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星球地图出版社 作者:夏旻,姚有志 著 页数:276
前言
军事谋略,作为一种战争指导艺术,历来为兵家所重视。无论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战略决策,还是“审时度势”、因敌制胜的战场筹划,都渗透着谋略的无比威力和巨大作用。一切在战争舞台上导演有声有色、威武雄壮活剧的指挥员,无不具有高深的谋略造诣。 那么,谋略究竟是什么?《吴子兵法·图国第一》指出:“谋者,所以违害就利”也;《六韬·文韬·六守》说:“事之而不穷者,谋也”;《尉缭子·战权第十二》认为:“战权在乎道之所极”,战争的权谋在于对战争规律的深刻理解;《司马法·定爵第三》则强调:“大小、坚柔、参伍、众寡、凡两,是谓战权”。由此可见,谋略就是克敌制胜、巧妙用兵的最佳方法,它必须具有用力省而成效高的特点。战争是一个充满概然性的领域,矛盾和斗争纷纭复杂。要正确处理敌我、攻守、胜败、虚实、奇正、强弱、劳逸等等一系列对立关系,要恰当运用示弱、示强、疑兵、伏兵、佯动、假道、姑予等等一连串谋略手段,均有赖于战争指导者对战争规律的正确认识、对战争形势的精当分析,有赖于敏锐聪慧的哲学头脑。最好的战争谋略总是与对战争规律的深刻理解相联系,离开对战争规律的深刻理解与切实把握,是谈不上什么谋略的。 谋略作为智慧的结晶,是多层次、多性质、多样式的:有关于战争全局的谋略——战略,也有关于战争局部的谋略——战役或战术;有进攻性的谋略,也有防御性的谋略。它的种类有显形、呈势、情报、利欲、间谍、心战、伪示、激将等等,形形色色,不一而足。谋略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谋略包括政治、外交、军事等所有社会活动的奇谋良策。 东周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剧变时期,它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历史阶段。这期间,诸侯列国兵戎相见,几乎是年年烽火,岁岁征战,战争激烈而又频繁。
内容概要
东周时期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历史阶段。这期间,诸侯列国兵戎相见,年年烽火,岁岁征战,战争激烈而频繁。在刀光剑影的战场厮杀中,伴随着错综复杂的政治的、外交的和思想的斗争,其斗争手段是如此的争奇斗艳、惊心动魄,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丰富的谋略遗产。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巧用计谋细节决定胜负,谋略影响全局。身为决策者,制订作战计划之时,必须着眼全局,从彼此的实际情况出发,应该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分清事态的轻重缓急,善于辩证地思考各种复杂问题,才能争取主动,立于不败之地。01 先发制人的策略/302 远交近攻战术/603 策略随情况而变/904 齐桓公的“尊周亲邻”战略/1205 假道伐虢的战例/1506 蹇叔的超人智慧/1807 晋文公称霸的原因/2008 苟警的坐观成败之策/2209 两线作战问题多/2410 伍子胥的先见之明/2611 利益关系中的战争联盟/2912 地利决定胜负/3213 没有攻不破的军事堡垒/34第二章 用兵之计多谋善变,处世不惊,用兵如神,方能显出一流军事家的超人才干。用计设谋的实质在于智慧,双方交战,在决定自己采取何种对策之时,要辨别清楚敌之计策的真假、虚实,也应该考虑客观情况随时变化的因素,灵活机动的战术,是克敌制胜的基本途径。01 围三缺一的谋略/3902 将计就计的灵活运用/4103 合围与解围并举/4404 调虎离山之计/4605 柿子先拣软的捏/4806 出奇不意的伏击战术/5007 争取主动的策略/5208 虚虚实实的手段/5509 障碍作用不可小视./5710 进攻者的疑兵之计/5911 军人的时间观念/6112 孙武练兵的启示/6313 优柔寡断是大忌/65第三章 攻心为上心态影响成败,在战争中双方交战,心理战术也很重要,往往占据决定胜负的地位。两军对峙,攻心为上,这是一种策略。军事力量的抗衡,包括心理的较量。战争一经爆发,心战博弈就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01 克敌制胜的攻心战术/7102 攻破对方的心理防线/7303 关于“空城计”之说/7504 刚愎自用的恶果/7805 以毒攻毒的效果/8006 活用诡道之术/8207 胜而不骄是上策/8408 战斗檄文的作用/8609 得人心者得天下/8810 英雄难过美人关/9011 曲意逢迎要看场合/9212 离间之计的妙用/9413 蒙混过关话伪装/9614 顺从敌人的意图行事/99第四章 谋略在先谋略在先,行动在后,这是成大事的法则。善于谋大事者,凭借的是超人胆略和聪明智慧。智慧也是交战双方的一种无形力量对比。两军厮杀,指挥员的智慧对于战局的胜负起着决定性作用。01 善于借助权威的力量/10302 音乐与战斗力/10503 齐军对付山戎的战术/10804 老马识途与足智多谋/11005 巧打预防针/11206 东道主一词的来历/11407 弦高的机智/11608 以酒施谋的技巧/11909 独特的语言艺术,/12110 楚共王以敌攻敌的计谋/12311 蹊跷的“驴”、“磨”战法/12512 孙武伐楚谋略/12713 勾践称霸的奥秘/13014 变被动为主动的策略/13215 孙膑的“诈疯魔”之计/13416 从赛马看军事运筹/137第五章 虚实结合兵家谋略,贵在多变,妙在设奇。