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吉林文史 作者:(春秋)鬼谷子|译者:王克平 页数:204
Tag标签:无
前言
战国时代,不仅是一个诸侯兼并、互相攻伐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学术流派众多、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在诸子百家中,鬼谷子及其所创立的纵横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学派。鬼谷子思想博大精深、富含哲理、注重实用、奇妙诡异,是我国文化宝库中具有特殊价值的珍贵遗产,在当时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但由于历史记载的疏略和资料的匮乏,关于鬼谷子其人、其事、其著作中的一些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鬼谷子其人 鬼谷子是我国战国时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谋略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 鬼谷子的姓名传说不一,按照传统的说法,鬼谷子姓王,名诩,因隐于鬼谷,自号“鬼谷先生”,人称“鬼谷子”。他是一位既不争名于朝,又不争利于市的隐士、高人。他虽有《鬼谷子》一书流传于世,却隐去了自己的姓名和籍贯,成为我国先秦史上最具神秘色彩、但又真实可信的历史人物。 鬼谷子一生,云游过许多名山大川,或隐居著书,或讲学授徒,应有过许多隐居之地。目前,声称是鬼谷子隐居讲学之地的在全国就有不下十处,如河南的淇县、汝阳和登封,陕西的石泉、三原和韩城,山东的蒙阴,湖北的当阳,湖南的大庸(现张家界市),浙江的宁波,江西的贵溪等。按战国时期的历史事实和鬼谷子的活动情况看,说他隐居在长江以南的湖南。、浙江、江西的可能性不大。至于北方的几种说法目前尚无定论,似乎可以暂且并存。因为,依据现有的资料说某一处就是鬼谷子的隐居地,难以形成共识,也很难成为定论;另外,鬼谷子一生不可能只住一处、只在一地讲学,黄河中游是战国时期的政治、文化活动中心,鬼谷子在这一带隐居讲学是合乎常理的。 在上面提到的几处鬼谷子隐居讲学地中,意见相对集中的是河南的淇县、陕西的石泉。持“淇县说”的人认为,鬼谷子是卫国人,经常进入云梦山(在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西部)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所以称“鬼谷先生”。目前在淇县云梦山一带,还有鬼谷洞、孙膑洞、毛遂洞、仙牛洞等,中央电视台拍摄的《鬼谷子》就在淇县的云梦山,全国鬼谷子学术研讨会和全国鬼谷子与纵横家文化研讨会也在这里召开。明代《淇县志》也有记载,说云梦山是鬼谷子的仙栖之处。持“石泉说”的人,根据石泉县境内现有的地上文献资料(包括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生态环境)和地下的考古材料(包括碑刻记载等),认为鬼谷子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居住在楚国境内的“汉滨鬼谷山”,即今石泉县云雾山中的鬼谷岭。西晋初年皇甫谧作《鬼谷子注》臼:“鬼谷先生,楚人也,生于周世,隐居鬼谷。”杜光庭《录异记》载“鬼谷先生者…一居汉滨鬼谷山”,指的正是石泉的鬼谷岭。石泉鬼谷岭生态环境也比较特殊,终年云雾缭绕、古朴神秘、奇山秀水、飞尘罕至,正是鬼谷子隐居授徒的好地方。现在的石泉鬼谷岭上,还保留有鬼谷子文化的历史遗存。经有关部门批准,石泉鬼谷岭古遗址已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区。 《史记》被称为信史,《史记》中提到的战国时期的历史人物都确有其人,并非虚构。因此,我们也没有理由否定鬼谷子的存在。《史记》的《苏秦列传》和《张仪列传》都说他们“习之于鬼谷先生”、“俱事鬼谷先生学术”。可见,鬼谷子是当时叱咤风云的纵横家苏秦和张仪的老师,这是毋庸置疑的。苏秦提倡合纵,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劝说六国国君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大的秦国,身佩六国相印,这在历史上也再无第二人。张仪提倡连横,他凭借着高超的智谋和辩术而成为秦国宰相,一次次瓦解其他诸侯国的合纵,为秦国立下不朽的功劳。据记载,军事奇才孙膑、庞涓也是鬼谷子的学生,他们一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后来都成为战国时期的大军事家。孙膑曾担任齐国的军师,不但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理论家,著有《孙膑兵法》传世。在《汉书·艺文志》中,班固把《孙子兵法》列为所有兵书之首,而《孙膑兵法》则位居第二,在吴起兵法、范蠡兵法及其他兵法之上。庞涓曾被魏王任命为军队统帅,执掌魏国兵权。庞涓上任不久,便攻打魏国周围的诸侯小国。当时,他每战必胜,每攻必克。魏国因拥有庞涓而威震天下,宋、鲁、卫、郑的国君纷纷去到魏国朝贺,表示顺服。
内容概要
