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口棺材

出版时间:2011-2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美] 约翰·狄克森·卡尔  页数:307  译者:辛可加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对葛里莫教授谋杀案以及随后那桩同样耸人听闻的卡格略史卓街奇案,纵使以连篇累牍、光怪陆离的词语来形容,亦是毫不为过。菲尔博士那些钟爱不可能犯罪的朋友再无可能从他的案件记录中翻出更匪夷所思、更令人惊骇莫名的案例了。因为根据这两起谋杀案的手法,行凶之人不仅有来去无踪的本事,而且还有轻盈如风的身法。有证据显示,凶手杀害第一位受害者之后便凭空失去踪影;接着同样有证据显示,他在空荡荡的街道中央夺走第二位受害者的性命之际,虽然现场两侧都有目击者,却无任何一人窥见他的身影,雪地上更不曾留下半点足迹。

作者简介

约翰·狄克森·卡尔
史上最伟大的推理小说作家之一,举世公认的“密室推理之王”。其小说素以公平著称,线索隐蔽,解答惊人,具有超乎寻常的逻辑性、趣味性。他一生共设计了超过五十种密室,几乎每个都是构思精巧、无以复加;又兼其小说一贯具有的浓郁哥特风格,以及其谋篇布局的架构能力之强,自会让读者大呼过瘾,竞相传读。读推理,岂能不读密室;读密室,岂能不读卡尔!
辛可加
  译有《福尔摩斯的功绩》《我的前妻们》《孔雀羽谋杀案》等

书籍目录

《三口棺材》导读
第一口棺材
1 威胁
2 门
3 假面具
4 绝无可能
5 谜样的遗言
6 七座塔
7 盖伊·佛克斯来访
8 枪弹
第二口棺材
9 崩裂的墓穴
10 上衣的血迹
11 不可思议的谋杀
12 油画
13 神秘的公寓
14 教堂钟声的提示
15 亮着灯的窗户
第三口棺材
16 变色龙大衣
17 细论“上锁的房间”
18 烟囱
19 空幻之人
20 两颗子弹
21 真相大白

章节摘录

版权页:“嘿嘿,”菲尔博士喜滋滋地说,“别多嘴好不好,哈德利?听起来还挺有趣的,孩子,后来怎样?”“嗯,曼根似乎非常仰慕一位姓葛里莫的演讲家或是作家,而且他还深爱着葛里莫的女儿,由此他对那位老人更平添一份敬意。葛里莫和几个朋友习惯到大英博物馆附近的一家酒吧聚会。前几天晚上出了点事,唬得曼根毛骨悚然,比看见疯子发狂还可怕。据说葛里莫当时正谈及尸体爬出坟墓之类有趣的话题,突然有个外形奇特的高个子走进来胡言乱语,说什么他们兄弟俩有本事从坟墓中逃出生天、像稻草一样飘浮在空气中。(听到此处,哈德利发出反感的嘟囔声,顿时兴味索然;但菲尔博士依旧好奇地看着兰波。)其实这陌生人好像是来恐吓葛里莫教授的。最后威胁说他的兄弟很快就会前去拜访葛里莫。奇怪的是,虽然葛里莫当时不为所动,但曼根敢发誓,他实际上吓得面色铁青。”哈德利咕哝道:“就这点小事?有什么大不了的!有人本来就这么软弱怕事——”“问题就在这里,”菲尔博士把脸一沉,吼道,“他可不是那种人!我很了解葛里莫。我说,哈德利,如果你认识葛里莫,就该明白这有多么古怪了。嗯,接着说,孩子,后来呢?”“葛里莫一言不发。事实上,后来他开了个玩笑,这起莫名其妙的风波就虎头蛇尾地结束了。陌生人前脚刚走,后脚就有个街头音乐家靠在酒吧门口高奏《高空秋千上的狂放青年》,众人哄堂大笑,随之纷纷回过神来。葛里莫笑着说:‘好吧,先生们,看来死而复生的尸体还得更加敏捷矫健,否则又岂能从我的书房窗口翩然飘落。’“聚会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曼根按捺不住好奇心,遂着手查探这位自称‘皮尔·弗雷’的怪客是何来历。弗雷留给葛里莫的名片上有一家剧院的名字,于是第二天曼根以采写新闻为名前往追查。结果发现这家剧院位于伦敦城东,只不过是间名声不佳、萧条破落的音乐厅而已,每晚上演各种杂剧。曼根不想和弗雷打照面,所以先与看门人攀谈,顺藤摸瓜结识了排在弗雷之前登台的一位特技演员。此人自称‘帕戈里亚奇大师’——天知道为什么——不过他精明得很,是个百分之百的爱尔兰人。他把自己知道的情况都告诉了曼根。“剧院里的人都叫弗雷‘疯子’。他们对他一无所知;他从不与人交谈,每次演出后便匆匆离去。不过——关键是,他非常出色。那位特技演员说,他搞不懂为什么西区的那些经纪人长久以来竟然没发觉这么一号人物,只能解释为弗雷本人毫无野心。他的魔术高妙无比,尤其擅长消失戏法……”哈德利又不以为然地咕哝了一声。

媒体关注与评论

只要是推理作品书单,就不能遗漏密室推理此一类型,而若是要选择一部作品当成密室推理的代表,绝大部分的评论家一定会选择《三口棺材》。  ——H.R.F.基亭《犯罪与解谜:作品百选》如果让我选卡尔作品中最好最精巧的一部,那我无疑会选三口棺材——其犹如魔术师般制造幻觉的手法杰出非凡!  ——推理小产评论家 朱利安·西蒙斯

编辑推荐

无论后人如何努力,都无法超越卡尔,无法逾越这部小说。《三口棺材》的伟大是不能用语言来形容的!密室杀人NO.1 侦探小说NO.1 全球销售NO.1“密室之王”约翰-狄克森-卡尔超顶级豪华巨献旷世难逢的“双重密室”空前绝后的“密室讲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三口棺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6条)

 
 

  •   《三口棺材》真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推理小说,我购买的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版本,在豆瓣上看到至少6个版本。不知道其它版本的情况,这个版本让我非常高兴的是,前面有一篇导读,对这本书的作者约翰•狄克森•卡尔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并对密室谋杀题材和历史推理小说的发展进行了概述,从而更加细致的了解了推理小说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也知道了那些狂热的推理小说爱好者们为什么如此热衷推理小说,道理已是显而易见了。