奇与不奇,是衡量谋略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战机是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时间段。“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捕捉战机的过程,通常就是出奇制胜的过程。01 临机决事的典型范例/14302 秦军的破釜沉舟之谋/14503 晏平仲折冲尊俎的本领/14704 半济而击的战术/14905 勾践以奇谋战胜吴军/15106 避实击虚的形象图解/15307 减灶与增灶的奥妙/15508 鸡鸣狗盗之术/15709 “火牛阵”的威力/15910 秦军的诡诈之道/16111 先机不可失去/16412 军事改革中的闯将/16613 狡兔三窟与用兵三策/16914 教养是衡量军队战斗力的标志/171第六章 为将之道凡为将者,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公正的品质与宽宏的度量,并以坚定的意志、卓越的见识与非凡的观察力,使自己成为众望所归、全军敬仰的中心。胸怀坦荡,与人为善,是高级指挥员必备的素质。为将之道最重要的是要有大度能容的胸怀和文治武功的才干。01 目夷的“能”与“贤”/17502 从“绝缨会”看将帅气度/17803 齐顷公戏客的教训/18104 勾践的韬晦之计/18405 决心影响成败/18606 用人不能有疑心/18807 团结问题很重要/19008 戎狄的伏击与卫懿公之死/19309 两面三刀害处多/19510 对“仁义”的错用/19711 得民心者得天下/19912 从庄王问鼎看伐交/20113 晋国缉盗的辩证法/20314 弭兵不可忘战/20515 文武之间的关系/20716 吴起的富国强兵之道/210第七章 用人策略从军事谋略学的角度来讲,能够把部属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发挥出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指挥员最大的谋略。人才是胜利之本,善用人才,不拘一格,才能成就大业。01 不拘一格用人才/21502 爱兵才能立威/21703 赵括的悲剧是什么/22004 王翦的益兵之策/22305 曹沫手剑劫齐侯/22506 谋略与人才之间的关系/22707 魏文侯用人不疑/22908 求实精神不可丢/23109 选人也得讲技巧/23310 罕见的用人胆略/23611 《逐客令》发而复收的缘由/23812 关于尉缭其人/24113 防患于未然/243第八章 真假之计真假之计存在利害关系,有其利必有其害,有其害必有其利。然而利有大有小,害有轻有重,必须全面考虑,详加权衡,利大害小方可行,利小害大不能干。战争的本质是利益的争夺。01 正确对待利害关系/24702 巧取鹬蚌之利/24903 物极必反之说/25104关于“退避三舍”的真正意义/25405 苦肉计的雏形/25606 郑襄公“坐观成败”的得失问题/25807 正确理解“筑室耕田”的本意/26008 如何看待兵因地而强之说/26209 激将法的灵活运用/26510 取与予的辩证关系/26811 贪利之心不可有/27012 智取兵符之举/27213 李牧三次“示不能”/275
章节摘录
张仪在秦国为相的时候,苏秦只不过是个年轻的“娃娃”,也根本没有和张仪打过交道。实际上,张仪的真正对手是公孙衍。因此,合纵说的创始人不是苏秦,而是公孙衍。 合纵与连横是贯穿战国中期乃至后期军事行动的重要一翼。从总体上讲,所谓“合纵”、“连横”,除了前面讲到的反映各国新兴的商人地主与旧领主之间的阶级关系之外,从地域上来看,当时那些弱国是以“三晋”(韩、赵、魏)为主、北连燕、南连楚为纵,东连齐或西连秦为横,从策略上来说,合纵可以拒秦,也可以抗齐,是“合众弱以攻一强”,是阻止强国进行兼并的策略;连横是“事(仆从)一强以攻众弱”,是强国迫使弱国协助它进行兼并的策略。实际上,无论是合纵还是连横,都是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而结成的不同联盟,其内容也不断发生变化。有时合纵得势,有时连横占上风;此时是朋友,彼时又变成了仇敌。公孙衍也好,苏秦也好,他们发动的合纵运动,最后以齐国败北、苏秦被车裂而告结束。张仪的连横虽对秦国的强大和最后统一中国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张仪的活动距秦统一中国还有一百多年。 战国中期的合纵连横活动,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特殊事件,但作为一种谋略思想却被后世的兵家所袭用。秦统一各国采取集中力量、各个击破的方针,是与外交上的结盟策略相配合的,西汉和三国时期的战争也都伴随着外交斗争。 战争结盟作为一种策略,又是以利益为前提的。张仪人秦提倡连横,符合秦国抗齐控制各国、逐次吞并诸国的意图,也正迎合了某些小国想借一强的保护而苟且偷安的心理;公孙衍发起合纵,正是秦国伐魏获胜,东方各国感到秦国咄咄逼人,认为有“五国伐秦”之必要的时候。正因为有不同的利害关系,才有合纵连横两种不同的策略。但是,战争的利益都是具体的,在结盟的各国中,由于利害关系各不相同,因此任何联盟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公元前318年的第一次合纵攻秦,楚、燕两国虽在口头上作了许诺,但内心总觉得对自己好处不多,甚至可能引来灾祸,于是在“三晋”与秦国于修鱼交战时,采取了坐山观虎斗的态度,致使“五国合纵”以三国联军的失败而告终。苏秦以后几次合纵最后都没成功,其根本原因是各国为利益而互相掣肘。
编辑推荐
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用计施谋,影响着人生命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