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十大经典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肖光伟 编  页数:191  

内容概要

  《国学十大经典:弟子规(学生读本)》,顾名思义,以教导儿童行为和道德规范为目的,是一本儿童启蒙读物。全文内容大多是根据儒家至圣先贤孔子的教诲编成,每部分的内容则以三字为一句,二句为一韵的形式汇编而成。内容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如何待人接物,培育孩童孝悌仁爱的心智,最终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作者简介

肖光伟,博士,1982年10月生,江西吉安人。参编《江西省图书馆馆藏民国时期期刊篇目汇编》、《神州钟韵》、《金宋笔记·寓简》、《中华民族文化十六讲》等书。

书籍目录

总序/006 入则孝出则悌/011 谨而信/060 泛爱众而亲仁/123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66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二天,孔子到村东散步,看见项橐和另一个小孩正在池塘边争执着什么。小孩子对着太阳说:“你看,早晨它像车轮子,中午就像个盘盂,这不是早晨离我们近,中午离我们远吗?”项橐说:“离我们近必定晒人厉害,可早晨太阳虽大,天气反而很凉爽,但到了中午却像火盆一样烤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人见孔子走来,便请教孔子,孔子亦不能回答。项橐说:“人们都说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伦纲常,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圣人,怎么这些事也不给俺讲清楚呢?”孔子俯下身对项橐说:“后生可畏,我当拜你为师。”回头对弟子们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矣。做学问要不耻下问。”经过孔子这一褒奖,项橐更是名扬九州,成为人人都知道的神童。后以“项橐”代称早慧的儿童。 【原文】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注释】 ①省:检查,反省。 ②警: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戒备,警惕。 【译文】 看见和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或所犯的错误,自己应当马上引以为戒,不断进行自检和反省。如果发现自己身上也有和别人一样的缺点,就应该自觉改正;即便是没有,也应时时刻刻加以警惕,以防止犯同样的错误。 【扩展阅读】 内省改过 战国时期,楚国国势日益衰弱,楚襄王很信任州侯、夏侯等无德无能但又善于阿谀奉承的大臣。 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他对楚襄王说:“这几个人只知道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这样下去,楚国就危险啦!”楚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地骂道:“你老糊涂了? “民贵君轻”,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把治学和认识归结为找回散失本心的心性修养问题。他的学说对后世儒者影响很大。著有《孟子》一书。 孟轲小时候学习并不是非常用功,也和一般同学一样贪玩,偷懒,偶尔还逃学。 有一天,他感到学习太厌倦了,便从学堂跑回家。孟母当时正在织布,她一看儿子的神情,便知道儿子是中途逃学回家了。于是,她一改往日慈爱的表情,严厉地问儿子:“为什么这么早就回家了?” 【译文】 每当有事外出之时,应当告知父母,回家之后,应当面见父母,不能让父母担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应当有固定的规律。在选择职业时,要稳定发展,不要变化无常。 【扩展阅读】 聂政养母 聂政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侠士,非常孝顺自己的母亲。父亲去世后,他和母亲居住在一起,日夜照顾母亲。由于他是一名侠士,常常有人请他行侠仗义、打抱不平。

编辑推荐

《国学十大经典:弟子规(学生读本)》内容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如何待人接物,培育孩童孝悌仁爱的心智,最终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国学十大经典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第一篇: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第二篇: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 “入则孝” 、“出则悌” 、“谨” 、“信”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三篇: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第四篇:“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第五篇: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第六篇: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   我小时候没有读过,这次借着宝宝,我也恶补一下,应该是有利无害的。
  •   总书记也推荐这本书了,值得每个人来读读。
  •   凑单买的 结果发现挺不错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