    《三口棺材》是卡尔密室谋杀题材中经典中的经典,导读中说——“有关密室谋杀,推理界内部一直有个共识:一个自称推理作家的人,倘若他未曾运用过密室题材,那就断然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推理作家。”
    书的开头,直接进入主题:“对葛里莫教授谋杀案以及随后那桩同样耸人听闻的卡格略史卓街奇案,纵使以连篇累牍、光怪陆离的词语来形容,亦是毫不为过。菲尔博士那些钟爱不可能犯罪的朋友再无可能从他的案件记录中翻出更匪夷所思、更令人惊骇莫名的案例了。因为根据这两起谋杀案的手法,行凶之人不仅有来去无踪的本事,而且还有轻盈如风的身法。有证据显示,凶手杀害第一位受害者之后便凭空失去踪影;接着同样有证据显示,他在空荡荡的街道中央夺走第二位受害者的性命之际,虽然现场两侧都有目击者,却无任何一人窥见他的身影,雪地上更不曾留下半点足迹。”
    哈哈,有趣不?神奇不?两次完美的不可能犯罪,一次是密室,另一次是雪地上的无足迹杀人。当一切揭秘之时,你真的要佩服卡尔,怎么会这样?设计的真是完美,让人意想不到,这才是真正的推理大师哦。书中的主人公葛里莫教授定居英格兰已经30年,曾经当过教师,同时是个知名的演说家和作家,被杀之前埋首于大英博物馆,但具体工作不祥。这样一个人为什么被杀?据说某日,葛里莫教授正在酒吧里和他的朋友们畅谈,一位身穿破旧黑色大衣的人,领口竖起,头戴邋遢的软帽,帽檐压得很低;戴手套的手掌抚摩着下巴,遮住了大半张脸,令众人难以一窥他的真面目。他突然出现在酒吧,和葛里莫教授提起了让人匪夷所思的“三口棺材”,并扬言他的一个兄弟想要取葛里莫教授的命,他的名字叫皮尔.弗雷,一个魔术师。果不其然,不久葛里莫教授就被谋杀了。凶手是谁呢?是那个神秘的魔术师吗?透露一点,那个魔术师也被谋杀了。谁杀了魔术师?又是谁杀死了葛里莫教授?是魔术师说的那个兄弟吗?为什么这本书叫“三口棺材”?不能剧透呀,不然真想讲给大家听。
    这本书好玩的还有,卡尔在这本书里俨然写了一份“密室讲义”,他将构建密室的各种方法予以梳理、汇总,其间涉及了许多科学知识,物理、数学、逻辑学、力学……像我这学文科的人,还真得补补课呢。此外,这本书还揭秘了几个魔术,比如魔术师是怎样被捆进袋子,然后轻而易举的钻出来的;比如魔术师是怎么在众目睽睽之下从舞台上消失的;比如魔术师怎样将断绳再接……当然,魔术的情节不是白写的,因为凶手就是利用了魔术的原理,有魔术就有了神奇,就会增加人的好奇心,卡尔真是抓住了读者的内心。有人说,看了《三口棺材》,其它卡尔的作品也就可看可不看了,真是的,早知道应该先看其它的,再看这本,一定更加过瘾吧。
  •   话说当年初识推理,央着几位推理大家的朋友介绍入门图书,各位齐口推荐之一便是密室之王卡尔的《三口棺材》,可见此书在推理诸迷心中的地位。此次吉林出版社新版《三口棺材》,比起老版更是大手笔制作,更精美,更华丽,也更值得珍藏。封面有言“无论后人如何努力,都无法超越卡尔,无法逾越这部小说。《三口棺材》的伟大是不能用语言来形容的!”所言极是!如此褒奖,卡尔和他的《三口棺材》当之无愧!

    身为黄金时代古典推理的三杰之一(另两位是阿婆和奎因,三位相比,奎因因是两人合力,文风偏硬,而阿婆的俏皮活泼生动以及卡尔的密室构造更受我的喜爱)。1981年,推理小说作家霍克主持投票的欧美不可能犯罪书单, 约翰·狄克森·卡尔于1935年创作的《三口棺材》以104分的好成绩排名第一。而卡尔同时入选该名单的还有1938年创作的《歪曲的枢纽》,1938年创作的《犹大之窗》,1937年创作的《孔雀羽谋杀案》。这样的卡尔作品,你怎么可以错过呢?

    《三口棺材》在推理世界里地位非凡,在这部卡尔最擅长的哥特风气氛的笼罩下,将不可能犯罪发挥到极致。两桩匪夷所思的密室融合于一体,心理密室与机械密室的完美统一,精心创造出密室不可能之传说。可以说,这部《三口棺材》既奠定了密室推理的基石,也完成了密室推理的颠峰,也是不可能之第一杰作。

    在今天来看,基甸.菲尔博士也是因为卡尔的这部《三口棺材》而成为密室推理名侦探,因为也只有他才能在诸多线索的迷雾中找到一丝光亮,抽丝剥茧而找出真凶,那场史上最著名的密室演说,将他与这部小说互为是映衬,成就彼此。

    剧透什么的,我就不必多说了,精彩自然留给欣赏故事的各位。再多提两句卡尔本身吧。卡尔出生于美国,父亲是律师,后来成为国会议员。卡尔少时便对记者写作感兴趣,高中时代便已开始小说创作。受爱伦坡的影响,处女作里充满神秘气氛和不可能犯罪的雏形。实质上对他影响最大的还是G·K·切斯特顿和雅克·福翠尔的作品。和社会派推理略有不同,卡尔本身并不关注犯罪动机,他的长短篇小说也是以诡计和误导为主,在他眼里,设迷和解迷才是一切。不管怎么说,推理世界里,卡尔不仅仅是一个人名,更是一种门类的代名词。而《三口棺材》经典推理之作,不容错过!
  •   喜欢看推理悬疑小说的人十有八九会钟情于密室谋杀。而喜欢破解密室杀人之迷的人就必定会知道约翰·狄克森·卡尔,也一定会读过卡尔的密室杀人经典之作《三口棺材》。

    我手上这本《三口棺材》是吉林出版社新出版的精装本。书的封面设计十分到位,突出了全书古典、神秘的主题,显得非常大气,很能夺人眼球。书内采用硬牛皮纸做成书皮,显得十分古朴精致。

    《三口棺材》讲的是发生在伦敦的两宗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密室谋杀案。一件是罪犯在有目击者的情况下,进入被杀者的房间,果断杀人后又离奇的消失无踪的事;另一件是在满是白雪的街道上,罪犯近距离杀死受害者,却在雪地上未留下任何自己的痕迹。这两个密室谋杀案的构思都相当诡异,如果是一般人就会很难自圆其说,不是落入老套的、众所周知的密室情节,就是会有胡编乱造,搞得结局令人啼笑皆非。但是在卡尔的《三口棺材》中,这两种情况都不会出现。当你带着一头雾水读到全书结尾,你会看到一个巧妙到匪夷所思的迷底。让人不得不为卡尔叫好。难怪卡尔的《三口棺材》在爱德华·D.霍克主持,埃勒里·奎因、罗伯特·艾迪、朱利安·西蒙斯等人票选的欧美十五大密室及不可能犯罪榜单上名列榜首,比第二名高出了近一倍的票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卡尔在《三口棺材》中借菲尔博士之口将各种密室杀人的布局一一揭底。如此全面精细的密室杀人手法总结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其中很多方法之精妙都让人拍案叫绝,亏得那些推理悬疑小说家是如何想出来的。据说卡尔一生中就构思了50多种密室杀人手法,这些手法既不能与已经有的方法相似,又必须要巧妙的自圆其说,更要做到标新立异,真是大师的神来之笔。

