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 作者:丛书编委会 页数:307 字数:33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国学”一说,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此前中国的旧学在现代文明面前一败涂地,曾国藩继承明儒传统,身体力行,通经致用,后来又有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力图调和传统与现实的阴阳关系。后来学术界兴起“整理国故”的热潮,虽然与当时历史条件看似不协调,实则是有深刻历史理性的。提出学习西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当时不但提出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提出要恢复两汉经学,这看似极为矛盾,其实正是魏源的高人之处,此后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了中西交流的合理原则。 当时国人有一种全盘否定国粹的倾向,认为外国来的就是梅毒也是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西文化冲突的进一步加剧,中国文化更加弱势,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为了保国保种,以章太炎为代表的国粹派提出“保存国学”、“振兴国学”的口号。而新文化运动闯将之一胡适,则在介绍杜威的实践主义时同时讲授中国哲学史。在当时的历史氛围下,国学概念产生后其意义内涵自然较复杂,包括传统官方民间各种学问、艺术、技艺等,但在狭义上,国学之范围不脱经、史、子、集四部,同时四部中又以经学为首。 国学又可称国故,可译“GuoXue”(音译)、“Sinology”(意译,指中国学,汉学,因无别于汉族学而有争议)。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论国学,先明国学之义,所谓必也正名乎,善哉。 今天,关于传统文化的书写,好像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过于通俗,要么过于玄虚。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国学的弘扬,需要摆脱掉这两个极端,走一条中间道路,做到深入浅出、微言大义。虽然“文化热”、“儒学热”、“国学热”的浪潮此起彼伏,但真正将自己的文化看做安身立命之本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大家对待文化、对待国学,仍然没有走出经世致用、急功近利的目的预设。为什么要学国学?因为国学对我有用;为什么要读国学?因为里面有智慧、有技巧、有升官发财的门路。于是,在今人的眼里,国学已经蜕变成了赤裸裸的经世致用之术,成了彻头彻尾的“用经”!仅求其“用”,不见其“体”,将是最大的无用。仅求其“术”,而对国学的“道统”视而不见,将是中国文化最大的悲哀。为此,国人已做过许多有益的探索。 近代以后,随着西学东渐,我们在呼吸外来新鲜空气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传统文化的流失。故而对东西方文化进行冷静思考,明确了传统文化不可动摇的根基地位,沿袭先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是可以弘扬中国民族特色文化,进而促进当下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在此,我们只有安身立命,谋求维新。《尚书》中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但是“周邦”所谓的“新命”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而是要靠人不断地去探幽发微、阐发新意。