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7-1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作者:林语堂 译者:宋碧云
Tag标签:无
前言
自 序 我写苏东坡的一生其实并没有别的理由,只是想写罢了。多年来,为他作传之事一直挂在我心上。1936年,我携家赴美,随身除了带着一套精选精刊的国学基本丛书,还带了几本苏东坡所著及与他有关的古刊善本书,完全没有顾虑到它们要占很大空间。那时候,我就希望能写一本有关他的书,或者翻译他的一些诗文,就算做不到这些,在我出国期间,也希望有他陪在身边。书架上有这样一位魅力无边、创意无限、廉正不阿、百无禁忌且卓尔不群的人所写的作品,会让人觉得有无比丰富的精神食粮。现在,我终于可以全心来为他写传,实在是一大乐事。 生动活泼的人物个性始终是个谜。世上有了一个苏东坡,以后再难有第二个像他这样富有个性的人。对这种人下定义,通常只是徒劳而已。对于一个多才多艺、生活又多姿多彩的人物,要从他的生平和性格中挑出一些让读者钟爱的特质并不难。我们可以说苏东坡是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亲民的官员,大文豪,新派画家,大书法家,造酒实验者,工程师,假道学的反对者,静坐冥想者,佛教徒,儒学政治家,皇帝的秘书,酒鬼,厚道的法官,坚持自己政见的人,月夜游荡者,诗人,或者谐谑的人。然而,这些恐怕都无法构成苏东坡的全貌。或许我可以这么作个总结——在中国,一提到苏东坡,总会让人露出真挚而钦佩的笑容。比起其他的中国诗人,苏东坡的人格特质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丰富、广博和幽默感,具有超绝的智力和无邪的赤子之心,犹如耶稣所描述的,兼具了蛇的智慧与鸽子的温顺。不可否认,这种罕见的结合,世间少有,而苏东坡正是其中之一,他终其一生都让自己保持全然的自然与真诚。政治上的钩心斗角、权谋巧诈与他的品格格格不入;他灵光乍现时写下的,或者为了批评他厌恶的事情而作的诗文,都是他心灵自然的流露,顺乎天性,正如他写过的“春鸟秋虫声”;也可以比拟为“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他一直深陷政治斗争之中,却始终超越于钩心斗角之上。他不忮不求,一路吟咏、作文、评论,纯粹只是为了表达心中的感受,从未考虑可能会对自己造成不良后果。也因此,在今天读者仍以欣赏他的作品为乐。他始终关心时事,直抒己见。他的作品散发着生动活泼的个性,语言或戏谑或庄重,视场合而定,但永远真挚、恳切、忠于自我。他写作没有别的理由,只因爱写;今天我们欣赏他的作品,也没有别的理由,只因他写得如此优美、如此豪爽,且字字出自他纯真的内心。 分析中国一千年来为什么历代都有许许多多苏东坡的热情仰慕者,我得到了第二个理由,与第一个理由相同,只是换个说法罢了——苏东坡有魅力。正如女人的风韵、花朵的美丽芬芳,容易感受却很难说出其中的成分。苏东坡的主要魅力在于,他是一个经常让他妻子或者最爱他的人操心的奇才,不知道是该敬佩他大无畏的勇气,还是该阻止他免受他人的伤害。显然,他性格中有一股力量,谁也挡不住,这种力量从他出生的那一刻开始,直到死亡合上他的嘴巴不再让他谈笑才停止。这种力量即我行我素。他挥洒自如,他可以古怪或威严,戏谑或庄重,我们从他的笔尖就能听到人类情感的心声,有欢乐、欣喜,有幻灭、觉醒,有顺从、忍受。他喜好欢聚宴饮。他说自己性不耐烦,遇到厌恶的事物就如“食中有蝇,吐之乃已”。他不喜欢某位诗人的诗句,就品评道:“正是京东学究饮私酒、食瘴死牛肉,醉饱后所发者也。” 他开玩笑不分敌友。在一次盛大的朝廷盛典上,他当着所有大臣的面嘲弄某位道学家,刺痛了对方,也因此尝到苦果。然而,别人不能理解的是,他会因为一件事情生气,却绝不会憎恨别人。他恨罪恶之事,对作恶之人却不记在心上,只是不喜欢而已。怨恨是无能的表现,他从未才不如人,因此他从来不知何谓怨恨。大体说来,我们得到一个印象,他一生优游吟咏,怡然自得,悲伤和不幸降临时,他也能一笑置之。在下一支拙笔想要描写的就是这种风骨。