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作者:周作人,朱自清,萧红 页数:246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陶谢李杜,直至宋元明清各代,都有不少风华绮靡、清丽绝伦的佳作。同时,中国也是一个散文的国度,早在先秦时代,就出现了庄子那样汪洋恣肆,如天马行空般的出神入化之作,以及像孟子那种如长江大河滔滔滚滚、气势雄浑的宏文。后来则既有像司马迁的《史记》那样的鸿篇巨制,也有像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那样的情味隽永的小品。自此以后,尽管王朝屡有更迭,国势时有兴衰,但“江山代有人才出”,历代都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中国的读书人可以说从小就浸染在这些诗文之中,朝夕讽诵,潜移默化,这些名篇的精华,几乎成了他们各自情性的一部分。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人文荟萃的礼仪之邦,以悠久的文明古国享誉全球,正是与这些源远流长、异彩纷呈的诗文传统密切相关的,令人遗憾的是, “五四”以后白话新诗,虽也出现过不少名篇佳作,但与我们祖先所创下的辉煌业绩相比,不但黯然失色,简直要令我们无地自容,自叹不肖。至于散文,在二、三十年代,尽管文人们已不再使用几千年来用惯了的典雅秀丽的文言,而改用被人讥为引车卖浆者之流所说的粗鄙的白话,却也写出了许多雍容舒徐、意味隽永的佳作,使一般对白话文不屑一顾的遗老遗少们,也不得不缄口结舌,不敢再行轻视了。 不过好景不长。不久,抗日战争爆发,持续八年;继之以三年解放战争。十数年的战乱,文人们奔走救亡,流离失所,连摆一张书桌的地方都难得,哪还有从容为文的心情。而散文,恐怕是最需要一种从容自在的心情的。这种心情,即使在推翻了国民党,建立了新中国以后,由于运动一个接着一个,似乎始终没有得到恢复。因此,几十年中,可以一读的散文,数量十分有限。
内容概要
《感情的碎片(悲情散文精品)》讲了一篇好的散文就如一杯浓浓的醇酒,令人回味无穷、流连忘返。这是一部从特殊角度编选的散文集,它感时伤怀,饱含着回忆的怅惘、丧友的痛苦、逝去的悲哀。作者均是现代散文大家。徐志摩、粱实秋、丰子恺、萧红……文字凝重洗练,又优美细腻,字字珠玑,诉说着或浓或淡的悲愁,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读者既能得到情感上的熏陶,又有一种艺术的享受。对于文学爱好者.更是值得赏饕、收藏的佳品。
书籍目录
序忆旧编父亲的病梦中道路守岁烛我所知道的康桥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尺八夜鸡毛怀念胡适先生志摩在回忆里老王忆冰心晚年的周作人记杨必三访扬州故乡的野菜回忆鲁迅先生金岳霖先生范爱农悲悼编曼殊斐儿追悼志摩哭一多梦苇的死半农纪念风雨中忆萧红我的祖母之死给亡妇祖父死了的时候我的母亲缀槐园梦忆亡人逸事怀念萧珊三松堂断忆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父亲的玳瑁春夜的幽灵伤时编感情的碎片光阴第二度的青春秋中年又是一年春草绿秃的梧桐憔悴的弦声忆儿时北京的茶食一草一木总关情匆匆回看血泪相和流编后
章节摘录
忆旧编 父亲的病 大约十多年前罢,s城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 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闹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他们只得都依他。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不要紧的”,开一张方,拿了一百元就走。那病家似乎很有钱,第二天又来请了。他一到门,只见主人笑面承迎,道,“昨晚服了先生的药,好得多了,所以再请你来复诊一回。”仍旧引到房里,老妈子便将病人的手拉出帐外来。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 “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下面是署名,画押。 “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主人在背后说。 “可以。”他说。于是另开了一张方: “凭票付英洋贰百元正。”下面仍是署名,画押。 这样,主人就收了药方,很客气地送他出来了。 我曾经和这名医周旋过两整年,因为他隔日一回,来诊我的父亲的病。那时虽然已经很有名,但还不至于阔得这样不耐烦;可是诊金却已经是一元四角。现在的都市上,诊金一次十元并不算奇,可是那时是一元四角已是巨款,很不容易张罗的了;又何况是隔日一次。他大概的确有些特别,据舆论说,用药就与众不同。我不知道药品,所觉得的,就是“药引”的难得,新方一换,就得忙一大场。先买药,再寻药引。“生姜”两片,竹叶十片去尖,他是不用的了。起码是芦根,须到河边去掘;一到经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寻两三天。可是说也奇怪,大约后来总没有购求不到的。 据舆论说,神妙就在这地方。先前有一个病人,百药无效;待到遇见了什么叶天士先生,只在旧方上加了一味药引:梧桐叶。只一服,便霍然而愈了。“医者,意也。”其时是秋天,而梧桐先知秋气。其先百药不投,今以秋气动之,以气感气,所以……。我虽然并不了然,但也十分佩服,知道凡有灵药,一定是很不容易得到的,求仙的人,甚至于还要拼了性命,跑进深山里去采呢。 这样有两年,渐渐地熟识,几乎是朋友了。父亲的水肿是逐日厉害,将要不能起床;我对于经霜三年的甘蔗之流也逐渐失了信仰,采办药引似乎再没有先前一般踊跃了。正在这时候,他有一天来诊,问过病状,便极其诚恳地说: “我所有的学问,都用尽了。这里还有一位陈莲河先生,本领比我高。我荐他来看一看,我可以写一封信。可是,病是不要紧的,不过经他的手,可以格外好得快……。” 这一天似乎大家都有些不欢,仍然由我恭敬地送他上轿。进来时,看见父亲的脸色很异样,和大家谈论,大意是说自己的病大概没有希望的了;他因为看了两年,毫无效验,脸又太熟了,未免有些难以为情,所以等到危急时候,便荐一个生手自代,和自己完全脱了干系。但另外有什么法子呢?本城的名医,除他之外,实在也只有一个陈莲河了。明天就请陈莲河。 陈莲河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 “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引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有一家出售的,离我家就有五里,但这却不像平地木那样,必须暗中摸索了,陈莲河先生开方之后,就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 “我有一种丹,”有一回陈莲河先生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并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 我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陈莲河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我的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凡国手,都能够起死回生的,我们走过医生的门前,常可以看见这样的匾额。现在是让步一点了,连医生自己也说道:“西医长于外科,中医长于内科”。但是S城那时不但没有西医,并且谁也还没有想到天下有所谓西医,因此无论什么,都只能由轩辕岐伯的嫡派门徒包办。轩辕时候是巫医不分的,所以直到现在,他的门徒就还见鬼,而且觉得“舌乃心之灵苗”。这就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不肯用灵丹点在舌头上,又想不出“冤愆”来,自然,单吃了一百多天的“败鼓皮丸”有什么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肿,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还请一回陈莲河先生,这回是特拔,大洋十元。他仍旧泰然的开了一张方,但已停止败鼓皮丸不用,药引也不很神妙了,所以只消半天,药就煎好,灌下去,却从口角上回了出来。 从此我便不再和陈莲河先生周旋,只在街上有时看见他坐在三名轿夫的快轿里飞一般抬过;听说他现在还康健,一面行医,一面还做中医什么学报,正在和只长于外科的西医奋斗哩。 中西的思想确乎有一点不同。听说中国的孝子们,一到将要“罪孽深重祸延父母”的时候,就买几斤人参,煎汤灌下去,希望父母多喘几天气,即使半天也好。