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试制度史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邓嗣禹  页数:35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科举制度曾被当做封建糟粕,受到过猛烈的批判——“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之四百六十余人也。”然而,西方人却认为它是一种最公正的选拔方法,并在其影响下产生了现代文官制度,赞誉它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我们该如何看待科举制度呢?早在上个世纪初,邓嗣禹先生就给了一个很好的答案。《中国考试制度史》这本书通过对大量史料列举分析,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科举制”在中国产生、发展、繁荣、衰弱、消亡的历史。有横向的各朝考试制度详尽史料分析,也有纵向的历史沿革描述,更有对历代考试制度进行了得失略评,深入浅出,理性而客观。而平实的文风、超出于时代的独特历史视角,更能让大家领略到邓先生学贯中西的史学大家风范。

作者简介

  邓嗣禹(1905.7.25-1988.4.5),字持宇,湖南常宁黄洞乡人,著名史学家、汉学家。早年留学哈佛大学,师从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先生,与林语堂、陈寅恪等同为哈佛燕京学社成员。后长期任教于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并被哈佛等名校聘为客座教授,是尼克松首次访华时的代表团成员之一。主要著述有《中国考试制度史》、《通俗汉语(附文法注释)》、《清朝政治制度》、《太平天国起义史编纂》、《现代通俗汉语》、《太平天国起义和西方政权》、《文化革命后中国的教育》等。与费正清合著的《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一书,被剑桥、麻萨诸塞、哈佛等大学用作教材。许多论著已成为欧美各大学研究中国近代史所必备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一编 绪言
  考试之旨,首在取士。取士之法,三代以上出于学,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后出于九品中正,唐至明清出于科举,列代相沿,由来远矣。顾所谓学,所谓郡县吏,所谓九品中正,皆属选举。虽间有射策对策,以补选举之不实,而少落第者,不能称为真正考试。唐以后之科举,令士人投牒自进,公同竞争,高低贵贱,一以定之。且普遍施行,垂为永制,沿袭千余年而不变,使天下士人共出于一途,斯为考试之极轨,然古籍所载,不言考试,通称选举,盖本乡举里选之遗意。合以今义,迥乎不同:证以唐后之制,亦不甚合。积习相因,未能改耳。今将唐以前之选举时代,列为绪论,俾明考试之根基,由唐至清,方称本论,而其试艺之变迁,积习之因循,于政治文化,风俗社会。关系基巨。搜罗归纳,作为结论。冀明其得失利弊,聊为观今鉴古之助。苦彼武举,又当别论,兹编概付阙如。又如吏部考绩,别为门径,亦不蔓及。忆斯制之行,亘二千余年,古籍所纪,汗牛充栋,抵触缪误、所在皆是。浅学寡识,欲于短期之间,搜讨完备,考证详确,殆不可能。谨就正史所纪,纠其牴牾,复旁参诸书,补其未备。亟欲提纲挈领,寻求通例,整齐排比,勒为专书。无如时迫才短,终不惬意,是则著书之难,唯有待于异日补订已。
  第一章 考试起源
  世人以考试始于《尧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周礼》三年大比,宾兴贤能;又以贡举辟召,始自董仲舒;开科取士,肇于隋代:兹试论之。
  第一编 绪言
  中国考试制度史
  甲《尧典》、《周礼》等书所载者
  《尚书·尧典》:
  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下民其咨,有能俾乂?”佥曰:“于,鲧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圯族。”岳曰:“异哉!试可乃已。”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
  《尚书》文义简古,《史记》释为;
  尧曰:“嗟,四岳!汤汤洪水滔天,……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曰:“鲧可。”尧曰:“鲧负命毁族,不可。”岳曰:“异哉,试不可用而已。”尧于是听岳用鲧,九载功用不成。(卷一五《帝本纪》)
  据此,知尧时用人,先荐举,次察品德,然后试之。
  《尧典》又曰:
  五载一巡狩,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按巡狩之时,察核以整吏治。是“明试以功”,乃考察功绩。然《尧典》又有考绩之举,词云:
  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钦哉!惟时亮天功。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
  董仲舒之考功名篇云:
  考绩这法,考其所积也。……考绩黜陟,计事除废。……有功者赏,有罪者罚。……则百官劝职,争进其功。
  考试之法,大者缓,小者急;贵者舒,而贱者促。诸侯月试其国,州伯时试其部,四试而一考。天子岁试天下,三试而一考;前后三考而黜陟,命之曰计。(《春秋·繁露》第二十一)。
  班固《白虎通》曰:
  所以三岁一考绩何?三年有成,故于是赏有功,黜不肖。(卷三《考黜篇》)
  诸侯所以考黜何?王者所以勉贤抑恶,重民之至也。《尚书》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同上)
  根据上列数端,知古代考绩,乃考其所积。此外复有称述《周礼》、《礼记》之三年大比,以为考试之制所自始者。
  周礼地官司徒曰:
  乡大夫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周礼正义》卷二十一)
  及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乡老及乡大夫,帅其群吏与其众寡,以礼礼宾之。厥明,乡老及乡大夫群吏,献贤能之书于王,王再拜受之,登于天府,内史贰之。此谓使民兴贤,出使长之;使民兴能,入使治之。(同上)
  《礼记·王制》第五云:
  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郑注:移民于司徒也。秀士,乡大夫所考,有德行道艺者。)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可使习礼者,学,大学。)升于司徒者不征于乡;升于学者不征于司徒,曰造士。(不征,不给其徭役。造,成也。能习礼则为成士。)……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移名于司马;司马夏官,乡,主邦政者。进士,可进受爵禄也。)论进士之贤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论,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
  其论乡大夫教万民则曰: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礼记·学记》第十八)
  据此,知周取士之法,养士于塾与庠序,然后乡老及地方之长,考察其德行道艺,而升诸大学。大学择其优者,以告于王,给与仕进。故《通典·选举志序》曰:“乡大夫乡老举贤能而宾其礼,司徒教三物而兴诸学。司马辨官材以定其论。太宰诏废置而持其柄,内史赞与夺而贰于中。司士掌其版而知其数,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爵之,位定然后禄之。择材取士,如此之详也。”(卷十三)
  《礼记·射义篇》第四十六曰:
  射者进退周旋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此可以观德行矣。……德行立,则无暴乱之祸矣。是故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天子试之于射宫。……而中多者得与祭,……少者不得与于祭。(\[郑注\]《旧说》云:大国三人,次国二人。)……射之为言绎也,或曰舍也,绎者各绎己之志也。故心平体正,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则射中矣。……天子将祭,必先习射于泽,泽者所以择士也。
  而《白虎通·乡射篇》云:
  射正何为乎?曰射义非一也,夫射者执弓坚固,心平体正,然后中也。二人争胜,乐以德养也。胜负诸降,以崇礼让,可以选士。(卷四)
  ……