    《三口棺材》无论从整体布局、情节推进、人物塑造都相当成功,特别是案件推理的过程,绝对堪称经典。罪犯杀人过程干净利落,一气呵成。从案发到推理,我们一直在卡尔的引领下兜兜转转。一旦看到出人意料的结局,真有豁然开朗之感,让人大呼过瘾,酣畅淋漓。
  •      这应该是我拖延时间最长的一篇书评了,第一次听说《三口棺材》是在04年,刚来英国不久,在听到这是密室推理史上最出色的作品之一这种说法之后,激动不已的买回家,却发现大大高估了自己的耐心。那时候英语水平很糟糕,生词多如牛毛,因此整本小说都是在晕头转向的情况下看完的,更不要有什么自己的感想和评论,因为基本就没看明白。然而最近突然想到将这本小说复习一遍,是因为本作的争议较大,却又是公认的密室杰作,所以自己想探个究竟,毕竟现在已经能完全不借助字典将原版书读下来,同时可以幸运的避免译林普遍认为糟糕的翻译。
      为了让自己的头脑保持清醒,此书我特意分了三天看完,正好全书分三大部分,每天一部分。看完之后最大的感受大概如此:之所以很多专家和权威对此书的评价如此之高,并不是因为核心诡计多厉害,真正的原因我认为应该是,《三口棺材》可以被看做成卡尔集大成的作品,整个作品的核心背后的想象力,可以说令人叹为观止。只可惜,这样的核心,它的附属 部分,组成部分,却有太多争议之处,我想这恐怕就是华丽的代价。
      卡尔是个及其善于讲故事的人,小说的一开始就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自称是从坟墓里爬出来的Fley突然出现在格里莫教授所在的酒吧,威胁教授说不久就会有人来拜访,之后格里莫教授的一些行为开始变的古怪。结果在某个大雪纷飞的晚上,目击者看到一个穿着大衣,带着假面具的人走进了格里莫的房间,房间传出了枪声,房间反锁。大家破门而入,发现了中枪的奄奄一息的格里莫教授,而凶手则消失的无影无踪,房子周围的雪地也没有留下任何脚印。就在大家把都认为Fley有重大嫌疑的时候,负责调查他的警察却在距离格里莫住处不远的一条很隐蔽的大街发现了Fley的尸体,同样是枪击致死,而案发当时大街的两头都有目击者证实只有死者一个人出现在大街,而大街却没有留下凶手的脚印。。。
      相信这样的情节完全可以让读者喘不过起来,扣人心弦的桥段,加上非常期待真相的心理,都会让人爱不释手。本书的气氛渲染也可以说及其出色,35年伦敦冬天寒冷的夜晚,本身就很具有哥特式气氛,阴森的房子,心怀鬼胎的人们,再加上卡尔添加了各种关于棺材,吸血鬼等等的讨论和描写,让全书都笼罩在一片恐怖的氛围当中。卡尔很擅长的这一部分,在《三口棺材》中显露无疑。
      当然侦探小说最重要的还是案件的最终解释,《三口棺材》的解答足足用了两章,对于看久了推理小说的我,仍然对这个解答称赞不已,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布局,“集大成”同样可以用在这里:卡尔不仅仅运用了他最擅长的双线式布局,既案件部分是表象,是误导,我们看到的或者说卡尔展现给我们的,并不是真相,但是看上去很真实,于是我们都趋向于默认自己所看到的是真的(和魔术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在解答部分推翻读者的认识,这就是真相;而在双线式布局的同时,此书的案件可谓是涵盖了及其多的线索和提示,在最后都完整的拼在了一起。双线式,拼图式布局,这两种我最喜爱,难度也极高的布局手段,竟然出现在一部小说,而且结合的如此之好,实属罕见。
      最后再说到密室,自己再将自己说过的话重复一遍,真正优秀的不可能犯罪,核心不应该完全聚焦在诡计上,它永远都应该该为布局服务,否则就会本末倒置,给人不协调的感觉。(当然这是建立在推理小说应当先把故事讲好,其次才是诡计和手法的前提上,我不否认有很多优秀的纯诡计流的作品,这个在这里不加以讨论)。言归正传,《三口棺材》的密室,形式上,包含了狭义和广义密室,既上锁的房间和无足迹。而从手法上,则是物理和心理手法的完美结合。
      综上所述,一部综合性如此之强的作品,肯定会带来华丽的感觉。而接下来我要谈谈这本书美中不足的地方了。
      推理小说里总有误导出现,而为什么读者总会**,因为所有的人都有一种共同的心理趋势: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这种心理,按在读者身上,效果就是被骗;而作者也不例外,同样的心理,放在作者身上,结果就是另一回事了:为了支撑自己华丽的,惊艳的核心,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是添加很多不合理的辅助元素。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科学家为了证明自己的假设,甚至会歪曲一些事实或者依据等等。
      我想,《三口棺材》解答中的很多巧合,也是为了这个目的吧,如果我设计出这样的核心,我也同样会这么做。
      其实对于推理小说中的巧合,我一直觉得不能简单的否认,虽然推理小说最看重的就是逻辑,读者总是希望看到A=B,B=C,所以A=C这样的严密推理。可生活中必经没有绝对的100%,随便举个例子,比如某部小说以“某某某绝对不会光着身子走在大街上”为线索,即使这样,这条线索也不是100%的合理,因为毕竟有不正常的人会这么做,这个线索也是排除了极端的例子而存在,绝对的合理是不存在的,因此,只要没有前后矛盾,推理过程中的组成元素中包含巧合,我认为反而很合理,因为生活本来就充满了变数。所以,与其去考虑“这件事太巧合了,不可能!”,我会更侧重于“这件事已经发生了,它在案件的分析中到底起到什么作用。”
      因此,按照个人的这个想法去衡量《三口棺材》,我认为争议最大的部分,毫无以为就是书中出现的那个德国钟表。
      (以下部分泄底)
      首先,商店展示柜台的表走的不准是很正常的,大家在购物的时候肯定注意过,毕竟没有哪个柜台的人会费那么大的力气把每个表都调整到正确的时间。《三口棺材》中,Fley被枪杀的时候,目击者看到商店里的钟表时间,比正常时间快了45分钟,这从根本上给我们带来了错觉,既格里莫先于Fley被杀,这也是此书的核心布局。可令人费解的是,这个表不并不是被凶手故意挑过的,三个目击人,包括一个警察,竟然没有一个人发现这个事情。我不了解1935年的情况,那个时候人们看时间基本是用怀表。所以第一种情况:那个年代怀表并不是很流行(虽然没有根据,但是我觉得事实应该不是如此),所以人们通常都是靠公共场合的钟表来确定时间,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个巧合我认为就是合理的。第二种情况:那时候人们习惯带怀表(书中Fley案件的两个目击证人,大概被描述成很受尊敬的,应该是属于比较上层社会的人,所以这类人带有怀表的可能性非常高),那么,如果兜里揣有怀表,同时公共场合也有钟表,这种情况,一般人会是倾向于看自己的表,还是公共场合的表呢?这个很值得研究。
      第二个,则是逻辑上的不合理之处,格里莫教授带着枪伤回到自己的房间,处理掉线索,换上了睡衣,这是为了制造他一直呆在房间的假象。可是,这样以来,睡衣上就不可能有子弹孔,根据这个事实,应该一眼就能看出来,格里莫教授的枪伤,不是在这个房间里出现的。那么这个案件一开始就不存在密室。我个人认为,这个漏洞,要比钟表问题更严重。
      此外书中可能还出现了别的不合理之处,但是仍然无法掩盖整体的惊艳。侦探小说毕竟是人的产物,遗憾肯定是有的。细腻总是和小巧联系在一起,而华丽可以说是一种大气的体现。《三口棺材》的遗憾可能就是作者已经无法完全驾驭这种华丽,但是卡尔仍然做的很出色,虽然摇摇晃晃,但并未脱轨。
  •   如若约翰·狄克森·卡尔心血来潮地谦逊一下,说:“我的密室推理只能排在十名开外”,得,这下妥妥儿准准儿地,前十名都要虚位以待