鬼谷子这个人,在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中,是一个真实而又最具神秘色彩的人物。他的著作《鬼谷子》,是战国纵横家唯一流传至今的著作,它开创了中国游说修辞的先河;它提出了不同于儒、道、法等其它学派的哲学政治思想;它曾经被人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运用,对宗教家、军事家、术数家都发生过影响。可以说,《鬼谷子》的智慧也就是一部“治人兵法”。 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贵智矣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
书籍目录
卷上捭阖第一反应第二内捷第三抵蛾第四卷中飞箝第五忤合第六揣篇第七摩篇第八权篇第九谋篇第十决篇第十一符言第十二转丸第十三(亡佚)肱乱第十四(亡佚)卷下本经阴符七术一 盛神二 养志三 实意四 分威五 散势六 转圆七 损兑持枢中经
章节摘录
“捭闺”的本义是开合。《鬼谷子》认为,一开一合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认识它是掌握事物的关键。 作为游说之术,“捭闺”是《鬼谷子》关于把握游说的时机与技巧的方法。《鬼谷子》认为,口是人心灵的窗户,人的意向、欲望、思维和谋略,都要通过口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要用开放和封闭来把守这个关口,以控制心声的表达。有时候口是吃饭的,不能说话,说之必失,这时候就需要阖;有时口必须张开,用讲道理去游说人、游说家、游说国、游说天下。纵横家运用捭闺术的过程是先估量对方的贤、智、勇等方面的情况,然后再考虑运用捭闺之术。有时需要让对方坦言然后再反驳,以便探察对方的实情,进而得到对方的真实意向。如果对方闭口不言,那就要设法让他开口,目的是探求对方的利害之处。有的时候要开口说出自己的想法,是表示与对方的情趣一致,这时以完备周详为贵;有的情况下要表示沉默,以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时以隐密为贵。它告诉人们在游说时,何时应直言陈词,何时应沉默不语,因而它是进行游说活动的最基本和常用的方法。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善于听取臣下意见的开明皇帝。但到他晚年的时候,看到天下一派太平景象,也渐渐生出骄傲情绪。身为谏议大夫的魏征就想找个机会,向唐太宗指出这个问题。贞观十二年的一天,唐太宗为庆祝皇孙诞生宴请大臣。席间,唐太宗高兴地说:“贞观之前,随我夺取天下,是房玄龄的功劳;贞观以来,帮我纠正错误,是魏征的功劳。”他命人取来两把漂亮的佩刀,赐给房玄龄和魏征。房玄龄爽快地接了过去,魏征却说:“臣实受之有愧!”唐太宗奇怪地问道:“此话怎讲?”魏征说:“近些年政事已大不如贞观之初,说明我并没有尽到纠正各种错误之责,所以受之有愧!”接着,魏征列举贞观初年和此前不久发生的事情作对比,指出过去唐太宗担心国家没治理好,所以鼓励群臣进谏,并能愉快地接受;而近来以为治理好了,勉强接受大臣的意见。魏征这次逗引唐太宗发问而进谏,是在唐太宗喜得孙儿、心情非常好的时候进行的,这是使唐太宗接受劝谏的最佳时机。所以,唐太宗听了魏征长篇大论的谏言,不但没有恼怒,反而大笑着说:要把魏征的话抄录在屋里的屏障上,早晚阅读以提醒自己,并要史官写入史书之中。 《鬼谷子》认为,人是有贤良与不肖、智慧与愚蠢、勇敢与怯懦、仁爱与义气之分的。要审慎考察他们才能的有无,通过对他们嗜好和欲望的分析,来判断他们的志向和意愿。对于他们,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可以开启,也可以闭藏,可以轻视,也可以敬重。不管双方观点一致还是不一致,要先跟踪对方的思想活动。要观察对方的为人,以及权谋得失,与阴险狡诈的人谈卑小,与光明磊落的人谈崇高;然后依节度规律行事,伺间隙而进说辞。如此,没有说不通的理,没有说服不了的人。 有一次,丞相萧何向汉高祖刘邦请求,把上林苑中的一片空地让给百姓耕种。上林苑是一处专门为皇帝游玩打猎用的园林。汉高祖一听萧何居然要缩减自己的园林,不禁勃然动怒,认为萧何肯定是接受了百姓和商人们的钱财,这才替他们说话办事。就命令延尉将萧何逮捕下狱,审查治罪。延尉是当时中央的最高司法官员,当然会秉承皇帝的旨意。正当此时,汉高祖身边的一个人劝阻说:“陛下是否还记得以前与项羽抗争以及后来陈簇、英布相继谋反的时候,那几年陛下都亲自带兵东讨,只有丞相一个人驻守关中,关中的百姓又非常拥戴丞相。假如丞相稍有利己之心,那么关中之地就不会是陛下的了。丞相不在那个时候去谋大利,反而会在这个时候去贪占百姓和商人的一点小利吗?”这·席很得体的话,有理有情,-下子点醒了汉高祖,使他意识到自己的鲁莽。汉高祖非常惭愧,当天就下令赦免萧何。危难之时,一席言论就能消灾弭难、转祸为福,可见妙语的巨大作用。 纵横家以开合之道作为权变的根据,认为开放与封闭是世界上各种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认识它是掌握事物的关键。捭闺术就是要掌握这种客观规律,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必须预先周详地考察万物的变化,事情的吉凶、人们的命运都系于此。开放和封闭都是为了使事物阴阳对立的各方面发生变化,就像一年四季开始与终结促使万物发生变化一样。由此可知,万物的纵横变化,无论是离开、归复、反抗,都是必须通过开放或封闭来实现的。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