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愿无尽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作者:郭伟成  页数:207  字数:206000  
Tag标签:无  

前言

爱国爱教  一代宗师    明旸法师是中国佛教界著名的爱国高僧,15岁出家,皈依圆瑛法师门下,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等职,还兼任北京、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多所古刹住持,2002年圆寂。《行愿无尽——明旸法师传》的出版是对明旸法师很好的纪念。    明旸法师一生爱国爱教,堪为典范。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随圆瑛法师到东南亚、香港等地讲经弘教,为抗日救亡活动筹款;参与组织僧侣救护队,在战地救助伤员;筹备成立了难民收容所,亲任总务工作,赈济救助难民。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参与佛教事业建设,在对外交往中宣传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邀请国外宗教界人士到内地访问交流,改变了一些人士对我们的偏见。明旸法师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公益慈善事业,曾担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上海红十字会理事等职,真诚与党合作共事,努力为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献策出力,是党在统一战线方面一位肝胆相照的朋友。    明吻法师佛学造诣精深,他潜心研究佛教经典,喜爱诗词书法,积极倡导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人间佛教思想,所著《圆瑛大师年谱》、《佛法概要》、《明旸诗选》、《明旸法师海外弘法参访记》、《明旸法师海外弘法参访记续集》、《心经漫言》、《阿弥陀经漫言》等书,主张以大乘佛教的入世精神,努力弘扬佛法、服务社会。同时重视青年僧才培养,以爱国爱教、行解并重为培养目标,协助圆瑛法师创办佛教院校,曾任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院长。明旸法师又极力推动中国佛教界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20世纪70年代末,随赵朴初居士为团长的第一个“中国宗教代表团”参加在美国召开的第三届世界宗教者和平会议,11次东渡日本弘法,足迹遍及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为加强与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佛教界交流作出了贡献。    历史上凡是从外国进入中国的宗教,都必然要经历一个中国化的过程,否则难以存在和发展。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就是一个其融入中国文化、又贡献于中国文化的典型例子。佛教传入中国之初同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颇多碰撞和冲突,且每每有过度发展的趋势,导致了曲折发展的历程。南北朝以来,特别是历隋、唐、宋,佛教认识到与政府、社会及儒学过不去是没有前途的,因而主动吸收儒学思想,并内化为佛教思想理念,从此不仅适应了中国社会,而且促进了中国文化特别是哲学、音韵学、形象艺术、语言文字的发展。现在人们基本上已经把佛教作为中国自己传统的宗教来对待。我国其他外来宗教,也大体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今天中国的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宗教在其中所具有的形态也必然与以往的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宗教适应了历史上的中国社会还不够,还要适应今天的中国,要改变旧时代的政治烙印,在宗教观念、制度、礼仪、组织等方面进行调整,从现实生活中吸收新鲜养分。宗教与社会相适应如果处理得好,就能够对社会稳定和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产生消极甚至破坏作用。近现代以来,我国一大批宗教界人士为探索宗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作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卓越成就,明旸法师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们的努力,代表着中国宗教的未来。    本书作者郭伟成从事新闻工作30余年,曾与我同为《人民日报》记者,发表过很多有影响的报道。此书比较完整地记叙了明旸法师的生平,对于弘扬一代高僧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契合社会发展的人间佛教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值本书出版之际,要我写一些话,是以为序。    中共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朱维群    2011年12月

内容概要

《行愿无尽——明旸法师传》作者郭伟成从事新闻工作30余年,曾与我同为《人民日报》记者,发表过很多有影响的报道。《行愿无尽——明旸法师传》比较完整地记叙了明旸法师的生平,对于弘扬一代高僧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契合社会发展的人间佛教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郭伟成,《人民日报》高级记者、高级编辑。1975年进入《人民日报》编辑部。1985年评为《人民日报》主任记者、主任编辑;1997年评为《人民日报》高级记者、高级编辑。1986—1992年担任《人民日报》驻墨西哥城记者。1990、1991年两次当选墨西哥外国记者协会主席,是这个国际组织近半个世纪第一位亚裔主席。作品曾获《人民日报》“精品奖”、第十届“中国新闻奖”。主要著作有:《圣马丁》、《最后的玫瑰》、《扶桑梦》、《沉沦与觉醒》、《让历史告诉未来》、《你好,墨西哥》、《百战将星杜义德》、《为电影而生——谢晋传》等。作品收入《八十年代通讯特写集》、《中国驻外记者丛书》、《中国现代教育家传》等。

