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和他的大宋朝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成都时代  作者:徐棻  页数:408  字数:50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我曾长期在偏远地区工作生活,来成都晚。这座城市,生活气息浓厚,文化意韵悠长。古往今来的文化积累不谈,在我的经验中,深人成都以至于四川文化的纵深有个方便门径,那就是川剧。读典籍稽考这种文化的来龙去脉,是理性的进入,坐进剧场,看一场川剧,却是理解这种文化情感与独特表达的最好方式。所以,我来成都不久,就成了一个爱川剧的人,因此也有了好些川剧界的老师和朋友。  某年,田蔓莎请我看她的戏。这个戏叫做《死水微澜》。  《死水微澜》的原著作者是伟大的小说家李劫人。李先生的小说深受四川文化浸润,也受法国文学影响,表达上甚为自由。这样较为自由松散的小说结构,如何改编为环环相扣的舞台情节剧,在我看来,有巨大困难。但结果大家都知道,《死水微澜》已是当代川剧剧目中的一个经典。这时,我才知道,剧作家名叫徐棻,我还未出生时,她就从北京大学毕业,进入川剧这行当,执著于川剧剧本创作,笔耕不辍,从艺的岁月比我年龄还长。  后来,好些年中看川剧,除了传统剧目,论当代剧目,其实就是看徐棻和魏明伦两位剧作家的作品交替上演。作为一个小说家,在一些讨论四川文化的场合,我总是说大家不应该忽视川剧——因为这其中,四川人的语言特征、审美方式都有集中表现。也因此,我内心深处,对在川剧界努力深耕而得大成就者,保持着师长般的敬意。  再后来,陈巧茹带来消息,说徐棻老师要改编我的一部小说成川剧,由她主演。有了这个机缘,得以认识徐棻老师,领略到一位老艺术家如何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孜孜不倦。我得说,她改编的那个剧本,也足可以作为一部长度不受限制的小说如何转化成时空都非常局限的舞台剧的范例。虽然,这部川戏最后因为别的原因,未能排演。  前些天,去如今在成都有大名的宽窄巷子吃饭,竟然路遇徐棻老师和陈巧茹。动问之下,知道她们是要去为成都某古镇的文化营造出谋划策,当下就为自己只是去喝酒买醉而惭愧。  也就是这时,徐老师说,她写了一部新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四川人最应该引以为傲的苏东坡。而古往今来的四川人中,苏东坡是我的最爱。这不独是因为他巨大的文化成就,更在于他对人生的态度。当时,徐老师就布置作业,要我给她这本书写几句话在前面。我不敢不答应。请她把大作发到我邮箱,待我慢慢拜读。不想,这期间,南下广州,又北上京城,每一次打开文档,都不能终卷。这时,徐老师又来信,说交稿日期已经近在眼前。只好仓促问把这些文字写在这里。  我是想说,之前看到戏剧家把小说改为紧凑的舞台剧,现在,看到擅写丝丝入扣的舞台剧的笔墨来写可以闲逸的小说,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我真有很大的好奇。于是,开篇就读这到这样的段落:  “又一个春天来了。  “河南的春天虽然比江南的春天来得晚,但燕子还是飞到了北宋的都城汴京……”  这的确就是闲散放逸的小说笔调了。这好比丝弦上拉出的第一缕声音,便定下了一个曲牌演唱时的旷放或婉转。小说一两句话的开头,开得好,便能给接下来的叙事文本定下调子,使其有了自己的节奏与音响。这样开篇的文字,已经让我感到了情感与思想呈现的节奏,听到了字词交集时产生的音韵。  苏东坡一生,与当时的政治格局交涉甚深,国家命运也与其一生沉浮互为映照。他是一代文化风气与思潮的建设者与引领者,所以,讨论他的话题与文字,早已汗牛充栋。但他的丰富性就在于,尽管已经有了这么多的相继不绝的讨论与书写,但提起他的大名,在我们的感觉中,依然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新鲜的话题。有些名字,刚一提起,便已变旧,便已朽腐,而苏东坡这个名字,时时念起,依然灿若星斗。个中原因,徐棻老师这部大作,也努力作着深入的探究和通俗的解读。这部书对苏东坡生命中一些重要事件——比如“乌台诗案”的深入梳理,都有特殊的价值。特别是对于今天这个文化快餐时代,高扬种种文化符号,却又忽略这个符号背后所深具的思想内涵的浅陋,也是一次有力的拨反。  今天这个时代,苏东坡也很可以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他是一个美食家。一个文章家。一个诗人。一个词人。一个书法家。一个画家。人世甚深,却又隐逸旷达。特别人世这一面,浮沉宦海这一面,又给书写他的人带来了一些解释的困难。其中一个公案,就是他和王安石的关系。这个关系有两层意思。一层,两个人是惺惺相惜的诗人;再一层,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者,苏东坡的宦海沉浮又与这一段改革史互为关联。而以国人目前越来越简单的思维,对历史事实与人物处境,往往缺乏看历史人物所必需的“同情之理解”。于是,王安石的改革不是好便是坏,而在苏东坡,对这个改革不是拥护就是反对。可是,如果我们有耐心和徐棻老师一起重返历史现场,就会发现,世事,与为人,在强大的现实裹挟之下,情形往往不是如此简单。从文学的角度来说,现实的丰富才是造成人物丰富的根本原因。正如林语堂在他的《苏东坡传》中所说:“苏东坡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他始终卷在政治的漩涡中,却始终超脱于政治之上。”林语堂在他的书中,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分析中国一千年来为什么每一代都有人真心崇拜苏东坡”。  我想,现在徐棻老师这部大作其实也是这个文化命题的自然延续,着力点却在一个深入宦海的文臣与历任皇帝的关系之上。  皇帝们相继死去。苏东坡自己,死在归来之际。  死前,他曾写信给一位长老:“岭南万里不能死,而归宿田野者遂有不起之忧,岂非命也夫。”这个用尘俗的标准看,苏东坡的一生相当坎柯,但他没有沉溺于这有根据的伤感,还是在这封书信中,又发出旷达的感叹,“然生死亦细故尔,无足道也”。  这等境界,苏东坡自己的诗中曾有描摹:“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徐棻老师这部新作,又会带我们进入此情此境之中。  (作者系四川作协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内容概要

