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沈智、 盘运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 (2009-09出版) 作者:沈智,盘运 著 页数:308
Tag标签:无
前言
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以后,其思想文化逐渐与儒家、道家等各家交相融合,形成了独立完整的思想体系。历经两千多年的传承发展,佛教思想文化渗透到了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哲学、道德、文学、音乐、雕塑、美术、建筑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佛家(也称释家)是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思想资源与思想传统之一,如果不了解佛家思想,就没有资格说了解了中国文化。佛家思想朴素、平和,是出世的明了,是通晓的觉悟。佛家倡导众生平等,众生所具有的智慧、德行、能力、福报与诸佛是一样平等的,故有“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之语;佛家讲求净心自悟,故有“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之训;佛家力劝众生破执,故有“前愆既不灭,后过复又生,何名忏悔?”之叹;佛家奉行慈悲为怀,故有“独作诸善,不为众恶”之劝;佛家坚信明心见性,故有“断欲守空,即见道真”之述……佛教的人生智慧是解脱的智慧,无执的智慧,它启迪人们忘掉外在的嗜欲,消解心灵上的偏执,破开自己的囚笼,直悟生命的本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佛家思想或深奥,或浅显,或平淡,或欢畅,每每让人琢磨不透,感觉难获正解,失去追索之心,从而与这一重要的传统文化失之交臂,至为可惜。有鉴于此,我们特别推出这本《细读释家经典200句——佛陀的智慧明灯》,希望能用这200个经典佛家名句打开佛家思想的大门,在读者与浩瀚深奥的佛理之间构建起一座互通的桥梁。
内容概要
《细读释家经典200句:佛陀的智慧明灯》查证诸多资料,旁征博引而深入浅出,用浅显流畅的文字及简洁独特的观点阐发佛理见解。精彩的佛学故事、生活寓言以及精美的佛学版画,更在读者与浩瀚深奥的佛理之问构建起一座互通的桥梁。 释家是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思想资源与思想传统之一,释家思想朴素、平和,是出世的明了,是通晓的觉悟。《细读释家经典200句:佛陀的智慧明灯》归纳其思想菁华,集腋经典200句,佛学大要尽显视野,让读者大众以澄明、透彻的心境对待生命,还原喜乐自在的人生。
书籍目录
第1章 自性平等众生是佛001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002 故吾说无常,正是佛说真常之道也。003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004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005 法无四乘,人心自有等差。006 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007 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日道。008 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009 其法无二,其心亦然。010 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011 自性若悟,众生是佛。012 因守无常心,佛说有常性。013 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014 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015 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016 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017 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018 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019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020 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021 无二之性,即是实性。022 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023 处凡愚而不减,在圣贤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024 叶落归根,来时无口。025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026 学道常于刨生观,即与诸佛同一类。027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028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029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030 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是世间。031 起修皆妄动,守住匪真精,妙旨因师晓,终亡染污名。032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033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034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035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036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037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038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039 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040 若能如实观察,了了证知,是名成菩提。041 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042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043 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第2章 识得本心净心自悟044 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045 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046 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047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048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049 生死炽然,苦恼无量。050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051 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052 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如来知见。053 若悟——皆空,即当心如太虚,洞然无碍。054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055 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056 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057 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058 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059 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060 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061 住心观净,是病非禅。062 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063 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064 若著心著净,即障道也。065 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066 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067 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068 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069 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070 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复如是。071 已能随顺,转不退轮,善解法相,知众生根,盖诸大众,得无所畏。072 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073 梵行高远,慈悲一切。074 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075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076 渡生死河,戒为船筏。077 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第3章 果位证得自在人生第4章 仁慈为善自我慎独第5章 明心见性佛法自在
章节摘录
插图:第1章 自性平等众生是佛综述佛教是佛陀思想的体现,它指导我们认识人生,教导我们如何把握自己,充实人生;教给我们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在社会与家庭生活中如何能够和谐美满;教我们待人接物,、持身处世,造命增福,修身养性等;使我们知道断除迷惘烦恼,转迷成悟,离苦得乐以至自性回归净土,证人涅槃。它教导我们把形而上的道体与形而下的物象合而为一,明心见性,达一真法界,以至过上快乐、清净、安详、自在的人生;教导我们学习佛、菩萨的慈悲为怀的精神,以善、慈悲回报社会,以利他为正法指归,以此来实现人性的价值。世人本身所具足的智慧、德行、能力、福报与诸佛是一样平等的。人们不能成佛、成就般若智慧,是因为迷失了自性,堕落在六道当中。世人的本性迷失之后还有一点小智慧、小聪明、小的德能、小的福报,那只是修来的福德,而不是自性的福德。迷失在六道里的世人只有依照佛法,清净修行,去除痴迷,才能证得佛果。不同的人诵读同一部佛经,会产生不同的认识、领悟到不同的佛家境界。我们在修行佛法之前,一定要对佛法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
编辑推荐
《细读释家经典200句:佛陀的智慧明灯》: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著名主持人、策划人,阿忆教授作序推荐,简读之可含英咀华,精读之可参悟灵修。吟诵释家思想的菁华妙语,领会深奥佛理的浅显解读,破解善恶因果的禅学玄机,证得净心自悟的不二法门。佛陀的智慧明灯,净心见性,释欲破执,直悟本真,感悟解脱的智慧,200句佛理菁华为您消除心灵的桎梏迷障。每天一句佛语让您忘掉外在的嗜欲,破开心灵的囚笼。放心,修佛,释家。智品书业,经典文史,开心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