书籍目录

序  一  爱国爱教一代宗师
序 二 明旸和尚:此怀无日不春风
第一章 人身难得而易失 良时易往而难追
第二章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向何生度此身
第三章 定起推窗舒眼界 银光闪闪映寒衣
第四章 履险若夷为爱国 坚贞不屈仰高风
第五章 爱国爱教爱亲人 助师弘化宣楞严
第六章 一片丹心爱祖国 大悲宏愿护禅宗
第七章 将此身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第八章 诸事随缘若流水 此怀无日不春风
第九章 高举佛教和平旗 弘法海外展风范
第十章 佛国常春辉宇宙 宗风嗣响振遐方
第十一章 鹏飞千里访东瀛 正法源流心连心
第十二章 远涉重洋弘佛教 鹏程万里播梵音
第十三章 重辉讲堂愿力深 留作后人清凉荫
第十四章 弹指声中千偈了 拈花笑处一言无
第十五章 叶叶相承辉法界 灯灯续焰永流芳
第十六章 两岸佛子齐欢颂 教界访台第一人
第十七章 又乘星槎游佛国 携来花雨自神州
第十八章 重辉“黄金纽带” 维护世界和平
第十九章 法缘甚深似沧海 佛光普照映香江
第二十章 虚空有尽愿无尽 永向人问结胜因
后 记 心香一瓣
附录一 明旸法师年表
附录二 明旸和尚生西百日追思供文及仪程
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明旸法师俗姓陈,名心涛,号俊豪,1916年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陈南金是一位极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律师,在当地很有名气。母亲蒋树英早年在家相夫教子,后来陈南金因病英年早逝,家道中落,母亲才以刺绣并开办刺绣学校为生。蒋树英十次怀胎,却只生育了5个子女,陈心涛是最小的一个,上有长兄陈心海、大姐陈锦贞、二姐陈淑贞、三姐陈秀惠。二姐从小过继给姑妈,改姓周。陈心涛童年时代,虽然世道艰难,但是,外有父亲陈南金辛苦操劳,既做律师,又兼营福州郊外的北岭农场;内有母亲蒋树英勤俭持家,一家大小倒也过得其乐融融。    陈心涛4岁在家接受母亲的启蒙教育,5岁进私塾,读过《三字经》、《孟子》。    心涛8岁就不幸丧父。当时,他在福州西峰里小学读书。那是秋天的福州,正是桂子飘香的季节。心涛在学校的一次考试中得了全班第一名。为了鼓励心涛和其他孩子不断上进,父亲陈南金兴致勃勃地利用星期天带全家去郊外,到自己经营的洪山桥北岭农场去秋游。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南国秋天,不止是桂子飘香,一片金色。榕城内外,茂盛的榕树,铺天盖地,披一身霞光,抖一肩霜露,远远望去,仿佛滚动着无数的珍珠。然而,这美好的一切,却注定要在严寒的冬季归于孤寂。    福州城西门外洪山桥北岭农场种的是棉花、山芋、稻子、茶叶等,平时由几位工人耕作,陈南金有空也时常上山,亲手劳作。只是,很久没有带心涛上山了。禁不住小心涛的再三央求,父亲放下手中料理不完的事务、穷人的官司等,带着心涛和孩子们上山了。    心涛高兴极了,但是,他想不到,这是最后一次和父亲一起郊游,也是美好童年的结束。    郊游当天的傍晚,一场秋雨不期而至。灰色的云层紧贴着起伏的山峦,豆大的雨点敲击着地面,大一阵子、小一阵子,声音时而像是擂着鼓面,时而显得无限忧伤、无比哀怨。陈南金只顾照顾家人,自己却淋了雨。回到家里,由感冒而致伤寒,竟然一病不起。前后月余,就撒手西归了。这一年,心涛只有8岁,不料从此就与朝夕相处的父亲天涯陌路。幼小的心灵从此对人生充满了疑惑,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人为什么会死?