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姜辣、 褚当阳 吉林出版集团,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1-04出版) 作者:姜辣 等 著 页数:128
前言
每个人的心中都多少有一点英雄情结,都向往英雄、景仰英雄。也正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之际,由中央十一部委联合组织开展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活动中,群众参与投票总数近一亿。这其中的每一张选票,都表达了人们对英雄模范的崇敬之情,寄托着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福。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否则这个民族就不会强大。当国家危难之时,懦弱者选择了逃避、妥协甚至投降,英雄们却挺身而出。用热血捍卫民族的尊严,人民的幸福。在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程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之中,有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有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而不懈奋斗的优秀共产党员,有在全民族抗战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爱国将士,有英勇杀敌的战斗英雄和革命群众,有积极从事进步活动的著名民主爱国人士和国际友人……他们是民族的脊梁、祖国的骄傲,是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传记》丛书,就像一部星光璀璨的英雄谱,真实、完整地记录了英雄模范人物不平凡的一生,再现了他们非凡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世界。“头颅可断腹可剖”的铁血将军杨靖宇,“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抗战军人之魂”张自忠,“砍头不要紧”的夏明翰,“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文化斗士鲁迅……一串串闪光的名字,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犹如群星闪烁,光耀中华。 如今,战火已熄,硝烟已散,英雄已逝,我们沐浴在和平的幸福之中。在和平年代,人们不会忘记为今日的和平浴血奋战的英雄们,英雄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让我们用英雄的故事唤醒我们心中的激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内容概要
每个人的心中都多少有一点英雄情结,都向往英雄、景仰英雄。也正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之际,由中央十一部委联合组织开展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活动中,群众参与投票总数近一亿。这其中的每一张选票,都表达了人们对英雄模范的崇敬之情,寄托着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福。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否则这个民族就不会强大。当国家危难之时,懦弱者选择了逃避、妥协甚至投降,英雄们却挺身而出,用热血捍卫民族的尊严,人民的幸福。在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程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之中,有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有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而不懈奋斗的优秀共产党员,有在全民族抗战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爱国将士,有英勇杀敌的战斗英雄和革命群众,有积极从事进步活动的著名民主爱国人士和国际友人。
书籍目录
鲁迅先生抗争的是什么(代序)/001故乡(1881-1897)/00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002鲁迅的童年是快乐的、惬意的,虽然也要背书,但他更喜欢描画。0-12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009鲁迅13岁时,家里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13-17岁逃异地(1898-1909春)/015去寻求别样的人们/016家道的衰落,使鲁迅不得不远离家乡,到南京去学习被世人看不起的洋务。18-21岁斯巴达之魂/022鲁迅在日本弘文学院学习之余,喜欢看哲学和文学的书,苦苦思索着国民劣根性的病根所在。22-23岁西医救国之梦/027鲁迅离开了喧闹的东京,来到了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最终却又放弃了医学救国的梦想。24-26岁文艺唤醒之志/033国民的劣根性不是医学能救治的,鲁迅以为文艺能够唤醒民众,就计划着创办〈新生〉杂志。然而因经费问题,而最终流产了。27-29岁呐喊与彷徨(1909夏-1927夏)/039归国教书/040鲁迅结束了七年的日本留学生活,归国回到浙江教书。恰逢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满清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起初令他很兴奋,然而看来看去,就令他怀疑起来。