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杜永刚、 金开诚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05出版) 作者:杜永刚 著 页数:134
前言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只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广大民众对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愿望日益迫切。作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继承并传播给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是我们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套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希望本书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也坚信我们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伟大复兴!
内容概要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董其昌与松江派》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书籍目录
一、松江派概说二、“松江派”的精神领袖董其昌三、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四、“松江派”的代表画家五、松江派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章节摘录
(一)董其昌生平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翁,又号香光,香光居士,华亭f今上海松江)人。万历十六年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赠太子太傅,谥号“文敏”。其诗、文、书、画俱名噪一时。 在当时,董其昌的政治地位虽称不上是权倾朝野,但也称得上是显贵。他虽有一定的政治抱负,思想较为激进,但在派系林立、党争酷烈的朝廷斗争中,又能左右逢源、见风使舵。在党祸惨烈、友人遭殃的险境中,他利用书画之能,竭力结好魏忠贤的同党,使他不仅没像他的东林党好友那样被黜免职,还获得了更高官阶的职位。 身为享有乡宦特权的明朝官员,和许多乡宦一样,他荒淫无耻,残酷压榨百姓,欺男霸女,纵容子弟奴仆横行乡里,最后激起民愤,发生了记人史料的“民抄董宦”事件,被老百姓称为“兽宦董其昌”。在历史上,任何一位书画家都没有像董其昌这般遭到百姓的痛恨。 然而,在文化艺术上,他又才学出众,识见卓尔不群,其书画成就在明末可称得上是一代宗师。董其昌曾自负地说:“《图画谱》载尚书能画者,宋时有燕肃,元有高克恭,在本朝余与鼎足。”他认为官至尚书,又擅长画画的,历史上只有三个人,那就是宋时的燕肃,元代的高克恭,另一个就是他自己。 董其昌的远祖是北方汴梁(今河南开封)人,宋室南渡时迁至南方,居住华亭。董其昌祖上本是显宦,后中落,至董其昌时家境寒微,只有瘠田二十亩。在捐税的压力下,董家举家避人邻县华亭。少年时曾在莫中江(方伯)家读私塾,并随其学书法,又受同郡顾正谊影响学画。万历七年、十三年秋,董其昌两次赴南京参加乡试,均落第。 万历十六年秋,董其昌第三次赴南京乡试,最终及第。万历十七年(1589年)春,董其昌赴北京会试,35岁的董其昌考中进士,封为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供职于翰林院。从此,董其昌永远脱离了平民的身份。 董其昌的仕途生涯虽然曲折,但在那个充斥着政治阴谋、党祸酷烈的年代,他历仕神宗、光宗、熹宗、思宗四朝,宦海沉浮长达四十六年,直至官封礼部尚书,可称得上是一生显贵。 董其昌考取进士三个月之后,被选人翰林院学习。翰林院主要承担朝政文书的起草和历朝官史的编纂,并从翰林院士中挑选讲读官,负责向皇帝讲述经文和历史。当朝四位大学士之一的王锡爵,在当时被誉为大书法家,王锡爵在批阅了董其昌的翰林阁试卷后,赞扬他深得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和柳公权的精髓。而董其昌的政治才干更给这位大学士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万历十九年至万历二十六年之间,董其昌错过了晋升的机会,后来又因得罪了权臣而被明升暗降,对董其昌个人的政治抱负而言,不啻为一个残酷的打击。 后来他索性告病,在家研习书画。在江南闲居期间,他纵情山水,先后与友人陈继儒、王衡、陶望周等人游览宜兴、苏州、南京、杭州、嘉兴等地。每到一处,必造访历代名人字画,并为其题签写跋,或者自书自画。他游南湖、太湖、洞庭湖,观湘江、长江,登石钟山、灵岩山、黄山,他完全徜徉、沉浸在江南山水之间。