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上下册)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作者:(春秋)孔子 著,王凯瑞 整理  页数:394  字数:350000  

前言

一个有花香的地方就会令人眷恋流连,一个飘着书香的社会必定和乐而文明,而永久不逝的书香是来自先辈圣贤著述刊定的经典。什么是经典呢?经,是构成纺织物的主线,典,是人们双手尊奉的要籍,经典就是我们敬爱的先人们为我们灿如织锦的文化造就的主线,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尊奉的要籍。这些经典是先秦的《诗》《书》《易》《礼》、诸子百家,汉魏的传经、著史,唐宋_的诗词文章、道德义理。从先民的歌唱,圣贤的著述到元明清的戏曲、平话、小说,无不贯穿着人文精神、大爱情怀。中国文化的基调是关心人世、热爱人生的。健进而厚德,中和而崇礼,尊重自然万物而心系苍生家园。我们童稚咿呀学语就都会诵读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中,有深情,有旅地,有自然万物,也有游子心中的故乡。中国文化中的爱,深沉到很少说出这个字,但这种爱融于血而化于心,倘使有一天人类走向了宇宙,到那时。地球就是人们低头思念的故乡。我们的经典到那时也会给我们智慧、情感和力量。

内容概要

孔子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他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返回鲁国后仍然不得志,于是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教育的先河。执教期间。他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透过《论语》。我们可以聆听孔子“性相近,习相远”、“有教无类”、“任人唯贤”、“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学方法。可以了解他“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的教育思想。“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的治国安邦理论。总之,《论语》作为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对中华民族的道德形成起过重大影响。

作者简介

作者:(春秋)孔子 合著者:王凯瑞

书籍目录

上册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下册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章节摘录

插图:译文孔子说:“学习以后,能在一定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感到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感到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我,我却不埋怨,不也是一位有教养的君子吗?”读解心得这是《论语》第一篇第一章,专论学习,着重讲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两千多年来,在知识分子中广为流传,影响甚深。孔子生平以“学不厌而教不倦”自许,这一章可视为孔子自学之自述,但不宜把它当做孔子毕生经历的写照与总结,因为它不能概括孔子为礼而奔走呼号的一生。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人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编辑推荐

《论语(套装上下册)》:在巨变与浮躁的时代里,历经千年沉淀的国学营养将是我们抵御精神危机、价值危机和经济危机挑战的法宝。在国学大师冯其庸先生的指导下,我们编纂了“书香经典”这一涵盖至圣先贤智慧的系列丛书。这是一套全新的、彩色的图文书系,它包含三十种国学、国艺经典,在古代典籍原文的基础上,我们清专家进行注释、翻译,深入而浅出地解读了我国传统国学和国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和流派。尤为突出的特色是本系列丛书邀请了北京著名的邢曼手绘工作室,用色彩还原历史,用色彩还原典籍,给读者一种以时尚诠释经典的享受;而其仿宋的线订装帧形式,更是读者学习国学,兼及收藏的最佳选择。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论语(上下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也许是年龄的不断增长,对古典的东西越来越有兴趣了.
  •   就是冲着这个版本买的,这个版本的国学一套书都买了。万卷出版社值得珍藏。
  •   可以,就是注释仍不太专业
  •   内容还可以,翻译也过得去,但有很多字不认识,查字典也没有,难的字有注音就更好了
  •   这一套书其实家里已经有了其他的版本,只是这套书的设计、装帧很喜欢就又挑了几本买了。总体感觉还可以。就是书中的释义啦什么的太多,都要淹没原文了,不好。要把这套书做成经典就要把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去掉,就是这些东西把经典毁了。这套书快做成少儿读物啦。
    说到经典,想起我们读经典有什么用呢?这样一个比较功利的问题。个人的想法是:25岁之前要学习经典,背诵经典,但是作用不显著;但25岁到35岁之间经典就开始塑造一个人成熟健全的人格了;而35岁到45岁之间经典就是一个人人生方向和指针了;那么45岁之后经典就是人生的基石,不可动摇了。年龄只是大概的划分,没什么实际意义。但经典却有他的意义。大家一起读。
  •   此书送来打开包装一开,傻了眼是盗版书,没想到千盼万盼盼来的却是这般书籍。当当啊我在您这里买了三次书有两次你却给我寄来盗版书籍,您让支持你的消费者太失望了
  •   如题,总体感觉好,有图片有解说,如果是刚接触,可以看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