    夸张了吧?还真没有

    密室之王,岂同凡响

    没有人,没有任何人敢与卡尔的密室推理叫号,倚天剑可抗屠龙刀,密室推理,却只容卡尔独家笑傲

    本书应该算是最早登录国内的卡尔作品,至少也是最风行的一本(就不针对纯卡尔迷说事了),但之前的译本相对较拙,且被随随便便地并入合集,未免欠缺尊重;本次吉版重新为黄金三巨头(阿婆、奎因、卡尔)之一的卡尔量身打造了本书,归属于【古典推理文库】,无论从封面、内文、装帧、翻译、排版甚至书签等等各处,都巨细无遗地体现了匠心的独具

    卡尔原当如此,密室之王的推理大师终于在国内得享殊荣

    说到三巨头,国内最早引进的作品应该是奎因和阿婆(我个人印象奎因作品要早于阿婆引进,但不能肯定,我不是考据派,只能说是记忆大概),卡尔却不知为何被大家遗忘了。以至于很长时间以来,部分推理迷只识道尔、阿婆、奎因等人,对卡尔可说是印象陌生甚至全无了解,因此居然还有“出版商总结出三巨头以求卡尔借其余二人声名增加销量”的谣传甚嚣网上,委实是对推理和卡尔的误解和不敬。本人是阿婆迷,但绝对不会否认卡尔的大师地位,密室之王,卡尔当之无愧

    说起之前国内甚少引进卡尔的原因,大约也可以理解:和其他人的作品比起来,卡尔的小说以设置密室并解谜为主,虽说是极其吸引人的不可能犯罪手法,但相对来说,卡尔的作品于情感方面描绘较少——不是指爱情,而是那些人物刻划之类的故事性文字——这使得他略逊于阿婆的丰富篇章及奎因的步步为营。卡尔的特色是设置各种密室,然后解开密室之谜,凶手便呼之欲出,这种手法是实实在在的理性分析,纯硬件,无法加入过多的感性内容,因此比起阿婆的氛围渲染、奎因的故弄玄虚(非贬义),卡尔自然稍逊风骚;当然反过来说,若摒弃软件不提,那么阿婆的浪漫惊险和奎因的层层推进,未免略显波动,即多存在“一种以上的可能性”,那可就不敌卡尔货真价实的密室设置及惟一解答了

    虽然密室推理在故事性上微觉乏味(奎因的逻辑推理也微觉枯燥,两人倒是匹配得正好),但从技术性来说,可真是半点容不得错。日本推理发展到今天,推理作家们都已经开始尝试连书中人物和读者同时欺骗的惊世骇俗手法,这对那段过去的黄金时代来说绝对是不可想像的——按照这种手法,密室也完全可以变成破绽百出,只要最后作者自说自话讲得圆,至于读者怎么想完全不去管。在此郑重地吐槽一句:可能有一些推理迷觉得此类手法新颖出众,但对踏踏实实地从侦破推理殿堂走过来的推理迷来说,这是一种对经典推理的不完全亵渎;那样的作家可以说存在猎奇性和新潮性,但在真正的推理大师们面前,何值一哂

    提到本书,应该是在绝大多数推理迷印象中最知名的卡尔作品,而纯粹的卡尔迷则可能更喜欢《犹大之窗》或其它(吉版也都出版了或继续在出,趁机宣传一下)。这并不是说本书不精彩,自然,它有密室讲义的加分,但其实也并非绝对,本书中的密室设置都是极其巧妙的,你可以不喜欢,但你不能不赞叹。就好比纯阿婆迷可能反而不是最爱她最经典的《无人生还》和《罗杰疑案》等作品一样,只是口味的不同,并不是说经典就名不副实

    如果要为卡尔推出一本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不管卡尔迷怎么说,个人看法,还是要首推这本《三口棺材》,它是熟悉并了解卡尔的必经之路,甚至在故事性上也大有可取之处;尽管哥特风十足,但卡尔的密室从来不会教人失望,从来不会,永远不会