阐发新意,不是凭空想象,不是一味模仿,而要推陈出新。冯友兰先生说,中国的哲学要“接着讲”,不能“照着讲”。而“接着讲”,并不是空发臆想、随意揣摩,而是要以“照着讲”的方式和姿态去“接着讲”,不如此,就无法做到“阐旧邦以辅新命”。国学亦是如此。 整理国故,是为了获得长足进步。只有长足进步,才能延续,才能生生不息。当然,任何一种文化都包含着深刻的两面性。所谓的精华和糟粕往往是纠结在一起的。所以,目前最迫切要做的,仍然是平心静气地去了解我们的文化。 ’ 为了弘扬国学,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我们精心为您编纂了这套“国学典藏”丛书。这套丛书精选了历代文章中的典范之作,于经、史、子、集中选取精华部分,予以汇编。编者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全方位立体地解读中国国学的博大精深,为读者打造一条走进国学的画廊,感受国学独到的智慧。 学贵力行,圣贤文化的学习,贵在把它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从中得到真实的利益。愿此套丛书让您领略传统国学风景的同时,与圣人促膝对话,能够聆听到圣贤的教诲;在聆听圣贤教诲的同时,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多识前言往行,以自蓄其德”,我们也希望借着伟大文化的指引,提升我们生命的内涵。
内容概要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年-1307年)。此剧塑造了冲破封建礼教束缚,对爱情坚贞不渝的男女主人公,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无数青年人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牡丹亭》(作者汤显祖),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是明代南曲的代表。《牡丹亭》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此剧在封建礼教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一经上演,就受到民众的欢迎。有记载当时有少女读其剧作后深为感动,以至于“忿惋而死”。剧中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影响更为深远,从清朝《红楼梦》中也可看出这种影响。
作者简介
作者:(明)汤显祖、(元)王实甫
书籍目录
西厢?五剧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西厢记五剧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西厢记五剧第三本
张君瑞害相思杂剧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西厢记五剧第四本
草桥店梦莺莺杂剧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西厢记五剧第五本
张君瑞庆团困杂剧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折
第四折
附录一
莺莺传
附录二
商调蝶恋花鼓子词
附录三
□解元西厢记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牡丹亭
第一齣 标目
第二齣 言怀
第三齣 训女
第四齣 腐叹
第五韵齣 延师
第六齣 怅眺
第七齣 闺塾
第八齣 劝农
第九齣 肃苑
第十齣 惊梦
第十一齣 慈戒
第十二齣 寻梦
第十三齣 诀谒
第十四齣 写真
第十五齣 虏谍
第十六齣 诘病
第十七齣 道觋
第十八齣 诊祟
第十九齣 牝贼
第二十齣 闹殇
第二十一齣 谒遇
第二十二齣 旅寄
第二十三齣 冥判
