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樊华 万卷出版公司 (2009-09出版) 作者:樊华 页数:242
前言
做了几年教育报道的“跑线记者”,对学校、老师、学生乃至家长们的酸甜苦辣真的是“感同身受”。——大家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这个目标往远了说就是让孩子们长大后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往近了说就是让孩子们能够考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为了这个目标,大家都在竭尽全力,可以用一句诗句来形容:“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人们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该“可怜”的也不仅仅是父母心,还有孩子心、老师心,还有许许多多关心孩子们成长人的心。 然而,我们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许多努力和心血付出之后,并没有完全得到回报,“种瓜得豆”的情形还是经常发生,这让我们无可奈何,甚至无话可说。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以我做多年教育报道的经验和体会,我感到现今的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揠苗助长”者有之,武断专横者有之,溺爱娇惯者有之,让孩子实现自己的理想者有之,甚至拿孩子的成功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者亦有之……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也影响着家庭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家庭教育虽然从家庭产生的那一天就自然而然的存在着,但是,家庭教育真正作为一门学问,一个课题,至今也没有系统的、全面的、专业的研究,从而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让我们的家长在家教中有所遵循,有所借鉴。 于是,我们当下的家庭教育就处在了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谁能把这个“石头”摸得着、摸得准,谁“过河”的速度就会快一些。相反,那些摸不着“石头”的人,“过河”就会慢一点,弄不好还会被“淹”着。这本书里所收录的家教经验,每一篇都是那些“摸着石头过河”的家长实践过程和切身体会,他们讲述着自己“过五关斩六将”的成功经验,让天下父母分享自己教子有方的喜悦。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也不回避自己“走麦城”的痛苦经历,让那些和自己一样的家长不犯相同的错误,不重蹈覆辙。 在和老师、同学,特别是家长们的交往中,在写每一篇家教报道时,记者有欣慰、有困惑,也有许多感悟和感慨,多么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去研究家庭教育这门大学问,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家长指点迷津啊!令人欣喜的是,近几年记者有幸接触到了这些著名的专家学者中的一部分,看到了他们为启迪家长的智慧所做的不懈努力,也看到了由此而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和良好的实际效果。 让记者更为欣喜的是,家长中的有识之土如今也自发地组织起来了,或在网上开家教博客,或在小区办家教协会,或在同龄人中组成互助小组,大家共同面对家教难题,共同切磋家教心得,共同研究解决方案。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一句名言: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虽然有“王婆卖瓜”之嫌,但我作为一名忠实于生活、忠实于事实的记者,还是要说:这本书的文章大多是生动的、可信的、有用的,因为它们都来自于活生生的现实,没有半点添加和虚构,因而十分可靠,不会“误人子弟”。
内容概要