他能成为众多中国读书人所钟爱的诗人,原因也在于此。 这本书是关于一个诗人、画家、百姓之友的故事。他感触深刻,思想清晰,文采华美,行动果敢,从来不因自己的利益或变动的时势而见风转舵。他不懂得顾及自己的利益,对同胞的福祉却异常关注。他仁慈慷慨,虽攒不下一文钱,却自觉富比帝王。他固执,多言而妙语如珠,口无遮拦,是光明磊落之人;他多才多艺,好奇,有深度,玩世不恭,举止浪漫,文字却优美典雅。他为人父兄、丈夫俨然是一钝儒,骨子里却是道家风范,讨厌一切欺瞒和伪善。他的文采为其他文人学者所望尘莫及,因此他根本用不着嫉妒别人;他的伟大,已达到温柔敦厚的地步。他单纯真挚,向来不会装腔作势;公事缠身时,他会自比为套上缰索的野鹿。他活在乱世,自然就成为政治风暴中的风向标,对颟顸自私的官僚来说,他是敌人,在反压迫的人民心目中,他则是斗士。虽然历任皇帝私底下崇拜他,连皇后也成了他的朋友,但他却落得被贬谪和逮捕的下场,一直活在屈辱中。 苏东坡的最佳名言,是他对弟弟子由所说的话,也是他自己最好的写照: 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苏东坡一生行事都关乎心灵。难怪他快活无比,无忧无惧,一生如一阵清风拂过。 在玄学方面他是佛教徒,知道生命是某物暂时的形态,是短暂躯壳里的永恒灵魂,但是他不能接受生命是负累和苦难的理论,他认为并不全然如此。至少,他自己时时刻刻都过得很快活。他有印度佛教的思想,性情却是地地道道中国的。由佛家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和道家的简化人生,这位诗人在思想观念中冶炼出一种新的混合人生观。人的一生充其量只有“百年”,但也够长了,纵使他寻找长生不老仙丹失败,只要还活着,生命中的每一刻依然美好。他的肉身难免要死,但是他的灵魂在来世则可能化成天上的星辰或地面的河川,照耀、滋润、供养所有的生命。在这一世,他只是永恒无常中出现的一粒微尘,至于是哪一粒则无关紧要。生命毕竟是永恒的、美好的,他活得很开心。这就是这位乐天才子的部分奥秘。 我不想给本书正文附加太多注,不过我的描述必有出处可循,而且尽可能引用原文,只是不明显罢了。因为所有资料都是中文,脚注对大多数美国读者并不实用。在附录二中的参考书目中可以找到对资料来源的概括说明。为了避免读者被中国名字搞昏头,不太重要的人物,我已省略其名,有时只提姓氏。在古代,中国文人常有四五个名号,所以提及一个人,也有必要首尾一贯,只用一个名字。音译中国人名,我舍恶劣的“hs”,改用“sh”,这样才合乎常理。有些诗词我将之译成英文诗,有些则因用典之故,译起来十分古怪,诗意尽失,不加长注又怕意义含糊,索性改写成英文散文。
内容概要
苏东坡以其天纵之资,纵横于儒、释、道之间,在诗、词、文、书、画方面皆登峰造极,另辟新界。他政绩卓著、爱民如子、文韬武略兼备,在慈善事业和公立医院领域首开世界先河,堪比和煦春阳,带给世界无尽生机和温暖。只因襟怀苍生,而使其生活寄于风雨,岁月失于道路,命运困于党争。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早已没入历史的尘埃,而他所代表的伟大人格与社会良心,直至今天仍熠熠生辉。
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性格鲜明,形象饱满,可亲可敬,跃然纸上,堪称人世间最完美的理想人格。
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1976) 文化大师,作家,以英文书写而扬名海内外,四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 林语堂旅居美国数十年,骨子里仍是传统的中国文人,其作品无不体现着儒释道三者的结合,传达着中国人特有的智慧、气质和情怀。 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代表作品有《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京华烟云》《风声鹤唳》《苏东坡传》《武则天正传》等。