29-31岁驱除寂寞/044鲁迅随临时政府北上,在北京教育部任职。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成果,复辟帝制,施行残酷的专制统治。鲁迅感到极度的失望和寂寞,一度倾心于辑录、校勘古籍,研究佛学,抄录古碑。32-37岁……专事译著(1927秋-1936.10.19)/095后记 重读鲁迅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鲁迅的病一向是由日本医生须藤来诊治的,而须藤医生最初认为是胃病,治来治去,始终发热不退。亲友们很担忧,要换医生,但鲁迅不同意。直拖到5月31日,冯雪峰见情形严重,就托史沫莱特请了美国的邓恩医生(美籍德国人)。邓恩医生认为病已很严重,须赶紧把肋膜的积水抽去。而须藤医生却认为并无积水,过了一个月,又说确有积水,才开始抽积水。6月5日后,鲁迅精神日渐委顿,发热,连坐起来都困难了,日记也无法按日记了,直到6月30日才略有恢复。8月2日,正被病魔纠缠的鲁迅,收到了原“左联”的书记徐懋庸的来信,他在信中指责鲁迅“最近半年来的言行,是无意地助长着恶劣的倾向的”,“对于现在的基本政策没有了解”。鲁迅十分愤怒,在冯雪峰代拟的初稿上,花了四天时间进行修改和增补,写成了《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这篇上万言的公开信。在公开信中,他首先表达对于抗日统一战线的政策,他是拥护的,表示“赞成一切文学家,任何派别的文学家在抗日的口号之下统一起来的主张”。同时,也对所谓的革命作家予以了批驳:在左联结成的前后,有些所谓革命作家,其实是破落户的漂零子弟。他也有不平,有反抗,有战斗,而往往不过是将败落家族的妇姑勃谿,叔嫂斗法的手段,移到文坛上。嘁嘁嚓嚓,招是生非,搬弄口舌,决不在大处着眼。
后记
必须承认,笔者并不是鲁迅的研究者,却曾经是鲁迅的崇拜者。那时我还是名中学生,崇拜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他的文章很难读懂。因为,当时的课本,口号式的语言太多了,也看得麻木了,忽然有了能令人回味无穷的文章,便引发了深入探究的兴趣。自己找来《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貌似津津有味地读着。当然,以那时的阅历和知识,的确是读不懂。即使当下,也未真懂。 记得刚上大学时。学校图书馆前有一尊鲁迅像,我很虔诚地向先生敬了一支烟。毕业十年后,再回母校。鲁迅先生的像已不知去向了。俄式建筑的图书馆虽然还在。但内容却不知道是什么了。因为新式现代图书馆,就坐落其旁。如今网络上盛传。中学课本不再收鲁迅的文章了。是否真实,我没有到权威部门认证,因为我毕竟不是中学生了,不关己事的感觉。大家的观点也各不同,赞成者认为应该给中学生减负,反对者认为鲁迅精神不能丢。我却多少有点酸溜溜的感觉,自己当年因为多读了些鲁迅先生的文章,对作文一向不知道写什么的我,恍惚间似乎明白了点。 如今重新读先生的文章,确有一种震撼的感觉。震撼的是,鲁迅先生真清醒。他不仅对自己很清醒,对他所处的时代清醒,也对他所处的时代之前的被称为几千年的、所谓博大精深的历史清醒。因为清醒,他从不盲从。因为清醒,他才以笔为投枪,笔做的投枪当然不能真的伤人,却多少能刺痛昏睡者,使之觉醒。 也正因为清醒,他才绝望。也正因为他对当下的绝望,才更寄希望于未来。“救救孩子”的呐喊,也正是鲁迅先生的希望所在。 “绝望之与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这句话,如今重新读来,不知为什么,令我突然想到了顾城的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鲁迅的一生,洋洋洒洒,写下了二百万余言的著作。这些嬉笑怒骂皆成的文章,充满的是批判精神。我个人认为,这就是鲁迅文章的精神实质所在。批判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更好,是为了进步。真正具有批判精神的人。是连自己都不放过的。“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鲁迅如是说。他在给许广平的信中说道:“我的思想太黑暗……所以只能在自身试验,不敢邀请别人。”敢于向恋人承认自身内心黑暗的人,其胸襟是何等的广大。更何况,鲁迅将自己情书都公开出版了。 真正的批判精神也是建立在对事物的全面、深刻洞悉的基础上的。鲁迅和他那个时代的人,为了拯救危难中的中华民族,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向被两千年来推为至圣的孔子,发出了挑战。而挑战的基础,就是他们都有着深厚的国学根底。鲁迅早期的文章,也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当然,他们真正要推翻的,并不是孔子本人。而是已经桎梏中国发展的专制礼教。 我们这个时代,具有反叛精神的人很多,这当然也可算是很大的进步。曾经高高在上的权威,都被拉下了神坛,甚至也包括鲁迅。然而反叛精神和批判精神是截然不同的。其一,反叛者绝无自我批判的胸怀;其二,反叛者常常盲从,因有盲目崇拜的偶像而往往使自己成为激动无比的粉丝。希特勒就是利用了当时年轻人这种狂热的偶像崇拜心理。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七十多年了,还有像孔夫子离开我们已经二千又六百多年了。无论他们是否合时宜,我们批他们也好,捧他们也好,毕竟他们在我们心中。笔者记此后记,并不是意图鼓动读或重读鲁迅,仅是立本小传时的一滴感想。 干旱之季,无力化雨,但求引云吧。
编辑推荐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鲁迅》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先锋,是祖国的骄傲,党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人民共和国将永远铭铭记,历史将永远铭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鲁迅-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PDF格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