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作者:那多 页数:185
Tag标签:无
前言
其实书的封面上该是“那多灵异手记”,但我还是习惯把这个系列称为“那多手记”。“灵异”二字是从接力出版社出版《幽灵旗》开始,和我商量着加上去的。这一次万卷出版公司重出,编辑也觉得要加,否则新的读者也许会搞不清楚这是些什么小说,没准是纪实文学呢,哈哈哈。好吧,为了再多卖出几本,就加上这两个字,有什么办法,哈哈。但我总觉得不如“那多手记”来得干净利索,同时我也喜欢它的平淡无奇。就如这个系列小说的格局一样,由一个平淡的新闻引出,往往开篇不紧不慢地叙述,在某个地方忽然一转,就此被水底急流卷去了。我一直想着,生活就是这个样子,仿佛平凡得很,你可以数十年就在某个小圈子里打转,直到死去。但它又经不起琢磨,经不起观察,经不起追问。否则,就要闹出大动静来,很可怖的。这次重新出版是一次梳理,手记系列最早在南海出版公司出过三本,分别是《坏种子》《凶心人》和《铁牛重现》,现在几乎见不到了。后一本本该叫《铁牛重临》的,无端端被他们改了,如今改回。而后,自《幽灵旗》始,就在接力出版社了。
内容概要
一段六十多年前的秘史悬念迭起;一番一千多年前的史实玄机暗藏;一个“三眼人”的传说扑朔迷离。
作者简介
那多,曾经是一名国家公务员,后来因为对睡懒觉的迫切生理需要,跳槽到了媒体,成为一名记者,终于等到懒觉睡厌的时候,开始对记者这项最自由的工作感到不自由,而后辞职在家一心写作。由于向来想象力丰富,夜晚穿梭在梦境与梦境之间,一切真实在那多脑中都会形成奇幻的映射,而新闻记者写文章却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一丝不苟,剧烈的反差终于在某一天找到突破口,火山般喷发出来,结成一个个的故事。
新奇的幻境在那多脑中不断形成,有的荒诞而搞笑,于是有了《三国事件簿》;有的神秘而诡异,于是有了《那多手记》;有的在宿命中有着令人回肠的爱情,于是有了《星座爱情小说》,那多变幻着角色,在各个幻境间跳跃,不亦乐乎。对许多辈子只有一两次风格突变甚至一个风格到老的作家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而对那多,却是天赋本能,信手拈来。
那多对自己的作品有一个要求——好看,无心追求在文学史上有何建树,对他来说,只要读者觉得好看,就已经足够。
书籍目录
Chapter 01 六十七前的照片Chapter 02 扛旗子的四兄弟Chapter 03 深藏在地下的秘密Chapter 04 盗墓之王Chapter 05 孙辉祖的白骨Chapter 06 噩梦开始Chapter 07 死亡诅咒、Chapter 08 暗世界的聚会Chapter 09 “第三只眼”的秘密Chapter 10 尾声
章节摘录
Chapter01六十七年前的照片当年日寇滥炸后仅存的完整建筑物如今却要枯船在闸北区恒丰路附近的裕通路85弄弄口,有一排不起眼的中式三层楼房子。据《闸北区志》记载,这个“三层楼”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遗迹。1937年,日寇对苏州河北狂轰滥炸后,闸北成了一片废墟,仅剩下的一处完整建筑物,便是这个“三层楼”。如今,因为旧区改造,作为重要历史见证的“三层楼”,就要被拆除了。有识之士提出,“三层楼”不该拆,应当从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遗迹的角度加以保护。记者昨天来到“三层楼”采访,巧的是,天目西路街道“三层楼居委会”的办公室,就在“三层楼”里。居委会主任周玉兰介绍说,“三层搂”是在上世纪50年代由四个有钱人合伙建造的,当时共有四幢。之所以在日本人轰炸下“幸免于难”,据说是因为当时住在楼里的外国人打出了外国旗子。以后,幸存的房子成了这里最显眼的建筑,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闸北境内最高的建筑。人们习惯于把这里称为“三层楼”,连“三层楼居委会”也因此而得名。由于恒丰路拓宽和旧区改造,此前已经有两幢“三层楼”被拆除,剩下的两幢现在也“岌岌可危”,被列入了拆除的范围。眼看这一历史遗迹就要“销声匿迹”,闸北区政协委员吴大齐等心急如焚,提交提案反对拆除“三层楼”,他认为,尽管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三层楼”没有保护建筑的名分,但这些建筑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见证,这样的遗址在上海也并不多见,应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下来,将其改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后人勿忘国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辟。周玉兰也觉得拆除“三层楼”实在可惜,居住在这里的几十户人家虽然盼望改善住房,但他们也认为“三层楼”应该得到保护。《新民晚报》2004年6月9日由于要参加今天的评报,所以我把同城几家主要竞争媒体的当日报纸都找来看了一遍。每家报社每天都会有类似的会议,大家各有眼珠盯牢的几家媒体,如果别家有的新闻自家没有,叫漏稿,责任可大可小,严重的能让相关记者立马下岗;如果自家有别家没有,当然沾沾自喜一番,奖励嘛,一些铜钱而已,多数时候只有口头表扬。