  本书从苏轼进京赴考写起,直到他病逝为止。其中,对苏轼历来遭人诟病的“反对变法”问题,作者根据史料做出了自己的诠释。揭示了他和王安石、司马光的真实关系,以及他和五个皇帝、三个皇后的奇特纠葛。
  本书,追求历史事件件件皆有出处,却又能冲突迭起、矛盾重重;追求历史真实与文学真实相结合,传记性与戏剧性相结合;追求把苏轼的诗词文章包裹在人物命运中和故事情节中;追求塑造一个活生生的苏轼而不是概念的“文化巨人”;追求描绘出那个时代形形色色的人物。
  本书可以让普通人都走近苏轼,并了解苏轼时代的中国社会。

作者简介

  徐棻,1933年生。1949年参军。1954年转业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8年毕业分配到四川省文化局。1961年调入成都市川剧院。现为国家一级编剧,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四川省政协常委、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剧协副主席、成都市文化局副局长。 徐菜是著名剧作家。其代表作有:川剧《死水微澜》、《欲海狂潮》、《田姐与庄周》、 《红楼惊梦》、 《目连之母》、《马前泼水》、《红梅记》,话剧《辛亥潮》,舞剧《远山的花朵》,汉剧《尘埃落定》,京剧《千古一人》,昆曲《十面埋伏》等。曾两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戏剧奖”、文化部“文华大奖”之剧目奖和编剧奖:三次获得中国剧协之“曹禺戏剧文学奖”及中国戏剧节之“优秀编剧奖”和“优秀剧目奖”。又曾获得“全国地方戏曲评比展演一等奖”、“中国戏曲学会奖”、巴黎中国戏曲节之“赛纳大奖”等。  徐棻虽为剧作家,但其创作涉猎较广。除了戏剧,还写作电视剧、报告文学、小说、歌词、曲艺等。今又以长篇小说《苏东坡和他的大宋朝》奉献读者。

书籍目录

【序】说不尽的苏东坡阿来
【引】
第一章 燕子来时
第二章  一卷纸 两面
第三章 帝后干杯
第四章 “二王”拦截
第五章  一百五十年也要改
第六章 黑水谷的笑声
第七章 有何贤良不贤良
第八章 “庆历”之痛
第九章 物之兴废 不可得而知也
第十章 晨曦里的钟声
第十一章 朝堂之争
第十二章 唯有泪千行
第十三章 流水尚能西
第十四章 官诰院与温香楼
第十五章 熙宁变法
第十六章 拍案而起
第十七章 是罢官 还是下狱
第十八章 金殿风暴
第十九章 相府酒宴
第二十章 太后作证
第二十一章 除夕之夜
第二十二章 山色空蒙雨亦奇
第二十三章 惊险明月楼
第二十四章 行歌野哭
第二十五章 流民狂飙
第二十六章 秋水长天
第二十七章 朝野俱何堪
第二十八章 旋抹红妆看使君
第二十九章 午夜惊梦
第三十章 冷暖两重天
第三十一章 流沫生千涡
第三十二章 乌台诗案
第三十三章 太皇太后死不瞑目
第三十四章 今夕是何年
第三十五章 东坡雪堂
第三十六章 一蓑烟雨任平生
第三十七章 皇帝手札
第三十八章 开启“元祐”
第三十九章 不识庐山真面目
第四十章 金莲烛相送
第四十一章 风起“迩英阁”
第四十二章 二下杭州
第四十三章 悲喜各不同
第四十四章 月晕而风
第四十五章 两年阅三州
第四十六章 定州的城墙
第四十七章 聊发少年狂
第四十八章 顺风与逆风
第四十九章 不与梨花同梦
第五十章 问平生功业
【结】