我的一位教医学的先生却教给我医生的职务道:可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苦。——但这先生自然是西医。 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 早晨,住在一门里的衍太太进来了。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父亲!父亲!!” 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 “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 “父亲!!” “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梦中道路 从此始感到成人的寂寞, 更喜欢梦中道路的迷离。 《燕泥集》中有一篇以这样两行收尾的短诗。那仿佛是我的情感的界石,从它我带着零落的盛夏的记忆走入了一个荒凉的季节。那篇诗里的意象的构成基于一次悲哀的经验。那年我回到我的生长地去,象探访一个旧日的友人似地独自走进了我童年的王国,一个柏树林子。在那枝叶复荫之下有着青草地,有着庄严的坟墓,白色的山羊,草虫的鸣声和翅膀,有着我孩提时的足迹和欢笑和恐惧——那时我独自走进那林子的深处便感到恐惧,一种对于阔大的神秘感觉,但现在,那些巨人似的古木谦逊地低下头了,那压在我幼小的心灵上的影子烟雾一样消散了, “在我带异乡尘土的足下”这昔日的王国“可悲泣的小”。我痴立了一会儿。我叹息我丧失了许多可珍贵的东西。一直到我重又回到这个沙漠地方来,我才觉得我象印度王子出游,多领悟了一些人生,或者象食了智慧之果而被沦谪的亚当,我失掉了我的伊甸但并不追悔。从此我不复是一个望着天上的星星做梦的人。 我曾有过一段多么热心写诗的时间虽说多么短促。我倾听着一些飘忽的心灵的语言。我捕捉着一些在刹那间闪出金光的意象。我最大的快乐或酸辛在于一个崭新的文字建筑的完成或失败。这种寂寞中的工作竟成了我的癖好,我不追问是一阵什么风吹着我,在我的空虚里鼓弄出似乎悦耳的声音,我也不反省是何等偶然的遭遇使我开始了抒情的写作。 我们幼时喜欢收藏许多小小的玩具,一个古铜钱,一枚贝壳,一串从旧宫灯上掉下来的珠子,等到我们长大了则更愿意在自己的庭园里亲自用手栽植一些珍异的芬芳的花草。 书籍,我亲密的朋友,它第一次走进我的玩具中间是以故事的形式。渐渐地在那些情节和人物之外我能欣赏文字本身的优美了。我能读许多另外的书了。我惊讶,玩味,而且沉迷于文字的彩色,图案,典故的组织,含意的幽深和丰富。在一座小楼上,在簌簌的松涛声里,在静静的长昼或者在灯光前,我自己翻读着破旧的大木箱里的书籍,象寻找着适合口味的食物。 一个新环境的变换使我忘记了我那些寂寞的家居中的伴侣。我过了一年半的放纵的学校生活。直到一个波浪把我送到异乡的荒城中,我才重获得了我的平静,过分早熟地甘心让自己关闭在孤独里。我不向那些十五六岁的同辈孩子展开我的友谊和快乐和悲哀,却重又读着许多许多书,读得我的脸变成苍白。这时我才算接触到新文学。我常常独自走到颓圮的城堞上去听着流向黄昏的忧郁的江涛,或者深夜坐在小屋子里听着檐间的残滴,然后在一本秘藏的小手册上以早期流行的形式写下我那些幼稚的感情,零碎的思想。 之后我在一个荒凉的海滨住了一年。阔人的天空与新鲜的气息并没有给我什么益处。我象一棵托根在硗薄地方的树子,没有阳光,没有雨露,而我小小的骄傲的枝叶反阻碍了自己的生长。 衰落的北方的旧都成为我的第二乡土,在那寒冷的气候和沙漠似的干涸里我却坚忍地长起来了,开了憔悴的花朵。假若这数载光阴过度在别的地方我不知我会结出何种果实。但那无云的蓝天,那鸽笛,那在夕阳里闪耀着凋残的华丽的宫阙确曾使我作过很多的梦。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周作人《北京的茶食》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朱自清《匆匆》 近来觉得眼泪常常充满着眼睛,热的,它们常常会使我的眼圈发烧。然而它们一次也没有滚落下来。有时候它们站到了眼毛的尖端,闪耀着玻璃似的液体,每每在镜子里面看到。 花盆里的金百合映着我的眼睛,小洋刀的闪光映着我的眼睛。眼泪就再没有流落下来,然而那是热的,是发炎的。但那是孩子的时候。 而今则不应该了。 ——萧红《感情的碎片》
编辑推荐
《感情的碎片(悲情散文精品)》描述了心暮了,感情的碎片,生命的火焰,将在长久的夜里永久逝去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