    为免剧透,本书内容小结:密室强,讲义狂,谜团炫,解答畅。墓地的棺材里只有吸血鬼和死魂灵,密室的棺材中却铺满了橄榄枝和忍冬藤

    六芒星动,罪恶终茕;密室独步,大师从容

    向卡尔致敬;向经典致敬;向吉版致敬
  •   密室-一个近似封闭的空间中,即使有出口,但出口又有人看守或者被注意,但是就在这样的空间中,一个人被谋杀了,而杀人者却在不被外人所知的情况下完成了所有的任务,这简直可以被称为不可能完成之任务。
    而《三口棺材》是被誉为“密室之王”约翰•狄克逊•卡尔的最高成就,名列爱德华霍克主选的世界十大密室排行榜中名列第一(104分)。在一本书中制造了两个密室,将不可能犯罪发挥到了极致。而且是两个不同场合出现的密室,难道这不足以说明作者的功力么?为了渲染这个密室的神秘,作者在写作中着力加大了烘托成分。一个自称从棺材里爬出来的人,找到了葛里莫教授,然后说了一番在旁人看来不着边际的话语。之后便是葛里莫教授收到了不少威胁信件,之后便是两人要展开一次面谈,但是就是这样一次面谈,一个面具人出现了,而我们的葛里莫教授竟然死在了自己房间中。但这个房间恰恰构成了一个密室-完全封闭的密室,有四只眼睛严密的监视着房间,但是杀人者却在众目睽睽之下无影无踪了。更为重要的是教授还说了这么一句话:“老天爷知道他是如何离开那里的,上一刻他还在那里,下一刻他人就不在了。”这个谁能知道究竟是什么意思?杀手如何完成这样的任务呢?这便是悬疑之一。
    之后,十五分钟后最大的嫌疑人在两端有人的空旷街道中央的雪地上被枪杀,大家都听见凶手恐怖的话语:“第二颗子弹是赏给你的。”,但是凶手却蒸发了,雪地上只有死者的脚印,没有凶手的脚印。这便是悬疑之二。
    两个独特的密室就这样被设计完成了,谁能猜测出究竟在这样的密室中杀人是如何进行的?两个匪夷所思的事件,再配以兄弟恩怨、尸体复活、邪恶诅咒等灵异事件,令《三口棺材》成为了不可能犯罪小说的颠峰。千奇百怪的谜团搞的读者晕头转向,如堕五里雾中,我是没有猜测出来。
    然而只有菲尔博士,他能从迷雾中找到一线光亮,最终抽丝剥茧,将不可能的真凶识破。而且给出了自己精彩的推理结论-著名的“密室演说”。当你看到结论的时候,你才恍然大悟,密室中完成之不可能任务原来是这样的,叹为观止!
  •   第一次接触狄克森 卡尔的书,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作为“全集控”,我除了当机立断的将他的所有书都收录入收藏夹中,待八月返家时再全部购买以外,甚至有一个比较夸张的念头,便是希望将此前读过的所有本格推理书中的诡计,都摘录在一个本子中,作为他日写作的参考和对照。

    推理小说,离不开最基本的“密室杀人”。谈到密室杀人,又离不开卡尔。作为史上最伟大的推理小说作家之一,卡尔所设计的数十种密室,据说无一不工于心计,设计精巧,我没看过其他的,但是就这本书而言,这一气呵成而又自然如行云流水的杀人手法,在人的意料之中又出乎人的意料,已是经典中的经典了。卡尔虽然是美国人,但他的文字带着浓烈的英国古典风格,这自然与他长期居住在英国有关,虽然中文版,依然能读到其中蕴含的异国风味,甚至感觉到一丝福尔摩斯时代的风情,令人倍感亲切。

    本书以“三口棺材”作为神秘的故事来源,背景中又隐含着匈牙利革命的历史片段。而贯穿始终的则是精致华丽的密室杀人——很抱歉使用了“精致华丽”这样的词来描述杀人事件, 但是作为推理小说而言,读者最喜欢的就是以公平、逻辑、趣味的线索作为思考的方向,而卡尔以其恰到好处的文字方式,构架出一个引人入胜的推理故事,而隐藏在推理手法背后的那种杀人动机,也真实得令人信服。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伤害甚至杀害他人呢?只不过在作家的笔下,显得更加神秘和复杂罢了。这样将动机与推理手法完美结合的推理小说,既让人深深陷入思索,又能让人不舍的追溯根源,实在是一场完美的推理盛宴。
  •   吉版推理赞助当当网论坛杀人游戏,火热进行中。
    《三口棺材》几乎可以说是卡尔最富盛名的作品。在国内也算引进比较早的。我有一本译林出的谋杀专门店系列的三口棺材,不过貌似比我这个版本更早的也有存在。
    1981年,“短篇推理之王”爱德华-霍克曾主持一次密室评选,结果《三口棺材》以104分高居榜首,比第二名《地狱之缘》的票数整整高出了将近一倍。而在这个榜单里,卡尔总共有四部作品入选,密室之王当之无愧。
    然而客观的说,本书评价如此之高,除了作品本身的魅力,书里的那份“密室讲义”则起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好的密室推理小说所在多有,虽然本书即使剔除密室讲义仍然不失为一本出色的密室推理小说,但是,在本作的第17章,卡尔借菲尔博士之口,将多种密室诡计总结归纳出的一份讲义,才是密室推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我想,能比地狱之缘高出五十分,全部是这篇密室讲义的功劳。
    这份“密室讲义”是推理小说史上第一份较为完整的密室诡计总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期产生了非常多的向密室讲义致敬的作品,许多作家都希望总结出自己的密室讲义,不能说无法超越卡尔,但是必须承认,卡尔是最早做到这一点的。卡尔和奎因在日本尤其受欢迎,卡尔的密室讲义致敬作品,就我知道的,有二阶堂黎人写的密室讲义,发表在《恶灵之馆》,我孙子武丸在《8的杀人》中写的密室讲义,国内推理写手御手洗熊猫在《岛田流杀人事件》中提出了雪地密室讲义,有栖川有栖在《第四十六号密室》中提出了不在场证明讲义。
    至于本书除掉密室讲义之外,也是一本精彩的作品。
    富有的葛里莫教授是一个比英国人还像英国人的神秘人物,没有人知道他的背景和早先的遭遇,他和女儿萝赛特、管家杜莫太太、秘书史都•米尔斯、退休老师德瑞曼住在罗素广场的旧宅中,葛里莫教授没有什么固定工作,教授唯一的爱好就是研究“逼真、超自然的魔法”。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在一次平常的聚会中,一位自称为皮尔•弗雷的魔术师贸然闯进聚会,在莫名奇妙的对话中威胁着众人,而矛头直至指葛里莫教授,没有人知道皮尔•弗雷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是每个人都被皮尔•弗雷提出“三口棺材”所震慑,到底什么是三口棺材?到底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

    于是两起不可思议的罪案发生了,能看穿这一切的,只有霏儿博士!