章节摘录

  当考生像出笼的鸟儿离开考院时,考官们却像鸟儿被锁进笼中。  按当时的规矩,考生的卷子都由人重新抄录一遍后,才能送到考官面前。这样做,考官就无法辨认笔迹而徇私录取了。  欧阳修在自己的阅卷室里。御史中丞范镇拿着一份卷子走来。  范镇道:“欧阳兄,你莫非糊涂了?”  欧阳修道:“出了什么差错?”  范镇把卷子放到他面前,说:“这篇文章好不好?”  欧阳修凑过去看了看,说:“好呀。你没有看见吗?我原本取他为第一名。”他指着卷面上涂改过的地方。  范镇道:“既是如此,为何又划去第一名,把他改为第二名了?”  欧阳修道:“想来想去,我有些顾忌。”  范镇问:“顾忌什么?”  欧阳修道:“这卷子经人重抄后,已不知何人所写。但从文章的风骨看,很像我那学生曾巩。”  范镇道:“取了他第一名,你怕别人说你徇私?”  欧阳修道:“是呀。”  范镇发火道:“你就不怕委屈了别人?!”  欧阳修还想说什么,翰林学士王珪拿着一份卷子进来,招呼着:“范大人也在?”  范镇见了,便气鼓鼓地道:“王老弟,你来说说。他猜这篇文章是曾巩所写,为了避嫌,便把这等好文章压为第二名。这么做,你说对不对?便真是曾巩的文章,这样做又是否公平?”  王珪道:“这个……”他看看两人的脸色,赔笑道:“这篇文章确实绝妙,理应第一。不过,欧阳大人身为主考官,避嫌也是不得已。”  欧阳修向范镇笑道:“看看,看看。人家也体谅我不得已嘛。”  王珪赶紧岔开话题,出示手中的卷子道:“二位大人,这份落选的考卷,在下看来,像是太学体神童马辉所写……”  不等他说完,急性子范镇便道:“管他马辉、牛辉。不是早已说定,太学体文章一个不取吗?”  王珪继续赔笑道:“这,会不会激起众怒呢?”  果然激起了众怒!  那天,看榜的考生和他们的亲友潮水般奔向张贴皇榜的地方。  章悖约好苏氏兄弟一同看榜。此时,他热情地护卫着苏洵,勇气百倍地在人丛中开路。其实他的心情异常紧张,不过别人难以察觉。  章悖是他父亲和一个乳娘生的儿子。在家里,章悖虽然也享受着少爷的待遇,却因母亲身份低贱而心灵扭曲:绝对的自卑又绝对的自尊。他事事争强好胜,不容自己在弟兄中有一点不如别人。正因如此,他的父亲反倒十分看好他,对他寄托着更多的希望。这次,是他第二次赴考。前一科他就考取了,只因与他同考的侄子中了状元,而他的名次却远落其后,章悖深受打击,便拂袖而去,发誓下一科也要考个状元。  今天,就是章悖的“下一科”!  皇榜前人头攒动。人群中的章悖还没有挤到榜下,老远就望见头名不是自己,第二名竟是苏轼。接下去又看见了苏辙,却仍然不见自己的名字。章悖感到窒息,心里充满恐惧。他把眼光急速往后扫,终于找到了自己。但是,榜上虽然有名了,却仍旧排位居后啊!顿时,失望像天际坠落的陨石,重重砸在章悖的头上。他神志昏乱了:再拂袖而去吗?下一科再来吗?考不上状元就不当官吗?一辈子与官场绝缘吗?章悖心里翻江倒海,不知所措地呆着。  这时,苏轼与苏辙正高兴地连声叫着:“爹!爹!”  苏洵喃喃道:“好儿子!好儿子!”忍不住热泪盈眶。 没人能体会苏洵此刻那又甜又酸的心情。据说,他后来曾感慨万端地对人道:“老夫登科如登天,小儿登科如拾芥。”  这是宋仁宗嘉祜二年(公元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在388人中名列第二(原当第一)。这年,他刚刚二十一岁。  呆着的章悖清醒过来:再不能拂袖而去了,考不中状元也认了,二十出头不能再等了,他必须尽早进入官场!  一旦清醒过来,他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名字和二苏的名字,竟然有那么远的距离,可见自己大不如这苏家两兄弟!顿时,嫉妒之情又塞满胸臆。但是二苏就在身边,他要说几句恭维话才合乎礼仪。可是他说不出那样的话,于是他选择了悄悄撤退。谁知才退后几步,又被孙公子拦住。  孙公子道:“子厚兄,找到你的名字没有?看,在那儿,在我的前面。”  章悖道:“恭贺仁兄得中。”  孙公子道:“你不也中了吗?”他放低声音:“他们写太学体的,一个未中。你看,没精打采、垂头丧气、失魂落魄,一个个都像斗败的公鸡。嘻嘻。”  ……

