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陈挥 吉林出版集团,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1-04出版) 作者:陈挥 页数:128
前言
引领新闻出版界和爱国知识分子前进的旗帜(代序) 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静静地躺着一位无私无畏的新闻出版家。在那腥风血雨的日子里,他的文章曾经唤起了多少人走上抗日救亡的道路,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的成长。他的名字叫邹韬奋。 邹韬奋于1895年11月5日出生于福建,祖籍江西余江,原名邹恩润,邹韬奋是他的笔名。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上海度过的。他在上海接受新式教育,完成了学业:他在上海开始了编辑、记者的生涯;他在上海建立了和谐、美满的家庭;他在上海创办了生活书店,达到了事业的高峰;最重要的是,他在上海从一个爱国主义、民主主义者走上了共产主义的道路。 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交织的艰难时势中,邹韬奋不畏强暴,积极创办报刊,努力唤起民众,以犀利笔锋,怒斥敌寇,反对投降,主持正义,传播真理,为民族解放呐喊,为人民民主呼号,在中国人民苦苦求索的漫漫长夜里,成为一代青年认识社会、思考人生、追求进步的灯塔。正如周恩来所说:“在他的笔底,培育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促成了现在中国人民的胜利。” 反动势力对他及其他创办的进步文化事业,竭尽摧残迫害之能事,高官厚禄动摇不了,就继之以威逼恫吓,迫使他六次流亡,还过了八个月的铁窗生活。在这样的高压下,他主编的刊物屹然生存,屡创近代中国报刊发行的新纪录;他创办的生活书店,在全国设了五十多家分支店,在中国的新闻出版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邹韬奋逝世以后,中共中央在唁电中指出:“邹韬奋先生二十余年为救国运动,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奋斗不息,虽坐监流亡,决不屈于强暴,决不改变主张,直至最后一息,犹殷殷以祖国人民为念;其精神将长在人间,其著作将永垂不朽。先生遗嘱,要求追认入党,骨灰移葬延安,我们谨以严肃而沉痛的心情,接受先生临终的请求,并引此为吾党的光荣。” 邹韬奋离开我们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但他那种为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而顽强奋斗的可贵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不断进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邹韬奋的名字将永远是引领新闻出版界和爱国知识分子前进的一面旗帜!
内容概要
邹韬奋(1895-1944),男,汉族,江西省余江县人,生于福建省永安县,中共党员。邹韬奋1926年任《生活》周刊主编。九·一八事变后,他坚决反对国民党政府奉行的“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主编的《生活》周刊以团结抗敌御侮为根本目标,成为国内媒体抗日救国的一面旗帜。1932年7月成立生活书店,任总经理。生活书店成立后,团结了一大批进步作者,使其在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扩展到五十六家,先后出版数十种进步刊物,以及包括马克思主义译著在内的一千余种图书。1933年1月,参加了宋庆龄等发起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当选为执行委员,不久被迫流亡海外。1935年8月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旗帜鲜明地支持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期间,他担任上海各界救国会与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领导工作。1936年11月,因积极宣传抗日,他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成为著名的救国会七君子之一。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获释,在上海创办《抗战》三日刊。上海沦陷后,转至武汉,继续主编《抗战》武汉沦陷后,到重庆创办和主编《全民抗战》。1944年7月24日在上海病逝。9月28日,中共中央根据他生前愿望追认其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书籍目录
引领新闻出版界和爱国知识分子前进的旗帜(代序)从“大家庭”到“洋学堂”(1895-1921)家学渊源母爱情深“少年得此,的是隽才”“曲线”就业之路(1921-1930)曲线就业砥砺品性相濡以沫相敬如宾《生活》周刊雅俗共赏对真理的探索(1930-1937)追求真理伸张正义竭尽心力共赴国难生活书店文化堡垒游历欧美思想升华——为抗战胜利而奋斗(1937-1944)后记 民族独立民主自由的战士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在学习的诸科目中,邹韬奋最喜欢的是文史,对数学最感头痛,每次上数学课,都感到像上断头台一样,兴趣索然,非常难受,从而逐渐萌发了要学文科的念头。由于对国文课的浓厚兴趣,邹韬奋还在课余时间,阅读了《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韩昌黎全集》、《王阳明全集》、《曾文正全集》以及《明儒学案》等等。有的甚至看第二遍、第三遍,从而进一步加深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并且对于奠定扎实的国学基础起了很大的作用。广泛的课外阅读,使他的眼界大大开阔,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在1914年7月由苏州振新书社出版的《南洋公学新国文》中看到,邹韬奋已经有七篇文章入选。老师在一篇文章的后面加了这样的评语:“文气疏宕,词义精辟。少年得此,的是隽才。”升人中学以后才几个月,邹韬奋就陷入了经济困境之中。由于父亲失业,家里无法继续支付他的学费。就在这最困难的时候,邹韬奋在期末被学校评为“优行生”,可享受免缴学费的优待。此后,他把这个荣誉一直保持到离开南洋公学,只有一个学期例外。这一次“例外”说来也很有趣,不是由于他的学习成绩不好,而是由于他的品学太好了,“除学识是怎样怎样的精研通达外,性情又是怎样怎样的谦逊韬晦”,简直不是什么物质的奖励所能包容的,所以特给予“荣誉的奖励”,而把“优行生”的名义“暂停一次”。这真使邹韬奋哭笑不得。老师们的盛情鼓励固然可感,可那一学期的学费却使他大费了一番筹谋。
后记
民族独立民主自由的战士 1949年7月,在邹韬奋逝世五周年的时候,毛泽东再次亲笔题词:“纪念民主战士邹韬奋。” 1956年10月,党和人民政府为了纪念邹韬奋,决定在他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上海重庆南路205弄54号,建立纪念馆,供群众参观瞻仰。1958年11月5日,邹韬奋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1987年6月25日,以继承和发扬邹韬奋精神,促进我国新闻出版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为宗旨的中国韬奋基金会在北京成立。邓颖超出席了成立大会,并在贺词中希望“中国韬奋基金会努力继承和光大韬奋精神”。中国韬奋基金会成立以后,设立了全国性的韬奋出版奖和韬奋新闻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届各十名,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新闻出版工作者。 1995年11月5日是邹韬奋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首都各界二百多人聚集在人民大会堂,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和国务院总理李鹏亲笔为纪念大会题词。江泽民的题词是:“继承和弘扬韬奋真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李鹏的题词是:“韬奋同志是新闻出版战线上的典范。”李鹏在大会上说,韬奋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政治家、出版家和新闻记者”,“他短暂的一生是追求光明的一生,为人民大众鞠躬尽瘁的一生,处处闪现着耀眼的光彩,给我们留下了可贵的纪念”。“缅怀他的光辉的一生,追忆他所经历的不平凡道路,继承并发扬他的革命精神,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韬奋同志的名字将永远是引导新闻出版界和爱国知识分子前进的一面旗帜”!
编辑推荐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邹韬奋》: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先锋,是祖国的骄傲,党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人民共和国将永远铭记,历史将永远铭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邹韬奋/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PDF格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