    说到菲尔博士,不得不提他的原型GK切斯特顿。
    卡尔对切斯特顿推崇备至,而切斯特顿的短篇作品,也都是高质量高水准的神作。而这,将是另外一篇书评了。

    到此打住!
  •   约翰迪克森卡尔用《三口棺材》再次证明“密室之王”的称号并非浪得虚名,而书中的解谜过程之精彩,推理素养之专业,推理情怀之醇厚,更应令后人叹为观止,俯首膜拜!
    推理小说最重要的就是推理过程的纯度。而这个纯度主要取决于线索与谜底的咬合程度。如果前面的线索很多,而多数又对谜底的揭示没有帮助,甚至没有半点联系,那么多余的线索如果构不成迷惑要素,基本就等于是废话。同样,如果解谜的关键线索并没有在事先给出,而是解谜中途突然提供,也就是失去了推理精神。水分太大,纯度不高,也就算不上是一本好的推理小说。就以上两点来说,《三口棺材》的纯度显然是99%的。读者可以在结尾揭秘的时候,看见所有原原本本的线索,一五一十,规规整整的嵌入到答案之中。就像一副拼装完毕的拼图,一块不多,一块不少,你可以清楚的看到曾经拿起又放下的每一部分,现在已经组成了一副画,但之前,你却不知道它们应该放在哪里,亦或有何种联系。当卡尔像魔法师一样将拼图拼好,像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人物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你不得不服。
    不知卡尔是否在写《三口棺材》之前,就曾想过要立这么一块关于密室的碑,也算是留给后人(包括读者和推理小说作家)的一本密室教科书,希望后人在此基础上继续创造新的密室。他在书中故意整理了“密室大全”和“不可能犯罪分类”,这在其他作品中是很难看到的。不知道他本人的目的为何,但至少可以推定后人看后,会想到设计出更多的密室和不可能犯罪,来扩大范围。在列举了以往的密室形式之后,卡尔首先将书中的密室排除在外,并为接下来展示和解读他的最新“作品”埋下了伏笔。
    《三口棺材》中曾不止一次提到魔术、魔术师、魔术技巧。可以看出卡尔是在拿推理与魔术作比较,而归根结底,是要证明推理的货真价实——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卡尔一直都在做这件事。魔术说白了就是障眼法,瞒天过海,通过道具和熟练的手法让你看不见表演者使用的技巧,换句话说魔术是有所隐瞒的,或是欺骗的。但是推理则完全不同,一个好的推理作家,就要在一开始把所有的线索交待清楚,让读者能够一五一十的将线索摆在桌面上。注意,这里说的是“能够”而不是“必须”,之所以说“能够”,是因为客观上,书中具有找出全部线索的可能性——这是作者需要做的事。至于读者能不能看出来,就要看读者是否足够仔细、全情投入的去发掘——这也是读推理小说的乐趣所在。因此,卡尔将推理与魔术相比的目的,不难看出他对推理的热爱与执着。
    很多推理小说作家,都喜欢用历史遗案做引子,比如岛田庄司的《占星术杀人魔法》,还有一些纯粹的历史派作品。《三口棺材》同样使用了这一手法,但是能写出纯度99%的《三口棺材》,约翰迪克森卡尔——这位推理之神,同样能在最后告诉你,一切都不是偶然的,一切都服务于推理,没有一句废话,哪怕仅仅是故事的背景也是解谜过程中的重要线索!
  •   吉版推理小说,对于推理入门者来说,最有帮助的,莫过于每本小说前由资深推理迷或推理作家写就的导读,在《三口棺材》中,私家侦探的《古典推理文库之约翰 狄克森 卡尔系列导读》非常贴心的向读者们详尽的介绍了卡尔的生平、著作系列和辉煌荣誉。我们知道在侦探小说史上的黄金时代,名侦探满街暴走的幸福时光中,阿加莎•克里斯蒂 艾勒里•奎因 约翰•迪克森•卡尔作为赫赫有名的推理三巨头,被万人敬仰。而卡尔更是钟情于不可能犯罪谜题,将密室推理推向巅峰,而他也被冠以“密室之王”的称号。

    1981年在爱德华•D.霍克主持下,经过埃勒里•奎因、罗伯特•艾迪、朱利安•西蒙斯等人的票选,欧美十五大密室及不可能犯罪榜单出炉,而名列榜首的便是卡尔的《三口棺材》,这本书被视为卡尔的最高杰作。《三口棺材》的傲人成绩,除了评委向卡尔为密室推理做出的杰出贡献致敬外,其以诡计为核心,干脆利落、简单直接却又不乏迷人魅力的文字,让众多推理迷无法自拔。而在书中第十七章菲尔博士将多种密室诡计总结归纳出的一份讲义,更是堪称惊艳。虽身后有众多追随者,但绝对前无古人。

    密室讲义围绕推理小说中“密闭的房间”,针对构建密室的一般方法及其历史演进过程展开论述,菲尔博士列举了冰柱谋杀、蛇蝎谋杀等多种不可能犯罪手法,令人叹为观止。可即使在书的中后部卡尔就把各种推理方法一一告诉读者,《三口棺材》最后的解谜过程仍旧精彩纷呈。这不得不让人佩服卡尔庞大的构局和缜密的思维。

    在导读中,私家侦探说,卡尔对推理小说最大的贡献是维持了其公平和创新,给后人指明方向,树立典范。推理小说最重要的是符合逻辑,谋杀的解答(诡计)和动机的解答(人性)都要符合逻辑,否则便失之虚假。《三口棺材》中,卡尔将多种密室创作手法融合在一起,并将其发挥到极致,不愧是神作。
  •   也许有人会问卡尔是谁,但是如果你真这样问,那么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你没有读过推理小说。推理界有一句话:“读推理不能不读密室,读密室不能不读卡尔”。从这句话,足见卡尔的地位。
    1981年,“短篇推理之王”、《不可能犯罪诊断书》的作者爱德华·霍克邀请了一批牛人搞了一次密室小说的评选,他们一共评选了十部,而卡尔一个人就占据了其中的四席,可见卡尔在密室小说当中的造诣,而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卡尔的代表作《三口棺材》,以104分当选,而指名第二的却仅得到了55分,由此可见,《三口棺材》在推理小说中绝对是一部登峰造极的作品。
    那么,《三口棺材》究竟好在哪呢?卡尔的小说、进一步说卡尔的密室究竟有什么值得称道之处呢?
    我在读《三口棺材》的时候,对卡尔得出了下列印象。
    首先,他是小说家——这不废话吗?他当然是小说家。然而我的意思是,他是一个很优秀的小说家,即使他写的不是推理小说,他的小说也足以引人入胜——卡尔也的确写过一些非常出色的非推理类作品,我个人倒是对这些作品很感兴趣。卡尔拥有一个优秀小说家的所有素质:他很善于营造氛围,就拿《三口棺材》来说,他在这部小说里所营造出来的诡异气氛常常让人感到毛骨悚然不寒而栗;他也很擅长描写,他的人物肖像描写让我爱不释手读了又读,而作为推理小说,场景描写必不可少却又非常难写,你既要把场景交代清楚又不能流于枯燥,这对很多作家来说都很难,但是卡尔写起来却得心应手,他那幽默的文风常常让枯燥的景物传达出某种感情;另外,他的布局谋篇也非常老到,《三口棺材》的开头堪称经典;最后,就是写人,文学即人学,推理小说也不例外,甚至应该说,推理小说因为描写的往往都是人生当中极为重大的事件,也就更容易凸显人性。所以说,卡尔的小说不仅仅是推理小说的典范,也是文学的典范。推理小说往往知道结果就没有必要再读一遍,但是卡尔和他的《三口棺材》,绝对可以多读几遍。
    其次,卡尔是魔术师。本来我想说卡尔是科学家,但我想魔术师更准确些。因为后者和小说家更为接近,同时又没有失去科学家的魅力。《三口棺材》里有很多科学的设计,这个“科学”,包括物理学和化学。但是这些自然科学都不是在卡尔的手里都不再是枯燥的实验和冷冰冰的数据,卡尔把它们和想像力结合,再加上诡异的氛围,同时利用观众——读者的心理,制造出让人惊叹的效果。然而这种惊叹的效果又是那么合情合理,丝毫没有故弄玄虚。《三口棺材》最后揭开的谜底,其复杂程度和严密程度都让人叹为观止,又拍案叫绝。
    最后,卡尔还是一个学者。至少在他的领域是。《三口棺材》里有一段经常被引用以至于被某些人当成“圣典”的文字,就是它的第17章——《密室讲义》,我不知道这段讲义启发了多少推理作家、同时,它又给多少推理作家出了难题,因为卡尔把密室讲得这么透,后来人再想突破就很困难了。在这里我很惭愧地说,在读《三口棺材》之前,我也曾写过一段密室杀人,但是我很容易地就在《密室讲义》里发现了我的那个手法,汗。
    综上,卡尔不愧为一代大师,他的推理值得一读,甚至值得一读再读。