书籍目录
译序001 自序003 卷一 童年与青年001 宋仁宗景祐三年至嘉祐六年 (公元一〇三六年——一〇六一年) 002第一章 文忠公 012第二章 眉山 018第三章 童年与少年 026第四章 赶考 033第五章 父子行 卷二 壮年043 宋仁宗嘉祐七年至神宗元丰二年 (公元一〇六二年——一〇七九年) 044第六章 神、鬼、人 057第七章 国家资本主义 073第八章 拗相公 092第九章 人为恶行 099第十章 手足情深 105第十一章诗人、名妓与和尚 125第十二章抗议诗 135第十三章黄楼 142第十四章 逮捕与审讯 卷三 老练155 神宗元丰三年至哲宗元祐八年 (公元一〇八〇年——一〇九三年) 156第十五章 东坡居士 167第十六章 赤壁赋 175第十七章 瑜伽与炼丹 185第十八章 东飘西荡 194第十九章 太后恩宠 205第二十章绘画艺术 213第二十一章自退之道 223第二十二章工程与赈灾 234第二十三章百姓之友 卷四 流放岁月241 哲宗绍圣元年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 (公元一〇九四年——一一〇一年) 242第二十四章二度迫害 251第二十五章岭南谪居 262第二十六章仙居伴朝云 269第二十七章海外 280第二十八章终了 附录一年谱289 附录二参考书目及资料来源292 附录三书目302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要认识一个死去千年的人其实并不难。想想我们对同市的居民或市长的私生活,所知是多么有限,有时候反觉得死人比活人更容易了解。至少有一点,活人的一生还没有过完,谁也不知道他遇到危机会做出什么事来。酒鬼会改过,圣人会堕落,牧师也许会和唱诗班的少女私奔,活人总有太多太多的“可能性”,而且活人有隐私,某些隐私往往在他死后很久才真相大白。因此,对同时代的人往往很难进行评判,他的一生和我们太接近了。但像苏东坡这样的古诗人就不同了。我读过他的杂记、一千七百首诗词和八百封私人信件。认不认识一个人不在于是否和他同一时代,这只是“同情的理解”的问题,即站在当时理解当时的情况。毕竟我们只认识自己真正了解的人,而且只对自己真正喜欢的人才能充分了解。我想我认识苏东坡是因为我了解他,而我了解他又因为我喜欢他。喜欢一位诗人向来是个人口味的问题。以诗词的伟大标准——清新、自然、工巧和“同情的理解”来说,我认为李白已取得更卓越的成就,而杜甫更能给人大诗圣的印象。但是毫无理由地,我最喜爱的诗人却是苏东坡。 我认为苏东坡的伟大人格,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比任何一位中国作家来得更为鲜明突出,也更完整地刻在了他的生命和作品中。苏东坡的精神在我心中会如此清晰,原因有二。首先,苏东坡本人才气纵横,遍布于作品的字里行间,就像我见过的那两幅东坡墨竹原作一般,墨迹灿然,仿佛一小时前才下笔似的。这是一种奇特的现象,莎士比亚的情形亦是如此。莎翁文字的活力直接发自他善感而丰富的内心,到今天仍然生动无比。尽管经过历代专家学者的努力之后,我们对莎翁的生活仍然所知不多。但是,在他死后四百年,我们却借着他注入作品中的情感,了解了他心灵的奥秘。 第二个原因是,与中国其他诗人相比,记载苏东坡一生的资料要完整些,包括各种记载他漫长多彩政治生涯的史籍、他本人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将近一百万字)、杂记、遗墨和私人信函以及由他同时代的人以杂记和传略的方式留存到今天的许多随笔。他死后一百年间,没有一本重要的传略不提到这位诗人。宋朝的文人都善于写日记,著名的有司马光、王安石、刘挚、曾布等人;也有人不屈不挠地写传略,王明清和邵伯温就是最好的例子。由于王安石国家资本主义所造成的复杂形势,以及苏东坡时代政治斗争的炽热和激烈,这个时期作家所保存的资料,包括对话在内,特别丰富。苏东坡本人不写日记,他不是那种爱写日记的人——那样对他来说太有条理、太忸怩了。但是他写过一本杂记,是他对各项旅程、思想、人物、地点和事件按日期或不按日期的记载。