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眼睛

出版时间:2010年1月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作者:萧功秦  页数:311  字数:26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的入文思想随笔的结集全书从历史学的视角,考量20世纪以来中国的公共问题与社会文化生态,阐发特立独行与自由思考的意义。并以此观察历史社会,观察生活人生,充分展示知识分子的自由个性和公共关怀全书有五部分,一是作者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思考;二是在国内外学术旅行中写的思想手记;三是人生杂感与人物回忆;四是对历史的意义的思考,对历史与生活的关系、历史学的思维方法的随想与感悟:五是文化谈话与讲演录。

作者简介

萧功秦,湖南衡阳人,1981年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已出版《儒家文化的困境:近代士大夫与中西文化碰撞》、《萧功秦集》、《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进程中的激进与保守》、《与政治浪漫主义告别》、《知识分子与观念人》、《中国

书籍目录

为什么我们缺少特立独行的人生态度知识分子:困境中的沉思者与乌托邦理想主义告别当代世俗化潮流与中国知识分子命运晋豫之行手记北京的历史个性思想碰撞在台湾台湾南部旅行记日本归来致友人的信美国归来随想追忆恩师韩儒林先生他坐在那高高的山顶上——怀念挚友陈文乔敦煌往事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小学生活的回忆经由历史的智慧来理解生活人生经验与学术悟性从清末改革谈到当代思想论争思想史的魅力历史的魅力在于对文明的感悟——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从历史看儒家文明的生命力元蒙史随想:鲶鱼效应与民族生命力走向静悄悄的革命——从《走向共和》人物形象谈起一个美国保守主义者眼中的中国变革——与墨子刻对话之文明、自由主义、普世价值及其他——与墨子刻对话之二为什么要反对虚骄的民族主义——《中国不高兴》批判附录“思想者是幸福的——萧功秦教授访谈录后记

章节摘录

  这件事至少可以说明两点,一是这位市民周围确实长期以来没有人对于纯粹属于人文领域的事物有兴趣,否则他不会把我看成异类,并如此真切地感到惊讶。其次,他非常自然地认为,所有的人都理应追求与他所追求的同样的价值。他无法理解别人追求一种与他不同的价值是合理的、自然的。他的表现正是他的人生态度的一种最自然的反映。我用这个例子只想以此来说明,中国人在人生价值方面,确实相当普遍地存在着一元化、板块化、同质化现象,中国人的价值观分化程度很低。用这个例子可以从反面来说明,什么是“特立独行”的生活态度。  另一个例子是,去年有一天,我的一个发了小财的初中同学请我和其他几位同学吃饭,在开往一家大饭店的出租车上,他突然大发感叹,说我们当中最可怜的就是笔者本人了,他说这是因为笔者现在还在拼命读书。在他看来,在当今中国读历史书又能赚多少钱?对此我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才好,我确实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对他的想法提出反驳,因为这实在不是一个简单的常识问题,而是一个不同的生活价值态度问题。  这个例子之所以特别有意义,是因为这位朋友在中学时期是全校最杰出的优等生,他的作文常常被语文教师当作全校高中生的范文印出来让大家欣赏。而现在他却非常真切地把金钱与享受,作为人生唯一值得追求的价值来确认,并相当自然地认为,可以以此作为唯一的尺度,对别人幸福与否或可怜与否来进行评价,丝毫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妥。至少这个例子可以说明,这种一元论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世俗化的价值观如同潮水一样已经渗透在我们活着的一代人中,以至于这种价值优势已经取得可以指点江山、臧否人物的霸权地位了。

编辑推荐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件东西别人无法剥夺,那就是你对知识的热爱,对世界的由衷的好奇心,以及由此产生的陶醉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历史的眼睛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借用国学大师陈寅恪的话“精神独立,思想自由”,萧功秦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历史学者。
  •   读萧功秦的书还是很有收获的
  •   很少买这种历史散文性质的书 这次破例 值得一读
  •   前段时间断货了,本来不抱希望了,不想又买到这本书了。
  •   蛮有深度,有思想的一本书,值得一看。
  •   我一下子买了三本,打算把一本送给正在读高中的儿子,可以熏陶他成长!
  •   内容、观点都不错
  •   学习境界
  •   质量很不错,内容也很有深意,非常好,值得一看!
  •     本书收录了作者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思考、旅行的思想手记、人生杂感与回忆、对历史的思考等。本书的主旨是,一个历史学者的生活意义在于运用自己的学理资源,透过历史的眼睛来观察现实社会与人生,运用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去激发自己在历史世界中的新发现。
    本书一个鲜明特点是维护新权威主义。现代化是一个用世俗的功利标准取代信仰与教义标准的历史过程,是一个不同的阶层集团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不断分利化的过程。市场经济的价值观是功利主义态度,我们的以考试为本位的教育充满功利化倾向;市场竞争环境下的传媒商品化,导致低俗趣味大行其道,人的审美情趣退化,个性越来越少。传统文化的断裂使中国在世俗化、现代化过程中失去了一种内在的传统文化资源来平衡、中和、缓冲世俗化带来的问题与矛盾,这就使中国的道德滑坡比世界上任何民族经历的过程更严重。当前中国面对的最大难题是既维护新权威主义的基本框架,又保持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中国社会转型的路线应该是“新权威—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多元化—约定俗成的契约意识—民主政治”,政改要“走小步,走慢步,不停步”。不提“普世价值”,而称“共享人类文明的好的价值”。
      作者因文革而没能读大学,后来直接考的研究生。书中体现了他对知识的热爱,他自己有六千本藏书。他高一时就自学西方哲学史,他建议读西方哲学史越早越好,尤其是要趁思维能力还未定型、凝固化的时候。衡量教育制度成功与否的客观标准是能否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形成一种超功利的知识好奇心并使其一直保持下来。对于一个有志于文科事业的青年学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思辨能力、知识审美、社会责任意识。作者认为新儒家学者实际上是力图把儒家思想宗教化、浪漫化、审美化,使之变为一种新宗教,以满足中国人对人文宗教的精神需求。他对《中国不高兴》的评价是鼓吹了一种高调的、虚骄、激进的民族主义。作者还普及了一些历史常识,如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不能归结于革命的不彻底性,而在于改革过于激进,慈禧太后不属于顽固守旧派,而是支持有限改革的既得利益者;“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是伪概念,是永远长不大的“资本主义死胎”。另外,本书附录的对萧功秦先生的访谈录中,“横渠四句”与原话有出入,且变成了张栻说的,但在已发表的原文中未见此段,疑为作者将此文收录入本书并作增补时出的差错。
      本书的封面也有点特色,群山是一片蓝色的轮廓,雾气缭绕,几只鸟儿在眼前掠过,视角是登高远眺,感觉清新而悠远。
  •   很好,快递送货及时,态度也很好。
  •   萧先生的著作值得阅读,这本是散文式的历史感悟。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