阿拉伯有一位智者,他长着很长很长的胡子,任何人的任何问题都难不倒他。可是有一天,一个孩子提出了一个让这位智者犯难的问题:“你睡觉的时候是把胡子放在被子的外面还是放在被子的里面?”智者是怎么回答的呢?他说:“我明天再回答你这个问题。”因为智者还真没注意到他睡觉时这胡子究竟放在了哪儿。 《做个智慧家长:一个教育记者对72个家庭的深度访谈》一书的灵感正是来源于此。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惑就像那位智者遇到的问题一样,只要实事求是,方法得当,并且善于运用一点小小的技巧,作者相信每一位家长都会成为智者。
作者简介
樊华,先后在沈阳晚报社会新闻部、专刊副刊部从事记者工作。在多年新闻采写工作中,发表了大量家庭教育报道,以丰富的采访经验和独特新颖的视角重新诠释当代教育理念,征服了众多家长读者。其采写的《我的名字让斯坦福选择了我》《老师,你就表扬一下咱家孩子呗》《英国女王的圣诞树是她设计的》等多篇文章,被评为辽宁新闻奖一等奖,2006年被评为“沈阳日报报业集团十佳记者”。沈丽丹,目前在一所市重点幼儿园担任教学工作。在儿童智能培养、家庭教育、早期儿童教育干预等领域均有一定研究与建树,创作有《甜蜜的负担——教子有方150招实用大全》等多部儿童教育专著,以及在台湾出版《天生我才必有“财”》一书。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倾听名人的教养心得郑渊洁:父母惯出来的奇才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发现播种你恐吓过自己的孩子吗做个智慧家长当青春期遭遇更年期像历史人物那样智慧地生活真诚第一,技巧第二只有“敢想”才能“敢写”每天十分钟,大声给孩子念书做一个文学爱好者吧网络文学:我手写我口“淘气包”的好朋友第二篇 “营养”我们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更重要想当刘翔,其实是学习困难女儿孤独的背影刺痛了我老师的希望成了她的负担他不是“诈病”把惶恐心情复位能帮助孩子的正是你高考失利怎样打开“心结”外孙,你太伤姥姥心了父母“经营”出来的孩子很脆弱班主任参与“心理会诊”你对妈妈说过“谢谢”吗第三篇 好孩子要从娃娃抓起培养宝宝懂礼仪“难于启齿”当如何开口宝宝脾气大着呢幼儿说谎别急着惩罚宝宝淘气是因为好奇教孩子与陌生人打交道“通道”不畅导致学习困难第四篇 100个孩子有100种教法敢冒风险的教育方式“不识数”的女儿爱上了数学“小小科学家”是这样“炼”成的怪招!让内向女儿学魔术关键时刻让女儿给全家上课从没因为学习的事儿数落过女儿老师,你就表扬一下咱家孩子呗潜移默化的威力是无穷的玩出来的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无心”插柳柳成荫白艳和她的“快乐育儿法”我不能剥夺儿子对父亲的爱用音乐增强孩子记忆力为孙女写下50万字《成长日记》学生干部:从国内当到国外第五篇 开明父母的“自由教育”乖女儿为何反抗我这个好妈妈爸爸,我向你买一小时的时间女儿,你是最棒的臭小子,长大了女儿也可以惩罚我两个智慧妈妈和网络争夺儿子孙女的作文拯救了她爸爸家长:一不小心犯了错学习不好就不是你的女儿了吗儿子的心为何如此冷酷父亲都干啥去了怎样和孩子说性第六篇 人的心里不能没有亮儿人的心里不能没有亮儿这个家给了我向上的力量孝顺和奶奶相依为命在不停的迁移中考上“南开”母亲把他骂醒了第七篇 留学经历我的名字让斯坦福选择了我陶妈“遥控”有技巧想干大事,就从小事开始吧最需要的是勇气伤心母亲哭诉儿子留学丢人事英国女王的圣诞树是她设计的
章节摘录
第一篇 倾听名人的教养心得郑渊洁:父母惯出来的奇才郑渊洁和儿子郑亚旗都只有小学学历,但都是知名人物,父亲成了“童话大王”,儿子是杂志主编。作为父亲,郑渊洁是成功的,然而郑渊洁说,他的成长、他的教育理念都深受他父母亲的影响。父亲的桌子上堆满了书郑渊洁出生时父亲在石家庄任哲学教员,在家里一边哄他,一边备课、看书。父亲的桌子上堆满了书,郑渊洁那时总看《资本论》,“我家的那本《资本论》现在还有我画的笔道”。因为父亲的缘故,郑渊洁从小就对读书写字产生了崇拜心理,“我走写作这条路跟我父亲的关系非常大,如果从小父亲就当着我的面打麻将,没准我现在还是麻将冠军呢。但是很遗憾他没打麻将,他老看书写字,所以我也没能成为‘麻将大王’。”孩子最好的大学不是北大、清华而是家庭,最好的老师不是博导、教授而是父母。郑渊洁说,他之所以有今天,是因为他有最好的父母,他们永远站在孩子一边,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候。