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 作者:隋肖左 页数:300
Tag标签:无
前言
约翰·亚当斯,美国第二任总统。1797年3月4日,他接替卸任的华盛顿成为美国总统,但四年后的选举中败给杰斐逊,退出政治舞台。 约翰·亚当斯前任是美国国父华盛顿,后继者杰斐逊又以《独立宣言》起草者和混乱的私生活而成为美国历史上热门人物。约翰·亚当斯,不可避免地被这两人光辉所掩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被忽视和缺乏公正评价的一任总统。 研究历史的人,大致会赞同下面这句话——时势造英雄。在美国历史上,也呈现出这样的规律:困难的时代造就好的总统,艰险的时代则造就伟大的总统。约翰·亚当斯当政期间,正是年轻的美国的成长时期。在当时,独立战争已经胜利结束,体现新大陆人民意志的宪法体制也早已确立。美国的领导者不必再每天面对英国的武力威胁,而是全力开展国家建设、完善政府执政。在这种情形下,一个总统想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四年任期时间显然是太短暂。于是,约翰·亚当斯就像一个不合时宜的客人一样,被人们尴尬地摆在华盛顿和杰斐逊之间。 本书将要揭示的,是完全不同于固有历史评价的事实。如果说华盛顿创立了美国的历史,那开启美国政治的正是约翰·亚当斯。 在约翰·亚当斯被人遗忘的政治生涯里,其实处处闪耀着光辉的历史亮点:正是这个人极力推动了美洲独立事业——推举华盛顿担任武装部队总司令、与亲英派在大陆会议上顽强斗争、促成《独立宣言》起草和签署……也正是这个人,用勇气智慧调停了1797年与法国的冲突,挽救年轻的美国于危险之中。帮助美国得以独立,然后挽救美国于危难之中,仅此,约翰·亚当斯就该得到历史的高度评价。 当然,他对美国的贡献绝不仅限于此。他的长子约翰·昆西·亚当斯于1825年3月4日成为美国的第六任总统。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对父子总统。他和其妻子阿比盖尔近54年的婚姻生活也处处充满了爱和温情,成为了年轻夫妻学习模仿的典范。 约翰·亚当斯活了91岁,是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美国总统。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不仅仅只有枯燥无味的政治活动,更多是他充满传奇色彩的多彩人生。比如,15岁独自一人骑马去哈佛大学考试,不善交际反而抱得美人归,最反感英国却又为英国士兵辩护,亲自创立美国最早的海军,在7月4日美国独立日与杰斐逊同一天逝世…… 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这样评价约翰·亚当斯:“专业的政治活动与一场足球赛其实一样,成功不是所有的事情而是惟一的事情。亚当斯可能不是一个成功者,但当他死去之后,整个美国都陷入了懊悔之中。”
内容概要
《约翰·亚当斯传》美好隋肖左编著,1735年,约翰·亚当斯生于马萨诸塞州布伦特里(现今的昆西)一个农民兼补鞋匠的家中,他是第五代美国人。175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学院。1758年开始从事法律事务的实践。
1774年,开始步入政坛,作为马萨诸塞州的代表参加大陆会议。1779年,为马萨诸塞州起草宪法。1778年,任美国的欧洲外交官。
1789年,在华盛顿担任八年总统期间,他一直任副总统。1797年当选为第二任总统。
由于他任职期间在内政、外交方面均无明显成就,因而在1800年大选中败于杰斐逊。
1826年7月4日,在独立宣言50周年纪念日这天,亚当斯与杰斐逊同时去世。
约翰·亚当斯享年90岁零8个月。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少年
1.上帝的选民
2.亚当斯家族
3.求学哈佛
4.活泼的青年教师
5.毁誉参半的职业
6.少年情怀
7.与阿比盖尔结婚
第二章 革命
1.印花税法风波
2.亚当斯家族当选议会代表
3.波士顿倾茶事件
4.费城之旅
5.初识华盛顿和杰斐逊
6.第二次大陆会议
7.“爱国者”与“亲英派”的斗争
第三章 独立
1.前夜
2.1776年7月2日
3.《独立宣言》的诞生
4.华盛顿的战争
5.凶险的海上旅程
6.在巴黎
7.不公正的待遇
8.荷兰人的贷款
9.不辱使命
第四章 家庭
1.在荷兰的胜利
2.与英国的正式谈判
3.夫妻团聚
4.出使英国
5.长女出嫁
6.回国的前夕
第五章 革命
1.当选副总统
2.参议院里的误解
3.连任副总统
4.出任美国第二任总统
5.睿智的联邦党人
6.竞选失败
第六章 隐退
1.农场的平淡时光
2.阿比盖尔去世
3.最后的旅程
附录 约翰·亚当斯大事年表
