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作者:陈其人  页数:297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定名为《东西方经济发展比较研究》。因此,第一要说明何为“东方”和“西方”,第二要说明如何进行比较。  先谈第一个问题。这里的“东方”和“西方”,不是地理概念,而是经济概念,区别在于:它们是否在私有制的社会里,仍然存在着既有公有因素,又有私有因素的农村公社。因此,在“东方”这个概念中,不包括日本,其原因在于日本的农村公社早就消灭了;而在“西方”这个概念中,则要包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因为它们一直没有产生农村公社;此外,俄国则包括在“东方”这个概念中,因为它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公社。  再谈第二个问题。比较是存同求异:“同”作为不需说明的前提,“异”则要加以研究才能得出结论。进行研究时,我们大体上将东方社会内部的差异,存而不论;对西方社会内部的差异,也是这样。  从思想酝酿看,本书从准备到完稿经历了六十多年。记得1946年暑假,即我大学二年级读完尚未升三年级的时候,王亚南老师冒着广州的高温,从福建赶来为我们补上“中国经济史”一课;这课程引起我极大的兴趣,从此就爱好经济史的研究:大学毕业论文就是《先秦土地制度史论》。此后,由于大学毕业工作环境变化,暂停研究多年。有一段时间,只能写单篇论文发表,还不能写成专著;单篇论文有《自然条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农村公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等。

内容概要

  《东西方经济发展比较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十五章对东西方经济发展进行比较研究。全书从自然条件不同对东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谈起,阐述了农村公社、亚细亚生产方式以及著名的“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在东西方的不同实践,从而提出束来理想社会主义的模式将是高级韵农村公社。