    最后,我对吉版《三口棺材》的翻译稍作评论,这个版本的翻译总体来说还是不错,但是有两个地方我个人有点小想法。首先,译本里多次出现“警巡”这个词,我不知道这个别扭的词是从哪来的?译家为什么不用我们都习惯的“巡警”?其次,第47页里有这样一段:“‘你这位朋友非得这样走路吗?’她突然喊道,声调异常尖锐,‘w’的音都发成了‘v’。”在“她”说的这段话里,译成中文之后并没有“w”这样的音,所以我个人觉得倒不如这样译:“她突然喊道,声调异常尖锐,‘走路’都说成了‘肘路’。”当然,这仅是一孔之见。
  •     狼外婆的故事,大概是小时候我听过的最恐怖的故事;长大一点,看电视剧《聊斋》,吓得晚上不时惊醒。后来才知道,这些都还只是恐怖花园里的几株小草。比恐怖让人更难接受的是“重口味”,几天吃不下饭的滋味真是难受。
      
      《三口棺材》被誉为是卡尔的代表作,也的确是他恐怖、怪异、奇幻风格的代表。小说用大量篇幅烘托哥特氛围,不少描写让人不寒而栗。相对于阿加莎这样风格平和的作家,“重口味”的卡尔要叫人难以接受一些,这大概也是他阅读群没那么广的原因吧。
      
      小说是谎言的艺术,推理小说更是这样。《三口棺材》的谜题像是一个魔术,实际上又不是魔术,它是由犯罪分子的精密计划和若干巧合共同组成的。读推理名著就有这样的好处,故事虽然很奇,但是解答合情合理,不用担心会被雷得发焦目暗。
      
      小说是智慧的结晶,推理小说更是如此。《三口棺材》不但设计了难度系数3.5的谜题,还为读者奉献了一篇严肃的“密室讲义”,这也是卡尔多年创作密室题材的经验总结。现在的“密室”越来越多,但仔细想想,也逃不过就那么几种类型。当然,幽灵妖怪、天外飞尸之类的除外。
      