死后又到哪去了?天地万物,生而有灭;大千世界,诸行无常。生与死、聚与散、荣与枯,这万古不变的定律,释迦牟尼先哲的教诲,对于陈心涛这样一个才8岁的孩子来说,是太遥远,也太难以理解了。    父亲去世次年,与心涛自幼相处,亲如父子的叔叔陈维奇又因病英年早逝。心涛再次感受到人生的不测,心里的疑惑更重了。母亲不是一直笃信菩萨吗,为什么菩萨不保佑我家呢?他向母亲发问。母亲说:“这说明我们拜佛的心还是不够虔诚。”    “怎样才算虔诚呢?”    “皈依三宝呀!”    “怎样才是皈依三宝?”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呀。”    “我们一直信佛,难道还没有皈依三宝?”心涛惊讶地问。    “要真正皈依三宝,就要出家当和尚。一子出家能得道,九泉七祖尽超生。”母亲轻轻一句话,竟然在心涛幼小的心灵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那,我去出家好了。”心涛怯声说。母亲大惊失色说:“你太小。再说,能出家的都要有佛缘、有根基。佛看众生的根基还要有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呢。”    四谛,也即“四圣谛”,是佛教典籍的集大成,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按照佛经说,谛,就是真理。苦谛是对社会、人生及自然环境所作的价值判断。佛陀认为,世俗世界的一切,本性都是苦。集谛,即“因谛”或“习谛”,指的是造成世间人生及其苦痛的原因。灭谛,是断灭世俗诸苦得以产生的一切原因,也是佛教修行所要达到的目的。道谛,说的是人生解脱的方案,也就是超脱“苦”、“集”的世间因果关系而达到出世间之“涅椠”寂静的一切理论说教和修习方法。十二因缘,也就是十二缘起,是佛教教义中“三世轮回”的基本理论,被称作: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人。六人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六度就是六种从生死烦恼的此岸到觉悟解脱的彼岸的方法。一是布施,二是持戒,三是忍辱,四是精进,五是禅定,六是般若,也即智慧,为自觉觉他而修得智慧。    母亲本想以佛教深奥的道理难住小小的心涛。想不到,心涛反而好奇地问:“妈,你看我有没有佛缘呢?”母亲不耐烦:“小孩子就不要多问了。”但是,心头却不由得掠过一丝对爱子前途的隐忧。    心涛的拗劲来了,还是要问:“皈依佛门的人可以脱离苦海,长生不死,到西方的极乐世界去,是真的吗?”一向笃信佛教的妈妈,当然不能口是心非,只好言不由衷地说:“是的,念佛可以了生脱死。”    “真的?”    “是真的。”母亲以哀求的口吻说:“俊豪,别缠妈了。好好读书,妈希望你听话,好好读书,将来做一番大事业,光宗耀祖。”    母亲自然不会想到,她的话,居然成了心涛最初的佛学启蒙。母亲的期望,成为心涛投身佛学和佛教事业前途的最初动因。    但是,心涛从佛,却是和我国佛教界的一代宗师、近代高僧圆瑛大师分不开的。    1926年,心涛有缘认识了圆瑛大师。    这年1月,圆瑛大师应邀到福州主持息灾法会,开讲《仁王护国般若经》和《佛说阿弥陀经》。南国的冬天,山林里已近尾声的红叶还傲然挺立在枝头。细细的枝头,却孕育着新生的、毛茸茸的嫩芽,那是未来的希望。飒飒的寒风和不期而至的凉凉的雨珠,挡不住信众的脚步。小心涛拉着妈妈的手,赶去听大师讲经。    圆瑛大师的出现,不但改变了中国近代佛教,也改变了陈心涛一生的命运。    P2-4