作者简介

  陈其人,1924年生,广东新会人。194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经济系。1952年结业于教育部政治经济学研究生班。1951年在复旦大学任教至今。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出版著作20本,发表论文150余篇。  主要著作有:  《资产阶级价值学说批判》(1957年)  《论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及其在资本主义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具体形式》(1957年)  《19世纪上半期法国和英国庸俗政治经济学》(1965年)  《帝国主义理论研究》(1984年)  《大卫·李嘉图》(1985年)  《帝国主义经济与政治概论》(1986年)  《布哈林经济思想》(1991年)  《殖民地经济分析史与当代殖民主义》(1994年)  《南北经济关系研究》(1994年)  《世界经济发展研究》(2002年)  《货币理论和物价理论研究》(2002年)  《陈其人文集·政治科学卷》(2003年)  《陈其人文集·经济学争鸣卷》(2005年)  《卢森堡资本积累理论研究》(2009年)等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章 绪论(上)自然条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论东西方发展差异的一个原因一、自然条件、自然力和社会生产力的关系二、特别利用自然力的农业是社会生产的基础三、自然条件不同使东、西方农村公社变化不同四、东方的家庭奴隶制和西方的劳动奴隶制五、资本的祖国不是草木繁茂的热带,而是温带六、妨碍落后国利用自然力的经济关系第二章 绪论(下)农村公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农村公社的论述一、农村公社的产生及其普遍性二、农村公社的存亡与奴隶社会的两种形式三、农村公社的氏族习惯使日耳曼封建社会充满生机四、农村公社的平等原则与资本主义平均利润率五、马克思对农村公社历史作用的辩证看法第三章 受不同自然条件制约的不同种族的相互影响一、人类因赖以生活的自然条件不同而分蘖为不同的种族二、欧亚大陆游牧种族和农耕种族的形成及其矛盾三、游牧部族和农耕部族三次大冲突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四、西半球因自然条件不同,种族冲突不如欧亚大陆第四章 不同的自然条件对农村公社的瓦解作用不同一、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二、农村公社的产生三、农村公社的二重性四、公社解体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五、农村公社是地域性组织还是血缘组织第五章 、进入文明社会的两条路径和奴隶社会的两种形式一、小引二、文明从东方开始例举:埃及三、维新与革命,早熟与正常四、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维新路线五、奴隶制两种形式重要文献的解释六、问题第六章 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一、目前争论简况二、亚细亚生产方式指的不是原始社会三、在《批判》中指的是先于奴隶制社会的阶级社会四、写《资本论》时及以后指的是另一种奴隶制社会五、介绍王亚南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解发生变化的经过六、萨米尔·阿明关于贡纳生产方式的理论第七章 西欧和中国封建制度的各自特点:领主经济和地主经济一、封建主义的起源和普遍性问题二、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三、中国封建制度的产生四、西欧和中国进入地主封建经济阶段的原因不同五、关于印度社会的封建制度问题第八章 不同的封建经济对资本主义产生的不同作用一、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历史哲学二、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历史考察三、封建主义的利息率、资本主义的利润率的高低问题四、国内市场的形成五、外部市场在资本主义产生中的作用六、商业资本在资本主义产生中的作用七、关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过渡的两条途径问题第九章 中央集权专制政府的产生及其经济作用:西欧和中国一、中央集权专制政府的产生二、西欧专制王朝的经济政策——重商主义三、中国专制王朝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四、专制王朝的财政收入——中国的税收五、专制王朝的财政收入(续)——中国的公营经济第十章 暴力在加速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一、外部市场迅速扩大和资本主义缓慢发展的矛盾二、原始积累本身和在原始积累中集中地使用暴力三、哥伦布、伽马、麦哲伦和郑和的航海四、城市共和国在资本主义产生中的作用五、资产阶级革命在加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六、西欧资本主义经济产生掩盖了地主经济产生七、现代的文明诸国为何不是古代文明诸国的发展第十一章 非西欧两种不同地区的经济及其发展问题一、问题的提出二、北美和大洋洲未发展到产生农村公社阶段三、存在或残存农村公社地区:亚洲、中美和南美以及大洋洲四、东方大国的技术水平并不比西欧低五、农村公社例举六、殖民者劫夺行为例举:暴力即无规律性就是规律七、两种统治和被统治关系八、北美和大洋洲较早产生资本主义第十二章 关于中国地主经济封建社会发展迟缓问题一、问题的提出二、与两类异族相碰撞改变不了汉族和中国的封建主义三、中国原有地主经济封建制度和社会组织的强韧性四、政治上层建筑对地主经济封建制度的维系作用五、思想上层建筑对巩固地主封建制度的作用六、被扰乱的阶级关系不利于将农民战争引上正轨第十三章 英国产业革命在欧陆和非欧陆的不同反应一、问题的提出二、英国超过荷兰先实现产业革命的原因三、英国产业革命在思想上层建筑方面的发动四、法国和德国:都获成功及各自特点五、中国和日本:成败不同及其原因六、印度和俄国:成败不同及其原因七、非西欧国家产业革命成败原因的分析八、中国怎样才认识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的重要性第十四章 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形态研究一、中国怎样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二、马克思主义传入前对社会经济性质不可能有科学的认识三、对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性质的认识四、乡建派维护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五、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研究提纲第十五章 发达国家为何未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引言一、实行反危机政策,从而使危机分散化二、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居于有利地位三、两党制和多党制的迷惑作用及收买工人贵族四、两党制下三权分立的一致五、世界革命的道路走不通六、金融危机中的发达国家共产党第十六章 “跨越卡夫丁峡谷”——苏联和中国的比较研究一、苏联失败原因:缺乏民主与法制二、中国成功原因:虽然曲折,但是终于建立了民主与法制三、跨越结束与过渡时期定义的修改结束语 高级农村公社展望附录一 东西方经济发展同中有异的历史哲学附录二 马克思主义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产生

章节摘录

  人类利用自然力以发展社会生产力,首先发生在农业上,然后再发生在其他物质生产部门。这是因为,为人类提供食物的农业生产,从一开始就同自然力结合在一起,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与自然力有关,它必须达到一定的高度,使其产品除了满足农业劳动者的消费外还有剩余,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才能独立存在,才有条件去利用自然力以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才能发展。马克思说:“农业劳动不只是农业范围内的剩余劳动的自然基础……并且是其他一切劳动部门所以能够独立经营的自然基础,因而也是这一切部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自然基础。”这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马克思对农业生产是在协同和利用自然力中进行的这些特点作了详细的分析。他首先科学地区分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至今仍在区分的农业和工业。他认为农业的劳动对象是处在生命的生长过程中,工业则不是这样。因此,自然条件,如土壤、养分、水、温度、阳光,对农业产量有很大的作用。当然,农业不同于其前身——采集业,它不是采集野果、野稻,不是消极地接受自然的赐予,而是积极地利用自然力,使其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如经过人的耕耘、播种、施肥、管理等等,农业产量增加。但是,即使这样,自然力仍有其作用。耗费同量劳动,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生产的农产品,数量和质量是不相同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东西方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