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类解

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于文斌 吉林出版集团,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0-11出版)  作者:于文斌  页数:159  

内容概要

  “大学”原本西周贵族子弟学校的名称,因文首“大学”二字而名其书。《大学》是教育哲学和政治哲学,文约而义富,是旧时启蒙教育必读之书,列“四书”之首。《大学》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对于搞好教育工作,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大学》是做人修身的经典,是为父教子、为师育人的指南,是为官施政的箴规。《大学类解》以原书为基础,在不改变各章顺序的前提下,审慎地进行了“清晰”性的整理和编排,使全书的脉络更为豁然明了,同时作者对各章的内容进行了广泛而透彻的解读,既准确体现原书本义,又结合了现实,读者读后定有更多的启迪和收获。  《大学》是西周鼎盛时期的教育大纲,中心论述的是教育问题。因此这本书的“附录”也本着这个中心而安排,附录了《论语》《孟子》《中庸》关于教育的论述。《大学》和《学记》同出于《礼记》,是姊妹篇,两,篇互有补充,对于完整系统地了解西周时期的教育方针、原则和具体操作方法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简介

于文斌,1952年生,吉林省梨树县人,作者自2002年以来,先后撰写了《论语类解》《孟子类解》《大学类解》和《中庸类解》四本书,以弘扬和普及儒家文化。四本书虽皆名“类解”,但“类解”方式不同。《论语》《孟子》是积章成篇,篇中各章排列无类无序,不便阅读,因此这两本书的类解,是以每章的“内容”为类进行编排解读。《中庸》《大学》是有明确中心主旨的专论,这两本书是按原书的“结构”进行分类解读,原文各章的顺序不变,作者只是作了结构的再“清晰”工作,以“类解”的方式编排解读“四书”,化杂乱为清晰,使读者阅读更为便捷,教师讲授更为省力,是“易学宜教”的好教材。尤其是作者对原书内容的精确透彻的解读,会使读者耳目一新而提升学养。

书籍目录

序言经文章第一明德章第二新民章第三至善章第四本末章第五格致章第六诚意章第七正心章第八修身章第九齐家章第十治平章第十一附录一:《大学》原本附录二:朱熹《大学章句序》解读附录三:《学记》解读附录四:《论语》《孟子》《中庸》论教育

章节摘录

版权页:唯有求新,方能强大。周公认为,殷王朝的灭亡,是由于统治者荒淫无度,不能很好地治理国家。单纯依靠鬼神和严刑峻法去治理国家,是殷王朝衰亡的直接原因。因此必须改变殷王朝单纯依靠天地鬼神的统治方法,实行“以德辅天”,“敬德保民”,以礼治国,尽量减少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因此周公治国忧勤惕厉,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用孟子的话说,“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便立刻施行,可见周初杰出的政治家勇于推陈出新的治国理念。周公看到,殷之败亡是因为统治者的荒淫无度,本源是官员问题,必须从干部队伍建设入手,从根本上入手,为周王朝培养出善于治理国家的、德能兼备的“大人”,这样才能为周王朝统治打下牢固的基础。但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从被统治者的方面来看,这民还须“新”一下:一方面是部落氏族治下的民众的荒蛮愚昧和人欲横流的恶习依然存在,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一方面是殷王朝统治者用天地鬼神和严刑峻法来统治天下的方法过于单一,这必须寻找到一种新的统治.方法,那就是“新民”,实行礼治。那就是通过启动人本身所固有善良天性,去恶从善,弃旧图新,提高道德觉悟。《尚书》云:“光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孔子也曾说过:“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大学强调“新民”,将其列为教育大纲,其目的就在于此,即通过提升民众的道德自律水平,实现建设安宁和谐的社会。孟子也特别重视“新民”,十分强调道德建设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他说:“以善服人,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离娄下》)统治者单有“善”是不够的,还要“以善养人”。养者,教也。以善养人,就是要用完善的道德规范去教化,进而实现与人为善,人人共善,这样才能见善思齐,见善思服。

编辑推荐

《大学类解》:调理性——《论语》《孟子》按思想内容分类,《大学》《中庸》按文章结构分类,四部语录体著作的思想内容清晰明了。实用性——条理而清晰的思想内容,使儒家的四书具有工具书的性质,查阅方便,于学于教,都很实用而便捷。完整性——对原书内容做全面的讲解,不断章取义,不露一章一句,保持原书整体内容。通俗性——该套丛书设有概要、注释、译文、讲解四个板块,释译准确,讲解深入浅出,语言流畅生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学类解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此书对各章的评析很有特色,点评很到位。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