编辑推荐

  写小说原无一定之规。著名剧作家徐棻以写戏的笔法写小说,这部小说就像她的戏一样好看:人物生动,冲突迭起,场面精彩,节奏明快。  这部小说描绘了苏东坡为国为民为诗为文而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描写了苏东坡在“新法”“旧制”多次反复中的诡谲命运和北宋那时期的政坛风云;还有三个女人和苏东坡生死相随的爱情。  这部小说使读者在享受文学之美的同时,了解历史,认识社会,感悟人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苏东坡和他的大宋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6条)

 
 

  •   以小说的方式,将传奇人物苏东坡的一生做了精彩演绎,比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读来轻松许多,尤其侧重于人物的心理描写,加上章节之间有画龙点睛的标题连接,引人入胜,当时人物活动历历如在眼前。所憾,发现个别地方有文字错误,部分诗词的写作背景分析似乎存在不足,如《惠崇春江晚景》,本为题画诗,而非苏轼在外面玩赏风景时所作。瑕不掩瑜,值得阅读。
  •   剧作家写小说又是一种味道。一章一章如同一幕一幕。作为苏轼的老乡,我当然喜欢!
  •   想参照传记来读这部戏剧家写的小说,苏东坡的形象一定会更丰满
  •   这本书可以让普通人走进苏轼了解那个时代。
  •   了解了苏轼的生平,好
  •   对苏轼认识更深了!感觉更有魅力了!
  •   特别喜欢苏轼 感觉他很完美 这本书特别美好!!!!!!!!!!!!!!!!!!!!!!!!!!!!!!
  •   一个晚上看完,爱不释手,看完书,对苏轼的遭遇更是心疼,越来越喜欢苏轼了
  •   印刷精美,内容符合史实,是 对 苏东坡先生 更 详细的诠释和描写,读来受益匪浅。
  •   值得去读一读,了解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苏东坡。
  •   通俗易懂,很想一下把它读完,喜欢苏东坡,知识分子典型代表,很有人格魅力的一个人,作者呈现给我们的的是一部苏东坡一生的影像画面。
  •   由著名剧作家所创作的长篇小说,让人读起来情节生动,更有画面感,试读后,迫不及待的订购了。
  •   这本小说很不错,很久没看到这样朴素、精彩的历史小说了。
  •   很好,人物生动形象,对历史也有进一步的了解
  •   写的很好,读起来很有意思的历史。。
  •   人物关系明确
  •   非常好的一本书!让你爱上历史。
  •   多情的种子,毁了宋朝
  •   很好的一本书,值得一读···
  •   我是天天在报纸上看这本书的连载,后来想 干脆买本看得过瘾些
  •   不得不承认,电视和报纸广告对于老年人的巨大影响,这本书就是老爸在看了晚报后让我买的。收到后,看了几页觉得还不错,等老爸看完我也欣赏一下,看看这70多岁的老人都感兴趣的书。
  •   内容不错,纸质也挺好,性价比挺高。
  •   喜欢东坡,这书是另一种解读
  •   还没阅读,值得仔细去读,因为只有读过才能知道它的精华所在
  •   在新华书店看到想买但未买,当当价格比较给力。
  •   像剧本,娓娓道来,不偏不倚,值得一看!
  •   最爱东坡~
  •   帮别人买的,不过包装很不错
  •   保皇党
  •   这是妈妈点名要买的,她爱看书,应该还不错。
  •   看到报纸上的推荐买的,是本不错的书
  •   刚看了几页,就被深深吸引,总之:非常好!
  •   买来送给老爸
  •   听介绍不错才买的
  •   个人对苏轼甚喜、对宋朝历史了解甚少,此书甚好,可购之
  •   相应的历史背景 解读出不同的苏东坡,很好的一本书!
  •   对了解苏东坡的一生很有帮助。不过我还是喜欢当年明月的文字。
  •   书是好书~~可惜书真的很脏~~
  •   一代文豪的一生
  •   同事买的,说挺好
  •   东坡很忙。我看看
  •   买此书是与林雨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对应读的,相形之下,有如浓茶与白水!
  •   书面看起来比较破旧,希望下次注意一下~
  •   看着玩嘛,可以一看~
  •   完全主觀認為。作者寫的太差
  •   老板发的书书皮都是烂的,又脏又破,看来当当的书也就如此!爱书之人慎重!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