别人也忙着记下他所说所做的一切,他的信件和题跋都由崇拜他的人仔细保存了下来。身为大家争相寻访的书法家,他习惯在酒宴后作诗来描述当时场面,或者写些表达自己思想见解的杂感评论送给朋友。这些诗作都被人妥善保存,传给后代,有时也高价出售。这些即兴杂记题跋包含了不少苏东坡优秀的作品。他有八百封书信和六百则著名的亲笔小记和题跋流传到今天。因为苏东坡太受欢迎了,黄庭坚等后辈才争相收集他的墨迹书简,集成一册出版。苏东坡死后,成都有一位收藏家马上开始收集他的墨迹书简,刻在石头上,把拓印本当作书法作品来卖。一次,苏东坡有感于时事,作诗一篇,立刻被众多文人争相传阅和背诵。苏东坡这些作品发乎真情,但内容却是对朝廷表示异议,再加上当时忠臣文人都被逐出京师,统治者的怒气便集中到了他一个人身上,几乎害他送命。他到底后不后悔呢?表面上,他在放逐期间对不太亲密的朋友说后悔了,但是对至交好友却坦露说毫无悔意,并且说遇到此类事情,如“食中有蝇,吐之乃已”,仍会做同样的选择。由于这种至诚的流露,他也以身居高士之首而自伤,在与身居要职的心地狭隘小人徒然斗争一番后遭到第二次流放,远走当时中国域外的海南小岛。他坦荡处之,有几分相信是命运使然。 因此,苏东坡成为文学闲话的中心,死后尤其受到深广的敬重也是很自然的。与西方作家相较,李白可以媲美雪莱或拜伦,他是一颗燃烧自己展现瞬间壮景的文学流星;杜甫就像弥尔顿,是一个热心的哲学家和老好人,以贴切、渊博、古朴的笔墨写出丰厚的作品;而苏东坡永远充满活力,他性格比较像萨克雷,在政坛和诗词上的盛名则像雨果,同时又具有约翰生博士那份动人的本质。不知怎么,约翰生博士的痛风病直到今天仍令我们不安,弥尔顿的盲眼却不尽然。如果约翰生同时又兼有画家庚斯博罗的特色,且像蒲柏用诗词批评政治,又像斯威夫特吃过那么多苦而没有斯威夫特的尖酸味儿,我们就能找出一个英国的类比对象了。苏东坡的人道精神并没有因遭受许多困难而变得尖酸刻薄,而是更加醇美。今天我们喜爱他,也是因为他饱受了人生之苦。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国古代赞誉文人有三绝之说。三绝者,诗书画三个方面皆能达到极高水平之谓也,苏轼至少可以说已达到了五绝:诗、书、画、文、词。因此,我们可以说,苏轼是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最全面的伟大天才。论诗,他为宋代一大家。论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论画,笔墨凝重,大气磅礴。论书,他是宋代苏、黄、米、蔡四大家之首。论词,它摆脱了婉约派的传统,创豪放派,与辛弃疾并称。 ——季羡林 谁都有年少轻狂的时候,我30岁前第一次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虽然惊叹于林语堂的笔力,却觉得这本书只能打70分,要我自己写,至少可以写到80、90分,可二十多年过去了,市面上最受认可的还是林语堂版,张炜版的一个字都没写。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 我深深敬仰林语堂。他既能很严谨地写出中文的大辞典,又能用流利的英文写《苏东坡传》。林语堂自称自己有着“西洋人的头脑、中国人的心灵”。拥有西洋人的头脑,就能够做好一个国际公民;但中国人的心灵,使他始终带着自己不折不扣、毫不含糊的文化符号,把中国人的气度挥洒在世界之上。 ——于丹
编辑推荐
首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国际笔会首任华人副会长林语堂先生最满意的作品完美呈现! 畅销台湾的《百年孤独》《老人与海》中文版译者,宋碧云女士历经四十载五番修订,打造华语世界公认的最权威版本! 享誉国际文坛的一代大师,全面呈现他最钟爱的英才,尽显“五绝”天才苏东坡的理想人格! 苏东坡已在历史长河中渐行渐远,而他所代表的伟大人格和社会良心直至今天仍熠熠生辉!这正是《苏东坡传》的魅力和活力所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