      如果是初次接触基甸菲尔系列,读《三口棺材》就不太适合了,因为这已是系列的中断,作家不可能再对憨态可掬的菲尔博士作太详尽的描写,而且对前面的《索命时钟》还有剧透。最好还是从系列第一部《女巫角》开始入门。当然,如果你只准备对一本卡尔的小说,那就读《三口棺材》吧。
  •   《三口棺材》是“密室之王”约翰·狄克逊·卡尔的最高成就,名列爱德华霍克主选的世界十大密室排行榜中名列第一。对密室和不可能犯罪感兴趣的读者应该不会失望。
    最近一直在搜罗各种著名的侦探小说,现在打算回顾迪克森系列~
  •   只因各年代均对此书予以高度评价,故也不想错过。的确!是密室谋杀的佳作。虽菲尔在最终解悉真像时愤怒的称其只因种种巧合而方显波诡云谲,实则伎俩平平云云。但是否此处卡尔故作谦虚状也未可知。因为,仅仅是镜子桥段导引出的幻像效果简直是精良无比!而为众多同行推崇的密室讲义也是独辟蹊径。其实内容本身似乎无甚神奇,综合各位推理名家的思路罢了。但脱俗的叙事方式却令人不尽莞尔。突然的,他就脱离了剧情,改为和读者直接交流密室写作的技法。不知道是否在那时,报业发达的英国已经有各类专栏已供评论畅销书了。卡尔的吐槽口吻立即博得了我的共鸣,或是惭愧。因为他的谴责群体中我也有份。的确有过因期望过高而在揭晓谜底时抱怨过。然而,他点名批评的那部奎因也正中我下怀。总之,很欣喜!但还是一如既往,绅士总是没有女爵士的气度,书房里直通地下室的通道算不算不公?只因人们当葛里莫是受害者所以才不计较他房中的细节吗?阿加莎从不这样.........
  •   《三口棺材》经典密室侦探小说,推理必看。
  •   吉林出的三口棺材这本,封面还是很有爱的。十大密室好像出完了,可惜没有全部入手。当然三口棺材内容就不必多说了。卡尔的文一直是心头大爱。就是开头有些繁杂,欧美人名依旧是一大挑战(那个难记啊)
  •   这就是传说中的《三口棺材》。经典的密室讲义。经典的作品。
  •   不愧是卡尔,密室推理之王经典之作
  •   如题 这就是我当初看此书的感想。优点就是诡计,缺点就是唠叨,还好有一段密室讲义,不然此书的经典程度也许就没这么高了。但不得不说,作为一个推理小说迷,再耐着性子,也要读完此书。总体而言还是很不错的。
  •   第一次读卡尔的书,果然没有让我失望。首先卡尔在本书中写得很流畅、紧凑,没有拖泥带水的痕迹,也从一开始就围绕案件进行故事,能吸引读者一口气读完。卡尔其实留下了不少线索,只是我依然没有看到,所以我想说如果你够细心,你可能会猜出凶手。不过剩下的诡计估计是没人猜得到的(除非之前读过运用类似诡计的书)。卡尔的第一本书,我要打95分。
  •   世界密室推理小说第一,当之无愧!
  •   密室之王,最经典的作品。整个构思很棒,2个密室也很完美,推理迷必须入!
    而且书的质量也很好!
  •   还是很刺激很好看的一本小说,但是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大概密室谋杀难免都有点过于匪夷所思。
  •   卡尔的作品同样是大学时代喜欢上的,我惊叹于他对于情节的处理,以及整个故事的架构,他总是擅长于引人入胜,结局总是出乎意料,喜欢菲尔博士。
  •   卡尔,密室之王。
  •   不愧是排名第一的密室推理,确实案件离奇,推断缜密,读了就停不下,买到当天就熬夜读完了
  •   我记得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 甚至去找原文去看 也没有看到前面两个路人有提到时间是通过那玩意儿得知的。。。
    除了这个小硬伤之外基本上完美 不过因为没有亲自试验过 不知道那个镜子魔术是否真的能实现 不过相信卡尔这种实验派是证实过的 应该没有大问题
    不过情节进展上目前看过的小说里还是最喜欢《皇帝的鼻烟壶》那个叙事实在是流畅 不比阿婆的差 甚至做的比阿婆还好
  •   终于买到了《三口棺材》!经典!精彩!
  •   卡尔的密室类写的确实是最棒的
  •   果然密室之最,卡尔的密室法则!值得一看
  •   密室讲义……但是浓浓的国外小说风格如果不静下来真心看不下去
  •   很不错的密室,很有功力的叙述,卡尔的书看过很多,这本果然不愧是密室NO.1!
  •   包装印刷太美了,卡尔的密室经典。
  •   喜欢密室之谜的推理谜们可以好好过把瘾了.结果令人大出一惊.
  •   不得不说,目前在图书市场上的推销战略是越来越疯狂,很多书光看那些推荐实在是很精彩,什么某某说好看,那个说必读,导致我现在都不太相信这些推荐。初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呗介绍吓了一跳,能有介绍说的那么精彩吗?我是很怀疑的,然后果断的不再管这本书。之后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别人的推荐,然后自己又去找了一下相关资料,才发现自己差点错过了一部经典。关于剧情就不说太多了,这样影响阅读,但是这本书的序的确写得不错,很真实,很详实,希望喜欢推理小说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   小说笔法一般吧 但密室讲义很好 诡计虽然强大 但不免还是有漏洞 不够严谨
  •   密室悬疑小说的代表不是浪得虚名的。推荐看看
  •   这本小说可以说是历届密室排行榜上的冠军。
  •   这是一部构思新巧的推理小说
    丝丝入扣的故事,严密的推理以及出乎意料的结局
    很精彩
  •   不可能犯罪,密室手法,精妙
  •   密室推理,丝丝入扣。可以用来锻炼脑子。
  •   密室推理经典之作!
  •   密室推理典范之作
  •   喜欢密室推理
  •   NO1的密室推理之作,必须拜读!
  •   密室推理的佼佼者
    密室推理的精品书
  •   情节设计的太精彩了!最后谜底揭开的一刻,着实让我叹为观止,卡尔的文笔非常喜欢,还有他笔下浓浓的英伦哥特风情深深吸引我啊!
  •   不愧是卡尔的杰作,就是还是有一些瑕疵,没有做到无懈可击的推理
  •   推理黄金时代3大家,只有卡尔的为看过,非常期待。
  •   如题,不解释,已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了
  •   终于补看了这部号称密室之最经典制作,果不其然,不过还是想吐槽一下翻译君,明明是一群欧洲绅士说的话充满了文言白话这是什么情况?
  •   经典推理小说
  •   推理小说,内容很精彩。
  •   说实话看起来有些费劲,看惯了东野圭吾等日式推理小说,对欧美系总感觉怪怪的。
    但是内容绝对精彩,不知道作者怎么的脑袋能想出这样的谜题。
  •   好的,值得一看的推理小说
  •   很棒的推理小说 值得购买
  •   很经典的推理小说,翻译得也很好,信达雅,已经到了雅的境界.....
  •   很好看的一本推理小说。情节复杂多变,人物刻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   不愧为密室之王
  •   密室经典之作,向密室之王致敬
  •   质量很好,书很新,很不错。密室之王
  •   密室迷的必修课了,神作,虽然看了很长时间,但确实很值。不愧是密室之王啊!
  •   非常喜欢密室演说,非常欣赏译者的语言,所以把辛可加翻译的其他的作品也一起买来看。这个版本确实不错的。元旦左右买的,当时价格非常实惠。
  •   本书虽然有明显的bug,但不失为密室之最,推荐
  •   逆天超神的绝世无双之作,无懈可击的密室杀人,黑暗中死寂的绝望
  •   看到是卡尔书里销量最高的所以买的,看了之后果然没有后悔,是本精彩的书,虽然不是我很喜欢的类型。不过还是推荐买哦,很好看
  •   密室杀人的经典作品。
  •   密室类必读
  •   作者是密室杀人模式的鼻祖,其行文的严密逻辑为后世称道,值得踏下心认真阅读
  •   喜欢神秘案件的朋友们应该会相当受用,作者的构思还是非常巧妙的
  •   非常好看,卡尔代表作,质量很好
  •   一直很想拜读卡尔先生的作品,终于在当当上找到了,配送和服务态度都非常好。
  •   卡尔的奇诡之作,绝!
  •   就是冲着卡尔来的,好书
  •   名声震天的小说,还是很不错了!
  •   美国小说都不错的,可以看看!
  •   第一次让弟弟从大学图书馆里借阅,时隔两年再续
  •   有趣的推理,情节设置也很合理,希望能认真读,不要跳读,结局出人意料哦
  •   推理界的一座丰碑!!给5分!
  •   推理迷必收藏
  •   推理大师的经典大作,爱不释手啊!
  •   读过以后觉得意犹未尽,构思非常巧妙。
  •   绝对的经典,无人可超越
  •   还没开始读 书本身不错 包装什么的
  •   朋友一直给我介绍这本书,所以这次买来看看,包装很不错,快递超级给力。
  •   这本书是给朋友买的,她一直就想买这本书,说是正品,很喜欢~
  •   帮朋友买的,不错……包装很精美,内容很喜欢
  •   不错。不愧是前辈写的,风格好啊哈啊
  •   看别人推荐的 不知道好不好 破当当 明明我写的是上海地区 你非得给我开无锡的发票 有个毛用啊 你们要是再这么做 我就彻底屏蔽当当!!!!!!!!!!!!!!
  •   第一次在当当网买书,昨晚买的,今天中午就到了,很惊喜。而且书的包装都很好,好评
  •   书今天刚到我就迫不及待的打开了,我很喜欢版面设计,有一种稳重的感觉,很不错
  •   包装不错,纸质也很好,故事内容很吸引人
  •   借给好些人看了,插图好,物流给力
  •   好多人推荐果然是名不虚传啊
  •   收到的速度很快都不说了,关键是他的包装很好。
    我是对外装要求很高的人。有一点折皱我都烦,上面有点胶印都不高兴。
    可这次书的包装非常让我满意。
    所以我才有了那么多,以后一有机会就买
  •   根据书中的内容我也跟着侦探一步步调查、但万万没想到最后开了个玩笑、所谓的被杀只不过是一场魔术
  •   比想像中薄一点
  •   内容十分精彩,值得一看
  •   买来后一直忙于工作,还没有拜读,有机会一定看。
  •   替同学买的,听说相当经典呢。书的质量很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