后记

心香一瓣    2002年7月23日,明呖法师圆寂了。那一天,刚好是我的“天命”之年,我的内心充满哀伤。我尊崇明旸法师,他是中国现代佛教的一代宗师,更是一个真正的人。他不仅拥有坚定的信仰、坚定的信念,更有渊博的学识、博大的心胸。    1999年,《人民日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50年,策划遴选50人的经历献给祖国50华诞。为此,我特意写了《明旸和尚:此怀无日不春风》,发表在《人民日报》上。    一年以后,明呖法师就永远告别了广大佛教徒,告别了我们这个历经磨难、却又充满希望的国土。2002年底,明旸法师的法嗣、已经受明旸法师嘱托担任上海龙华寺和圆明讲堂住持的照诚法师,希望我写明旸法师的年谱或传记。照诚法师诚恳地说:“你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明呖和尚:此怀无日不春风》,师父(明旸和尚)和我们都很满意,很符合我们佛教徒的想法,因此,还是想请你再写师父的年谱或传记。”他说:“如今全社会都在谈论市场经济,但是缺乏占绝对地位的支配思想,需要找一个平衡点,这就是宗教……佛教主张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对于公共道德也具有一定的教化和平衡作用。宗教不能为社会服务,社会还需要宗教吗?反过来,也是一样的道理。因此,佛教才有它存在的必要。而存在的,总是合理的。”    照诚法师一番话,我深为感动。但这的确是个挑战。当时我正在写作《百战将星杜义德》一书。开国中将杜义德,早在红军长征时就担任红四方面军直属纵队司令员,后率部西征,担任西路军骑兵师长;抗日战争时期,将军是冀南军区司令员,为民族独立和解放浴血战斗;1947年,将军担任第二野战军第六纵队政委、代司令员,率领部队护卫刘伯承、邓小平千里跃进大别山;抗美援朝战争中,将军又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政委,参与指挥了上甘岭战役。后来,担任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委、兰州军区司令员、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委员。那时,将军已经年逾90,我应当在他有生之年,完成他的传记。    2004年8月,近40万字的《百战将星杜义德》出版了。能在将军有生之年完成他的传记,我感到欣慰。2010年6月,将军在98高龄驾鹤西去。    刚要写作明旸法师的传记,我却发现,我对于佛教实在了解太少、懂得太少。我不能“以己昏昏,使人昭昭”。佛教文化包括了极为深奥的哲学道理和历史知识,博大精深,绝不仅仅是几句“阿弥陀佛”。信仰佛教,绝不仅仅是烧香拜佛。毛泽东主席说过“佛教是文化”。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也说,“佛教是文化”。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过,佛教在中国将近2 000年,对中国文化有那么深厚的影响,不懂佛教,就不能懂得中国文化史。伟大的革命家如毛泽东、伟大的科学家如钱学森、伟大的学者如范文澜,都认为“佛教是文化”。如果对佛教没有基本的了解,又怎么能写出佛教的一代宗师明旸和尚。我不得不恭恭敬敬地读佛教书籍,学习佛教知识。    正在这时,中国电影家协会筹划出版《中国电影家传记丛书》。这套丛书怎么能缺少对中国电影作出过历史性贡献的谢晋导演呢?中国电影家协会希望谢晋导演写作自己的传记。谢晋导演说:“我自己就不写了。如果一定要写,就请我的老朋友、《人民日报》记者郭伟成来写吧。”这样,我在学习佛教知识的同时,又开始写作《为电影而生——谢晋传》。我和谢晋导演相识于20世纪80年代初,已经相交、相知20多年,写作《谢晋传》当然义不容辞。况且,当时他已经是80多岁的老人。想不到,谢晋导演却不幸于2008年10月18日因心脏病突发,意外地与我们永别了。当时,我正陪同墨西哥全国总商会代表团在北京出席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墨西哥总商会和我所主持的墨西哥中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二次墨西哥中国战略伙伴研讨会”,之后前往香港访问,与香港国际投资总商会结成友好商会。我感到突然和悲伤,没有在谢晋导演生前写完他的传记,我深感遗憾和内疚。尤其是直到那时,我才看到他生前给中国电影家协会写下的书面委托。当时,照诚法师还特意写了一首悼念谢晋导演的诗:“谢却浮尘曲未终,晋游乐土百花红;再望湖畔清凉月,来去应缘只有风。”头四字为“谢晋再来”,表达对谢晋导演的敬意。2009年10月,谢晋导演逝世一周年之际,30多万字的《谢晋传》出版了。从那以后,我才能集中精力写作《明旸法师传》。无论是在地处东半球的祖国,还是在西半球,或者是在飞越太平洋的途中,我的眼前总是浮现出明旸法师一生弘法、辛勤奔走的身影,他定在天国注视着我们、注视他行愿无尽的人间。行愿无尽,又岂止是明呖法师呢。    明旸法师已经离开我们10年。《行愿无尽——明旸法师传》终于付梓出版。谨将此书作为心香一瓣,献给敬爱的明呖师父。世界上有一种辽阔叫海洋,有一种伟大叫父亲。我也把这本书献给不久前与我永别的父亲。愿明旸师父、也愿今年恰逢百年诞辰的杜义德将军、谢晋导演和伟大的父亲安息!    