲学尤其是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人本主义哲学和中国古代哲学大多采用这种追问方式。 上述两种追问方式,前者偏重逻辑,后者偏重修辞,具有一定程度的互补性,且本质上相通。纵向追问方式离不开现实事物的启迪,离不开体验、领悟、想象、隐喻等创造性思维;同样,横向追问方式并不绝对排斥概念和普遍性,只不过更加倚重感性的特殊存在。所以,横向追问方式的所谓在场和不在场云云,也是包含了概念和普遍性的。两种追问方式各有长短:纵向追问方式单刀直入、一针见血,所得结论可信但失之抽象、乏味;横向追问方式感性具体、活灵活现,所得结论可爱但失之朦胧、模糊。 总之,两种追问方式均旨在深刻理解事物,对于深入思考十分有用。 掌握哲学的运思方式的有效途径是学习哲学史和阅读哲学家的原著。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欧洲国家,高中就已将哲学列为必修课,引导学生阅读哲学史和哲学家的原著。尤其法国,从拿破仑时代起,哲学就在其教育体系中占据显要地位。法国文科学生每周有8小时哲学课,经济社会方向学生每周有4小时,理科生有3小时,技术方向的学生也有每周2小时的哲学课。每年法国高中会考,类似“自由是否意味着不会遇到任何障碍?”“期待不可能成为可能是否是荒谬的”的哲学考试题目总能引发全国性讨论,可谓“皇冠科目”。法国关于哲学教育的理念非常明确:塑造有教养的公民。历代哲学先贤所追求的是独立思考的自由,而哲学恰好是培养公民独立思考的利器。因此,“它要求全民都要面对它,至少在他们生活中花几个小时来思考哲学问题……没有哲学,你就无法进入成人世界”。 无论如何,对于青年学生和其他人来说,读点哲学史、哲学专题或哲学家传记之类的普及读物,大有裨益。 山东画报出版社的王硕鹏编辑一向热心哲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普及。当他提议由我组织翻译一本哲学通俗读物时,我们一拍即合。拿到原版书后,我和我的学生们立刻发现,这本小书的确是一本有趣的哲学通俗读物。此书具备以下特点:1.内容全。收录哲学史上众多地位显赫的知名学者,并扼要介绍了每位哲学家的代表思想。可谓一册在手,尽览数千年欧美哲学史胜景;2.篇幅短。译成中文,每位哲学家虽区区七八百字,但信息量大、内容丰富,颇见作者文字凝练功力;3.形式活。每篇既有总揽全局的综述,也有画龙点睛的引语,并适当穿插轶闻趣事,真正做到了寓深隽哲理于诙谐情趣之中;4.资料新。本书篇幅虽小,却包含了不少国内西哲研究中难得一见的资料。这些新资料,对于专业哲学工作者而言,也颇具吸引力。 本书主要译者马亭亭现正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是《社会学入门——一种现实分析方法》([美]詹姆斯·汉斯林著,北京大学出版社)的译者之一,曾发表《科学界的优势和劣势累积》《科学社会学50年》等译文。主要校对者常春兰副教授哲学功底厚实,有《科学与宗教——从亚里士多德到哥白尼(400B,C-A.D1550)》([美]爱德华·格兰特著,山东人民出版社)等译著。全书101篇初译分工如下:马亭亭:第1-3篇、第75-101篇;王静、王明字、惠鸿杰:第4-64篇;孙庆华:第65-74篇。校对为常春兰、马来平;王静、刘星、王明宇、辛璐茜也参与了部分校对工作。书稿翻译过程中,我们在尽量提高可读性上下了一番功夫。尽管如此,本书译文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教正。 马来平 2012年1月1日于山东大学寓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