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作者:山谷 页数:261 字数:131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在咖啡、可口、茶三大植物饮料,以及名目繁多的碳酸饮料、酒精饮料中,惟有“茶”有形有样有筋有骨有气质,从始至终保持着自身的尊严,在热水倾注的刹那,它们全身而起,翻滚着、跳跃着、纠缠着,一股炽热的情怀勃然而兴,在清绿、琥珀、橙黄、红艳的茶汤中,散发出或馥郁清香,或天然果味,或浓醇甜美的芬芳,如群笋竖立,如雪花飘坠,从容优雅…… 唐人刘贞亮说:“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个被誉为“东方仙草”的神奇植物,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它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赋予了我们民族独特的气质和精神,“茶山之英,含土之精,饮其德者,心恬神宁”,当得此说。 茶从远古走来,它的甘甜苦涩,多元的文化品评,穿过历史时空,一直滋润我们的心田,扶善我们的情感,这是一种境界和一种生活态度,从中可以感受到先贤的生活姿态、信念和处世准则,在沉静内敛中保持自己的独立、尊严和随和自在的生活方式……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有着与时俱进的物质、文化品性,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更多更广的内容,且无尽头。 喝茶是快乐的体验——甘苦相饴的滋味里,自有一份宁静与和谐、平淡与从容、闲适与慰藉,以及清雅与温馨。几十年与茶同行,从绿茶茶末到珍稀白茶,从普通炒青到正山小种,从尖茶毛峰到圆饼普洱,不离不弃,在早春的阳光下领略春茶的芳香,在如火的夏天品味白茶的淡雅,在高爽的秋季斟酌几杯乌龙,在雪夜寒冬里围炉普洱的温暖,茶以它多姿多彩的面目让人心仪沉醉,继而沁人肺腑潜入心田…… 我的小脚外婆说过:“宁倒白水十担,不费黄茶一口”,这是普通老百姓对茶的物质尊重。 先贤圣哲劝勉我们:“志要高华,趣要淡泊”,茶是我们践行自我价值的不二伙伴。 古人以新火、活火煮泉烹茗,新火、活火是无烟之火,那我们就与时俱进,摁下电水壶开关,烧一壶矿泉水,烹点一壶新茶,在读书学习时试茶,在品茶中读书学习,正可谓: 读史学书无限事, 且将新火试新茶。
内容概要
品是精细的饮,徐徐下咽,品味茶的香和味,是细嚼慢咽式的感官享受——“茶须徐啜,若一吸而尽,连进数杯,全不辨味,何异佣作。”品,是情趣情调所在,升华精神情感的艺术活动,与浪漫的文人雅兴相随;是注重生活质量和审美享受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品茶的过程,是心灵和感官、精神和物质统一的过程,从而是身心共同愉悦的过程,这其实就是“品茶”的最高境界;静中有品,品中求静,不论是陋室还是华屋,也不论是俗事氛围还是幽居独处,都能有一份自得的体验,无碍在看似无益的生活中,追求精致高雅的情调,让生活充满愉悦和自在,品尝到茶的真味,体验到内心的声音,因为这也是生活形式的一部分,也是个体生命的某种需要。
作者简介
山谷,作家,从事小说和报告文学、散文的写作,热衷晚明晚清历史,以及因茶而生的紫砂工艺,著作30余种,包括《回门》《丹青引》《遥望姑苏台》《世纪晚风》《回眸江南》《千古艰难惟一死》《壶中乾坤》,以及《中国紫砂大师》《工艺美术大师全集?徐秀棠卷》《工艺美术大师全集?夏侯文卷》等。
书籍目录
茶性情
芳茶冠六清
品类之盛
不同的认知标准
南糯山普洱
大吉岭红茶
古老的紧压茶
花茶之味
采茶记和罗芥茶
皇天后土龙井茶
茶生活
茶饮之水
唐煮宋点明沏泡
俗雅之事
从来佳茗似佳人
天涯来客茶当酒
且尽卢仝七碗茶
茶的坊间角色
故人气味茶样清
随心自在一杯茶
茶器具