由于殊胜的因缘,在本书付梓之际,我又应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国际佛教论坛护法委员会副主任、香港金紫荆星章获得者、太平绅士许智明博士之邀,前往香港参加释迦牟尼佛祖顶骨舍利的瞻礼祈福和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并晋见了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他的宗教修为、处世风范和广博知识,令人赞叹。而佛顶骨舍利是佛祖2 000多年前涅榘后留下的最为珍贵的头顶骨真身舍利子,世间仅存一枚,因此是佛门至宝。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长老在论坛开幕致词说:“履行宗教的社会责任,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缔造和平繁荣的世界作出贡献,是时代赋予佛教的神圣使命。当今世界,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人类面临许多困难,举办佛教论坛的目的就是运用佛法的智慧来化解矛盾、克服这些困难。让佛法深入人心,让社会更加和谐……和谐世界,同愿同行。本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主题思想既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又契合了佛教的主张和理念。”香港佛教协会执行副会长宏明法师宣读的论坛宣言,更是“提倡六行,感恩、奉献、结缘、包容、尊重、分享,呼吁‘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和合众缘,同愿同行。’”而中共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朱维群宣读的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贺信说:“佛教在人类文明和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传入中国后与中华文化会通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强调众生平等、尊重包容、主张‘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倡导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对于净化人心,利益人群,乃至增进人类福祉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从第一届世界佛教论坛主题“和谐世界,从心开始”、第二届佛教论坛的主题“和谐世界,众缘和合”,到第三届佛教论坛的主题“和谐世界,同愿同行”,充分表现了佛教的愿力,也更可以懂得明旸法师一生的心愿。农历四月初八,恰逢佛诞。我去香海正觉莲社看望觉光长老和宏明法师。觉光长老30年代在天童寺受戒,从圆瑛长老,法名觉光。和明旸法师的法谊道情非同一般。而宏明法师又是明呖法师的弟子、嗣法门人。明旸法师圆寂后,曾与照诚法师等人一起为明呖法师沐浴更衣、并一起参加捡拾舍利。能在佛诞之日见到他们,可谓殊胜因缘了。早在上世纪40年代,觉光长老创建了正觉莲社。这天,觉光长老亦邀我参加正觉莲社的浴佛仪式。长老把三支檀香递给我,又慈悲地扶着我的手以香汤浴佛三次。传说佛祖诞生之时,有天雨花香、九龙吐水浴佛。其实,佛祖是以此开示、教化众生,洗涤心灵;如佛祖一般,头顶上天、脚踏实地,尊重自己的灵性,掌握自己的命运。所谓众生皆有佛性。    感谢挚友朱维群同志为本书写作的序言。作为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他主管宗教工作,对佛教和其他宗教在中国的发展都有深刻的了解,因而作出了极为精辟的阐述。    承蒙龙华寺和上海圆明讲堂住持照诚法师对作者给予始终如一的支持和信任,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2年2月

编辑推荐

明旸法师是中国佛教界著名的爱国高僧,15岁出家,皈依圆瑛法师门下,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等职,还兼任北京、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多所古刹住持,2002年圆寂。郭伟成编写的这本《行愿无尽——明旸法师传》介绍的就是明旸法师的人生经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行愿无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明旸法师是先师明哲长老的师兄,常听明哲法师讲起师兄,这次有了这本书可以让我好好了解一下明旸法师的一生。
  •   是正版的,物流也很给力
  •   内容像是对朱玉琪版的明旸法师传的改写,后面对外交流的部分内容更多一些。
  •   只是把法师的编年史写出来而已,还没有涉及到法师的佛学修持,充其量是本名人传记而已。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