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庄子

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万卷  作者:庄子|校注:李康  页数:424  

前言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生活在战国时期,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约比孟轲的年龄略小,曾做过蒙邑的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一生淡泊名利。    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他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章专家学者们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庄子》一书中继承和发展了老子关于“道法自然”的观点,把“道”作为世界的本源,认为“道”是自足的和永恒的,事物之间的差别只是相对的。与这种宇宙观相适应,庄子提倡“自然无为”的人生观,主张保持个人身心自由,追求一种无拘无束、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也就是是物我两忘的精神。因此,庄子有着通达的生死观;庄子认为是道给予我们形貌,天给予了我们形体,我们要做的是不要因为好恶而损害自己的本性。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刘熙载《艺概·文概》说:“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在精神上,庄子主张逍遥自在,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境界;庄子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始;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庄子》作为中化文化的源典,其论证的主张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里去。作为一部传世经典,《庄子》的历代注家虽多,但是毕竟与我们现今生活具有一定时代差距,在阅读的时难免会有一些不便。因此,我们挑选国内百年来学界公认的最权威版本清人郭庆藩《庄子集释》为底本,保证了文字的准确可靠。约请专家从符合现今中国世界观的基础上进行注释,在力求翻译信、达、雅的同时,融入图片、注音、注解、译文、读解心得等众多素材,完美地再现了《庄子》三十三篇汪洋恣肆,瑰丽神奇的文章华彩与神游八表、与天不老的哲学启迪。相信广大读者徜徉在经典语言优美丛林的同时,也能一起感悟到这部“精神自由第一经典”的魅力。

内容概要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生活在战国时期,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约比孟轲的年龄略小,曾做过蒙邑的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一生淡泊名利。  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他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庄子内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庄子外篇骈拇马蹄胺箧在宥天地天道刻意缮性秋水至乐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庄子杂篇庚桑楚徐无鬼则阳外物寓言让王盗跖说剑渔父列御寇天下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天下的事物都各有它们固有的常态。所谓常态,就是弯曲的不依靠曲尺,笔直的不依靠墨线,正圆的不依靠圆规,端方的不依靠角尺,使离析的东西附在一起不依靠胶和漆,将单个的事物捆束在一起不依靠绳索。于是,天下万物都不知不觉地生长而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生长,同样都不知不觉地有所得而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有所得。所以古今道理并没有两样,不可能出现亏缺呀。那么仁义又为什么无休无止地像胶漆绳索那样人为地夹在天道和本性之间呢?这就使天下人大惑不解了!小的迷惑会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会使人改变本性。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自从虞舜拿仁义为号召而搅乱天下,天下的人们没有谁不是在为仁义争相奔走,这岂不是用仁义来改变人原本的真性吗?现在我们试着来谈论一下这一问题。从夏、商、周三代以来,天下没有谁不借助于外物来改变自身的本性。平民百姓为了私利而牺牲,士人为了名声而牺牲,大夫为了家族而牺牲,圣人则为了天下而牺牲。所以这四种人,所从事的事业不同,名声也有各自的称谓,而他们用生命做出牺牲以损害人的本性,却是同一样的。臧与两个家奴一块儿放羊却都让羊跑了。问臧在做什么,说是在拿着书简读书;问在做什么,说是在玩投骰子的游戏。这两个人所做的事不一样,不过他们丢失了羊却是同样的。伯夷为了贤名死在首阳山下,盗跖为了私利死在东陵山上,这两个人,致死的原因不同,而他们在残害生命、损伤本性方面却是同样的。为什么一定要赞誉伯夷而指责盗跖呢!天下的人们都在为某种目的而献身:那些为仁义而牺牲的,世俗称他为君子;那些为财货而牺牲的,世俗称他为小人。他们为了某一目的而牺牲是同样的,而有的叫做君子,有的叫做小人。倘若就残害生命、损伤本性而言,那么盗跖也就是伯夷了,又怎么能在他们中间区分君子和小人呢!况且,把自己的本性缀连于仁义,即使如同曾参和史鳅那样精通,也不是我所认为的完美;把自己的本性缀连于甜、酸、苦、辣、咸五味,即使如同俞儿那样精通,也不是我所认为的完善;把自己的本性缀连于五声,即使如同师旷那样通晓音律,也不是我所认为的聪敏;把自己的本性缀连于五色,即使如同离朱那样通晓色彩,也不是我所认为的视觉敏锐。我所说的完美,决不是仁义之类的东西,而是比各有所得更美好罢了。我所说的完善,决不是所谓的仁义,而是放任天性、保持真情罢了。我所说的聪敏,不是说能听到别人什么,而是指能够内审自己罢了。我所说的视觉敏锐,不是说能看见别人什么,而是指能够看清自己罢了。不能看清自己而只能看清别人,不能安于自得而向别人索求的人,这就是索求别人之所得而不能安于自己所应得的人,也就是贪图达到别人所达到而不能安于自己所应达到的境界的人。贪图达到别人所达到而不安于自己所应达到的境界,无论盗跖与伯夷,都同样是混乱邪恶的。我有愧于宇宙万物本体的认识和事物变化规律的理解,所以就上一层说我不能奉行仁义的节操,就下一层说我不愿从事滞乱邪恶的行径。

媒体关注与评论

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  ——李白《大鹏赋》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下发展。  ——郭沫若《鲁迅与庄子》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  ——闻一多

编辑推荐

《图解庄子》建立东方人生观的途径,每次阅读如醍醐灌顶的经典,每一册收藏可以伴随终生的经典,精准原典,白话通译,专家心解。中国古典文学顶级学者博璇琮推荐作序,汲取先贤智慧•铺就成功阶梯。国学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图解庄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