第二十四齣 拾画
第二十五齣 忆女
第二十六齣 -玩真
第二十七齣 魂游
第二十八齣 幽媾
第二十九齣 旁疑
第三十齣 欢挠
第三十一齣 缮备
第三十二齣 冥誓
第三十三齣 秘议
第三十四齣 □可药
第三十五齣 回生
第三十六齣 婚走
第三十七齣 骇变
第三十八齣 淮警
第三十九齣 如杭
第四十齣 仆侦
第四十一齣 耽试
第四十二齣 移镇
第四十三齣 御淮
第四十四齣 急难
第四十五齣 寇间
第四十六齣 折寇
第四十七齣 围释
第四十八齣 遇母
第四十九齣 淮泊
第五十齣 闹宴
第五十一齣 榜下
第五十二齣 索元
第五十三齣 硬拷
第五十四齣 闻喜
第五十五齣 圆驾
附录四
王实甫其人及《西厢记》赏析
一、王实甫介绍
二、《西厢记》赏析
章节摘录
(夫人云)此事如何?(末云)小生有一计,先用著长老。(洁云)老僧不会厮杀,请秀才别换一个。(末云)休慌,不要你厮杀。你出去与贼’汉说:“夫人本待便将小姐出来,送与将军,奈有父丧在身。不争鸣锣击鼓,惊死小姐,也可惜了。将军若要做女婿呵,可按甲束兵,退一射之地。限三日功德圆满,脱了孝服,换上颜色衣服,倒陪房奁,定将小姐送与将军。不争便送来,一来父服在身,二来于军不利。”你去说来。(洁云)三日如何?(末云)有计在后。(洁朝鬼门道叫科)请将军打话。(飞虎卒上云)快送出莺莺来!(洁云)将军息怒。夫人使老僧来与将军说。(说如前了)(飞虎云)既然如此,限你三日后若不送来,我著你人人皆死,个个不存。你对夫人说去:恁的这般好性儿的女婿,教他招了者!(洁云)贼兵退了也,三日后不送出去,便都是死的。(末云)小子有一故人,姓杜,名确,号为白马将军,见统十万大兵,镇守著蒲关。一封书去,此人必来救我。此间离蒲关四十五里,写了书呵,怎得人送去?(洁云)若是白马将军肯来,何虑孙飞虎!俺这里有一个徒弟,唤做惠明,则是要吃酒厮打。若使央他去,定不肯去,须将言语激著他,他便去。(末唤云)有书寄与杜将军,谁敢去?谁敢去? (惠明上云)我敢去! 【正宫】【端正好】不念《法华经》,不礼《梁皇忏》,飚了僧伽帽,袒下我这偏衫,杀人心逗起英雄胆,两只手将乌龙尾钢椽措。 【滚绣球】非是我贪,不是我敢,知他怎生唤做打参,大踏步直杀出虎窟龙潭。非是我搀,不是我揽,这些时吃菜馒头委实口淡,五千人也不索炙I博煎燧。腔子里热血权消渴,肺腑内生心且解馋,有甚腌□! 【叨叨令】浮沙羹宽片粉添些杂糁酸黄齑烂豆腐休调啖。万馀斤黑面从教暗,我将这五千人做一顿馒头馅。是必休误了也么哥,休误了也么哥!包残馀肉把青盐蘸。 (拮云)张秀才著你寄书去蒲关,你敢去么?(惠唱) 【倘秀才】你那里问小僧敢去也那不敢,我这里唐大师用咱也不用咱。你道是飞虎将声名播斗南那厮能淫欲,会贪婪,诚何以堪! (末云)你是出家人,却怎不看经礼忏,则厮打为何?(惠唱) 【滚绣球】我经文也不会谈,逃禅也懒去参戒刀头近新来钢蘸,铁棒上无半星儿土渍尘缄。别的都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则会斋的饱也则向、那僧房中胡濞,那里怕焚烧了兜率伽蓝。则为那善文能武人千里,凭著这济困扶危书一缄,有勇无惭。 (末云)他倘不放你过去,如何?(惠云)他不放我呵,你放心。 【白鹤子】著几个小沙弥把幢幡宝盖擎,壮行者将捍棒镬叉担。你排阵脚将众僧安,我撞钉子把贼兵来探。 【二】远的破开步将铁棒□,近的顺著手把戒刀钐,有小的提起来将脚尖忠□,有大的扳下来把髑髅勘。 【一】瞅一瞅古都都翻了海波,混一混厮琅琅振动山岩,脚踏得赤力力地轴摇,手扳得忽刺刺天关撼。 【耍孩儿】我从来驳驳劣劣@,世不曾忑忑忐忐,打熬成不厌天生敢。我从来斩钉截铁常居一,不似恁惹草拈花没掂三。劣性子人皆惨,舍著命提刀仗剑,更怕甚勒马停骖。 【二】我从来欺硬怕软,吃苦不甘,你休只因亲事胡扑俺。若是杜将军不把干戈退,张解元干将风月担,我将不志诚的言词赚。倘或纰缪,倒大羞惭。 (惠云)将书来,你等回音者。 【收尾】恁与我助威风擂几声鼓,仗佛力呐一声喊。绣旗下遥见英雄俺,我教那半万贼兵唬破胆。(下) (末云)老夫人、长老都放心,此书到日,必有佳音。咱眼观旌节旗,耳听好消息。你看一封书札逡巡至,半万雄兵咫尺来。(并下)(杜将军引卒子上开)林下晒衣嫌日淡,池中濯足恨鱼腥,花根本艳公卿子,虎体原班将相孙。自家姓杜,名确,字君实,本贯西洛人也。