重罚轻奖,皆是如此。所以开会前一小时,我把《新闻晨报》、《青年报》、《东方早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扫了一遍,于是就看到了以上这则新闻。这则新闻我们漏了。不过在我看来,这算不上是重大新闻,也不是条线上必发的稿子,属于别家的独家新闻,是他们记者自己发现的稿,总不能不让别人有独家新闻吧,虽然领导们总是这样想,但小兵如我们,还是觉得,该给别人一条生路走……如果真有份什么好新闻都不漏的报纸,那别的报社岂非都不用活了。而且《新民晚报势是每日上午截稿,相比我们这些前一天晚上截稿的早报而言,本来就有先天优势,报道比他们晚一天是常有的事。再说,评评报而已,有必要得罪平日在报社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同事吗?所以,评报时轮到我说话,我只以一句“今天《新民晚报》有篇关于历史遗迹的独家稿,我们要是以后能多些这样的发现性稿子,报纸会更好看”轻轻掠过,丝毫没有加罪于谁的意思。可是头头自有头头的想法。如果又是新来的头头,想法就特别多。评报会开完,蓝头让我留一下。蓝头姓蓝,是新来的头,所以叫蓝头,职务是副总编。这是个分管业务的副总编,于是我们分管业务变成了两个副总,职务重叠,谁都知道这其中涉及报社高层的权力纠纷。蓝头新来很卖力,磨刀霍霍,已经有许多不走运的记者编辑挨刀子了,被他叫住,让俺满心不爽,不过我在报社也算是老记者,功名赫赫,听的见的多了,心一横,谁怕谁。话是这样说,好像心还是有点慌,一点点,真的只有一点点而已。“想和你说晚报那篇独家稿的事。”蓝头满脸笑容。我看着他点了点头,一副成竹在胸的老记派头,好像我是领导似的。“别人有独家稿不怕,但我们得跟上,有时候,先把新闻做出来的,不见得是笑到最后的。”蓝头开始娓娓道出他的计划。原来他想让我去作一个深入调查,把这两幢大楼的底细翻出来,扩大影响,力图通过媒体的影响力,最终把这两幢大楼保下来。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件“功德无量的事,同时也能展现媒体舆论监督的力量,最重要的是,也能展现我们《晨星报》的力量”。有句话我知道他没说出来:“这也能展现我蓝头的英明领导。”“我虽然刚来不久,可你的报道我看了很多,你是《晨星报》的骨干,这个专题报道就交给你了。”他站起来,走到我身边拍拍我的肩膀。“没问题。”我拍胸脯保证,心里暗笑,看看,这蓝头还知道哪些人能动,哪些人不能动,哪些人要捧在手心里不是?深入报道是件细活,我打了个电话,和居委会说好明天下午去采访,而明天上午,我打算去一趟上海图书馆。如果那大楼真如《新民晚报》报道里说的那么有名,上海图书馆一定有它的资料。要想把大楼保下来,这类能证明其珍贵母的资料是不能缺少的。再说,引用一下资料,我的稿子也好写。第二天一早九点,我就到了上海图书馆。我是那里的熟客,早就办了张特许阅览证,可以查阅那些不对外的文献资料,他们管宣传的几个人我都认识,最关键的是,他们几个古旧文献书籍的分理员我都熟。虽然他们的内部网络可以查书目,但许多时候没人指点还是有无从着手之感。也巧,刚走进上图的底楼大堂,就看见分理员赵维穿堂而过。我把他叫住,然后递了根“中华”过去。我不怎么抽,但身上好烟是一直带着的。“算了吧,你又不是不知道这里不准抽烟。说吧,这次又要查什么?”赵维推开烟,很上路地说。“呵呵,还是你了解我。”我笑着把烟收回去。“没事你还会上这儿来?”我把事情一说,赵维指了指VIP休息室,扔下一句“在那儿等着”就走了。坐在沙发上等了大约十分钟光景,赵维拿着一本厚厚的硬面精装本过来。《上海老建筑图册》。“1987年出的书,里面老建筑用的基本都是从前的老照片,对建筑的介绍也相当详细。”赵维说着翻到其中的一页。“看,这就是那四幢楼,日军轰炸后不久拍的,珍贵的照片,文字资料也挺多的,你慢慢看,要扫照片的话去办公室,反正那里你也熟,我还有事,不陪你了。”“你忙你忙。”我嘴里说着,眼睛却紧紧盯在这贾纸上的照片上,一瞬间的惊诧,让我甚至忘记了对正快步走出休息室的赵维应该有的礼貌。我不得不承认,这真是一张令人惊叹的照片。那简直是二个奇迹,这张照片所呈现的,是近七十年前的一个奇迹。我猜测着这张照片拍摄的时间,是那场轰炸过后的一小时,还是一天、两天?不可能是更长的时间了,因为照片中的画面上,四处是废墟和浓烟,见不到一个人。当年日军轰炸过后,上海像这样一片废墟的地方很多,但在这张照片里,残屋碎瓦间,却突兀地耸立着四幢毫发未损的建筑。这张照片的拍摄地点是在高处,取的是远景。遥遥望去,四幢明显高出周围破烂平房的大楼,分外显眼。在刹那间我甚至以为,当年曰军轰炸机投下一颗颗重磅炸弹时,这片街区张开了只在科幻小说中才听说过的能量防护罩,所以毫发无伤,否则,以周围建筑被炸损的严重程度,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这当然是个可笑的念头,真有保护罩的话,怎么四幢楼四周和之间的平房都塌了,就只留了这四幢楼在?可是,照片上所显示的状态,显然比保留下一片街区更为荒谬和不可思议。我随手翻了翻前面几页,发现其他建筑取的都是近景,而且照片只占整页的一半左右,只有这张照片取的是远景,而且占了一整页。我翻到后一页,果然,后页上是四幅比较小的大楼近照,以及文字资料。想必当时的编者也觉得这张取远景的照片极为神奇,所以才给予特殊待遇。我翻回前页,凝神仔细看这张照片。四幢大楼的排列很奇怪,每幢大楼间都相隔了一段距离,最前面两幢,后面一幢,再后面一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