文人的茶具图赞
茶具变迁——碗、盏、壶
世间茶具称为首
吴经墓葬壶的面目
茶之迹
喊山和祭祀
江南第几和天下第几
贡茶院
画中茶事
茶礼仪
茶禅一味
茶的东瀛岁月
抹茶和煎茶
茶艺和茶道
茶宴与茶席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从诸家之说判定,宋代茶叶,贡茶,自然是贡茶院“北苑”(今建瓯市东峰镇境内)所出的团饼茶为最;草茶,则是双井和日铸为佳。 元代茶叶依宋代情况,仍分为两大类型,即饼茶和散茶,饼茶主要为皇室宫廷所用,并在武夷山设御茶院,名声超过“北苑”。从此时起,武夷茶开始声名鹊起,元人林锡翁《武夷茶》:“百草逢春未敢花,御茶菩蕾拾琼芽。武夷直是神仙境,已产灵芝更产茶。”苏伯厚《武夷先春》:“采采金芽带露新,焙芳封裹贡丹宸。山灵解识尊君意,土脉先回第一春。” 明代,对于茶叶制作工艺及其茶饮方式来说,是个变革的时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前在民间流行的散茶(叶茶),因为洪武皇帝的“废团重散”的诏令而从后台转向前台,散茶的走红带来了制茶工艺的变革,由蒸青变化为炒青或晒青、烘青,为武夷茶的兴起和其后的黑茶、红茶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二,由此而带来的茶饮方式的变化,是从煎煮逐渐过渡到沏泡,也就是沈德符所谓的“遂开千古茗饮之宗”的意思。 饼茶逐渐退出舞台,《六研斋笔记》概要之:“惟贵叶茶,饼制遂绝”,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也断言:“龙团凤饼,紫茸惊芽,决不可用于今之世。”在饼茶一统天下之时,茶饮讲究的是色香味,不包括形,也因为不论煮饮还是冲点,或有外香的加入,茶香的品味也无法深刻细致,与日后叶茶的品饮不可同日而语。叶茶的加工方式多种多样,最主要的杀青工艺不再只是“蒸青”一种,“炒青”方法所带来的成品茶逐渐成为文人的品饮对象,而炒青茶在加工过程中,因茶叶品质、炒制手法和加工时间长短等等的不同,带来的风味也不同,加上品饮之人的生活习惯和感官的差异,对具体茶叶的评价也不同。 明代是个名茶迭出的时代,也是文人品茶最有个性,最有文化感觉的时代。 其时蔚为大观的名茶数不胜数,据有关记载,明人黄一正所辑《事物绀珠•茶类》中,收录全国名茶多达97种;徐渭的《徐文长先生秘集》所列亦有30种之多。唐宋年间闻名的阳羡和建州茶开始往后排了,许次纾在《茶疏》中写道:“阳羡仅有其名,建州亦上品,惟武夷雨前最胜。近日所尚者,为长兴之罗芥,疑即古顾渚紫笋,然岕故有数处,今惟峒山最佳。姚伯道云‘明月之峡,厥有佳茗。’韵致清远,滋味甘香,足称仙品……若歙之松萝,吴之虎丘,杭之龙井,并可与岕颉颃。郭次甫极称黄山,黄山亦在歙,去松萝远甚。往时士人皆重天池,然饮之略多,令有胀满。浙之产日雁宕、大盘、金华、日铸,皆与武夷相伯仲。”这位茶文化专家最称许的仙品,是长兴峒山明月峡的罗芥茶,其次为松萝茶、虎丘茶和龙井茶…… 岕茶是叶茶,或称散茶,是一片片的茶叶,而非片状茶饼。
编辑推荐
《茶间道》编辑推荐:品是精细的饮,徐徐下咽,品味茶的香和味,是细嚼慢咽式的感官享受--“茶须徐啜,若一吸而尽,连进数杯,全不辨味,何异佣作。”品,是情趣情调所在,升华精神情感的艺术活动,与浪漫的文人雅兴相随;是注重生活质量和审美享受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品茶的过程,是心灵和感官、精神和物质统一的过程,从而是身心共同愉悦的过程,这其实就是“品茶”的最高境界;静中有品,品中求静,不论是陋室还是华屋,也不论是俗事氛围还是幽居独处,都能有一份自得的体验,无碍在看似无益的生活中,追求精致高雅的情调,让生活充满愉悦和自在,品尝到茶的真味,体验到内心的声音,因为这也是生活形式的一部分,也是个体生命的某种需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