郑渊洁小时候和别的孩子打架,被打伤孩子的父母到郑家“讨说法”,他的父亲对被打伤的孩子家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一个巴掌拍不响!”郑渊洁说:“你不知道当时我有多感动,父亲这么爱我,谁还好意思再犯错呢?”父亲对郑渊洁的“护短”让他很感恩,他说他以后做什么事情都想让父母高兴,写童话也是,“我开始写作时他们很开心,我想让他们一直开心,就一直坚持着”!父亲狠狠夸了他一顿说到父亲,不能不提郑渊洁退学的事:上小学时父母被下放到河南五七干校,郑渊洁也跟着去了。一次语文课因为乱改作文题目,老师罚他在课堂上说几百遍“郑渊洁是咱们班最没出息的人”。郑渊洁接受不了,采取了极端的方式予以反抗——引爆了藏在身上的爆竹。因为此事,郑渊洁被学校开除了,那时他上小学四年级。郑渊洁回忆说,那天回到家时他神情恍惚,父亲注意到他的异常,关切地问:“孩子,有什么事情尽管跟爸爸说。”郑渊洁把被学校开除的消息告诉了父亲,父亲没有责怪儿子,反而十分肯定地说:“孩子,你一点儿不笨,你很聪明。你的故事讲得多好啊。你会编故事,其他同学在这个方面就比不上你!”父亲的话像一道阳光,让郑渊洁重新又燃起了希望,每当他心里冒出“郑渊洁是咱们班最没出息的人”这句话时,郑渊洁便想起了父亲的话:“你会编故事,其他同学在这个方面就比不上你!”郑渊洁说,我们不要把孩子想得过于坚强,以为风霜雪雨的洗礼能锤炼他们的意志。孩子的心灵其实是脆弱的,在大人眼里看似小小的打击,在孩子眼里可能会放大几倍,有的打击甚至是孩子自己的力量无法承受的。父亲最大的惩罚是写“检查”郑渊洁被开除了,学业怎么办?父亲说:“没关系,我在家教你!”父亲教他背的第一本书是《共产党宣言》,父亲说,背这个很有用,因为《共产党宣言》第一句话就是用童话手法写的:“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其实很有童话色彩。背诵时遇到不认识的字,父亲就让他去查字典,用毛笔写在旧报纸上,然后贴在墙上,当时他们住的干校的房子很破,墙是土做的,墙上可以随便贴东西,那时郑渊洁的家里满屋子贴的是生字——《共产党宣言》里的生字。郑渊洁说,父亲从来没打骂过他,一次都没有!对郑渊洁的最大惩罚措施是写“检查”,写着写着,郑渊洁把“检查”写成了小说,郑渊洁说:“也许就是那时我才知道我还有写作的天分!”在家教学,父亲的教材就是他写给郑渊洁的1000多封“家书”。父亲喜欢看人物传记,他将歌德、巴尔扎克等数十位中外名人的经历及人生经验写下来,“他当过教员啊,将20万字的传记写成一封2000多字的信,很容易,这种形式我也容易接受”!郑渊洁和父母闲聊之时,父亲提出一个假设,他问郑渊洁母亲,假如说咱们在渊洁生下来之后,给他设定一个当作家的目标能不能成?后来大家一致认为那他的才能肯定被扼杀了。家长做样儿给孩子看郑渊洁说,父亲的教育方法说起来简单,其实也很高深——无为而治,就像巴金说写作的最高技巧就是无技巧一样,教育孩子的最高技巧就是“不教育”。家长闭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做给孩子看就好了。郑渊洁从父亲那里受到的启发是,家庭教育中家长不需要说太多的话,“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你就做那样的人给他看”!郑渊洁好写字、爱读书是受父亲的影晌,而弟弟郑毅洁成了“养鸽大王”,也和父亲大有关系。父亲喜欢动物,郑毅洁十二三岁的时候,父亲送给他一只鸽子。当时送鸽子我也在场,但是我就没受什么启发。没想到,弟弟从那时起便与鸽子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位母亲对郑渊洁说,他儿子在钱上很“独”,总是不花自己的钱,给他多少零花钱他都自己攒着,该花钱的时候还是向父母要。郑渊洁说,你和你丈夫在家的时候,一定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谈钱的事儿,而且自己有钱不给父母,家里有事就让自己的弟弟妹妹出钱。那位母亲很惊讶:“你怎么知道的?!”郑渊洁给这位母亲出招:以后吃饭的时候,当着孩子的面不经意地说:“以后咱们要多给父母点儿钱,不能总让弟弟妹妹们拿啊!”母亲给他两次“生命”说到母亲,这个硬朗的男人几度哽咽。写童话之前,郑渊洁曾尝试过写诗歌、小说、科幻作品,甚至是歌词,但都不是很得心应手,直到1978年,郑渊洁完成了第一篇童话《小蚂蚁在诚实岛的遭遇》,将它寄给了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在邮局寄稿件的时候,郑渊洁心想要是童话还不行,就该试试说相声了。结果临过春节前,他收到了出版社的退稿信。