后来,他又多次辞官,居乡赋闲二十多年。 董家此时也非往昔可比,董其昌霸地万顷、家资丰饶,成了一个妻妾成群、奴仆列阵的富豪。他忽官忽隐的处世态度,显赫的身份,更使他名声大振,四方求画征文者不可胜计,尺椟片楮皆价重千金。 在家闲居的董其昌由于横行乡里,终于造成了震惊朝野的“民抄董宦”事件。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九月,61岁的董其昌,居然看中了生员陆兆芳家的使女绿英,他的儿子董祖常便带了二百多人,把绿英抢来给董其昌做小妾。时人根据这件事,写了《黑白传》《五精八魂记》等讽喻性话本。董其昌有恃无恐,大肆报复。老百姓愤怒异常,矛盾因此而激化。当地群众和上海、青浦、金山等地闻声赶来的群众,把董宅大厅及数百间画栋雕梁一把火烧为灰烬。 董其昌带着家人逃走,在外躲了一年多。由于有那些大权在握的朋友的袒护,董其昌虽然恶迹昭彰,丑闻震惊朝野,但并没有受到任何实质上的处罚。 天启元年(1621年)熹宗朱由校即位。与董其昌交谊甚笃的叶向高在朝廷任首辅,成为京城政治权力的中心人物。随后董其昌终于被召回京任太常寺少卿,在京城,董其昌和叶向高过往甚密,叶向高对董其昌这位老友也非常器重。 但董其昌深知派系斗争的残酷,他主动提出前往南方,采辑先朝章疏及遗事,找借口避开了京城这个是非之地。在江南的十八个月中,董其昌殚精竭虑地广搜博采,撰成《万历事实纂要》三百卷,编成了《神庙留中奏疏汇要》四十卷,并仿照写史赞的旧例,在每篇后加以评论。这些评论体现出了他对时政的见解,借此寄托他的政治抱负。《神庙留中奏疏汇要》深受皇帝的赞许。天启三年(1623年)春,董其昌被晋升为礼部右侍郎,第二年又升为协理詹事府事,同年秋又擢任礼部左待郎。 天启四年(1624年)春,董其昌返回京城任职。 然而,就在同年七月,叶向高的家宅遭到魏忠贤指使的一群宦官的强行搜抄。叶向高愤然辞官,致使东林党蒙受了致命的打击,东林党也在魏忠贤日益膨胀的权势面前节节失利。而魏忠贤此时也已完全左右了年轻的熹宗皇帝,并且巧妙地与那些不为东林党所容的朝官结成了联盟。十月,东林派遭到大规模的罢黜,其中包括东林派的显要人物、董其昌的好友赵南星和高攀龙。后来,这种驱逐演化为全面的清除。东林党人遭遇的不仅仅是罢官免职,而且常常是贬谪、流放、监禁、拷打、处死。 眼见党祸惨烈、友人遭殃,董其昌在惊恐忧惧中,只好想尽办法讨好魏忠贤。由于魏忠贤很喜欢董其昌的字画,董其昌便投其所好。在董其昌的同乡章有谟著的《景船斋杂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当魏盛时,尝延元宰书画……魏每日设宴,元宰书楹联三、额二、画三桢……魏喜甚。”这样,董其昌利用自己的书画才能,赢得了魏忠贤的好感,他不仅没有被罢黜免职,还在天启五年(1625年)一月被任命为南京礼部尚书。 在古代礼部尚书称“大宗伯”,此后也有人尊称董其昌为“董宗伯”。他自己也有—方刻着“宗伯学士”的印章。 南京是明王朝的旧都,迁都北京后,正式官员皆任在北京。董其昌拜南京礼部尚书,也只是官阶上的一种荣誉,并不掌握实权。在党祸酷烈、纷争不已的政治形势下,躲过一劫的董其昌唯恐再被牵连,第二年即请告归。 他寄兴笔墨与山水之间,往来于无锡、苏州、嘉兴、金坛、杭州、南通、丹阳等地,与陈继儒、沈士充、王时敏等鉴赏、品评书法绘画。这其间,董其昌也着手编辑他以前的诗文成《容台集》,意即“礼部尚书全集”。 陈继儒在文集的序中对古稀之年的董其昌作了这样的描述:“公七十有五,至今手不释卷,灯下能读蝇头书,写蝇头字。”可见此时董其昌沉浸书画、心无旁骛的恬淡心境。 天启七年(1627年)末,熹宗皇帝驾崩,思宗朱由检即位,魏忠贤自缢身亡。被阉党清除的东林党人渐返朝廷。崇祯四年(1631年),77岁的董其昌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被召回京,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事。这是他个人政治生涯的巅峰。 崇祯六年(1633年),董其昌在内阁中的两位朋友周延儒、郑以伟先后被迫弃官和死于任上,他的政治处境再次陷人困窘和艰难之中。年届79岁的他,患有各种老午性疾病,对于擢升已很淡泊。崇祯七年(1634年)夏,在董其昌再三上书乞休下,皇帝准他辞官返乡,诏赐为太子太保。 在彻底结束仕途生涯之后,董其昌回到松江,居于卢鸿草堂,以著书教孙度日。董其昌于崇祯九年八月病逝。翌年六月,思宗朝廷予董其昌祭葬之荣,并赠太子太傅。葬于吴县震泽香山渔洋湾。在董其昌逝后第九年,南京明福王政权予董其昌谧号“文敏”。 P19-31
编辑推荐
董其昌是明代后期著名画家、书法家、书画理论家、书画鉴赏家,“华亭派”的主要代表。 松江派:明末山水画流派之一。以董其昌为代表,其支派有三:以赵左为首的称“苏松派”。以沈士充为代表的称“云间派”。这两派都导源于宋旭。赵左和宋懋晋同师宋旭,沈士充师懋晋兼师赵左。以顾正谊为代表的称“华亭派”。他们都是当时的松江府人,风格互有影响,其画风逸润苍郁,骨格灵秀。气韵笔法。 杜永刚编著的《董其昌与松江派》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董其昌与松江派的有关内容。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