编辑推荐

《中国考试制度史》总结传统文化得失,了解历史。从源头更好地理解现代文官制度,可以联系现在的公务员选拔考试进行联系对比。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考试制度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条)

 
 

  •   科举制度曾被当做封建糟粕,受到过猛烈的批判。然而,西方人却认为它是一种最公正的选拔方法,并在其影响下产生了现代文官制度,赞誉它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对于研究中国考试制度,的确是一本权威之作!
  •   这是一部对科举制度给出最系统研究的经典之作。作者在西方汉学界的学术地位及其中学功底,确保了本书质量的**。至于对科举制度的研究视角,随着现在史学的多维发展,还会有更新。无论视角如何更新,本书都将成为未来巨作的基石之一。
  •   一本难得的好书,作者不仅把历史各代的的取士方法,考试程序科试内容,考试制度作了详细的介绍,把考试制度的利弊得失作了剖析,甚至还讲到了状元,进士以及士子的待遇。是一部很好史料
  •   对于了解教育制度的演进很有用处。
  •   内容丰富,书质量越好,值得入手
  •   快下手吧
  •   看了在评论
  •   该书对于考试制度有很细致的介绍,通过文献的征引,读来并不乏味,封面很别致,很喜欢~
  •   老书,好书,有内容。挺不错的。
  •   有塑料薄膜包装,感觉很好!还未读,希望物有所值!
  •   当当的快递真是烂透了。
  •   这本书尤如冯巩评价足球教练一样————说的太好了,一句也没有听懂。里边引用的资料文言文据多,且数量臣丰,是一般读者啃不动的一本书。没有文言文的功底想读懂它太难了,或者说根本不可能。所以一般的读者在购买这本书之前一定要考虑好,这本书对于一般的读者尤如一本天书。
  •   史料详尽,旁征博引;流变异同,一目了然;有正有反,观点中允。原以为,科举不外乎作八股,考状元。读后方知,科举制肇始于隋唐,终于光绪,凡1284年,期间兴废不定,考试科目或多或少,中举及弟之人,授官与否,授官高低,能否抵罪,历朝历代,各不相同。托情舞弊,又与防范之策此消彼长。常科之外,还有制科。赖此,不仅一技之长,皆有所用,天下英雄,尽入吾彀,帝王还能借此市恩。本论之外,书后附有《中国考试制度西传考》。作者以翔实资料证明了中国科举制影响了欧美及印度的考试制度及文官制度。本书以较为通俗的文言文写成。虽然我未读过其他同类的书,但我推测,应该没有出其右者了。
  •   书籍封面古典精美,值得收藏。内容详实,多方考证;条理清晰,脉络完整。好书自能千古
  •   吉林出版社的这套丛书都挺不错的,正在争取收集完全套
  •   作者的其他作品未曾见过,只是这本写得很翔实,值得一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