自幼与君瑞同学儒业,后弃文就武,当年武举及第,官拜征西大将军,正授管军元帅,统领十万之众,镇守著蒲关。有人自河中来,听知君瑞兄弟在普救寺中,不来望我著人去请,亦不肯来,不知主甚意。今闻丁文雅失政,不守国法,剽掠黎民。我为不知虚实,未敢造次兴师。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圯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用矣。”吾之未疾进兵征讨者,为不知地利浅深出没之故也。昨日探听去,不见回报。今日升帐,看有甚军情,来报我知道者。(卒子引惠明和尚上开)(惠明云)我离了普救寺,一日至蒲关,见杜将军走一遭。(卒报科)(将军云)著他过来!(惠打问讯了云)贫僧是普救寺僧。今有孙飞虎作乱,将半万贼兵,围住寺门,欲劫故臣崔相国女为妻。有游客张君瑞奉书,令小僧拜投于麾下,欲求将军以解倒悬之危。(将军云)将过书来。(惠投书了)(将军拆书念日)“珙顿首再拜大元帅将军契兄纛下:伏自洛中,拜违犀表,寒暄屡隔,积有岁月,仰德之私,铭刻如也。.忆昔联床风雨,叹今彼各天涯客况复生于肺腑,离愁无慰于羁怀。念贫处十年藜藿,走困他乡羡威统百万貔貅,坐安边境。故知虎体食天禄,瞻天表.,大德胜常使贱子慕台颜,仰台翰,寸心为慰。辄禀:小弟辞家,欲诣帐下,以叙数载间阔之情奈至河中府普救寺,忽值采薪之忧。不期有贼将孙飞虎,领兵半万,欲劫故臣崔相国之女,实为迫切狼狈。小弟之命,亦在逡巡。万一朝廷知道,其罪何归?将军倘不弃旧交之情,兴一旅之师,上以报天子之恩,下以救苍生之急。使故相国虽在。九泉,亦不泯将军之德。愿将军虎视去书,使小弟鹄观来旄。造次干渎,不胜惭愧。伏乞台照不宣。张珙再拜。二月十六日书”(将军云)既然如此,和尚你行,我便来。(惠明云)将军是必疾来者。(将军云)虽无圣旨发兵,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大小三军,听吾将令:速点五千人马,人尽衔枚,马皆勒口,星夜起发,直至河中府普救寺,救张生走一遭。(飞虎引卒子上开)(将军引卒子骑竹马调阵拿绑下)(夫人洁同末上云)下书已两日,不见回音。(末云)山门外呐喊摇旗,莫不是俺哥哥军至了?(末见将军了)(引夫人拜了)(将军云)杜确有失防御,致令老夫人受惊,切勿见罪是幸。(末拜将军了)自别兄长台颜,一向有失听教。今得一见,如拨云睹日。(夫人云)老身子母,如将军所赐之命,将何补报?(将军云)不敢,此乃职分之所当为。敢问贤弟:因甚不至戎帐?(末云)小弟欲来,奈小疾偶作,不能动止,所以失敬。今见夫人受困,所言退得贼兵者,以小姐妻之,因此愚弟作书请吾兄。(将军云)既然有此姻缘,可贺,可贺!(夫人云)安排茶饭者。(将军云)不索。倘有馀党未尽,小官去捕了,却来望贤弟。左右那里,去斩孙飞虎去!(拿贼了)本欲斩首示众,具表奏闻,见丁文雅失守之罪。恐有未叛者,今将为首各杖一百,馀者尽归旧营去者!(孙飞虎谢了下)(将军云)张生建退贼之策,夫人面许结亲,若不违前言,淑女可配君子也。(夫人云)恐小女有辱君子。(末云)请将军筵席者!(将军云)我不吃筵席了,我回营去,异日却来庆贺。(末云)不敢久留兄长,有劳台候。(将军望蒲关起发)(众念云)马离普救敲金镫,人望蒲关唱凯歌。(下)(夫人云)先生大恩,不敢忘也。自今先生休在寺里下,则著仆人寺内养马,足下凹来家内书院里安歇。我已收拾了,便搬来者。到明日略备草酌,著红娘来请你,是必来一会,别有商议。(末云)这事都在长老身上。(问洁云)小子亲事,未知何如?(洁云)莺莺亲事,拟定妻君。只因兵火至,引起雨云心。(下)(末云)小子收拾行李,去花园里去也!(下)P24-27
编辑推荐
《牡丹亭》(作者汤显祖)是传奇,《西厢记》(作者王实甫)是杂剧,但都是戏曲,也就是今天的戏剧剧本。 《西厢记》中国古典四大名剧之一,久享盛誉的古代爱情剧。此剧塑造了冲破封建礼教束缚,对爱情坚贞不渝的男女主人公,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无数青年人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牡丹亭》中国古典四大名剧之一,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