重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在17世纪初的英国,最早源起于加尔文的清教徒们发起宗教改革运动,试图在基督教内部进行“纯洁”工作。自称为“上帝的选民”的新教各教派自认为“出污泥而不染”,竭力通过自己在尘世的行为来证明上帝对自己的“恩宠”,在虔诚的清教徒身上,这一点表现得尤为强烈。清教徒们本想在英国推进宗教改革,实现梦寐以求的神圣理想。但是由于他们的主张反映的是新兴阶级的要求和利益,很难为守旧的以王权为代表的统治阶级所容忍。矛盾随之产生了,经过几次交锋,矛盾更加激化,英国王室开始对威胁其统治基础的清教徒进行迫害,许多清教徒只好离开故土,在海外寻找实现他们宗教理想的新天地。据不完全统计,从1630年到1640年间,从英国本土逃往国外的清教徒约6万人。在这其中,有一批清教徒集体出逃荷兰,以躲避迫害和杀戮。在荷兰,他们不仅寄人篱下,而且下一代对于清教徒信仰和祖国语言日渐淡薄。于是,这群人中的有识之士将最后的期望寄托在遥远的新大陆,再次出走。他们不畏艰险,横渡大洋,来到了在他们眼中仍然是荒凉一片的北美大陆。数万名美国移民“始祖”的到达翻开了这里历史的新篇章。就在百年前,哥伦布刚刚发现新大陆美洲,那里没有国王冰冷的目光,也没有行刑者手中时隐时现的绞索。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传教和生活,再不用东躲西藏地苟且偷生。清教徒移居北美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迫于国内不宽容的宗教氛围。但就深层而言,他们中的许多人却是为了信仰而甘愿放弃国内优厚的生活条件来到这块命运未卜的大陆,寻找实现他们宗教理想的“净土”,“他们被迫背井离乡不是出于惩罚,而是为了建立一个希望之乡。他们认为古代以色列人和他们之间的惟一重大区别是,他们渴望把这块荒野之地变成“希望之乡”。抱着这样美好的希望和坚定的信念,1620年9月16日,102名英国清教徒登上了一艘木制帆船扬帆出海。这艘重180吨、长90英尺的船取名叫“五月花”号。他们选择出海的季节实在是糟透了,但由于时间紧迫,只好冒险出行。也许是“五月花”这个浪漫而生机勃勃的名字给他们带来了好运,“五月花”号在海上风狂浪险中颠簸了66天之后,只有一个人死去,但在船上又降生了一个婴儿,所以当他们于11月9日到达科德角时,船上还是102个人。经历千难万险之后,这群疲惫不堪的人们在科德角对面的普罗温斯顿港湾抛锚。此地是一个天然的良港,附近还有一个出产丰富的渔场,可以提供大量海产品。在陆地上有一些小溪,虽然结了冰,但可以向他们提供充足而洁净的淡水。而且,在这片土地上居然有人类生活的遗迹,有开垦过的肥沃农田,有一些虽然简陋但能暂且容身的棚子,真是一幅美好而又不可思议的景象。船民看到这一切,只能将这些归结于上帝的怜悯。后来他们才知道,这里是一个印第安村落的遗址,由于一场来势凶猛的天花,这个村落的居民几乎死亡殆尽,只好遗弃了村落。不明就里的拓荒者按照欧洲的航海传统,首先登上了一块大礁石(直到今天,每天还会有许多美国人来到这块石头前观礼和膜拜)。这些刚刚踏上土地的人们大声欢呼,共同庆祝新生活的开始。后来的美国人把他们视为美国最早的开创者。短暂的喜悦过后,现实的问题随之而来。在“五月花”号船民的眼中,这是一片完全陌生的大地,冬天的北美万物萧索、沉寂而荒凉。往前看,暮色中的土地仿佛被笼罩在无限的烟云之中,远处的天空低沉而昏暗,一切都显得无助和凶险;回顾身后,海面上的万顷波涛化作万里鸿沟,海浪冲击礁石的声音令人胆寒,拓荒者的退路已经被斩断。此时此刻,他们只能独自面对命运的挑战和生存的考验。清教徒移民领袖威廉·布雷德福记载了他们当时面临的几乎绝望的处境:“大家如果回顾身后,就只见他们泛渡过来的汪洋大海,它如今成了千重波障、万里鸿沟,将大家完全隔绝在文明世界之外。……现在除了上帝的精神和慈爱,还有什么能支持他们呢?”在清教徒的眼中,这些困难只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之前上帝对他们的有意考验,也是他们迈向天国路上所遇到的必然障碍,“美国人是上帝选民的信仰并不暗示着一帆风顺地达到拯救。正如《圣经》十分明确表明的那样,上帝的选民经历了最严重的考验。承担着最难以忍受的负担”。
编辑推荐
《约翰•亚当斯传》约翰•亚当斯(1735年-1826年),美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总统,绰号“圆球”《独立宣言》签署者之一,被美国人视为最重要的开国元勋之一。1735年10月19日,亚当斯生于马萨诸塞州昆西的一幢房子黑,美国人称这幢房子为“美国独立的摇篮”。亚当斯从小聪慧过人,有“神童”的美誉。20岁时获得哈佛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1765年发表文章评击《印花税法》,从此参加到反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运动中。1774年当选第一次大陆议会的代表,成为《独立宣言》起草委员会的成员,被誉为“美国独立的巨人”。1800年11日,亚当斯完成了美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把首都从费城迁到华盛顿他是第一位入驻白宫的总统他与华盛顿、杰斐逊一起,被誉为美国独立运动的“三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