细心的母亲在郑渊洁的提包里发现了退稿,她这才得知儿子开始写童话了,当时郑渊洁已深受打击,认为自己不是写童话的料儿,可是母亲却坚持认为儿子很有天赋。当晚她就骑着自行车顶着寒风找到《山西青年》的杨副总编,杨副总编对郑渊洁的这篇童话评价很高,遗憾的是《山西青年》不发表童话,于是他便给北京《儿童文学》的编辑由岑写了一封推荐信,让郑渊洁拿它去找由岑。直到1979年4月,郑渊洁在尝试了各种文学体裁的写作之后,在走投无路时,才再次想起那封信和退稿,拿着它见了由岑,由岑又将稿子转给负责编辑童话的刘庭华,终于,这篇童话于1979年9月15日在《儿童文学》杂志上发表了,改名后为《黑黑在诚实岛》。郑渊洁说,没有母亲,可能就没有皮皮鲁、鲁西西等,是她把郑渊洁“推荐”到这个世界上来,又不遗余力地向这个世界推荐着郑渊洁的才能。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沈阳晚报刊登了《孩子是怎样厌学的》一文后,在家长和老师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人们都在思索着:到底是什么把孩子逼得厌学?老师和家长之间就没有办法沟通吗?老师让孩子抄写课文到底有没有用?记者采访了徐国静女士,关于如何教育孩子,我们很受启发。记者:一个小学生因为课业负担过重,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因此产生了厌学情绪。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徐国静:说起来,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但说到底,还是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偏颇,而导致学生压力大、负担重。在现阶段,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就是两点:一是看学习成绩是否优秀;二是看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只要以上两点做得好,就是所谓的好学生,其实这种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发展非常不利。评价一个孩子,标准远不止这两点,孩子身上的其他品质对孩子今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因素,归纳起来就是“三心”:好奇心、自信心、同情心。我们不要把孩子看成是“获取成绩的工具”,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人格、健康乃至生命,一切“以人为本”,真正地关心孩子。记者:家长不同意老师的某种做法,但往往不敢向老师提出来,害怕老师对孩子“报复”,那么,家长该不该向老师说出自己的观点呢?徐国静:家长和老师的沟通是非常必要的。沟通是需要技巧的,沟通也是一门学问,是需要学习的。沟通要建立在彼此尊重,双方平等的基础上。家长一旦对老师不满,就会在和老师谈话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表现出抵触情绪,对方当然会有不舒服的感觉,于是就产生了沟通困难。这时候,家长一定要注意沟通时的心态,要心平气和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与老师沟通。记者:有些老师给孩子留的作业特别多,当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经常惩罚孩子。这种做法真能让孩子记住而不再犯错吗?徐国静:惩罚是最失败的教育方法。学习不仅是一个掌握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过程。比如,让学生记住“空”字,老师可以带同学们到操场上,仰望天空,从文字的形和声讲解这个字的来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编辑推荐
《做个智慧家长》:换一种角度倾听孩子的心声!《发现母亲》作者王东华倾力推荐。知道点儿家教心得,平凡家庭飞出不平凡的孩子。家庭教育中有规律可循,但绝对不能以僵化的思维去扼杀孩子!一个教育记者对72个家庭的深度访谈。我们当下的家庭就像在“摸着石头过河”——谁能把这个“石头”摸得着、摸得准、谁“过河”的速度就会快些。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